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树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D壳的高导热性树脂复合材料,所述的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88~95.5%、发泡剂3~7%、导热填料1~3%,其他助剂0.5~2%;所述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提供的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发泡剂与导热填料的复合,使得导热填料在成型得到的笔记本电脑D壳的注塑成型件中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充分的发挥导热填料的作用,将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时内部所产生的热量及时的传递出来,有效的防止笔记本电脑内部因过热而产生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了笔记本电脑工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透镜专用的耐紫外光抗拉伸有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包括:有机复合材料25‑35份、功能性助剂5‑15份、硅烷类偶联剂2‑6份、受阻胺类光稳定剂2‑6份;所述有机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包括:陶瓷颗粒30‑40份、石英颗粒25‑35份、聚酰胺树脂5‑10份、聚苯乙烯5‑10份;所述功能性助剂,按照重量份的主要原料包括:氧化钾20‑30份、氧化钙15‑25份、氧化硼15‑25份、氮化铝6‑8份、聚酯类纤维6‑8份、重质碳酸钠2‑4份。本发明的LED透镜专用材料使用寿命长,且抗紫外能力强、透光率高、拉伸度强、收缩率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操作简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汽车灯罩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聚碳酸酯复合材料A的制备、聚碳酸酯复合材料B的制备、改性剂的制备和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成品的制备四个步骤。本发明制得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不仅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还具有优异的耐温性、阻燃性、耐磨性、抗疲劳性、耐候性、耐老化性、耐酸碱腐蚀性等性能,使用寿命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灯罩,市场前景广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石墨烯电磁吸波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该多孔石墨烯电磁吸波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采用多种组份的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发泡剂与石墨烯微片复合构成,并且该复合材料为多孔结构,同时多孔结构中孔道的孔径为0.5nm‑1.5cm,孔隙率为40%‑80%,所述复合材料对于波长为7GHz‑10GHz的电磁波的吸收率为5%~50%。该多孔石墨烯电磁吸波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采用多种组份的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发泡剂与石墨烯微片的组合,经过特殊的制备,使得材料能够对电磁波进行有效地吸收或损耗,减少电磁波二次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石墨烯片层的团聚。
本发明涉及新型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琉璃瓦烧制温度的方法,采用的低温烧制方式存在产品性能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琉璃瓦烧制温度的方法,将制备得到的外加剂添加到琉璃瓦烧制配料中,降低了烧制原料的吸湿膨胀率,烧制中产生的水汽能够快速扩散到对流空间中,能够适应快速升温,该外加剂具有热膨胀系数小,熔融性能强,导热性好,干燥收缩率小的特征,降低了烧制原料出现液相的温度,促进晶体的形成,所述外加剂为多金属化合物结构,烧制得到的坯体具有致密的结构,耐急冷急热不发生开裂,可保证制品的尺寸精度,提高坯体致密度的同时,降低了制品的吸水率(使用TX型陶瓷吸水率测定仪测定吸水率低至0.13%)。
一种用作生理卫生用品主功能材料的纳米银-高吸水性树脂粉体,其粒径≤100目,粒径≤100nm的纳米银粒子被复合在边长≤10纳米的三维网状结构中,该网络不影响内外介质交换,含量不少于50ppm、较佳值为170ppm的纳米银粒子在树脂内分布均匀,灭菌效果极佳。上述复合材料的辐射法生产工艺是在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原料液中加入交联剂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硝酸银和表面活性剂,其浓度分别为10-4~10-1M和10-3~2M,在常温下接受剂量率为10~200Gy/min的钴-60的r-射线辐照,辐照总剂量达到1~15KGy,从而得到纳米银-高吸水性树脂复合材料。本制备方法是目前唯一的一步法合成工艺,已应用于工业量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布麻短纤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功能纺织材料技术领域,以罗布麻短纤为基材,柠檬酸为酯化剂、高碘酸钠及亚氯酸钠为氧化剂、衣康酸为聚合单体,通过酯化、氧化、接枝共聚三种类型反应制备罗布麻短纤功能材料。本发明以提取可纺罗布麻长纤维后残留的短纤为基材,将罗布麻资源分梯次利用,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所制备的罗布麻短纤功能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优良医疗保健功能和抗菌性能,从而为开发柔软舒适型、绿色轻薄型和保健功能型的罗布麻纺织品奠定了研究基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底泥改良的化学‑生物复合功能材料,所述化学‑生物复合功能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改性粉煤灰10~15份,改性凹凸棒石16~18份,改性膨润土6~12份,改性硅藻土3~8份,改性壳聚糖20~22份,改性柿子粉13~16份。本发明通过由改性粉煤灰、改性凹凸棒石、改性膨润土、改性硅藻土、改性壳聚糖和改性柿子粉混合、造粒、干燥后得到化学‑生物复合功能材料,可以有效、安全的吸附底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和磷,改善底泥的结构,恢复底泥对上覆水和内源污染的持续自净能力。
