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国电建集团宣布终止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此次集采原计划规模达51GW,是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招标,组件规格均为n型,包括12GW的TOPCon单晶硅组件用于投资建设项目,36GW用于工程承包项目,以及3GW的HJT单晶硅组件。2024年12月9日开标时,58家企业参与,TOPCon标段均价0.68元/瓦,HJT标段均价0.773元/瓦。此次终止是因为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等导致采购需求变化,各投标人可办理投标担保退还。
4月10日,ESIE 2025储能国际峰会在北京开幕,瑞浦兰钧展示了自研储能技术和全场景解决方案,并发布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问顶®392Ah及PowtrixTM 6.26MWh储能系统。问顶®392Ah电芯凭借创新技术,实现空间高效利用,能量效率和品质稳定性提升,循环寿命12000+次,能量密度415Wh/L,且兼容性强,能快速量产。PowtrixTM 6.26MWh储能系统则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热安全标准,同时提高经济性和效能,减少电池簇数量,延长使用寿命,并在国内外多地建立售后网点,适应多种环境。
双登集团中标国内首批大规模数据中心高倍率锂电项目,凭借技术积累与市场验证成为唯一中标厂商,巩固了其在全球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该项目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具备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等优势,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双登在数据中心“备电+储能”领域已连续多年出货量全球第一,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且早在2022年就布局并成功应用相关技术,为绿色数据中心打造示范典型,获“标杆产品奖”。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山西院总承包的韩国 GASAN-I 期风电项目顺利并网,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该项目位于韩国江原道山上,本期容量 20 兆瓦,安装 4 台风机,还配套建设了开关站、控制室,其 22.9 千伏集电线路采用埋地电缆加架空线的方式送出。
4月9日,华润电力重能新疆天山北麓新能源基地项目首台风电机组吊装成功,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该项目是“疆电入渝”配套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总投资186亿元,总装机规模410万千瓦,包括风电、光伏、光热等多种能源形式,并配套建设升压汇集站及储能装置。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绿电97.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1万吨,对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近期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中国也发布相应反制措施。虽半导体制造未在本次关税范围,但后续美国可能针对半导体行业出额外关税政策。地缘风险加剧,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加速,半导体行业将受益。建议关注晶圆代工厂、半导体设备制造、芯片设计公司等,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方向及模拟半导体领域的芯片企业。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未来一两周全球股市可能波动,投资者或青睐高股息防御策略。
4月2日,美国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中国面临34%的加征关税,4月9日生效。美国是我国锂电第一大出口国,2024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出口规模达197.1GWh,其中对美出口额占比较大。此次加征关税后,我国对美锂电池出口关税大幅上升,储能电池受冲击较大,而动力电池因美国政策限制直接进口较少,新能源车出口规模也较小,受影响相对较小。不过,美国电池产业链对外依存度高,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上优势显著,且部分企业海外产能布局领先,有望减少关税政策影响。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2024年全球电力储能累计装机372GW,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165.4GW,同比增长81.1%。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78.3GW,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占全球47%。中、美、欧引领全球储能市场,中国连续三年新增装机第一。白皮书预测,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200GW,未来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澳大利亚政府最新预测显示,2024-25财年能源和资源产品出口额将达3870亿澳元,较此前预期上调150亿澳元。其中锂产业表现突出,预计出口额将从52亿澳元增至82亿澳元。
最新数据显示,智利国家铜业公司2024年以144万吨的产量超越必和必拓,重新成为全球最大产铜商。在全球铜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主要铜企正通过技术创新和矿山升级应对品位下降等挑战。
矿业巨头必和必拓计划最早于今年启动对智利Escondida铜矿的升级投资,该项目是未来十年147亿美元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全球最大铜矿的产能。
洛阳钼业公布2025年一季度生产数据,铜产品产量达17.06万吨,同比增长15.65%;钴产量3.04万吨,同比提升20.68%。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经营指标超预期。
北方稀土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18825元/吨,较一季度上涨1.1%。此次调价基于市场供需及稀土氧化物价格变动,反映行业动态调整趋势。
