含钒钢渣浸出液萃取分离富集钒。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含钒较低的浸出液,用化学法沉淀钒,产品产率低、药剂消耗大、废水量大,而溶剂萃取可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研发了新型钒萃取体系,成功地从多种含钒料液中提取、分离并富集了钒,后续沉钒工艺非常容易。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吨含钒钢渣,其中V2O5含量在5%~20%,市场潜力巨大。
铜钼(滑石)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分子轨道理论、协同组合化学-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量子化学和浮选理论等开发浮选药剂,实现硅酸盐矿物滑石与硫化矿物辉钼矿和黄铜矿的浮选分离,然后利用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实现铜、钼分离,达到资源综合利用。滑石型铜钼矿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市场潜力大,但此类矿石分选困难,处理工艺复杂,选别成本高且开发利用率较低。
1.随着经济的发展,关键金属需求增长,大部分年增速超20%。2.主矿物逐步枯竭,低品位贫矿以及二次资源回收地位突显。3.环境保护日益严峻,尾液治理更加苛刻,水循环迫在眉睫。4.典型的如:Li,Cu,Ni,Co,Nb,Ta,RE等。优质主矿物逐步枯竭;向贫困及二次资源回收要宝!5.传统经典的分离提取材料及技术难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
本直接还原法可使用红土镍矿生产镍铁和钢;使用钒钛磁铁矿生产钒和高钛渣(TiO2高达75%);使用含有色金属的铁渣/硫酸渣生产钢铁以及回收有色金属;使用含铁铝土矿/赤泥生产钢铁以及使用含铁45-70%的任何可选/不可选铁矿生产还原铁,可作为高端材料的高附加值铁基料也是高炉炼铁/电炉炼钢/转炉炼钢的优质原料。还原铁产品,%:T.Fe 90-93;S和P均分别=0,05-0,005;C的可调范围=0,15-5,0;金属化率90-95。提供低碳排放技术(477kgCO2/t DRI);生产可大型化,单炉最大产能40万t DRI/a。所产还原铁成本比高炉生铁成本和废钢的买入到厂价格均低20%。
CTX磁滚筒属于第三代干式磁选机,因其分选矿石运动方向与360°磁系旋转方向相反并形成200r/min左右的相对转速,从而形成了数十倍于CT型磁滚筒的磁翻转,并且筒表磁场强度高、磁场力大,分选皮带速度达到2.5m/s以上、离心力大,在磁翻转次数高、磁场力大、离心力大的分选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含泥、含水、细颗粒矿石干式磁选预选的分选效率,干选精矿品位高,干选废石产率高但品位低,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
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主流为SCR技术,市售催化剂的工作温度为300-400℃;但在有色及钢铁冶金行业,很多场合烟气温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对烟气进行升温处理又不经济,因此成为SCR技术在上述领域应用的最大瓶颈。研究和开发的低温SCR脱硝技术,通过使用新型低温催化剂,可保证烟气在230-300℃的区间获得90%以上的脱硝效率,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
本项目组通过研究电解锰渣等多固废复合协同效应、中钙体系无机胶凝材料的制备理论、常温预处理电解锰渣和材料制备过程中协同回收氨氮并制备氨水技术以及硅铝组分对锰离子的固结机理,成功实现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主要在免烧透水砖、路面基层材料、水泥添加剂和路面混凝土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技术内容涵盖了材料研发、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三个层面。
针对赤泥等固废排放和堆积日益增加与资源化利用率过低这一关键矛盾,从资源循环的角度,在基于热液蚀变理论的惰性硅铝矿物活性增强机理、基于多聚合度设计的赤泥-煤矸石基胶凝材料配位理论、以废治废的多种固废复合协同效应理论及在路面基层材料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技术内容涵盖了材料研发、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三个层面。
