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电池(电池组),其包括储氢负电极(阳极),正电极(阴极)和与电极接触的固体质子传导电解质。固体质子传导电解质包含硅材料,硅材料包含至少35at%的硅。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可将密封部件与接触部件配置在最佳场所,且可个别地调整密封部件与接触部件的按压的电解镀敷装置及电解镀敷方法。实施方式的电解镀敷装置具备:镀敷槽,能填充镀敷液;密封部件,配置在被处理衬底的被处理面的周缘部,在将被处理衬底浸渍于镀敷槽时,将镀敷液密封在被处理面的中央侧;以及接触部件,与密封部件独立地设置,在比密封部件更靠被处理衬底的周缘部侧进行对被处理面的电导通;且密封部件赋予被处理衬底的按压力、与接触部件赋予被处理衬底的按压力能分别独立地调整。
本发明涉及电解液、氟化物离子电池以及电解液的制造方法。本公开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含有氟化铯(CsF)的情况下也具有高浓度的活性氟化物离子的电解液。在本公开内容中,通过提供如下电解液而解决上述课题,所述电解液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含有氟化铯和溶剂,水分量为50ppm以上且1100ppm以下。
一种碱性水电解装置,其包括:电解槽;第1气液分离器,其对从阳极室流出的电解液和氧气进行气液分离;第2气液分离器,其对从阴极室流出的电解液和氢气进行气液分离;第1电解液箱和第2电解液箱,该第1电解液箱贮存由第1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的电解液,该第2电解液箱贮存由第2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得到的电解液;氧气吹入管和氢气吹入管,该氧气吹入管将经过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氧气引到第1电解液箱的气相区域,该氢气吹入管将经过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氢气引到第2电解液箱的气相区域;氧气排出管和氢气排出管,该氧气排出管使氧气从第1电解液箱的气相区域流出,该氢气排出管使氢气从和第2电解液箱的气相区域流出;及循环装置,其将电解液从第1电解液箱和第2电解液箱供给到电解槽。
一种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为能够抑制充放电循环特性下降的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其具备:包含硅酸盐相和分散在硅酸盐相中的硅颗粒的复合颗粒、和覆盖复合颗粒的表面层,表面层包含氟树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质并且涉及用于电解沉积银涂层和银合金涂层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电解质无氰化物、储存稳定并且确保沉积用于技术和装饰性应用的高光泽、明亮且白色的银和银合金层。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是具备收纳电极体及非水电解质的方形的电池外壳、并且质量能量密度为200Wh/kg以上的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介于电极体与电池外壳之间的非发泡型的弹性片。SOC100%时的弹性片厚度(A)相对于SOC0%时的弹性片厚度(B)的比率(A/B)为0.05~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二次电池的寿命。一种半固体电解质,其包含含有半固体电解质溶剂和负极界面添加剂的半固体电解液、以及颗粒,负极界面添加剂的重量相对于半固体电解质的重量与所应用的负极的重量之和的重量比为0.6%~11.7%。优选所应用的负极界面添加剂的重量相对于半固体电解质的重量与负极的重量之和的重量比为1.7重量%~5.8重量%。在含有半固体电解质的二次电池中,优选规定次循环后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维持率大于不含负极界面添加剂时的二次电池的容量维持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状硫化物类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制备包含有机溶剂、Li2S、P2S5和LiCl的固体电解质混合物;通过在约30至60℃的温度下搅拌固体电解质混合物约22至26小时从而合成固体电解质;以约80至120rpm的速度第一次搅拌固体电解质约5至10分钟;第一次搅拌之后,以约250至300rpm的速度第二次搅拌经过第一次搅拌的固体电解质;真空干燥经过第二次搅拌的固体电解质约12至24小时;并且在约350至550℃的温度下热处理经过真空干燥的固体电解质约1至5小时从而获得针状硫化物类固体电解质。
摘要: 氨分解制氢不含COx、SOx、NOx等有害物质,是其他所有含碳资源制氢所不能比拟的。以水热法制备CuO载体,并掺杂金属元素Ce,通过浸渍法负载Ru,制备出Ru/CuCex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TPR)、CO2–程序升温脱附(TPD)、NH3–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in Situ DRIF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与Cu的摩尔比为12在450℃以上显示出更好的氨分解活性,在600℃时氨分解转化率为99%。该催化剂活性高的归因于部分还原的CeO2?x对Ru原子的供电子性能和催化剂低温下的高吸附量。各项表征表明,碱性位点数量不是影响氨分解活性的主要因素,而是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反应温度可以促进氨分解,减少中间产物amide (?NH2)的生成。
