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新能源材料技术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48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三星SDI株式会社  
2024-03-15 13:46:2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包括:非水有机溶剂,

锂盐,以及

添加剂,

其中,所述添加剂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的组合物,并且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的含量各为0.1wt%~10wt%:其中,在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

1 3

R~R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氧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C10环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C10环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C3~C10环炔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6~C20芳基,

1 2 1 4

X和X各自独立地是卤素基团或?O?L?R,

1 2 1 4

X和X中的一个或多个是?O?L?R,1

其中,L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4

R各自独立地是氰基(?CN)、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并且

1 2 1 4

当X和X同时是?O?L?R时,4

R各自独立存在,或者

4

两个R连接以形成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脂族杂环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芳族杂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组合物以0.01:1~100:1的重量比包括所述第一化合物和所述第二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

1 3

化学式1中的R ~R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烯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炔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

1 3

化学式1中的R ~R 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5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烯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炔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选自在第1组中列出的化合物:[第1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

1 2 1 4

化学式2中的X和X中的一个是氟基,并且另一个是?O?L?R,1

其中,L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4

R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由化学式2表示,并且化学式2由化学式2?1表示:[化学式2?1]

其中,在化学式2?1中,

m是1~5的整数,并且

5

R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由化学式2表示,在化学式2中,

1 2 6 2 3 7

X是?O?L?R,并且X是?O?L?R,

2 3

其中,L和L各自独立地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

6 7 6 7

R和R 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或者R 和R连接以形成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脂族杂环或多环脂族杂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由化学式2?2表示:[化学式2?2]

其中,在化学式2?2中,

4

L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亚烷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由化学式2?2表示,并且化学式2?2由化学式2?2a或化学式2?2b表示:其中,在化学式2?2a和化学式2?2b中,

8 17

R~R 各自独立地是氢、卤素基团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是选自在第2组中列出的化合物的任何一种:[第2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基于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以0.1wt%~5.0wt%的量包括所述第一化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基于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以0.1wt%~5.0wt%的量包括所述第二化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基于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以0.2wt%~20wt%的量包括所述组合物。

15.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正电极,包括正电极活性物质;

负电极,包括负电极活性物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

说明书: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领域[0001] 本公开涉及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背景技术[0002] 可再充电锂电池可以再充电,并且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为传统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镍锌电池等的三倍或更多倍。它也可以以高倍率充电,并且因此在商业上制造用于膝上型电脑、蜂窝电话、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等,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了关于提高附加能量密度的研究。

[0003] 这样的可再充电锂电池通过将电解质注入电池单体来制造,电池单体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包括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电极活性物质,负电极包括能够嵌入/脱

嵌锂离子的负电极活性物质。

[0004] 特别是电解质使用其中溶解了锂盐的有机溶剂,并且这样的电解质在确定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稳定性和性能中是重要的。

[0005] 最常用作电解质的锂盐的LiPF6存在加速溶剂的消耗以及通过与电解质的有机溶剂反应而产生大量气体的问题。当LiPF6分解时,产生LiF和PF5,这造成电池中的电解质消耗,导致高温性能劣化和安全性差。

[0006] 相应地,存在对具有改善的安全性而即使在高温条件下,性能也不劣化的电解质的需求。

发明内容[0007] 实施方式提供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0008] 另一实施方式是,通过应用电解质提供具有改善的循环寿命特性、高温安全性和高温可靠性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特别是在高温储存期间或当暴露于内部短路条件时通过降

低气体产生和电阻增加速率而提供具有改善的高温储存特性和内部短路安全性的可再充

电锂电池。

[000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电解质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的组合物,并且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含量各为0.1wt%~10wt%。

[0010][0011] 在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0012] R1~R3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

基取代的C2~C10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

C1~C10烷氧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C10环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

C10环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C3~C10环炔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6~C20

芳基,

[0013] X1和X2各自独立地是卤素或?O?L1?R4,[0014] X1和X2中的一个或多个是?O?L1?R4,[0015] 其中,L1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0016] R4各自独立地是氰基(?CN)、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并且[0017] 当X1和X2同时是?O?L1?R4时,[0018] R4各自独立存在,或者[0019] 两个R4连接以形成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脂族杂环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芳族杂环。

[0020] 组合物可以以0.01:1~100:1的重量比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0021] 化学式1中的R1~R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烯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炔基。

[0022] 化学式1中的R1~R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5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烯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炔基。

[0023] 第一化合物可以选自在第1组中列出的化合物。[0024] [第1组][0025][0026] 在化学式2中,X1和X2中的一个可以是氟基,另一个可以是?O?L1?R4,其中,L1可以是4

