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包括:有机溶剂、导电锂盐和添加剂,有机溶剂为环状碳酸酯溶剂、芳香烃溶剂和线性溶剂的一种以上组成,导电锂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0.8-1.5mol/L,添加剂的用量为有机溶剂重量的0.1-10.0%,添加剂为卤代苯腈类化合物。电解液中添加了上述添加剂后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聚合物膜,降低电极/电解液界面阻抗,同时抑制电解液在电极材料表面的分解,有利于提高电压(高于4.4V)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高低温性能和抑制电池的气胀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及充电盒,锂电池包括:锂电池主体,所述锂电池主体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固态电解质卷绕而成,所述固态电解质位于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上设有多个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设有多个负极耳。通过设置多个正极耳、负极耳,使锂电池本体在充电过程中减小电阻,提高充电效率,从而实现快充,同时将固态电解质与正极片、负极片卷绕而成,避免了使用液态电解质而出现漏液现场,同时利用固态电解质可避免使用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使用隔膜而进一步造成制造困难,该圆柱锂电池由充电盒进行充电,使锂电池能自动进行充电,并能防止锂电池在充电时发生爆炸。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钴酸锂复合材料包括:钴酸锂基体以及包覆在所述钴酸锂基体表面的包覆层;所述钴酸锂复合材料的通式为LiCoCxO2‑x,其中,0<x≤0.2。本发明提供的钴酸锂复合材料其容量远高于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钴酸锂材料,电压范围为3.0‑4.5V,在0.1C、0.2C、0.5C、1C、2C、3C、5C的电流密度下,平均放电容量分别186.1、183.6、172.5、161.0、145.3、131.4及110.8mAh/g。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钴酸锂复合材料制备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提高充电速度的方法、系统,其中所述方法通过给锂离子电池充电时获取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比较锂离子电池的蓄电量与锂离子电池的宣称容量的大小,在所述蓄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宣称容量时,提示锂离子电池已充满电。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宣称容量小于锂离子电池的标称容量,缩短了恒压充电的时间,在同等蓄电量的情况下本方法能提高充电速度。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包括双金属掺杂钴酸锂,所述双金属掺杂钴酸锂的化学式通式为LiMg0.008AxCo1‑xO2,其中,0.0005≤x≤0.0012,A为Eu、Mn、Ni、La、Y、W、Zr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具有双金属掺杂钴酸锂,双金属掺杂体系优化了钴酸锂材料的层状结构,结构更稳定,扩大了锂离子扩散通道,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能更好,能够在4.45V以及以上的高电压条件下稳定运行。
一种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制 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软化学方法合成亚微米级的 磷酸铁锂粉末;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磷酸铁锂粉末高速搅拌并同时喷入高 分子聚合物溶液进行造粒,然后烧结处理。采用两步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 活性材料磷酸铁锂,可以制得大于1.5g/cm3的高振实密度、低于10m2/g的 低比表面积、平均粒径在5~15微米的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本方 法实施简单,成本低廉,材料加工性能优越,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属于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通过把有机酸加入锂源、镍源、钴源、锰源的混合水溶液中,陈化,得到溶胶前驱体,经静电纺丝得到凝胶纤维,煅烧后,得到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材料。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纳米纤维结构的镍钴锰酸锂材料,其结构尺寸均一,有效降低表面能,增强锂离子的容量;且纳米纤维结构能减少锂离子在嵌脱过程中扩散的阻抗,使锂离子快速扩散。同时,材料表面积更大,反应活性位点多,能提供更高的比容量。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无需添加聚合物试剂,即可实现静电纺丝,不仅减少聚合物的使用成本,而且减少聚合物对纳米结构的影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Li、Ti的摩尔比为4:5将锂源、钛源溶解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所述锂源和钛源中至少一种为含氧化合物;然加入碳源,通过喷雾造粒得到含碳的钛酸锂负极材料。该制备方法可直接制备含有碳的锂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与现有技术中首先制备钛酸锂负极材料再附加包覆碳或掺杂碳的工艺相比,步骤简单、制备时间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制备成本。