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用高强韧抗疲劳铝合金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不仅技术难度高、创新性强,更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功注册了两个自主合金牌号(6D10和356Y.1)。其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全铝车身框架结构、底盘车架、前后纵梁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生产中。
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已顺利通过铝业管理倡议(ASI)绩效标准V3的再认证流程。此次认证不仅是对涌鑫铝业在铝冶炼与熔铸领域持续卓越表现的肯定,也标志着公司在践行可持续发展与行业高标准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华建铝业成果斐然。企业建有CMA认证的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累计获得1600多项国家专利。同时,积极参与近6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荣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标杆。
此次入选的云铝股份,已构建起包含30个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在内的强大创新网络,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驰宏锌锗则凭借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卓越表现,相继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殊荣。
日前,北京石油在腾达加能站和西关加能站正式开放加氢业务,标志着其在新能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腾达加能站日加氢能力达1000公斤,西关加能站可满足35兆帕氢燃料电池汽车需求。作为首都氢能产业“排头兵”,北京石油与燕山石化协同推动氢能技术创新。今年以来,氢气加注量同比增长10%,排名销售企业第一。未来,北京石油将围绕京津冀氢能走廊建设,加快构建氢能供应网络,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升级。
一季度,中铝国际新签合同总额高达85.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从业务板块来看,工业领域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新签合同金额达到84.02亿元,占比超过98%,同比增长78.47%。其中,EPC工程总承包及施工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新签合同金额74.52亿元,同比增长66.08%。
4月17日,光伏龙头企业拉普拉斯发布2024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达57.28亿元,同比增长93.12%;归属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77.53%。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设备业务的强劲表现,该业务营收占比94.87%,毛利率稳定在28.14%。境内市场收入49.95亿元,同比增长70.90%;境外市场收入飙升至7.23亿元,同比增长2439.97%,毛利率提升至34.59%。拉普拉斯在光伏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使其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近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渝黔桂干线正式贯通,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氢走廊”衔接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旨在推动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重庆、贵州、广西三地凭借丰富的氢能资源,已建成多个加氢站和制氢设施。通过区域协同联动,“氢走廊”将优化制氢产能布局,推动氢能车辆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27年沿线加氢站超40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货车超1500辆,年碳减排超20万吨。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对外公布了首批“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中,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赣州南康区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成功入选该名单,成为赣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中铝长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机遇,紧密围绕氧化铝企业的核心需求,精心研制出了一套集自动化取样、智能化分析以及数字化传输于一体的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设备被巧妙地安装在氧化铝生产的管道和物料槽旁,能够自动完成取样和制样过程,实现对全碱、苛性碱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典型案例》,通报了河北等11省的24项分布式光伏问题,涵盖备案限制、接网障碍、交易结算不规范等方面。通报显示,部分地方存在不合理备案要求、接网流程不规范、合同与结算混乱等问题,反映出分布式光伏在地方执行层面面临诸多挑战。此次专项监管旨在推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方就再生铝回收领域达成了多项战略合作共识。首先,双方将构建一套“三维”合作机制,即高层会晤机制、日常联络机制以及人才交流机制,以此推动政企合作、创新联动与协同共建,为双方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酒钢集团旗下的东兴铝业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综合实力与良好的市场信誉,再次荣获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信用等级的最高殊荣——“AAA级单位”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东兴铝业长期以来诚信经营、稳健发展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其在行业内树立的良好口碑与标杆地位的肯定。
在为期两天的评审中,评审组依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相关应用说明,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符合性、人员资质、设施环境、方法标准应用、仪器设备维护与校准、量值溯源准确性等关键要素进行了全面审查。
2025年3月份,中国铝土矿(涵盖铝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量实现了显著增长,总量攀升至16,465,721吨。这一数字不仅较前一个月份环比增长了14.26%,更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39.06%的同比增幅,成功刷新了自2020年2月以来的单月进口量最高纪录。
2025年3月份,中国镍湿法冶炼中间品的进口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创下了单月进口量的历史新高。具体而言,该月进口量达到了16.88万吨,相较于前一个月份,增加了4.09万吨,环比增长幅度高达31.98%;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实现了3.99万吨的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0.99%。
4月21日,*ST中利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下降41.8%;归母净利润亏损11.7亿元,较去年有所减少;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2.5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59亿元,同比下降327.6%。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破产重整,引入重整投资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归母净资产增长354.4%。尽管光伏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应对挑战,未来将继续拓展光伏和线缆业务。