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R 可以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

[0027] 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表示,并且化学式2可以由化学式2?1表示。[0028] [化学式2?1][0029][0030] 在化学式2?1中,[0031] m是1~5的整数中的一个,并且[0032] R5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0033] 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表示。[0034] 其中,在化学式2中,[0035] X1可以是?O?L2?R6,并且X2可以是?O?L3?R7,[0036] 其中,L2和L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0037] R6和R7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或者R6和R7可以连接以形成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脂族杂环或多环脂族杂环。

[0038] 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2表示。[0039] [化学式2?2][0040][0041] 在化学式2?2中,[0042] L4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亚烷基。[0043] 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2表示,并且化学式2?2可以由化学式2?2a或化学式2?2b表示。

[0044][0045] 在化学式2?2a和化学式2?2b中,[0046] R8~R17各自独立地是氢、卤素基团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0047] 第二化合物可以是选自在第2组中列出的化合物的任何一种。[0048] [第2组][0049][0050]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可以以0.1wt%~5.0wt%的量包括第一化合物。

[0051]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可以以0.1wt%~5.0wt%的量包括第二化合物。

[0052]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可以以0.2wt%~20wt%的量包括组合物。

[0053]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可再充电锂电池,其包括包含正电极活性物质的正电极、包含负电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和前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

[0054] 由于具有改善的热安全性的添加剂,因此可以通过抑制高温放置之后的内部电阻的增加和气体的产生并且通过抑制电压降,来实现具有改善的高温特性和内部短路安全性

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附图说明[0055]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示意图。[0056]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根据140℃下的热暴露的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的曲线图。

[0057]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根据142℃下的热暴露的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的曲线图。

[0058] 图4是当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放置于90℃的高温下时,测量电流中断装置(CID)工作时间的曲线图。

[0059]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室温充放电循环特性的曲线图。

[0060] <附图标记说明>[0061] 100:可再充电锂电池[0062] 112:负电极[0063] 113:隔膜[0064] 114:正电极[0065] 120:电池壳体[0066] 140:密封构件具体实施方式[0067]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然而,这些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0068]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定义,“取代的”是指取代基或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是氘、卤素基团、羟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胺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0甲硅烷基、C1~C30烷基、C1~C10烷基甲硅烷基、C6~C30芳基甲硅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杂环烷基,C6~C30芳基、C2~C30杂芳基、C1~C20烷氧基、C1~C10氟烷基、氰基或其组合。[0069]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取代的”是指取代基或化合物的至少一个氢被氘、卤素、C1~C30烷基、C1~C10烷基甲硅烷基、C6~C30芳基甲硅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杂环烷基、C6~C30芳基、C2~C30杂芳基、C1~C10氟烷基或氰基取代。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取代的”是指取代基或化合物的至少一个氢被氘、卤素、C1~C20烷基、C6~C30芳基、C1~C10氟烷基或氰基取代。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取代的”是指取代基或化合物的至少一个氢被氘、卤素、C1~C5烷基、C6~C18芳基、C1~C5氟烷基或氰基取代。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取代的”是指取代基或化合物的至少一个氢被氘、氰基、卤素、甲基、乙基、丙基、丁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三氟甲基或萘基取代。[0070] 取决于隔膜和电解质的种类,可再充电锂电池可以分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取决于形状,它还可以分为圆柱形、棱柱形、硬币型和袋型等。另外,取决于尺寸,它可以是块型和薄膜型。关于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

[0071] 本文中,作为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示例,例如描述了圆柱形可再充电锂电池。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结构。参考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100包括:电池单体,包括正电极114、面对正电极114的负电极112、正电极114与负电极

112之间的隔膜113以及浸渍正电极114、负电极112和隔膜113的电解质(未示出);电池壳体

120,容纳电池单体;以及密封构件140,密封电池壳体120。

[0072]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100的更详细的构造。[007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电解质、正电极和负电极。[0074] 电解质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是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和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的组合物,并且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含

量各为0.1wt%~10wt%。

[0075][0076] 在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0077] R1~R3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

基取代的C2~C10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

C1~C10烷氧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C10环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3~

C10环烯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C3~C10环炔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6~C20

芳基,

[0078] X1和X2各自独立地是卤素或?O?L1?R4,并且[0079] X1和X2中的一个或多个是?O?L1?R4,[0080] 其中,L1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0081] R4各自独立地是氰基(?CN)、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C10环炔基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C20芳基,并且[0082] 当X1和X2同时是?O?L1?R4时,[0083] R4各自独立存在,或者[0084] 两个R4连接以形成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脂族杂环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或多环芳族杂环。