摘要: 本文总结了不同形貌氟化镁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二氧化硅模板法等。以酒石酸钠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柠檬酸钠盐为螯合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高度均匀的三维花状,且具有较高分散性的氟化镁微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调控溶液的PH值,以达到纯化氟化镁颗粒的效果。结果表明溶液的酸碱性对氟化镁的纯化起一定的作用。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ZK60镁合金筒形件反挤压成形进行研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镁合金内部晶粒细化程度越大,但温度越高动态再结晶程度愈不明显;坯料温度在290℃时最高应力可达400 MPa,零件整体应力大约在180 Mpa,380℃时最高应力为130 MPa,零件整体应力约为80 MPa;其次,随着坯料高度的减小和直径增大,成形中坯料的等效应力也随之增加,但尺寸过大或过小均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容易产生缺陷。经过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坯料直径为φ70,坯料温度为350℃时,筒形件成形质量更佳。
摘要: 钠与锂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作为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转化反应的铁氧化物FeOx (α/γ-Fe2O3和Fe3O4)具有成本低、比容量大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综述了FeOx材料的合成工艺、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FeOx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摘要: 水系钠离子电池因为拥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且造价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储能体系。鉴于此,本研究使用简单的液相共沉淀法制备典型的普鲁士蓝类似物–铁氰化镍作为储钠活性材料,系统研究铁氰化镍在天然海水和0.5 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阐明廉价天然海水作为水系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水系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提高其应用价值。
摘要: 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调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采用固态还原法成功将白色锐钛矿二氧化钛还原为蓝色和黑色氢化二氧化钛,并对所得样品进行性质表征和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氢化二氧化钛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TiO2/TiO2?x),包含锐钛矿晶型内层和无序结构外层;氢化反应在无序层中引入大量缺陷,其中Ti3+和氧空位缺陷在导带下方形成杂质能级,降低氢化二氧化钛材料的禁带宽度,扩宽了光谱吸收范围,增强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和利用能力。通过制备条件调控缺陷含量获得最佳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RhB)结果显示,300℃和50 min反应条件下制备所得蓝色氢化二氧化钛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效率相比于白色二氧化钛提高了六倍。
摘要: 纳米纤维素基气凝胶因其材料天然可再生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易燃、机械性能差的缺点使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以纳米纤维素为基底,氧化石墨烯(GO)与钠基蒙脱土(Na-MMT)为填料,通过定向冷冻干燥制备了CNF/GO/MMT复合气凝胶。定向冷冻的方法使得复合气凝胶保持了较低的热导率(37.43 mW mK?1),同时与纯CNF气凝胶相比,复合气凝胶的抗压强度提高了6倍(达到669 KPa),阻燃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测试结果表明通过GO/MMT的加入,成功地提高了复合气凝胶的综合性能,为建筑隔热材料提供了新的选择。
摘要: 以钛片为基底材料,采用阳极氧化法刻蚀纳米二氧化钛(TiO2)管阵列,并进行二次阳极氧化获得排列规整的管阵列。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高压水热反应掺碳获得TiO2-C/Ti,采用电镀法在其表面电沉积NiSn合金制得NiSn/TiO2-C/Ti电极。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进行表征,探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NiSn/TiO2-C/Ti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TiO2呈管状结构且排列规整,由金红石和锐钛矿混晶组成。当外加电压为5 V,甲基橙溶液的pH为3时,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最佳,在90 min内对10 mg/L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7.4%。
摘要: 基于蒙特卡洛(MC)方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微磁学(FFTM)方法,研究了厚度不同钴纳米环的磁化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纳米环堆叠时,系统的磁化过程存在“双稳态”特征,在磁化翻转过程中出现局部涡旋态,随着厚度的变化,系统的自旋组态出现了更为丰富的过渡态,整体的磁化过程更加复杂。