矿产资源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一直是全球的重点研发领域,其中选矿是关键环节之一,选矿工艺流程的矿浆品位是核心参数,在线矿浆品位分析对于控制选矿产品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完成了盐酸常压浸出、溶液净化、高纯镍和三元材料制备、介质再生循环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完成了中试。产品高纯镍主要用于高温合金,三元前驱体材料主要用于三元锂电池。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和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高温合金与三元电池应用市场前景广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池的底部连接设有有机物浓度在线监测装置的多点布水进水管线;臭氧发生装置经设有臭氧浓度在线监测装置的臭氧管线与臭氧催化氧化池内底部设置的多头微孔曝气装置连接;臭氧催化氧化池的上部设置出水管线,出水管线设有出水支路和回流支路,回流支路与回流清水池连接,回流清水池经设有回流泵的回流管线连接至多点布水进水管线;臭氧催化氧化池的顶部经臭氧尾气管线与尾气吸收装置连接;反冲洗气路管线经反冲洗气路管线与臭氧催化氧化池内下部设置的反冲洗布气装置连接。该系统布水、布气更均匀,且能回流延长反应时间,提升臭氧利用率、降低成本。
由于硬炭的层间距较大,锂离子脱出嵌入的速度更快,因此高倍率的放电和充电能力显著由于现有商业化电池。采用聚合反应改性高分子前驱体,采用多种成球方法和直接炭化工艺,可制备球形度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粒径(5~15μm)可调、具有大层间距的炭微球。
本项目将锂离子电池领域中的炭负极和锂盐电解液引入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系统,通过对负极进行预嵌锂,获得了具有高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其设计思路新颖、独特,创新性突出。
本项目属于冶金工程领域,针对堆浸启动阶段大量硫酸的实际需求,提出通过过程强化氧化矿石中的黄铁矿提供生产所需大量硫酸的创新性技术思路,并通过理论及实践的验证,国际上首次实现仅采用清水喷淋启动生物堆浸。实现硫化矿堆浸技术创新及工程化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清水启动技术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合我国资源和能源特点,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以煤作为热源和还原剂的二段回转窑选择性还原焙烧-氨浸-萃取/反萃生产精制硫酸镍-氨浸渣磁选回收铁-尾矿生产水泥新技术体系了,并在青海元石山镍冶炼厂工业应用
除氯技术可选择性去除硫酸浓度在2.0%以上溶液中的氯离子,适用于污酸处理及冶金料液中氯离子去除,除氯效率随酸度升高而升高,氯离子以氯气形式挥发去除;污酸除氟技术可选择性去除硫酸浓度在20%以上污酸中的氟离子,可用于污酸浓缩回用工艺中氟的去除,氟离子从污酸中沉淀分离,沉淀产物经加碱水解,可作为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用做建筑材料防水剂和缓凝剂;冶金料液除氟技术可实现含氟硫酸锌等溶液中氟离子的选择性去除,尤其将除氟技术与除铁技术耦合,可实现料液中亚铁与氟的同步去除。
(1)新型深部充填减量化技术。开发一种价格低廉、材料来源广泛且固化重金属效果优良的地下采矿胶结充填料,能够降低充填采矿成本,并可以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尾矿库微生物原位成矿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寡营养铁还原菌)控制环境中Fe3+浓度、降低环境电位、降低环境中游离镉、锑等重金属离子,实现现役尾矿库的微生物生态修复。(3)五层覆盖强还原原位成矿修复技术。
在钛合金紧固件棒材研制领域,先后承担三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完成了TC16钛合金冷镦棒丝材和高质量TC4钛合金棒丝材的研制,以及大规格TC4钛合金棒材的研制,突破了高端紧固件用钛合金棒丝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紧固件用钛合金棒丝材。研制的材料已稳定小批量供货,未来市场在50吨-200吨。