[0085] 第一化合物是磷酸酯类化合物并且可以在电池暴露于高温时,形成具有绝缘特性的固体碳膜(char),并且抑制电解质与电极表面上的气体组分之间的燃烧反应。另外,第一化合物可以在电池内部的电解质或气体组分的燃烧反应期间捕获自由基产物,因此终止自

由基链式反应。

[0086] 另外,一起包括作为第二化合物的氟亚磷酸酯类化合物与第一化合物,以控制高温分解期间在电解质中产生的锂盐分解产物的不利影响以及阻燃特性。

[0087] 通常,当诸如六氟磷酸盐阴离子的锂盐阴离子分解时,产生诸如氟化锂(LiF)和五氟化磷(PF5)的副产物、强路易斯酸。氟化锂(LiF)增加了电极表面上的电阻,并且五氟化磷(PF5)腐蚀先前形成的稳定电极膜成分,使其塌陷。

[0088] 然而,第二种化合物与五氟化磷(PF5)结合并使其稳定,抑制五氟化磷(PF5)的强酸特性。另外,第二化合物捕获从正电极结构的塌陷产生的氧气,抑制高温下的电解质燃烧反应。[0089] 换句话说,前述组合物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第一化合物并且同时包括由化学式2表示的第二化合物,因此可以改善电池的高温安全性和阻燃特性。

[0090] 例如,组合物可以以0.01:1~100:1的重量比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0091] 作为具体示例,组合物可以以0.02:1~100:1、0.03:1~100:1、0.04:1~100:1或0.05:1~100:1的重量比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

[0092] 在另一具体示例中,组合物可以以0.01:1~80:1、0.01:1~60:1、0.01:1~40:1或0.01:1~20:1的重量比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

[0093] 在实施方式中,组合物可以以0.01:1、0.05: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1、10:1、20:1、30:1、40:1、50:1或100:1的重量比包括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

[0094] 当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混合比如上所述时,可以最大化效果改善的程度。[0095] 例如,化学式1中的R1~R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10炔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1~C10烷基、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烯基或者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10

炔基。

[0096] 作为具体示例,化学式1中的R1~R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炔基或者一个或多个氟碳基。

它可以是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烯基或被一个或多个氟基取代的C2~C5炔基。

[0097] 例如,第一化合物可以选自在第1组中列出的化合物。[0098] [第1组][0099][0100] 例如,化学式2中的X1和X2中的一个可以是氟基,并且另一个可以是?O?L1?R4,其1

中,L可以是单键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基,并且

[0101] R4可以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0102] 作为具体示例,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表示,并且化学式2可以由化学式2?1表示。[0103] [化学式2?1][0104][0105] 在化学式2?1中,[0106] m是1~5的整数,[0107] R5是氰基(?CN)或二氟亚磷酸酯基(?OPF2)。[0108] 例如,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表示,其中,在化学式2中,X1可以是?O?L2?R6,并2 3 7 2 3

且X可以是?O?L?R ,其中,L和L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单键或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亚烷

6 7 6 7

基,R 和R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并且R 和R可以连接以形成

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环脂族杂环或多环脂族杂环。

[0109] 作为具体示例,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2表示。[0110] [化学式2?2][0111][0112] 在化学式2?2中,[0113] L4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C5亚烷基。[0114] 作为更具体的示例,第二化合物可以由化学式2?2表示,并且化学式2?2可以由化学式2?2a或化学式2?2b表示。[0115][0116] 在化学式2?2a和化学式2?2b中,[0117] R8~R17各自独立地是氢、卤素基团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0118] 例如,第二化合物可以是选自在第2组中列出的化合物的任何一种。[0119] [第2组][0120][0121] 根据最具体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中包含的添加剂可以是包括作为第一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在第1组中列出的化合物和作为第二化合物

的一种或多种在第2组中列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

[0122]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中包括的添加剂可以是包括作为第一化合物的第1组的化合物1?a、化合物1?b和化合物1?c中的任何一种和作为第二化合物的第2组的化合物2?a或化合物2?d的组合物。

[0123]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含量各为0.1wt%~5.0wt%。[0124]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组合物可以以0.2wt%~20wt%的量包括。

[0125] 例如,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重量,组合物可以以0.2wt%~10wt%的量包括。

[0126] 当组合物的含量和每种组分(即,组合物中的第一化合物和第二化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改善诸如热稳定性和内部短路安全性的电池安全性,抑制电池内部的

气体产生,因此,可以实现具有室温和高温下的改善的电池特性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0127] 非水有机溶剂充当用于传输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介质。[0128] 非水有机溶剂充当用于传输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介质。[0129] 碳酸酯类溶剂可以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乙甲酯(EM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酯类溶剂可以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癸内酯、甲羟戊酸内酯、己内酯等。醚类溶剂可以是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等。另外,酮类溶剂可以

18

是环己酮等。醇类溶剂可以包括乙醇、异丙醇等,并且非质子溶剂可以包括腈类(诸如R ?