通过高温燃烧法,碳源在高温下热分解产生碳,且产生的碳可以在钛酸锂材料内部均一地分散,并形成导电网络,使得负极材料导电性大幅提高,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有出色的急速充放电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高温下工作并保存的锂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离膜和电解液,正极包括正极浆料涂层和正极集流体,正极浆料涂层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负极包括负极浆料涂层和负极集流体,负极浆料涂层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钴酸锂或由镍、钴、锰等不同比例组成的镍钴锰酸锂,镍、钴、锰的质量比设置为Ni:Co:Mn=5:3:2,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中间相炭微球。本发明结构简单,有效抑制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副反应的产生,避免锂电池在工作时气体产生,有效保障了内部材料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体积的膨胀,提高了锂电池的工作寿命,使锂电池可以在70℃的高温下工作,并在90℃的高温下时储存。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核壳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其核包括纳米硅、钛酸锂和碳纳米管,纳米硅通过CVD沉积法生长在钛酸锂颗粒上,碳纳米管穿插于沉积有纳米硅的钛酸锂颗粒形成的空隙网络中,壳为有机裂解碳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计核壳结构硅/钛酸锂/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将纳米硅、钛酸锂和碳纳米管的优势结合起来,纳米硅提升材料的比容量,钛酸锂作为缓冲硅体积膨胀的骨架支撑,稳定材料的整体结构,碳纳米管穿插于材料颗粒的空隙网络中,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有效提高材料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速率;有机碳源包覆在最外层,隔离电解液的浸蚀,形成保护壳。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废料处理领域,公开了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裹所述内核的壳层;所述内核中,锂:铁:磷的摩尔比=1:1:1,所述壳层中,锂:铁:磷的摩尔比=(1.03‑1.15):1:(1.01‑1.05)。可以实现将磷酸铁锂废料,制备得到合格、可使用的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磷酸铁锂废料的再利用。提供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以具有核‑壳结构,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镧锂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石墨负极材料包括石墨颗粒和均匀地包覆在所述石墨颗粒表面的钛酸镧锂层,所述钛酸镧锂层的平均厚度为0.001nm‑20nm,所述石墨负极材料中钛酸镧锂的含量为0.5wt%‑5wt%。本发明的钛酸镧锂包覆的石墨负极材料通过钛酸镧锂的包覆在石墨颗粒的表面,不仅能够提供石墨颗粒与电解液之间的离子通道,还能稳定SEI膜的生长,加入极其少量的钛酸镧锂就能较大地提升快充性能,不会明显降低电芯的能量密度,并且钛酸镧锂还具有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对电解液相容性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焊点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主体,安装在机架主体上的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治具,锂电池放置在电池定位治具上,工作平台以及电池定位治具均开有一镂空结构形成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与锂电池焊点区域摆放位置对应,在工作平台上方及下方均设有对电池定位治具上的锂电池焊点区域进行测试的视频采集模块。采用两个视频采集模块对锂电池焊点区域的正反两面同时采集,省去了翻转产品的动作,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在机架主体上设置光电传感器,锂电池产品一放置到治具上后,光点传感器自动感应启动检测设备,实现操作自动控制;在机架主体上设置读码器,检测设备启动后同时控制读码器自动读取二维码,节省人工。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锂电池备用电源装置,其包括:柜体,该柜体的前侧面且整合于柜体内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在每个第一安装槽中均设置一个磷酸铁锂电池,在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和第五安装槽分别设置监控显示器、逆变模块、充电器和控制电路板;在柜体的后侧面设置分别设置与每个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相连的正极接线铜排以及与每个磷酸铁锂电池的负极相连的负极接线铜排;充电器电性连接在交流输入端与磷酸铁锂电池之间,逆变模块电性连接在磷酸铁锂电池与控制电路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并便于安装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变电站直流电源三元锂电池在线活化装置,包括:三元锂电池组,蓄电池管理系统,蓄电池均衡装置。