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江苏连云港锂电池静脉产业园项目集中签约,涉及从锂电池拆解设备制造、废旧锂电池拆解及梯次利用等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项目总投资达4.8亿元,建成后预计将形成年处理10万吨退役电池的产能。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2025年5月22日,卧龙新能发布公告称,计划向间接控股股东卧龙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卧龙舜禹出售其持有的上海矿业90%股权,交易价格为2.21亿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卧龙新能将不再持有上海矿业股权,不再从事铜精矿贸易业务,全力聚焦光伏、风电、氢储能等新能源业务的转型布局。此次交易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推动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协同发展。
2025年5月16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方案强调加快推动绿氢等新能源船舶的推广应用,以减少水体污染,促进绿色航运发展。绿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船舶的重要动力来源。
2025年5月,中天科技与Konflux Kapital International GmbH(KKI)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奥地利开发总容量为176MW/432.5MWh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该项目涵盖多个战略位置,旨在为欧洲清洁能源市场提供灵活的储能基础设施,支持能源交易、电网稳定及能源转型。此次合作彰显了双方加速推进欧洲可持续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天科技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拓展能力。
从2016年底的4.23GW到2024年底的374.78GW,分布式光伏以876%的增长重写了行业价值。天合富家作为领军企业,率先吹响转型号角,推出2.0战略,涵盖智慧能源生态体系、生态伙伴体系、长期主义价值共创、全面数字化和命运共同体五大维度升级。其全场景解决方案聚焦户用和工商业领域,提供从电站开发到运营的全价值链服务,助力行业迈向市场化新时代。
2025年5月21日,安徽世嘉合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5GWh储能系统建设项目研发楼顺利封顶。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经济开发区,占地128亩,计划总投资13.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GWh锂电池储能pack、10万套储能PCS、2万台储能柜及(风冷)集装箱的生产规模,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作为北京道荣能源集团的战略核心企业,安徽世嘉合利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引入高度自动化生产线,聚焦锂电池储能前沿产品生产及研发,助力清洁能源发展。
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转型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增长1008.39%,归母净利润减亏90.13%。公司通过引入优质资产、剥离低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等措施,聚焦储能系统业务,实现储能设备和储能消防设备销售收入显著增长。2025年5月23日起,公司股票简称由“*ST金时”变更为“金时科技”,成功摘除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交易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5年5月22日,思格新能源在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的“智慧光储充系统量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5亩,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聚焦光伏逆变器、储能PACK等核心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逆变器及储能PACK合计超30万台,显著提升思格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交付能力和响应速度,助力南通绿色制造升级,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借助计算机模拟流体力学技术,对浇注系统进行了深度优化,成功将壁厚精准控制在 4±0.3mm 的精密范围内。这一技术突破攻克了大型薄壁件变形控制的难题,与传统的钢制副车架相比,重量减轻了 35%,有效填补了公司在底盘核心模块领域的工艺空白。
华峰铝业年产4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智能化建设项目同样备受瞩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端铝板带箔作为关键材料,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出货。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早在2022年就已实现装车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市场适应性。而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更是表现优异,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量产。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交出亮眼成绩单,营收同比上升141.5%,净亏损大幅收窄,交付量同比增长330.8%,成为新势力车企销量冠军。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增长潜力才刚开始释放,期待新车型发布、国际化扩张及AI技术变革带来强劲增长动力。小鹏汽车正迈向新的增长阶段。
5月22日,长安汽车在投资调研会上宣布,将在2025-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使总电池产能达到75GWh。长安汽车还计划于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此外,长安汽车将全力推进二代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整车搭载应用,快速突破高压快充技术瓶颈,实现高压平台产品量产,功率密度提升18%。这些举措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实力,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
由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矿冶院”)主导编制的《中国五矿多金属结核合同区A - 5区块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单体试验环境影响声明报告》,于近日顺利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和技术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以及理事会的审议。
2025年5月19日,联和氢能与吉利汉马达成醇氢动力船舶合作共识。联和氢能将发挥资源调配与产业整合优势,构建高效产业链闭环。吉利汉马则贡献醇氢动力技术与装备,结合资深经验,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实现互利共赢。此次合作旨在推动醇氢动力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助力绿色航运发展,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当地时间5月21日,远景能源在荷兰鹿特丹世界氢能峰会上宣布,其赤峰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获法国必维集团可再生氨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绿氨产品。必维认证表明,该项目生产的氨完全来自可再生氢,符合严格的安全、碳排放和环境标准。作为零碳产业园模式开创者,远景在赤峰打造的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绿色氢氨工程,首期30万吨工程已于2024年3月投产。项目实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使用100%绿电生产液氨,向市场提供具竞争力的绿氢产品。
