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热作模具钢DM的高温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DM钢在620℃热稳保温过程中马氏体板条内的薄片状M3C型碳化物逐渐向条块状M7C3型碳化物转变,在板条的边界生成M7C3、M23C6型碳化物。DM钢的短循环周次热疲劳性能受控于位错重排和湮灭,长循环周次热疲劳性能受控于碳化物的粗化程度。DM钢中M3C、M7C3、M6C型碳化物的生成自由能分别为27765.5 J/mol、3841.5 J/mol、-7138.1 J/mol,表明在热稳保温与热疲劳试验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机理一致,发生了M3C→M7C3→M6C类型演变。
研究了脱碳退火样品中的残余碳对取向硅钢初次和二次再结晶的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碳退火样品中残余碳含量的提高,初次再结晶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表层和中心层的晶粒尺寸差增大;初次再结晶的强{111}<110>或{111}<112>织构向强{112}<110>织构转变,部分1/4层的Goss晶粒或{111}<112>晶粒转变为其他取向的晶粒;残余碳含量超过0.0200%后,高温退火样品二次再结晶不完善,磁性能较差。相变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采用氧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表面,用以改善PBO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能大幅度提高PBO/BMI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值,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30 W/m3、时间24 s,ILSS值从43.9 MPa提高到62.0 MPa。经过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的PBO纤维其表面的氧含量明显提高,氮含量变化不大,甚至在过度处理时降低;官能团-O-C=O基团的含量从0提高到3.16%,-C-O-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在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BO纤维表面产生大量凹凸不平和沟壑,使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提高。而表面氧含量的提高和表面形貌与粗糙度的变化,是PBO/BMI复合材料ILSS值提高的重要原因。单丝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DBD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对PBO纤维表面产生不良影响,不影响其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在液氮温度下将4 mm厚的Cu-4.5%(质量分数)Al合金板材双表面机械研磨2 min,形成~250 μm厚的梯度结构层,在梯度结构层内产生了位错、层错、纳米孪晶等缺陷密度由表及芯呈梯度减少的微观结构,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拉伸过程中剪切带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双面约束的梯度结构材料能避免应变局部化,均匀分布的应力应变使材料避免了在较早阶段塑性失稳进入颈缩阶段,较好的保持了加工硬化能力。
对7075铝合金进行深冷-时效复合处理(DCT-T6),使用TEM、SEM和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深冷-时效复合处理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6处理相比,DCT-T6处理可提高晶内析出相密度、减小析出相的尺寸、提高位错密度和生成亚晶。在深冷时间为3~6 h时,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η'相的密度先提高后降低,晶界析出相(GBP)的尺寸、两相间距、线缺陷数量、η相密度、位错密度以及亚晶数量增大,合金的伸长率降低,抗拉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深冷4 h为拐点。深冷时间为4 h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645 MPa,比T6样品提高13.1%;深冷时间为3 h时合金的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3%,比T6样品提高了44.4%。
用钨极氩弧焊(TIG)和变极性等离子弧焊(VPPA)对2195与2219异种铝合金进行平板对接焊,研究了不同焊接方法和在有无保护气氛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用TIG和VPPA工艺焊接的接头区域都没有出现宏观热裂纹,能量密度高、焊接快和热输入量小的VPPA工艺使焊缝区域较窄;异种铝合金焊缝接头熔合线附近的主要析出相为θ相,在焊缝区域有α-Al与θ相组成的共晶组织;在TIG工艺和有气氛保护的VPPA工艺的焊接接头区域没有出现局部软化现象,焊缝区域的硬度与2219侧母材相同。TIG工艺的焊接接头,其抗拉强度更高。
用渗流铸造法制备ZL104合金泡沫和304不锈钢纤维/ZL104合金复合泡沫,对比研究了两种泡沫的孔结构、力学和吸声性能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调控盐(次盐)的作用使合金泡沫和复合泡沫的孔壁上出现次孔结构而生成多孔孔壁结构;纤维复合后的泡沫以孔壁纤维、穿孔纤维和孔间纤维三种状态存在,与相同孔隙率的合金泡沫相比,复合泡沫的孔隙率为77%~86%、主孔径为0.35 mm、纤维直径为0.1 mm,具有更高的压缩性能和吸声性能。复合泡沫的压缩性能和吸声性能,都随着孔隙率和纤维含量的提高先提高后降低。孔隙率为82%的复合泡沫,纤维含量(体积分数)为5%时力学性能达到2.6 MPa,纤维含量为8%时其平均吸声系数(吸声性能)为0.893。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泡沫受力时,孔壁纤维和穿孔纤维能传递和分散应力,并通过位移和偏转等方式消耗能量,使其强度提高;J-A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突出到孔隙中的纤维使复合泡沫的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和声波在泡沫内的损耗增大,是其吸声性能较高的原因。
