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电芯卷绕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自动锂电池电芯卷绕机的卷前纠偏机构,包括固定架、主动辊和纠偏组件,所述固定架内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辊,所述固定架内位于主动辊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与主动辊对应的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围均套设有导向套,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围位于导向套的两侧均套设有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滑动套,且滑动套套接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滑动套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球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片处理装置。其中,电池片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机构、第二处理机构和第一上下料机构。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上下料机构设置在第一处理机构和第二处理机构之间,再利用第一上下料机构自第一处理机构处接收电池片以供检测,以便及时获取加工中的电池片的各项参数,同时将检测后合格的电池片上料至第二处理机构,以供继续处理电池片,并临时存放检测后不合格的电池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在保证电池片处理的连续性的情形下及时将电池片从烘干工序后取出,并依据检测结果对电池片做相应处理。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硅/碳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高强韧碳纳米管薄膜选取与介孔结构构筑及负极材料填充。先对碳纳米管薄膜进行氯磺酸两次浸泡、拉伸形变量80%‑300%及真空退火强韧化处理,再将其封装于PET薄膜,用飞秒激光加工介孔,通过PVD、CVD等方式填充硅基负极材料,解封后得硅/碳负极。该方法通过强韧化处理提升碳纳米管薄膜力电性能,介孔结构为硅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制备的负极材料在0.5C下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超90%,首次充放电效率近90%,适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剥离力测试装置,所述剥离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构件、第二夹持构件和拉力机,其中,模组盖板夹持在第一夹持构件和第二夹持构件之间;拉力机用于对汇流排施加拉力进行预设角度剥离,并带动汇流排沿第一方向移动,当拉力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时,第二夹持构件能够朝向第一夹持构件移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破碎装置,涉及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该锂电池负极材料破碎装置,包括设备外壳和入料槽,所述入料槽开设在设备外壳的顶端表面,所述设备外壳的底端表面开设有排出槽,所述设备外壳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分配槽,所述分配槽的内壁安装有收纳盒,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安装有倾斜板,所述设备外壳的内壁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额内壁安装有筛选板。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首效及循环寿命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得到的全固态电解质材料Li(Zr0.2Ni0.2Co0.2Mn0.2Zn0.2)O2在传统的高熵合金中添加锂元素,通过球磨式粉化,获得质地均匀的材料,更利于靶材的烧结;本发明利用磁控溅射法将高熵合金通过薄膜的形式引入锂电池系统中,通过磁控溅射获得表面稳定的高熵合金非晶化薄膜,借助高熵合金稳定的结构,更有效的促进SEI膜的生成,提升的SEI膜的稳定性,改善了锂离子电池首效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电池。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内核包括硅碳材料,硅碳材料包括多孔硅,多孔硅的至少部分填充有第一无定形碳;包覆层,包覆层包括第二无定形碳和含锂无机物,第二无定形碳和含锂无机物复合后包覆在内核表面的至少部分。在多孔硅的孔隙中填充无定形碳形成的硅碳材料具有较低的界面阻抗,能够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此外,包覆层中的含锂无机物与无定形碳形成的复合包覆层能够提升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二者结合,能够提升硅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与循环性能。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无负极钠金属电芯及其初品和制备方法。无负极钠金属电芯初品,包括正极、隔膜、负极集流体以及电解液,电解液中包括钠盐和添加剂;添加剂包括聚合物单体热分解型引发剂;热分解型引发剂在聚合温度下能够引发聚合物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制备方法包括:以小电流将无负极钠金属电芯初品充电至满电状态,钠金属在负极集流体沉积形成钠金属沉积层,获得中间品电池;将中间品电池置于50~80℃的环境中搁置,使电解液中的聚合物单体聚合,在金属沉积层上形成聚合物框架层,获得成品的无负极钠金属电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获得第一混合溶液,第一混合溶液包括低熔点金属氯化盐、高熔点金属硝酸盐、酸液和水溶剂,第一混合溶液的pH为1.0‑5.0中任一值;将生物质原料加入第一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后制备获得第二混合溶液;对第二混合溶液依次进行抽滤、干燥,制备获得生物质前驱体;将生物质前驱体放置于惰性保护气体中并对其进行分段煅烧,并对煅烧产物依次进行粉碎、过筛,制备获得硬碳负极材料。