18

CN,其中R 是具有C2~C20直链、支链或环状结构的烃基,并且可以包括双键、芳族环或醚键)等的、诸如二甲基甲酰胺等的酰胺、诸如1,3?二氧戊环等的二氧戊环和环丁砜等。

[0130] 非水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混合物使用,并且当以混合物使用时,可以根据所需的电池性能适当调节混合比,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广泛理解的。

[0131] 碳酸酯类溶剂通过混合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来制备。当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以1:9~9:1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时,可以提高电解质的性能。

[0132] 特别是在实施方式中,非水有机溶剂可以以2:8~5:5的体积比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并且作为具体示例,可以以2:8~4:6的体积比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

[0133] 更具体地,可以以2:8~3:7的体积比包括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0134] 除了碳酸酯类溶剂之外,非水有机溶剂可以进一步包括芳烃类有机溶剂。这里,碳酸酯类溶剂和芳烃类有机溶剂可以以1:1~30:1的体积比混合。[0135] 芳烃类有机溶剂可以是化学式3的芳烃类化合物。[0136] [化学式3][0137][0138] 在化学式3中,R19~R24相同或不同,并且是氢、卤素基团、C1~C10烷基、卤代烷基或其组合。[0139] 芳烃类有机溶剂的具体示例可以是苯、氟苯、1,2?二氟苯、1,3?二氟苯、1,4?二氟苯、1,2,3?三氟苯、1,2,4?三氟苯、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碘苯、1,2?二碘苯、1,3?二碘苯、1,4?二碘苯、1,2,3?三碘苯、1,2,4?三碘苯、甲苯、氟甲苯、2,3?二氟甲苯、2,4?二氟甲苯、2,5?二氟甲苯、2,3,4?三氟甲苯、2,3,5?三氟甲苯、氯甲苯、2,3?二氯甲苯、2,4?二氯甲苯、2,5?二氯甲苯、2,3,4?三氯甲苯、2,3,5?三氯甲苯、碘甲苯、2,3?二碘甲苯、2,4?二碘甲苯、2,5?二碘甲苯、2,3,4?三碘甲苯、2,3,5?三碘甲苯、二甲苯或其组合。[0140] 电解质可以进一步包括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基亚乙酯或由化学式4表示的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剂,以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

[0141] [化学式4][0142][0143] 在化学式4中,R25和R26相同或不同,并且选自氢、卤素、氰基(CN)、硝基(NO2)和氟化25 26

C1~C5烷基,条件是R 和R 中的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氰基(CN)、硝基(NO2)和氟化C1~C5

25 26

烷基并且R 和R 不都是氢。

[0144] 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的示例可以包括碳酸二氟代亚乙酯、碳酸氯代亚乙酯、碳酸二氯代亚乙酯、碳酸溴代亚乙酯、碳酸二溴代亚乙酯、碳酸硝基亚乙酯、碳酸氰基亚乙酯或碳酸氟代亚乙酯。当进一步使用这种用于改善循环寿命的添加剂时,其量可以适当调整。

[0145] 溶解在非水有机溶剂中的锂盐供应电池中的锂离子,使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基本操作成为可能,并且改善锂离子在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传输。锂盐的示例可以包括选自

LiPF6、LiBF4、LiSbF6、LiAsF6、LiN(SO2C2F5)2、Li(CF3SO2)2N、LiN(SO3C2F5)2、Li(FSO2)2N(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LiC4F9SO3、LiClO4、LiAlO2、LiAlCl4、LiPO2F2、LiN(CxF2x+1SO2)(CyF2y+

1SO2)(其中,x和y是自然数,例如1~20的整数)、LiCl、LiI、LiB(C2O4)2(双(草酸)硼酸锂:

LiBOB)、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和Li[PF2(C2O4)2](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中的一种或

多种。锂盐可以以0.1M~2.0M的浓度使用。当以以上浓度范围包括锂盐时,由于最优的电解质电导率和粘度,电解质可以具有优异的性能和锂离子迁移率。

[0146] 正电极包括正电极集流体和正电极集流体上的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电极活性物质。