使用OM、TEM和EBSD等手段和测试室温拉伸性能,研究了2060铝锂合金厚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1) 0°方向的强度最高,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较低;45°方向的强度最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最高;90°方向的强度稍低于0°方向,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最低。2) 在0°、45°和90°方向合金的主要析出相为T1相,在0°和45°方向还析出了θ'相和少量的球形δ'相。在0°方向析出相数量最多且分布均匀,在45°方向析出相的尺寸较大,大部分T1相粗化为板片状,在90°方向析出相的数量较少,但是T1相的尺寸明显比45°方向的更小。3) 2060铝锂合金厚板45°方向的织构强度最高,出现了强再结晶织构P{011}<122>;在0°方向织构强度仍较高,以再结晶P{011}<122>为主,还有较弱的形变织构Copper{112}<111>;90°方向的织构强度相对较弱,以形变织构Copper {112}<111>和形变织构S{123}<634>为主。
本申请涉及串联轧机的板厚一览表计算方法及轧制设备。板厚一览表计算方法具备多个步骤。一个步骤为,取得包含轧制载荷模型或者马达功率模型的轧制模型式。另一个步骤为,判定是否产生了对各轧制机架的轧制载荷、马达功率和压下率中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限制的参数限制。又一个步骤为,对于各轧制机架,以在未产生参数限制时选择第一导函数、在产生了参数限制时选择第二导函数的方式,进行与判定的结果相对应的导函数的选择。又一个步骤为,使用包含第一导函数和第二导函数之中根据判定的结果而被选择的导函数的矩阵,对各轧制机架的出口侧板厚进行修正。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圈和风机,其中,导风圈的吹出侧具有扩张的风道,所述风道的截面由第一截面扩张至第二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为圆形截面,所述第二截面为圆形截面或多边形截面;所述第一截面至所述第二截面具有至少两个过渡的曲面,以形成所述风道的壁面,所述至少两个过渡的曲面中,相邻两曲面的切平面的夹角为钝角。本发明中,由于导风圈的风道从第一截面至第二截面具有至少两个过渡的曲面,且相邻两曲面的切平面的夹角为钝角,这样,气流在经过该导风圈的风道时,气流角度改变较小,能够减小局部低速涡流损失。在相同的转速条件下,相比于现有台阶导风圈,本发明的风量和静压效率均得以提高。
通过建立锂电解槽电解质-氯气气液两相流二维模型,使用标准
通过模板法与物理混合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三维网络结构的BaTiO3(BTO)/Fe3O4/三聚氰胺泡沫异质结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该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了反射损耗值。随后,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复合体系的吸收机制和吸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引入了BTO和Fe3O4形成的大量异质界面到三维网络结构碳中,构建了异质结构。B
本文研究了低成本、高活性的磁性硫化亚铁(FeS)对水体中As(Ⅲ)的吸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As污染土壤进行磁分离修复试验。首先开展硫化亚铁在模拟液中对As(Ⅲ)的吸附试验,结合硫化亚铁吸附 As(Ⅲ)前后的SEM-EDS、XRD谱、XPS分析以及Raman光谱分析,研究硫化亚铁对As(Ⅲ)的去除机理,随后在实验室和半工业规模上将其应用于As污染土壤的修复。结果表明:在模拟液的pH值为3~9时,硫化亚铁对As(Ⅲ)的拟合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100 mg/g;硫化亚铁对As(Ⅲ)的去除机理包括H3AsO3/
钨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含钨废料中钨分离工艺技术研究是保障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而钨合金废料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含钨碱溶渣,且该部分含钨碱溶渣中钨品位较高,如果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不仅会造成钨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企业的回收成本。因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复盐(Na2CO3-Na2SO4)熔炼工艺,以对其中的钨进行高效的分离。本文探究了Na2CO3和Na2SO4的添加量、复盐熔炼温度、熔炼时间以及水浸液固比、水浸温度对提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n(W):n(Na2CO3):n(Na2SO4)=1:1.25:0.54,复盐熔炼温度为800 ℃,熔炼时间为3 h,水浸液固比为2.5,水浸温度为75 ℃,该最优条件下可将含钨碱溶渣中99.93%的钨分离出来。