摘要: 纳米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服装和水处理行业。在植物纳米生物学效应方面,部分学者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植物生物毒理试验和对植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目前的植物纳米生物学效应数据都是基于室内试验设计研究取得的,而且试验数据只能反映植物在室内生长发育某一个阶段的状况,缺少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状态下完整的试验数据。关于纳米二氧化钛对植物的一个完整生长周期和生物量的生物学效应问题,目前仍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在野外自然生长状态下纳米二氧化钛对芦苇整个生长周期的生物学效应问题。芦苇是分布极为广泛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在去除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试验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芦苇生物学的正向效应极为显著,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处理的试验组芦苇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了97.5%、株径增加47.7%、株高增加23.3%、晴天光合速率提高了88.3%、阴天光合速率提高了72.5%,同时纳米二氧化钛可以显著降低芦苇试验田的杂草覆盖率,试验组的杂草覆盖率仅有6%,对照组为57%。本研究通过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学效应增加芦苇生物量,达到高效率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目的,为人工湿地和湖泊、水库等水源地水质净化保护提供了安全高效、简单易行的新模式。
摘要: FeS2是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作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一员,其在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巨大的体积膨胀以及迟缓的动力学严重限制了其在电池中的应用。本文中,我们以碳布作为基底,通过水热以及硫化过程将FeS2纳米颗粒与碳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FeS2/CC直接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不需要额外添加导电剂以及粘结剂,减少了容量的损失。并且碳布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提供巨大的空间,足以容纳FeS2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循环稳定性。所以,FeS2/CC在200 mA g?1以及5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循环100圈以及250圈后仍然可以维持着1376.5 mAh g?1和1345.5 mAh g?1的可逆容量,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倍率容量,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容量维持在750.6 mAh g?1。
摘要: 通过电纺技术与溶剂热方法的相结合,制备了BiOI纳米片/TiO2纳米纤维复合异质结构(BiOI/TiO2)。BiOI纳米薄片在电纺TiO2纳米纤维表面密集均匀地复合,所得复合结构具有较高的活性面积和分立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实验证明,BiOI/TiO2复合结构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的TiO2纳米纤维和BiOI纳米薄片。此外,由于BiOI/TiO2复合结构所具有纳米纤维网毡结构,使其在污水处理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摘要: CdS具有光吸收系数大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用于制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尽管CdS纳米线的制备和应用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进展,而对于通过低成本方式生长高质量的晶体结构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质量较高的CdS纳米线,研究以不同的硫源及反应时间制备得到了CdS纳米线,并利用拉曼光谱、光致荧光光谱(PL)、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CdS纳米线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不同硫源与Cd2+及乙二胺的作用方式不同,所制备的CdS纳米线长度有所不同。表现为当硫源为硫粉时CdS纳米线形貌明显清晰,长度增加。而在反应时间方面,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纳米线有接合生长的趋势,表现为随着反应时间增加CdS纳米线长度明显增长。
摘要: 近些年,一维(1D)卤化物钙钛矿的低维纳米材料在光电探测器材料领域成为备受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因其拥有优异的光吸收系数、发射效率和高载流子迁移率,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等优秀的光电性能。本实验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出钙钛矿纳米线,在保持钙钛矿溶液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把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钙钛矿纳米线中。其中设置了四组不同的BMIMBF4浓度来探究离子液体的添加对钙钛矿纳米线的影响,其中离子液体的浓度分别为0 mmol、0.1 mmol、0.3 mmol、0.6 mmol。从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加入BMIMBF4离子液体之后纳米线的PL (稳态光致发)强度更高,表明BMIMBF4对MAPbI3纳米线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了钙钛矿纳米线的稳定性和光电性能。其中加入0.3 mmol离子液体的促进效果最强,加入0.6 mmol离子液体的钙钛矿纳米线相对于浓度为0.3 mmol那一组的促进效果较弱,可能是由于离子液体浓度过高抑制了钙钛矿纳米线的生长。