2025年3月,中国未锻轧非合金锡的出口量降至1673吨,环比减少了29.51%,尽管同比仍增长了12.99%,但这一降幅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或国内出口政策的调整。一季度累计出口量虽达到6177吨,同比增长76.55%。
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全液冷技术,在充换电与储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聚焦电力电子技术与智能控制,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0%以上,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其液冷变流一体机、液冷储能系统和超充系统等前沿产品,采用全SiC功率器件设计,具备高效率、高防护等级和智能运维功能,广泛应用于城市充电网络、低碳园区和极端场景,助力构建零碳能源生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2025年3月,中国废铜(铜废碎料)进口量达到189,722.465吨,虽然环比上月减少了1.87%,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出现了13.01%的显著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前废铜市场的供需状况及国际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口的影响。
据大金重工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1.4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46.36%;净利润更是实现了335.91%的同比增长,达到了2.31亿元。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大金重工在风电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也反映了整个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4月22日,云南武定县禄金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在禄金新型工业片区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54.79亩,总投资10.3亿元,采用“磷酸铁锂”储能技术,计划8月30日投产。项目年放电量可达81531.48MWh,预计销售收入156970.79万元(不含税)。建成后,可将有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显著减少弃风弃光,实现节能减排,助力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中绿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在液态空气储能领域的创新成果,成为东城区科技创新的亮点。其“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惊艳亮相,展示了该技术在解决新能源间歇性、提升电网稳定性方面的巨大潜力。项目通过液态空气储能实现“削峰填谷”,并计划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助力生态保护。中绿中科的“90后”工程师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推动项目落地,为能源转型和生态双赢提供新路径。
4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出高额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旨在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方案中,转让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1.5万元/辆,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辆;燃油车补贴额度分别为1.3万元和1.5万元。这一政策不仅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还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促进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
作为中国精炼铜的第二大供应国,俄罗斯在2025年3月向中国出口了72,974.96吨精炼铜,环比大幅增长52.00%,同比更是激增160.24%。这一显著增长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俄罗斯国内精炼铜产量的提升、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与中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纳新”,这是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该品牌第一款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6月量产并搭载于一汽解放,乘用车动力电池计划于12月量产。该电池在零下40℃仍可正常放电,支持混动车纯电续航200公里、纯电车续航超500公里,突破了低温与续航两大难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5年4月18日,金川集团代表团访问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创新港,参观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双方围绕氢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校企合作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低成本高效电解水制氢技术、二氧化碳催化技术等关键问题,并就氢能储运安全、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等议题初步达成联合攻关意向。此次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4月18日,博罗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惠州日盛新能源有限公司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项目获原则同意。该项目将建设200MW/400MWh储能电站,通过220kV变电站接入电网,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高于3165.56吨标准煤,电站综合效率80.92%。审查要求企业落实节能措施,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接受节能监察。项目建成后将助力电网稳定运行与能源结构优化。
近日,电气风电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示范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永青集团与电气风电共同建设,是印尼首个由中资企业投建的风电项目,也是印尼首个中国整机厂商投运的风电项目。项目初期示范总容量5MW,采用2台电气风电2.5MW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整体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超过8亿度,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绿色能源支持。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海外新能源项目上的成功实践,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旨在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推动高耗能企业扩大绿电使用,实现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方案提出,2025年将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发展风电,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减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