江苏华友能源与易事特集团联合开发的华友钴业刚果金Lukuni 10MWh储能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采用构网型储能系统,与厂区10KV柴油发电机组及3MW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实现光储柴协同供电。白天优先使用光伏,夜间储能放电超14小时,预计每年为华友钴业节约柴油发电费用超233万美元。项目选用易事特站级EMS能量管理系统,保障矿区关键生产负荷连续运转。建设期间,技术团队克服多重挑战,确保项目顺利交付,获客户高度好评。易事特作为全球一级储能厂商,储能规模已突破6.5GWh,服务场景广泛,持续深化“4S全栈式融合”战略,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
据慧眼氢能深入了解到,该项目的制氢站配置堪称强大,配套了60套1000Nm³/h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这些设备具备出色的生产能力,最大生产效率可达60000Nm³/h,平均生产效率也能稳定在33500Nm³/h,项目还配套建设了336000Nm³的储氢设施。在资金投入方面,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12657.65万元。
5月22日,运达股份总经理程晨光率队赴湖北楚能新能源考察交流,与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总裁黄锋座谈。双方围绕电芯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全球市场拓展等议题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代德明表示,运达股份的智慧储能系统与楚能电芯深度适配,已成为行业协同创新典范。未来,双方将携手开拓国内外储能市场,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储能解决方案。程晨光参观了楚能新能源智能化电芯生产线等,指出电芯性能与成本直接影响行业规模化发展。双方约定在技术研发、产能协同、标准制定及市场拓展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储能
近日,中国石化娄底新化跑马岭加能站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是新化县首个集加油、充电、光伏发电、储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位于交通流量大的S225与迎宾路交叉路口西北约230米处。站内已建成32个充电车位,可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提供高效充电服务。项目创新性地将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融入加能站建设,通过在充电车位上新建3座总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车棚,并在车棚上铺设光伏板,同时增设一台储能柜,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这一创新不仅为加能站和充电站提供清洁电力,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实现节能减排。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
湖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Shanghai Shaosheng Knitted Sweat因未参与应诉,被课以712.03%的高额税率;而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均为6.55%。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产业成为各省市竞逐新赛道。常州作为突出代表,素有“新能源之都”之称,现已将氢能作为建设新战略,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全环节,精心打造“常州氢湾”。园区已集聚氢能产业链企业40余家,形成“一基地、一示范区、两中心”新格局。到2026年,常州氢湾预计将引育产业链企业6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50亿元。此外,辽宁、河南孟州、贵州六盘水、成都、山西吕梁等十多个省市也积极部署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展示我国在氢能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中国能建以“研投建营数”一体化模式建设的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于2024年4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其自主研发的“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成功落地。项目利用废弃盐穴作为储气库,采用高压热水储热中温绝热压缩技术路线,系统转换效率约70%,储能容量达1500兆瓦时。该项目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第一”,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形成了200余项专利和标准规范。电站每天可充电8小时、放电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可满足75万居民一年用电需求。中国能建正深化压气储能产业布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旨在推动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产业融合。5月22日,定边县招商引资推介会举行,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与定边县成功签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9.7亿元。项目占地38亩,规划年产500MWh全钒液流电池系统,预计2026年12月前投产,年产值3.1亿元,年纳税1600万元,提供超100个就业岗位。项目引入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基地,助力定边县构建“风光电氢”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松下加速推进堪萨斯工厂的举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田日前宣布将其在加拿大110亿美元的电池投资计划至少推迟两年,丰田今年也采取了类似行动,日产则放弃了在日本建设电池工厂的计划。
Manyar冶炼厂的建设耗资巨大,总投资高达37亿美元,是印尼铜产业中的重要项目。然而,去年10月的一场无情大火,让这座备受瞩目的冶炼厂遭受重创,生产一度陷入停滞。面对这一困境,自由港印尼公司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展开维修工作。
5月20日,北京钢研氢冶金技术研究院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在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构建“钒钛磁铁矿-绿电-绿氢-纯氢冶金-钒电池材料及装备制造-钒电池储能应用”一体化可持续、低碳、闭环产业链。双方将依托中国钢研的钒钛磁铁矿纯氢冶金技术,推动钒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助力钒液电池发展。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技术和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KGHM旗下最大的铜矿产商KGHM Polska Miedz在5月1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还披露了第一季度的财务及生产情况。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调整后核心利润实现了大幅增长,涨幅达到60%,最终达到了24.9亿兹罗提,折合成美元约为6.5955亿。
2025年4月俄罗斯铝对中国的供应量同比增幅惊人,达到了0.8倍。这一增长并非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反映出中俄在铝贸易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随着供应量的大幅提升,俄罗斯公司在中国进口铝市场中的份额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去年4月的22.7%一举跃升至39.5%。
拓将在Amrun矿东南方向15公里处打造一个全新的采矿中心。该中心早在2018年就已投入使用,当时耗资高达19亿美元进行建造。此次拟议的扩建工程意义重大,它将使力拓韦帕南部运营基地的铝土矿年产能从现有的2300万吨再增加2000万吨,同时还将扩大通过Amrun港口的出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