一种钕铁硼超细粉回收与高效利用的方法,涉及钕铁硼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超细粉前处理、配置浆料、开始造粒、取向成型、真空脱脂与烧结。本发明方法合理、液相分散‑高压喷雾技术实现对超细粉高效合理利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耐腐蚀性的方法,涉及磁性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二硒化钼纳米片掺杂制备烧结钕铁硼磁体材料,不仅可以实质性提高磁体的耐腐蚀性,无需在磁体表面进行防腐蚀涂层制备,避免防腐蚀涂层存在的均匀性差、结合力低的问题;同时还能保证磁体的高磁性能,解决现有合金化法所存在的明显降低磁体的磁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工艺,原料混合,毛坯成型,高温烧结,去毛刺,整形,防锈处理,机械加工。由于粉末冶金方法能压制成最终尺寸的压坯,而不需要或很少需要随后的机械加工,故能大大节约金属,降低产品成本,由于粉末冶金工艺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并不熔化材料,也就不怕混入由坩埚和脱氧剂等带来的杂质,而烧结一般在真空和还原气氛中进行,不怕氧化,也不会给材料任何污染,故有可能制取高纯度的材料;粉末冶金法能保证材料成分配比的正确性和均匀性;粉末冶金适宜于生产同一形状而数量多的产品,特别是齿轮等加工费用高的产品,用粉末冶金法制造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感碳化柳编工艺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柳编工艺品作为坯体,在其外部遵循陶瓷制坯的工序进行包覆处理,而工艺品的内壁用复合硅溶胶浆料进行涂覆处理,这样处理后的工艺品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坍塌和破裂,外壁的陶瓷浆料与内部的复合硅溶胶浆料在升温烧结过程中均能稳定存在,保证了产品形态的完整,采取的逐步升温过程也实现了木质材料的高度碳化,最终获得了内外表面为陶瓷、中间层为碳化木的复合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提高了传统柳编工艺品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邻二甲苯和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为原料合成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的方法。以邻二甲苯与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为原料,在无水路易斯酸催化下进行酰化反应,制得到双(3,4-二甲苯基)甲酮;双(3,4-二甲苯基)甲酮在高锰酸钾/盐酸体系中充分氧化,经过滤、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3,3’,4,4’-二苯酮四酸;将3,3’,4,4’-二苯酮四酸真空高温熔融脱水,制得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产品。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收率高,三废少,无水路易斯酸可回收利用,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实施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稀土合金改性制备钕铁硼磁体的方法,涉及稀土永磁体技术领域,以钕铁硼合金片作为原料,经氢破、添加轻稀土合金、微波超声波联合处理、压制成型、烧结、时效,得到钕铁硼磁体;本发明在微波超声波联合的协助下利用轻稀土合金的添加来改善钕铁硼磁体的应用性能,在降低稀土添加成本的同时保证稀土对钕铁硼磁体的改性效果,并且轻稀土合金的添加量在0.5%时即可取得显著改善钕铁硼磁体应用性能的技术效果;轻稀土元素在钕铁硼磁体中均匀分散在晶界处,细化磁体晶粒,尤其使磁体的矫顽力得到明显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烧结钕铁硼磁体氧含量的方法,涉及磁体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作为改性剂,经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后在钕铁硼磁粉表面形成完整、均匀且致密的聚合物包覆层,通过该聚合物包覆层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防止钕铁硼磁粉在贮存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降低烧结钕铁硼磁体的氧含量,保证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晶界扩散技术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矫顽力的方法,涉及磁体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晶界扩散的方式将重稀土元素Dy导入到晶界相和主相晶粒表层,并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中重稀土元素Dy的分布均匀性,能够在不降低烧结钕铁硼磁体剩磁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从而优化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综合磁性能,拓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性能Re-TM-B永磁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配料、真空熔炼、速凝铸片覆膜、覆膜铸片时效、制粉、磁场成型、烧结七个步骤,实现了超过性能Re-TM-B材料的制作,突破了表面扩散技术的限制,突破了可加工产品的厚度限制且效率大大提高,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永磁材料的矫顽力,在剩磁相当的情况下,其矫顽力远高于一般工艺制备的稀土永磁材料,材料的使用温度提高了20℃以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用永磁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Rb(铷)16%~17.8%、Fe(铁)75.7%~76.6%、B(硼)1.1%~1.3%、Dy(镝)2%~3.5%、Ni(镍)2.4%~3.3%、S(硫)0.07%~0.09%、Nb(铌)0.025%~0.04%。