所述三元锂电池在线活化装置包括间歇式在线放电装置,所述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所述三元锂电池组,所述间歇式在线放电装置连接所述三元锂电池组,所述蓄电池均衡装置连接所述三元锂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锂电池,包括第一电池筒、第二电池筒、充放电电池安装槽、锂电池箱和保护板,所述第一电池筒和第二电池筒分别设置在锂电池箱内部两侧,所述第一电池筒和第二电池筒之间设置有充放电电池安装槽,所述第一电池筒和第二电池筒内部分别设置有电解液槽Ⅰ和电解液槽Ⅱ,所述第一电池筒和第二电池筒上端分别设置有与电解液槽Ⅰ和电解液槽Ⅱ连接的加液阀口Ⅰ和加液阀口Ⅱ。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电池筒、第二电池筒和充放电电池安装槽分别与PCM板配合连接,实现了电解液电池和充放电锂电池分别进行供能操作,在锂电池箱体上设置保护板与PCM板电性连接,增加了锂电池箱体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温控装置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本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外包裹有一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一柔性保护外壳,所述柔性保护外壳呈双层结构,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一散热腔和产热腔,所述散热腔包裹在所述产热腔外,所述散热腔内填充有导热液,所述产热腔填充有产热颗粒,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外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产热腔的顶部与散热腔的顶部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单向阀和微型水泵,所述连接管道的底部连通多根导管,所述导管插入到所述产热腔内部,所述产热腔的外腔壁与所述锂离子电池本体之间还设有防泄漏组件。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导热液吸收锂离子电池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粘附的锂电池极片供给装置,包括储料盒、吸取机构、刷毛、承托平台、顶推件、升降驱动机构和锁定结构;储料盒的顶端形成有出料口,储料盒的底端形成有第一避让口;吸取机构用于吸取储料盒内的待吸取锂电池极片,并通过出料口取出待吸取锂电池极片;刷毛安装在出料口处,并用于与经过出料口的锂电池极片的边缘摩擦接触;承托平台用于承托储料盒,并开设有用于正对第一避让口的第二避让口;顶推件用于顶推锂电池极片;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顶推件向靠近或远离出料口的方向运动;锁定结构用于将储料盒固定在承托平台上。本实用新型能避免一次性从一个储料盒中取出两片及以上的锂电池极片,避免影响后续操作造成。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由锂盐、阻燃剂和溶剂复合形成,其中,所述锂盐在所述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8mol/L‑1.2mol/L,所述阻燃剂为一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酯(CH2F‑EC)、二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酯(CHF2‑EC)、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酯(CF3‑EC)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燃剂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0.01~5%。本发明通过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采用特殊阻燃剂,一方面该阻燃剂可以提高阻燃效率,增强电池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圆型电池仓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为圆饼型,与移动便携的电子产品的圆型电池仓相匹配,在相同直径的圆型电池仓内装入本发明提供的圆饼型锂电池相比于装入现有的方形锂电池,电池容量可提高至少25%。
本发明公开了18650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由按质量百分数计的以下组分制成:补足至100%的正极活性物质、0.9‑1.1%第一导电剂、0.9‑1.1%第二导电剂、0.5‑1.0%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活性物质;负极浆料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制成:补足至100%的负极活性物质、0.9‑1.1%第三导电剂、1.0‑2.2%悬浮剂、1.4‑1.6%的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小颗粒包覆石墨。该18650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通过采用镍钴锰酸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采用小颗粒包覆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两者相配合提供较稳定的电容量和循环性能,1C充15C放500次容量保持率>8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芯主动预卷方法及装置,其中锂电池电芯主动预卷方法包括:步骤一: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为极片预卷时负极入料驱动辊及正极入料驱动辊的转动角速度或极片预卷时下隔膜及上隔膜所受到的张力大小;步骤二:建立数据关联,将步骤一中采集的数据与预卷过程进行数据关联;步骤三:主动预卷负极片入料驱动辊及正极片入料驱动辊根据步骤二中建立的数据关联主动驱动负极入料驱动辊及正极入料驱动辊转动并主动驱动负极片及正极片进行预卷;锂电池电芯主动预卷装置包括中间预卷模块及左预卷模块、右预卷模块。该种锂电池电芯主动预卷方法及装置具有预卷质量好、可消除电芯预卷变形现象、提升电芯生产质量等现有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PTC涂层以及正极涂层,所述的PTC涂层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导电剂、粘接剂。