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耐铬性的燃料电池阴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大型SOFC电堆通常采用含铬合金作为金属互连材料,对阴极具有一定的毒性,本发明采用元素氟对SrCo0.9Ta0.1O3‑δ材料的O位进行部分取代制成SrCo0.9Ta0.1O3‑δFx(SCTFx,x=0.05~0.2)材料,提升中温固体氧化物电池阴极的耐铬性。另外,上述阴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C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以光诱导工艺,在N电极表面制备第一金属层;S2、以真空沉积工艺,在电池片背面依次沉积第二金属层、阻障层和种子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不同;S3、对电池片背面进行图形化工艺,露出待电镀区域;S4、在待电镀区域通过电镀工艺制备金属栅线;S5、去除掩膜层、种子层、阻障层及第二金属层。本申请通过光电诱导工艺在N电极制备镍金属层,N面与镍金属形成欧姆接触,在P电极表面制备铝金属层,P面与铝金属形成欧姆接触,降低金属接触面的复合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锂电负极高温回转窑用集成模块化高压机械密封装置,包括外盖板以及固定安装在外盖板一侧的密封载体;密封载体一侧设置有密封动环,密封动环的顶部与密封载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圆柱滚动体;密封载体上安装有第一陶瓷纤维盘根与聚四氟乙烯盘根,陶瓷纤维盘根用于阻挡高温热烟;第一陶瓷纤维盘根与聚四氟乙烯盘根一侧均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一侧设置有滑动块;外盖板一侧设置有多个氮气入口与至少一个排气口;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锂电池制造设备的除尘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后端中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前端连通有吸尘管,所述调节板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毛刷二,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防止灰尘飘扬至周边的自清理转移式遮盖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电池正负极集流盘的焊接机构,涉及焊接机构技术领域,该发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顶面两边固定安装有U形板,两个所述U形板内部底端滑动安装有超声波焊接器,所述操作台顶面两边固定安装有竖环架,两个所述竖环架位于两个U形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所述竖环架内壁转动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外壁两边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圆杆的两个螺旋槽旋转方向设置为相反,所述圆杆的外壁两边转动安装有三角环,本发明通过圆柱锂电池正极和负极能同时焊接集流盘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单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粗糙化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支撑单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单电池包括镧锶镁镓氧化物电解质片,镧锶镁镓氧化物电解质片的表面具有微观粗糙结构,且粗糙度为2.5μm至3.0μm;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用准备好的刻蚀溶液在密封容器中浸泡镧锶镁镓氧化物电解质片15小时,对镧锶镁镓氧化物电解质片的表面进行刻蚀,使镧锶镁镓氧化物电解质片表面形成具有微观粗糙结构的表面形态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电压模式集成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机组、电力供给端控制模块、调度开关S1~S8、梯次利用电池模组、功率型锂电池模组、能量型锂电池模组、第一DC/DC变换器、第二DC/DC变换器、第三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以及电力需求端控制模块,电力供给端控制模块根据光伏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以及梯次利用电池模组的输出电量,控制调度开关S1~S5的通断;电力需求端控制模块根据用电网的需求功率,控制调度开关S6~S8的通断。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电池用改性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S1、准备如下份数的材料:石英砂100‑900份、碳酸盐10‑800份、有机硅1‑520份、偶联剂1‑300份、增塑剂1‑210份与冶炼废渣100‑800份;S2、将冶炼废渣进行处理,滤去杂质,提取出制备二氧化硅的成分,备用;S3、将石英砂进行研磨与洗涤处理,将S2步骤中备用的成分与偶联剂和增塑剂混合,放入碳酸盐中。申请通过在石英砂中添加入增加脆性的添加剂,去降低二氧化硅的脆性,并且在初步制得二氧化硅后
本发明属于电池箱体焊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应用FSW焊接技术的水冷电池箱体,包括铝合金箱体,所述铝合金箱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固定侧裙、预定焊接槽,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对称上下设置,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靠近一端的外侧面一体成型有固定侧裙。本发明通过钢材制造夹具和螺栓、定位销固定电池箱体,有效防止了焊接过程中的位移,保证了焊接精度和稳定性,同时在焊接参数设定上进行了精细调整,包括焊接工具转速、进给速度、工具直径和工具肩宽等,以确保焊接过程的均匀性和焊接接头的质量。