以镁质氧化镍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促进剂作用下,煤基较低温金属化还原-磁选制备镍铁精矿工艺的系统研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有价元素镍和铁的高效富集;扩展采用金属化还原-电炉熔分技术,相较于传统红土镍矿RKEF工艺,可节约直流电耗200~250kWh/t-镍铁。该技术可为复杂多金属伴生氧化镍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短流程、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同时,该技术对于高磷鲕状赤铁矿、钒钛磁铁矿等低贫铁矿的处理,有较高的分选富集效果。
铝作为非铝矿物中的重要杂质,在工业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将矿物在碱性介质中焙烧或溶出,铝则转化为NaAlO2进入溶液,进一步通过H2SO4中和的方法脱除。H2SO4中和除铝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但由于生成的Al(OH)3呈胶状,容易吸附和夹带其他元素且难过滤,带来环境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针对铬盐生产过程中铝钒分步除杂过程复杂、含铬废渣产生量大且难处理等技术难题,通过建立铝酸钠溶液硫酸快速中和制备羟基铝新方法,首次实现了铬酸钠浸出液中和除铝过程中钒的同步高效脱除。通过研发铝钒连续化同步脱除新技术及专用装备,铝脱除率大于99%、钒脱除率大于97%,源头消除了沉钒钙渣的产生,工艺简单、指标先进、应用性强,已完成7万吨/年铬盐生产规模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1644万元/年,铬渣源头减量7000吨/年。
针对某矿山面临空区失稳灾变、矿柱难以回收、爆破振动强烈、地表变形严重等难题,开发了重叠空区群的单元矿柱整体崩落链式安全处理技术,同次崩落间柱与顶柱,顺次处理相邻空区;形成了响应爆破效应监测数据的精细化爆破控制技术,建立了复杂空区群条件下的爆破有害效应计算模型,指导矿柱回收爆破方案的设计;
以脉石英或者伟晶花岗岩为原材料,通过色选,高温煅烧,水淬,磁选,浮选,酸浸等方法进行提纯,并对全生产流程进行大量快速检测,生产高纯石英砂。解决了国产石英砂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从花岗岩提纯的石英砂具有气液包裹体含量低的特征,纯度也达到4N以上,填补了国内没有低气液包裹体高纯石英砂的空白。产品可以用于对石英砂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半导体,光伏,国防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钢材表面铝涂层主要通过热镀铝和热渗铝两种方法制得。目前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钢材热镀铝只有美国和日本等国外企业才能做,在中国基本上是空白。热渗铝受制于小的密闭加热炉,只能用于小零件涂覆,无法实现热镀铝那样的大规模连续生产。
离子型稀土矿现行原地浸矿工艺浸矿不完全,遗留大量废弃尾矿。浸矿尾液和尾矿淋滤水随雨水进入河沟溪水造成稀土流失、对当地水源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稀土在浸矿液中的浓度极低,非稀土杂质含量高,难以经济回收。现行碳氨或草酸沉淀法处理低浓度稀土溶液不仅沉淀不完全,稀土收率低,杂质离子共沉影响稀土产品纯度,导致后续稀土分离提纯压力增大,而且工艺经济性极不理想,试剂耗量大,氨氮污染严重。如何高效富集和经济提取低浓度稀土,治理大量废弃稀土矿山的浸矿尾液和淋滤废水,是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急需解决的重大需求。
软磁材料从纯铁、Fe-Si合金(硅钢)、Fe-Ni合金(坡莫合金)到Fe-Co合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上这些软磁合金是经过冶炼、锻造、热轧或冷轧、热处理等繁杂工艺制成晶态合金,生产成本高、产品规格(特别是薄带幅宽、厚度)受限、磁性能也不很理想。近年来开发的非晶态合金和纳米晶软磁薄带金属材料生产技术,是采用急冷技术,由熔态合金在旋转的辊面上急冷直接形成数十个微米厚的薄带,虽然磁性能显著提高,但目前生产成本很高,产品幅宽很窄,厚度不易调控,表面粗糙,应用受到局限。
钢铁溥板或管材一般采取表面热镀锌提高其耐蚀性。热镀锌过程中熔融锌池表面会产生锌渣,锌渣的数量约占锌消耗量的8%左右,锌渣的总含Zn量为92%左右(其中单质金属Zn为80%左右,以Zn-Al-Fe金属化合物和ZnO结合的Zn为12%左右)。目前热镀锌企业对锌渣的主要利用方式是:(一)热镀锌企业将锌渣以12000元/吨左右卖给炼锌厂,再以24000元/吨左右从炼锌厂购买锌锭用于热镀锌;(二)热镀锌企业直接用锌渣向炼锌厂换取锌锭,2吨锌渣换1吨锌锭。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