同时本文通过XRD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对复盐熔炼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复盐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降低体系共熔点,降低能耗,同时有助于促进碱溶渣与反应介质的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因此本文对碱溶渣采用Na2CO3-Na2SO4复盐熔炼法分离钨的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废弃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为了进行碳化硅(SiC)的光固化3D打印,本文提出采用表面氧化处理提升SiC浆料的光固化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SiC颗粒的氧化过程以及氧化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动态流变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数字千分尺等研究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和光固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表面氧化处理后的SiC颗粒紫外反射率有显著的提高,最高为48.11%,为未氧化SiC颗粒的1.8倍;配制的浆料光固化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曝光5 s时固化厚度最高为76 μm,为未氧化的3.6倍。随着氧化温度的上升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层厚度持续增长,最高达到144.8 nm。考虑到过度氧化不利于后续SiC陶瓷的烧结成型,最终选择使用1100 ℃保温3.0 h的氧化SiC粉末,并以1%(质量分数)的KOS163为SiC浆料的分散剂,制备了固含量为45%(体积分数)的SiC浆料,成功实现了SiC陶瓷坯体的光固化3D打印。
采用选区激光熔融工艺并使用45°、67°和90°的激光扫描偏转角度制备FeCoCrNiMn-(N, Si)高熵合金;结合各种表征分析技术研究三组样品的多层级结构、晶粒尺寸和形貌、热裂纹缺陷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5°激光扫描偏转角度制备的样品微观结构主要呈现为跨熔池外延生长的柱状树枝晶,且晶粒尺寸较大(约为128 μm),并存在高密度的热裂纹缺陷;而67°激光扫描偏转角度制备的样品中具有大量的胞状结构,胞壁和胞内存在高密度的位错缠结、较小的晶粒尺寸(约为69 μm)以及低密度的热裂纹缺陷。另外,选区激光熔融制备中形成的多层级结构能有效提升样品的力学性能。FeCoCrNiMn-(N, Si)高熵合金的变形机制为低应变时形成少量变形微观条带,高应变时形成高密度的变形微观条带和少量的变形孪晶。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向地球深部进军,矿井热害问题愈发严重。井巷围岩放热、空气自压缩、矿井地热水等是造成矿井高温热害的主要原因,矿井热害不仅会造成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引起矿井安全事故频发。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时,传统降温方法存在冷量损失大、降温程度低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而不再适用。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时需采取“节源开流”的治理方针,在综合控制热源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制冷与个体防护的方法进行局部降温。建立智能矿井通风系统对人体或设备进行精准控温,从而缩小治理空间、改善降温效果、提高冷量利用率、降低热害治理成本。矿井地热虽然会造成矿井热害,但它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地热能资源。矿产地热能协同开采可获取地热能分梯度用于供暖、洗浴、选矿、养殖等多个方面创造经济价值,同时矿井地热开采还能起到治理热害的作用,是“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重要举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粉探伤仪的探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水平调节机构、拆装机构、支撑座、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上侧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底部设置有拆装机构;进而有效的可以根据工件的形状,以及待测量的位置可以进行探头位置的调节,不再需要将探头从机架上拆除,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不会对测量效率产生影响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水蔬菜用振动筛,包括振动筛主体与筛分板,所述振动筛主体的顶端安装有筛分板,且筛分板的内部设置有整平机构,所述整平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振动筛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转轴与整平板,通过转动第一转轴,可以使限位板在其表面移动,这时通过两组连接杆可以推动整平板移动,从而可以方便调节整平板与筛分板之间的间距,有效的方便将筛分板表面的蔬菜进行整平,防止蔬菜发生堆积影响筛选,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整平板与筛分板的间距,可以整平不同高度的蔬菜。
提供在进行碱水电解时即使在高电流密度下也能够将电解电压抑制为较低、不易引起层间剥离的碱水电解用隔膜及碱水电解装置。碱水电解用的隔膜(1),其具有:包含具有磺酸型官能团的聚合物且不包含具有羧酸型官能团的聚合物的离子交换膜(10)、和作为隔膜的至少一面的最表层而设置的亲水性层,离子交换膜(10)的厚度为25~250μm。或者碱水电解用的隔膜(1),其具有:离子交换膜(10)、埋入离子交换膜(10)中的由织布形成的加强材料(16)、及作为隔膜的至少一面的最表层而设置的亲水性层。