[0147] 正电极活性物质可以包括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锂化嵌入化合物。[0148] 具体地,可以使用选自钴、锰、镍及其组合的金属和锂的复合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149] 当然,可以使用具有锂复合氧化物的表面上的涂层的复合氧化物,或者可以使用复合氧化物和具有涂层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涂层可以包括选自涂层元素的氧化物、涂层元

素的氢氧化物、涂层元素的羟基氧化物、涂层元素的氧基碳酸盐和涂层元素的羟基碳酸盐

中的一种或多种涂层元素化合物。涂层的化合物可以是非晶或结晶的。涂层中包括的涂层

元素可以包括Mg、Al、Co、K、Na、Ca、Si、Ti、、Sn、Ge、Ga、B、As、Zr或其混合物。涂覆工艺可以包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的任何传统工艺(例如,喷墨涂覆、浸渍),只要它不对正电极活性物质的性质造成任何副作用,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0150] 正电极活性物质可以是例如一种或多种由化学式5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0151] [化学式5][0152] LixM11?y?zM2yM3zO2[0153] 在化学式5中,[0154] 0.5≤x≤1.8,0≤y<1,0≤z<1,0≤y+z<1,并且M1、M2和M3各自独立地是选自诸如Ni、Co、Mn、Al、Sr、Mg或La及其组合的金属的任何一种。[0155] 在实施方式中,M1可以是诸如Co、Mn、Al、Sr、Mg或La的金属,并且M2和M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Ni或Co。[0156]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M1可以是Mn或Al并且M2和M3可以各自独立地是Ni或Co,但是它们不限于此。[0157] 在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正电极活性物质可以是由化学式5?1或化学式5?2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0158] [化学式5?1][0159] Lix1Niy1Coz1Al1?y1?z1O2[0160] 在化学式5?1中,1≤x1≤1.2,0[0161] [化学式5?2][0162] Lix2Niy2Coz2Mn1?y2?z2O2[0163] 在化学式5?2中,[0164] 1≤x2≤1.2,0[0165] 例如,在化学式5?1中,1≤x1≤1.2,0.5≤y1<1,并且0[0166] 作为具体示例,在化学式5?1中,1≤x1≤1.2,0.6≤y1<1,并且0[0167] 作为更具体示例,在化学式5?1中,1≤x1≤1.2,0.7≤y1<1,并且0[0168] 例如,在化学式5?1中,1≤x1≤1.2,0.8≤y1<1,并且0[0169] 例如,在化学式5?2中,1≤x2≤1.2,0.3≤y2<1,并且0.3≤z2<1。[0170] 作为具体示例,在化学式5?2中,1≤x2≤1.2,0.6≤y2<1,并且0.3≤z2<1。[0171] 作为更具体示例,在化学式5?2中,1≤x2≤1.2,0.7≤y2<1,并且0.3≤z2<1。[0172] 例如,在化学式5?2中,1≤x2≤1.2,0.8≤y2<1,并且0.3≤z2<1。[0173] 基于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正电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可以是90wt%~98wt%。

[017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正电极活性物质层可以任选地包括导电材料和粘结剂。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正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导电材料和粘结剂的含量可以各为1wt%~5wt%。

[0175] 包括导电材料以赋予正电极导电性,并且任何电导性材料可以用作导电材料,除非它导致构造的电池中的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诸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的碳类材料;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诸如聚亚苯基衍生物的导电聚合物;或其混合物。

[0176] 粘结剂提高了正电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以及正电极活性物质颗粒与集流体之间的粘合特性。其示例可以是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基化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环氧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酯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但是不限于此。

[0177] 正电极集流体可以包括Al,但是不限于此。[0178] 负电极包括负电极集流体和在负电极集流体上形成的包括负电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活性物质层。

[0179] 负电极活性物质可包括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材料、锂金属、锂金属合金、能够掺杂/脱掺杂锂的材料或过渡金属氧化物。

[0180] 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材料包括碳材料。碳材料可以是可再充电锂电池中任何通常使用的碳类负电极活性物质,并且碳材料的示例包括结晶碳、非晶碳及其组合。结晶碳可以是无定形的或者片状、薄片状、球形或纤维状的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并且非晶碳可以是软碳、硬碳、中间相沥青碳化产物和煅烧焦炭等