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便宜、器件效率高、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电子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的重要结构,在整个电池里要起到输送电子并把空穴阻隔在传输层以外的作用。TiO2具有与钙钛矿材料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相适应的导带底(?4.1 eV),和比较宽的带隙大约3 eV,有益于电子的选择性传输,因此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TiO2电子传输层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重点分析了目前提高TiO2电子传输层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形貌调控、掺杂和界面修饰,通过这些方法对TiO2电子传输层进行调控,并在不同程度上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升。希望研究结果能够为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O2电子传输层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加固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关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的加固工艺方面研究较少。为了确定MICP加固试验中的最佳加固工艺,通过不同加固工艺的MICP加固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固工艺下MICP加固砂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相加固工艺能够使得MICP反应更充分,碳酸钙沉淀更均匀的填充于砂样孔隙间,显著提高砂样的结构强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研究结果对于提升MICP加固效果和均匀性方面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摘要: 在入射光的激发下,银纳米颗粒(Ag NPs)表面发生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具有近场增强的作用,这种效应有望增强对CsPbIBr2钙钛矿材料的激发态密度从而提高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Ag NPs的前向散射会提高入射光的光程,有助于提高光吸收。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基于Ag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型CsPbIBr2钙钛矿光伏器件,利用Ag NPs改善结构为FTO/ZnO/CsPbIBr2/Carbon的CsPbIBr2光伏器件的性能。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基于Ag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型CsPbIBr2钙钛矿光伏器件结构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通过调控模型中FTO衬底表面上Ag NPs的间隔尺寸得到了具有不同Ag NPs表面覆盖比的CsPbIBr2钙钛矿光伏器件,进而模拟得到器件的吸收率以及各光伏器件剖面的电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Ag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效应以及前向散射效应有望改善CsPbIBr2钙钛矿光伏器件的性能,在理论上预言了本文设计的可行性,也为实验制备高效CsPbIBr2光伏器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摘要: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纯海藻酸钙(CA)和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钙(GO/CA)复合薄膜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GO与CA重量百分比、接触时间、吸附剂加入量、温度和溶液pH等实验参数对GO/CA薄膜吸附亚甲基蓝(M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O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附容量,GO的重量百分比为20%时,复合薄膜对MB的吸附容量达到187.5 mg/g,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600 min,随着吸附剂加入量从5增加到35 mg,MB的去除率由87.1%增至99.1%,说明GO/CA薄膜是一种良好的MB吸附材料。
摘要: 近年来半导体量子点以其发光效率高、量子点尺寸具有可调的发射波长、特有的光学特性以及分离三角功能状态和光学振子密度大、温度不敏感的光学增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利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Br3)修饰ZnO基紫外探测器来改善响应时间。结果表明,修饰后的紫外探测器,在400 nm可见光照射下,器件的响应恢复时间反偏为2 s,正偏时间为10 s,恢复时间明显改善。
摘要: 生物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生物可降解吸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心血管支架等方面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生物镁合金在生理体液中仍存在耐腐蚀性差,降解速度过快的不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常见的改良方法与制备工艺以及具体研究进展情况,概括了各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且展望了镁合金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