随着5G智能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对更高安全性、智能化、轻量化设计以及更长续航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现有的商用LiCoO2正极材料已难以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尽管将上限截止电压提升至4.5 V以上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但随之而来的机械稳定性问题愈发显著,导致循环性能进一步下降。这一现象主要源于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晶格各向异性的膨胀与收缩,进而引发不可逆相变,特别是有害的O1相形成,造成严重的体积变化和颗粒内部应力累积。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被认为是下一代先进储能技术,但是锂在铜箔上较低的沉积剥离可逆性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通过金属有机框架(MOF)来改善亲锂性并优化铜表面已被证明是一个可行的方向。然而现阶段粘结剂的大量使用会覆盖MOF的活性晶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OF性能的发挥。在此背景下,本工作将金属有机框架晶体膜技术引入AFLMB领域,通过外延生长策略在铜箔表面构筑了一层致密的无缝隙的HKUST-1多晶膜。与传统的MOF功能层相比,无粘结剂的多晶膜能够完全暴露亲锂位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集成板及其制作方法、电池膜电极、燃料电池,该集成板包括功能部分,功能部分设有至少两层层叠设置并均为多孔网络结构的功能层,至少两层功能层中的孔均为平均孔径为微纳米级的三维通孔,至少两层功能层中的三维通孔相贯通,以形成供气、液传输的三维毛细孔道;且以该集成板设于燃料电池的催化层外侧的状态为基准,至少两层功能层中的三维通孔的平均孔径从外向内依次递减,即:功能部分中的三维通孔的平均孔径呈现梯度分布。该集成板的制作方法简单、合理,所得集成板集成了均匀导气、良好的排水/排水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4、92262305)等资助下,南京大学朱嘉教授与合作者在盐湖锂资源绿色开发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界面光热盐湖提锂技术(Solar transpiration–powered lithium extraction and storage)”为题,于2024年9月2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m7034。
近日,南京大学张晔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种金属凝胶的新材料,液态金属作为流体,首次引入到凝胶材料中,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固定填充在相互连接的纳米级高分子网络中,其中液态金属在凝胶中占据96.83%的质量分数和92.40%的体积分数(图1)。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储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系统中每台储能柜储能电池SOC和PCS输出功率;根据SOC最大值和最小值获取最大SOC偏差,判断最大SOC偏差是否超过电量调节阈值;如果是,则控制PCS执行SOC均衡策略;如果否,则根据功率最大值和功率最小值获取最大功率偏差;判断最大功率偏差是否超过功率调节阈值;如果是,则控制PCS执行功率均衡策略。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液态电解质和隔膜的新型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由于不含有可燃有机成分,其与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关技术中,固态电解质与负极接触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锂的异常沉积,导致出现锂晶枝,进而导致电池发生短路,极大的降低了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相邻光伏板组件的间距的调节,在将光伏板组件与水中的水泥桩进行连接固定时,需要预先精准控制水中的水泥桩的位置,增大了在水中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工作难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支架安装方便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智能调节的光伏板组件支架,具备可以增加太阳能的收集效果等优点,解决了大多光伏板安装时都是固定安装的,从而光伏板对应的角度就固定,从而随着太阳的移动导致大量太阳能被浪费无法吸收的问题。
当前钾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包括窄电压窗口、电极溶解、腐蚀和意想不到的副产物。这些基本问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循环稳定性差和短路,严重限制了K+的有效存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以满足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了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离子电池。该正极片可有效避免被空气腐蚀,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好的特点。
中国授权的公告号为CN114602786B的专利公开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筛分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筛选箱,所述筛选箱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竖块。上述发明通过设置通孔和导向块,可以使得石墨烯颗粒伴随着筛选箱的转动,在两个导向块之间进行运动,由于通孔分布在筛选箱外表面的直径大小是从右向左依次增大的,使得直径大小相等的石墨烯颗粒通过通孔进入到收集盒的内部,该装置可以同时对直径大小不同的石墨烯颗粒进行过滤作业,杜绝了对石墨烯颗粒进行二次筛选,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