[0181] 锂金属合金可以包括锂和选自Na、K、Rb、Cs、Fr、Be、Mg、Ca、Sr、Si、Sb、Pb、In、Zn、Ba、Ra、Ge、Al和Sn的金属。[0182] 能够掺杂/去掺杂锂的材料可以是Si、Si?C复合物、SiOx(0稀土元素及其组合的元素,但不是Si)、Sn、SnO2和Sn?R 合金(其中,R 是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第15族元素、第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及其组合的元素,但不是Sn)等。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与SiO2混合。

[0183] 元素Q和R22可以选自Mg、Ca、Sr、Ba、Ra、Sc、Y、Ti、Zr、Hf、Rf、、Nb、Ta、Db、Cr、Mo、W、Sg、Tc、Re、Bh、Fe、Pb、Ru、Os、Hs、Rh、Ir、Pd、Pt、Cu、Ag、Au、Zn、Cd、B、Al、Ga、Sn、In、Tl、Ge、P、As、Sb、Bi、S、Se、Te、Po及其组合。[0184] 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钒、氧化锂钒等。[0185]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负电极活性物质可以是包括Si类活性物质和碳类活性物质的Si?C复合材料

[0186] Si?C复合材料中的Si类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可以是50nm~200nm。[0187] 当Si类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抑制在充电和放电期间发生的体积膨胀,并且可以防止在充电和放电期间由于颗粒破碎而导致的导电路径的断开。

[0188] 基于Si?C复合物的总重量,可以以1wt%~60wt%(例如,3wt%~60wt%)的量包括Si类活性物质。

[0189]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负电极活性物质可以进一步包括结晶碳以及前述的Si?C复合材料。

[0190] 当负电极活性物质包括Si?C复合物和结晶碳时,可以混合物的形式包括Si?C复合物和结晶碳,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1:99~50:50的重量比包括Si?C复合物和结晶碳。更具体地,可以以5:95~20:80的重量比包括Si?C复合物和结晶碳。

[0191] 结晶碳可以包括例如石墨,并且更具体地,可以是天然石墨、人造石墨或其混合物。

[0192] 结晶碳的平均粒径可以是5μm~30μm。[0193] 在本说明书中,平均粒径可以是累积尺寸-分布曲线中的为50%的体积比处的粒径(D50)。

[0194] Si?C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包括围绕Si?C复合材料的表面的壳,并且壳可以包括非晶碳。[0195] 非晶碳可以包括软碳、硬碳、中间相沥青碳化产物、煅烧焦炭或其混合物。[0196] 基于100重量份的碳类活性物质,可以以1~50重量份(例如,5~50重量份或10~50重量份)的量包括非晶碳。

[0197] 在负电极活性物质层中,基于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可以以95wt%~99wt%的量包括负电极活性物质。

[0198] 在实施方式中,负电极活性物质层可以包括粘结剂,并且任选地包括导电材料。基于负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量,负电极活性物质层中粘结剂的含量可以是1wt%~5wt%。另外,当进一步包括导电材料时,可以使用90wt%~98wt%的负电极活性物质、1wt%~

5wt%的粘结剂和1wt%~5wt%的导电材料。

[0199] 粘结剂提高了负电极活性物质颗粒之间以及负电极活性物质颗粒与集流体之间的粘合特性。粘结剂可以是非水溶性粘结剂、水溶性粘结剂或其组合。

[0200] 非水溶性粘结剂可以是聚氯乙烯、羧基化聚氯乙烯、聚氟乙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或其组合。[0201] 水溶性粘结剂可以是橡胶类粘结剂或聚合物树脂粘结剂。橡胶类粘结剂可以选自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酯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丙烯酸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及其组合。橡胶类粘结剂可以选自聚四氟乙烯、乙烯丙烯聚合物、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环氧氯丙烷、聚磷腈、聚丙烯腈、聚苯乙烯、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聚乙烯吡啶、氯磺化聚乙烯、胶乳、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或其组合。

[0202] 当水溶性粘结剂用作负电极粘结剂时,可以进一步使用纤维素类化合物作为增稠剂来提供粘度。纤维素类化合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其碱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可以是Na、K或Li。基于100重量份的负电极活性物质,可以以0.1重量份~3重量份的量包括这种增稠剂。

[0203] 包括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导电性,并且任何电导性材料可用作导电材料,除非其引起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的碳类材料;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诸如聚亚苯基衍生物的导电聚合物;或其混合物。

[0204] 负电极集流体可以选自铜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涂覆有导电金属的聚合物基板及其组合。[0205] 取决于电池的类型,可再充电锂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负电极与正电极之间的隔膜。这样的隔膜可以是多孔基板或复合多孔基板。

[0206] 多孔基板可以是包含孔的基板,并且锂离子可以穿过孔移动。多孔基板可以例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及其多个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双层隔膜、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三层隔膜和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隔膜。