将所有合金和纯铁按照冶炼原理放在冶炼炉内冶炼,之后甩片、粉碎、磁场成型、最后烧结得到成品。本发明突破传统的渗透法受扩散速度等条件的,不可以加工厚度较大的产品,渗透时间长等限制。直接在熔炼过程加入Dy元素,在钢液的凝固和后续的二次相变过程实现Dy元素在晶界析出。最终达到提高永磁材料矫顽力的目的。本发明不受材料厚度影响,可以制作任意厚度的高矫顽力永磁材料,且加工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取向钕铁硼烧结永磁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有以下操作步骤:1)通过熔炼-制粉工艺制作平均粒度2-8μm钕铁硼硼合金粉末;2)计算要压制的料坯的取向长度,把其分为若干份,每份长度达到可以一次磁场压制成型的长度即可;3)按照计算后的取向长度用磁场成型工艺压制坯料,完成一次压制。4)把多块一次成型的料坯,按照取向方向首尾相接放入二次压制的模具中,在非取向方向施加高于一次压制成型时的压力,组合料坯进行二次压制;5)把二次压制的料坯放进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时料坯的磁场取向方向要和重力方向保持平行。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耐蚀性烧结钕铁硼磁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将碳化硅粉体分散到乙醇中形成分散液,采用雾化喷射将所述分散液添加到钕铁硼粉末中,形成混合浆料;将装有混合浆料的模具在1.5‑3T的磁场中充分取向,然后真空烘干以去除乙醇,得到初坯,随后将所述初坯放入液压装置中进行冷等静压,形成压坯;将所述压坯放入真空烧结炉中烧结成型,热处理,得到钕铁硼磁体;本发明通过向钕铁硼粉体中掺入碳化硅粉体,经真空烧结处理后,由于碳化硅的存在,显著的提升了钕铁硼磁体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基于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确保了钕铁硼磁体具有较好的磁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大块烧结钕铁硼开裂的烧结工艺,涉及烧结钕铁硼技术领域,本发明制成的坯料进行装匣钵:先在匣钵底部洒上高熔点金属粉末钼,将坯料放入匣钵内,在用高熔点金属粉末将坯料掩埋,然后放入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本发明坯料从外向内加热;通过高熔点金属传导热量,热量均匀传导给材料,材料内应力小,晶粒大小均匀,在冷却过程中避免了冲入的氩气与坯料直接接触,避免了坯料内外冷却速率过快导致产品隐裂,解决了烧结大产品时容易开裂的问题,可显著降低烧结温度、大幅降低能耗、缩短烧结时间、显著提高组织致密度、细化晶粒、改善材料性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设于传送辊的计量装置。设于传送辊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辊,传送辊通过传动轴传动,传送辊一端的上部设有计量装置,计量装置的滚轮与传送辊表面接触,计量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设于传送辊的计量装置,使较长的板件在输送过程中即可得到测量长度的效果,无需通过手工测量,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行业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手动调节式压辊。具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两侧设有支架,支架内设有方形轨道,方形轨道内设有压辊固定架,压辊固定架具有呈纵向的螺纹孔;两个压辊固定架之间安装有压辊,压辊与传送带平行;还具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支架顶部,并伸入压辊固定架的螺纹孔中。本实用新型手动调节式压辊,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手动转动螺杆,即可实现压辊与传送带之间间距的调节,操作极为简便,同时,在螺杆不旋转的情况下,压辊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恒定,从而使产品加工精度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行业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液压调节式压紧装置。具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两侧设有支架,支架内设有方形轨道,方形轨道内设有压辊固定架;支架的顶部设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液压杆穿过支架顶部并与压辊固定架连接;两个压辊固定架之间设有压辊,压辊与传送带平行。本实用新型液压调节式压紧装置,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液压装置控制,实现压辊与传送带之间间距的调节,操作极为简便,同时,在液压装置不工作的情况下,压辊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恒定,从而使产品加工精度得到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合金原材料置入铝合金熔炼炉内熔炼;(2)加入清渣剂,然后置于冶金除渣装置排出熔渣;(3)先置于合金炉内,加入Al‑Sr中间合金,再置于熔炼炉内熔炼,进行第一次喷粉精炼,静置30~50分钟后扒渣,将熔体倒入保温炉,进行第二次喷粉精炼,静置30~50分钟后扒渣,得铝合金熔体;(4)将步骤(3)得到的铝合金熔体浇注到铸模中,将铝合金熔体冷却,以及将铝合金熔体铸造成厚度为0.3~10mm的板状;(5)将所述步骤(4)得到的铝合金坯体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得到所述铝合金。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得到出的铝合金强度高,耐腐蚀性好,适合推广。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六安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