本发明目的在于检测出产生了急速燃烧或者即将产生急速燃烧而在适当的位置和时机喷射灭火剂。上述粉碎机具备:第一压力检测部,设于粉碎部(1A)的附近,并对壳体(31)的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第二压力检测部,设于分级部(1B)的附近,并对壳体(31)的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灭火剂喷射器(51),设于粉碎部(1A)的附近,并在基于由第一压力检测部或者第二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而判断为产生了燃料的急速燃烧或者即将产生急速燃烧前时,对粉碎部喷射灭火剂;及灭火剂喷射器(52),设于分级部(1B)的附近,并在基于由第一压力检测部或者第二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而判断为产生了燃料的急速燃烧或者即将产生急速燃烧前时,对分级部(1B)喷射灭火剂。
本申请的一个方案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包含Li、Y、选自Mg、Ca、Sr、Ba、Zn、Zr、Nb及Ta中的至少1种和选自Cl、Br及I中的至少1种。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X射线源而得到的上述固体电解质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在衍射角2θ的值为30°~33°的范围内、上述衍射角2θ的值为39°~43°的范围内及上述衍射角2θ的值为47°~51°的范围内分别包含峰。
提供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电解质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添加剂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的组合物,其中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含量各为0.1wt%~10wt%。化学式1和化学式2的细节与说明书中描述的相同。
本发明提供了高级固体电解质和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包含固体电解质层的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包含结晶固体电解质层的主体基板、将所述结晶固体电解质层从主体基板转移到受体基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轧机机座(1)的轧辊(5)的冷却装置(7)。冷却装置(7)包括用于接收和给出冷却剂的冷却梁(13),其中,冷却梁(13)具有多个全射束喷嘴(21),所述全射束喷嘴布置在冷却梁(13)的面对轧辊(5)的且平行于轧辊(5)的轧辊轴线(17)延伸的给出侧(19)上,通过所述全射束喷嘴能够分别将所述冷却剂的冷却剂射束以近似恒定的射束直径从所述冷却梁(13)沿给出方向(23)朝向所述轧辊(5)给出。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叶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应用程序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声音采集设备采集风机叶片扫风时的声音信号,生成声音信号对应的频谱图,并通过损伤识别模型对频谱图进行图像识别,从频谱图中识别出风机叶片的损伤识别结果。该方法实现了基于频谱图的对风机叶片的损伤类型的准确识别,无需人工巡检,节省了人力资源,且能够对风机叶片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一种用于保养粉碎机(100)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粉碎机,所述粉碎机具有壳体(104)、以枢转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的轴颈组件(109)、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轴颈组件的研磨机构(110)以及开口(102),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壳体内邻近所述轴颈组件处、并且提供通到所述壳体内部的进入点;以及绞车设备(10),所述绞车设备安装到所述壳体。所述绞车设备包括:框架组件(12),所述框架组件围绕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开口接收;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由所述框架组件支撑的多个滑轮(26,30,32,34);电动机(36),所述电动机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滑轮中的一个滑轮;以及被所述滑轮组件接收的缆索(40)。所述电动机可操作地执行以下项中的至少一者:使所述缆索通过所述滑轮组件缩回,以使部件通过所述开口旋转出所述粉碎机之外;以及可控制地放出所述缆索,以通过开口将所述部件旋转到所述粉碎机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辊轧机及其动力机构。上述四辊轧机包括轧机主体和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变速箱和传动轴,电机通过变速箱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包括依次连接的首端法兰联轴器、首端万向轮、轴体、末端万向轮和末端法兰联轴器,首端法兰联轴器连接变速箱,末端法兰联轴器连接工作辊。传动轴采用了万向轮和法兰联轴器,一方面在扭矩较大时,可以避免过载,防止对工作辊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可以抵消因为安装导致的误差,顺利将扭矩传递到轴体和工作辊上。再一方面,法兰联轴器方便安装和拆卸,使得传动轴方便更换,降低了维护设备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一种应用了酰亚胺系的电解质盐的固体电解质,能够抑制Al集电体的腐蚀。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电解质、以及包括固体电解质、正极和负极的全固态电池,上述固体电解质含有酰亚胺系Li电解质盐、纳米颗粒、甘醇二甲醚和第一添加剂,第一添加剂由式(1)表示,式(1)中,M为氮(N)、硼(B)、磷(P)和硫(S)中的任一种元素,R为烃基,An为BF4?或PF6?。在此,固体电解质中可以含有第二添加剂。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