[0207] 复合多孔基板可以具有包括多孔基板和多孔基板上的功能层的形式。从实现附加功能的角度来看,功能层可以是例如耐热层和粘合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耐热层可以包括耐热树脂并且任选地包括填料。

[0208] 另外,粘合层可以包括粘合树脂并且任选地包括填料。[0209] 填料可以是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0210] 具体实施方式[0211]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然而,这些实施例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212] 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制造[0213] 比较例1[0214] 将作为正电极活性物质的LiNi0.88Co0.07Al0.05O2、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和作为导电材料的科琴黑以97:2:1的重量比混合,然后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备正电极活性物质浆料。[0215] 将正电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在14μm厚的铝箔上,在110℃下干燥,并且压制,以制造正电极。[0216] 将通过以93:7的重量比混合人造石墨和Si?C复合物制备的负电极活性物质、作为粘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粘结剂和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以97:1:2的重量比混

合,然后分散在蒸馏水中,以制备负电极活性物质浆料。

[0217] Si?C复合物包括包含人造石墨和硅颗粒的核和涂覆在核的表面上的煤类沥青。[0218] 将负电极活性物质浆料涂覆在10μm厚的Cu上,然后在100℃下干燥并压制,以制造负电极。[0219] 将正电极和负电极与25μm厚的聚乙烯隔膜组装,以制造电极组件,并且将电解质注入到其中,以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

[0220] 电解质具有如下组成。[0221] (电解质的组成)[0222] 盐:1.5MLiPF6[0223] 溶剂:碳酸亚乙酯:碳酸乙甲酯:碳酸二甲酯(EC:EMC:DMC的体积比=20:10:70)[0224] 比较例2[0225] 除了将2.0wt%的化学式1?a的化合物加入到电解质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26] (在电解质的组成中,“wt%”是基于电解质(锂盐+非水有机溶剂+添加剂)的总含量。)

[0227] [化合物1?a][0228][0229] 比较例3[0230] 除了将2.0wt%的化学式1?b的化合物加入到电解质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31] [化合物1?b][0232][0233] 比较例4[0234] 除了将2.0wt%的化学式1?c的化合物加入到电解质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35] [化合物1?c][0236][0237] 比较例5[0238] 除了将2.0wt%的化学式2?a的化合物加入到电解质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39] [化合物2?a][0240][0241] 比较例6[0242] 除了将2.0wt%的化学式2?d的化合物加入到电解质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43] [化合物2?d][0244][0245] 实施例1~实施例42和比较例7~比较例18[0246] 除了改变表1中示出的组成之外,以与比较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

[0247] (表1)[0248][0249][0250][0251] 评估1:热暴露评估[0252]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42和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4.2/3小时的截止条件下,在3.0放电状态下,以0.5C的充电倍率充电,然后进行热暴露评估。

[0253] 将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42和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放入室内,并且在以5℃/分钟将温度从室温升高至140℃和142℃并保持该温度约1小时之后,检查其变化,并且在表2以及图2和图3中示出结果。在本文中,虚线表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且实线表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0254] 在表2中,当在保持温度的同时没有发生热失控时,标记为“好”,并且当在暴露于高温期间急剧发生热失控时,标记为“不好”。[0255] (表2)[0256][0257][0258][0259] 参考表2,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4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高温下暴露期间保持温度的同时,没有表现出热失控。相反,根据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可再充电锂电池表现出急剧的热失控。特别是,根据比较例2~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140℃下的热暴露期间未表现出热失控,但是在142℃下的暴露期间最终观察到热失控

[0260] 尤其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一些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温度和电压变化轮廓。[0261]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根据140℃下的热暴露的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的曲线图。

[0262]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根据142℃下的热暴露的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的曲线图。

[0263] 参考图2和图3,在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中观察到电压降。当圆柱形电池快速暴露于高温时,从其产生气体,从而增加内部电

阻,这启动了电池保护电路(CID),导致急剧的电压降。急剧的电压降表明,在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中,由于在暴露于高温期间产生气

体,启动了保护电路。

[0264] 然而,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即使暴露于140℃的温度,在保持140℃的温度的同时,也没有表现出热失控,但是当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

体暴露于140℃的温度时,温度似乎保持在140℃,但是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78分钟时)表现出大于或等于240℃的急剧的热失控。

[0265] 当通过稍微升高温度而暴露于142℃时,根据比较例2~比较例6以及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表现出至200℃或更高的热失控。相应地,根据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不仅产生气体,而且表现出热失控,因此爆炸。