铜冠铜箔宣布拟投入2500万元至4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每股17元。此举旨在稳定市场预期,维护股东权益,展现公司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鹏欣资源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实现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阴极铜产销规模扩大及氢氧化钴市场价格回升。公司产能释放与市场行情改善共同推动业绩提升。
江铜建设近日与越南Song Duong投资公司正式签署阴极铜电解总包项目合同,这是该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该项目涵盖电解系统及配套浇铸设备,标志着中国冶金工程技术在海外市场获得进一步认可。
滇中有色金属公司近日正式启动年度集中检修工作,艾萨炉系统已按计划停机检修。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公司同步维持回转式阳极炉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此次检修采取多项保障措施,确保检修质量与生产进度两不误。
秘鲁国家矿业协会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该国铜产量有望实现2-4%的增长,达到279万至285万公吨。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秘鲁政府正简化矿业许可审批流程,同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智利矿业部门近日就美国可能实施的铜产品关税政策作出回应,认为当前10%的关税水平将有助于保持该国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业内人士分析,全球铜贸易路线可能因关税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化,短期内或影响市场需求表现。
英美资源集团近日敦促智利政府加快矿业许可证审批流程,以扩大铜矿开采规模。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铜资源需求持续攀升,智利作为重要产铜国面临提升供应能力的迫切需求。矿业企业建议通过基础设施共享等创新模式提高产能效率。
中金岭南渣选分厂近日完成Ⅲ系列关键设备系统性检修工作,重点对球磨机、浮选槽、砂泵机组等核心设备进行维护升级。此次检修采用四项平行作业策略,消除设备隐患90余项,显著提升设备运转效率,为二季度生产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武铜三期工程目前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间矿堆建设正加紧施工。该项目作为矿石中转枢纽,已完成平基、边坡治理及地下通廊建设,目前正推进钢结构棚及地上通廊施工,预计5月中旬全面竣工。工程投用后将提升矿石储运效率,助力武铜产能优化。
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近日启动回转窑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旨在提升固废处理能力及环保水平。该回转窑自2019年投产后日处理量达600吨,但随着技术进步,部分设备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此次改造将优化生产效率,强化环保性能,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阳集团在一季度展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原煤产量达到993.6万吨,超出原定计划进度5%,显示出集团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强大生产能力。其中,一矿的商品煤产量更是突破177.6万吨,创下近三年来的最佳记录。
青海桥头铝电此次技改项目的核心在于引入先进的600kA电解槽技术,相较于传统电解槽,该技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更低的能耗以及更环保的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项目实施后,不仅将大幅提升公司的铝产品产量,还将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3月31日,中条山集团与北方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利润、营业收入、矿山处理矿量、铜精矿含铜量等关键指标均超额完成季度目标,其中利润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23.72%,营业收入完成24.54%,矿山处理矿量与铜精矿含铜量分别完成年计划的27.33%和27.59%。冶炼板块实现持续稳定生产,阴极铜产量完成年计划的25.52%;稀贵金属生产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金锭与银锭产量分别完成年计划的28.33%和26.17%。
计划分批次交付共计10组设备,具体交货时间与数量将依据招标人订单灵活调整。项目覆盖范围明确,交货地点由招标人指定,确保设备能够精准对接实际需求。招标过程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设定了清晰的资格门槛:制造商需具备相应生产能力及有效营业执照;代理商则需持有制造商针对本项目的唯一授权书,并同样需满足营业执照要求。
根据公告内容,穗恒运A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已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同意以不超过35,326万元的总投资额推进该项目,并计划成立项目公司——广州恒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名称以登记机关核准为准),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硅基负极材料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突破点,其产业化进程备受业界瞩目。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硅碳负极电池正逐步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供应链消息透露,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首款折叠屏手机将搭载由宁德新能源独家供应的硅碳负极电池,其电池容量高达5000mAh以上。
4 月 8 日,工信部发布 2025 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强调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同时,开展稀土、超硬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等产业标准研制,完善 5G 标准体系。此外,工信部还将开展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标准研究,为新兴产业提供指引,推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体系完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