本发明采用正温度系数有机高分子材料、导电剂以及粘接剂等材料制备得到PTC涂层,通过热压、冷压,促进涂层导电颗粒接触,提高涂层室温导电性能,同时提高PTC涂层内材料的结晶度,提高PTC效应,当锂离子电池经过过充、针刺、短路安全测试时,在温度升高至80~100℃时,PTC涂层从导体变为绝缘体,使得正极活性材料与集流体断开,有效地切断电池内部短路反应,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容不同尺寸圆柱体软包锂电池的全自动测试设备,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料盘上料装置、料盘下料装置、料盘回收装置和料盘搬运机械手,采用自动化上料和下料,旋转分度盘带动定位治具和锂电池到达各个工位,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根据产品规格进行调整,产品第一次测试时通过升降动作分别与锂电池的两端极耳接触,实现电连接,以便进行电性测试,其中第一探针可通过旋转第一丝杆实现水平方向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第二探针可做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和上下运动,这样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之间的间距可调,所以可以兼容不同长度的锂电池,而且调整非常方便,在生产换型时,由于不必重新拆装测试装置,省时省力,提高生产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和含有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包括具有如结构式Ⅰ和/或结构式Ⅱ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节锂电池PACK生产设备,包括机床、上料机构、送料机构、旋转位移机构、步距送料机构、贴端面青稞纸机构、青稞纸压合机构、移裁上料机构、保护板人工上料位、保护板折弯机构、电阻焊接机构、多工位转盘、移裁下料机构、CCD焊点检测机构、步距下料皮带、贴焊点保护快巴纸机构、贴快巴纸旋转机构和NG下料皮带,以上所有机构均固定安装在机床上。本发明解决了L型青稞纸的贴附精度问题和保护板镍片折弯后和电芯不垂直影响焊接的问题,同时还达到了提高单节锂电池PACK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良率的目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替单节锂电池生产企业减员增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聚合物软包锂电池底角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聚合物软包锂电池的第一底角图像;图像处理模块,与所述图像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底角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二底角图像;检测模块,与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底角图像进行底角破损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剔除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用于将检测结果为底角发生破损的聚合物软包锂电池进行剔除处理。有益效果:基于机器视觉的聚合物软包锂电池底角自动检测方法与人眼识别方法相比,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具有很强的准确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电芯保护功能的集成式磷酸铁锂电池,包括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的四面侧向外壳体上均开设有方板状的空腔层,且空腔层中设置有内压机构、平整件、控制立柱、丝杆、制动件和底件,电池主体的空腔层中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内压机构,且空腔层底部设置有平整件,本发明构造设计使整个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优良的电芯保护功能,通过平整件的移动可以安全平推电池的外壳体,使受冲击形变的电池壳体恢复正常形态,而磷酸铁锂电池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若干内压机构配合支撑电池的最外壳体,使电池的最外壳体具有安全的缓冲意外冲击功能。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可逆容量的低温储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材料为颗粒,所述颗粒包括石墨类碳材料以及均匀分布于所述石墨类碳材料上的SnO2和氟化锂。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首次库伦效率、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可应用于制造锂电子电池的电极。
一种电池负极预锂的硅氧材料PH和可溶性杂质盐的测定方法。包括混合步骤、PH测定步骤和可溶性杂质盐的测定步骤。其中,混合步骤包括:将装有钴酸锂粉末和去离子水的混合容器置于超声清洗机中,对混合容器进行超声加热,直至所述钴酸锂粉末沉入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冷却、过滤,得到待测溶液。PH测定步骤包括:取待测溶液,测定所述待测溶液的PH值。可溶性杂质盐的测定步骤包括:取待测溶液,用已标定的滴定剂对待测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盐进行滴定,计算可溶性杂质盐的含量。采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可以较准确测得硅氧材料的PH值和可溶性杂质盐的含量。对于研究预锂硅氧的PH值和可溶性杂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广东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