[0266] 相应地,与根据比较例1~比较例18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相比,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4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表现出高的热稳定性。

[0267] 评估2:高温放置特性的评估[0268]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4.35下,以0.5C的充电和放电倍率,在CC/C模式下充电3小时,并且让其在90℃下在室内放置110小时,以测量CID(电流中断装置)工作时间。

[0269] CID(电流中断装置)是检测压力变化(即,封闭且密封的装置中的压力增加)并且在预定压力或更高压力下截止电流的装置,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将

不详细描述。

[0270] 测量CID的工作时间以评估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高温放置特性,并且在图4中示出结果。

[0271] 图4是测量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电流中断装置(CID)工作时间的曲线图。

[0272] 测量CID工作时间以评估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高温储存特性。[0273] 参考图4,在90℃下的高温储存期间,比较例1~比较例6在约100小时之前表现出急剧的电压降,但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添加剂的实施例1~实施例6至少在

110小时内没有表现出电压降,这推迟了电解质的分解并降低了电阻增加,因此具有延迟

OC下降的效果。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具有优异的在高温储存期间抑制气体产生的效果。

[0274] 评估2:室温循环寿命特性的评估[0275]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在室温(25℃)下,以0.5C的C倍率,在2.5~4.2内进行250次充电和放电循环,以计算第250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与第一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的比率(容量保持率)的同时,测量放电容量的变

化,并且在图5中示出结果。

[0276]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6和比较例1~比较例6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的室温充放电循环特性的曲线图。

[0277] 参考图5,与比较例1~比较例6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6表现出循环寿命没有太多下降。

[0278] 因此,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特定混合组合的组合物作为添加剂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体表现出显著改善的热稳定性,而不降低循环寿命。

[0279]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附图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且这些修改也可以落入本发明

的范围。

$(function(){ $('.-description-text-tab .item').tab(); $('.-description-item-english').on('click', function () { $('.ui.tiny.button.green[data-lang="not-en"]').css('display','none'); $('.ui.tiny.button.green[data-lang="en"]').css('display','inline-block'); }); $('.-description-item-src').on('click', function () { $('.ui.tiny.button.green[data-lang="not-en"]').css('display','inline-block'); $('.ui.tiny.button.green[data-lang="en"]').css('display','none'); }); var patentersion = $("#descriptionInfo .description").data("patentersion"); switch(patentersion){ case "us": modifyPageStructure(function (){ var numberTextArray = []; $("heading").siblings("br").remove().end().parent().siblings("br").remove(); $("brfsum").children("br").remove(); $("brfsum > btext").children("br").remove(); $("brfsum > btext > h").children("br").remove(); $("brfsum > btext > h > stext").children("br").remove(); $("brfsum > btext > para").find("br").remove(); $("brfsum > btext > para").append("<br>"); $("drwdesc").children("br").remove(); $("drwdesc > btext").children("br").remove(); $("drwdesc > btext > h").children("br").remove(); $("drwdesc > btext > h > stext").children("br").remove(); $("drwdesc > btext > para").find("br").remove(); $("drwdesc > btext > para").append("<br>"); $("detdesc").children("br").remove(); $("detdesc > btext").children("br").remove(); $("detdesc > btext > h").children("br").remove(); $("detdesc > btext > h > stext").children("br").remove(); $("detdesc > btext > para").find("br").remove(); $("detdesc > btext > para").append("<br>"); if ($("summary-of-invention").length){ $("summary-of-invention").siblings("br").remove(); $("summary-of-invention > br").remove(); } $("paragraph").each(function (i, e){ var $this = $(e); var $number = $this.find("number"); var number = $number.text(); var m = number.match(/(\d+)/); if (m) { $number.text("[" + m[1] + "]"); } }); $("heading").addClass("us-heading") }); break; case "ep": modifyPageStructure(function (){ $(".description p, .description li").siblings("br").remove(); $(".description p > br").remove(); $(".description").show(); $("heading").addClass("ep-heading") }); break; default: modifyPageStructure(); } function modifyPageStructure (fn){ fn && fn(); $(".description").show(); } (function () { var highlightTerms = $('input[name=highlightTerms]').val(); if (highlightTerms != null && highlightTerms != "") { highlightTerms = JSON.parse(highlightTerms); $.map(highlightTerms, function (terms) { highlight("description", terms); }); } function highlight(property, terms) { $("[data-property=" + property + "]").mark(terms, { "element": "span", "className": "search_gl_highlight" }); } })(); $(document).trigger("ajax.ph"); });



声明: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