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单层1T相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过程为:以硫代钼酸铵和锂盐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温度控制可以合成为插锂的1T相硫化钼块体,插锂的1T相硫化钼块体可以在水中水解自行剥离成单层1T相MoS2纳米片,再与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形成单层1T相二硫化钼/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用试剂价格低廉,绿色环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离子的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向含有Ni2+和Co 2+的混合水溶液中加入氨水,通过沉淀法合成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再将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与硫酸铜反应使铜离子吸附于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纳米片层之间及表面,即得到含铜离子的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制得的含铜离子的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结构中含有二维纳米片层,吸附铜离子多且分散性较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橡胶基力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填料加入到硅烷偶联剂的醇水溶液中并机械搅拌20-40min,离心沉淀,置于烘箱中干燥后研磨1-3h得到金属粉末;将金属粉末与硫化硅橡胶混合后加入到溶剂中,机械搅拌1-3h,然后加入硫化硅橡胶体积分数1.5%-4%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固化剂,继续机械搅拌直至溶剂挥发完全,样品变成硬膏状,于40-70℃压片,然后将压好的样品于50-70℃干燥固化24h制得。本发明制备过程中金属填料的使用量大幅度降低,制备成本也随之大幅度降低,并且制备的硅橡胶基力敏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压敏性能,因为金属填料的含量减少,制得的硅橡胶基力敏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蠕变性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的纸张无纺布复合材料,包括复合材料本体,复合材料本体包括热塑性纤维无纺布层,热塑性纤维无纺布层的顶部外壁上粘接有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且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顶部外壁上粘接有覆盖层,覆盖层的顶部外壁上粘接有纸张,且纸张的顶部外壁上铺设有弹性单丝。本实用新型采用纸张复合材料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视觉,工艺简单,成效明显,应用广泛,降低了无纺布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节能环保,适合推广,采用短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材料使得复合材料本体具有优异的吸音和隔音效果,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透气性也相当出,安全环保,结实且可重复使用,符合消费升级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同轴双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在室温、液相条件下即可快速批量合成α‑MnO2 NTs前驱体,随后在α‑MnO2 NTs前驱体表面包覆一层聚多巴胺得到α‑MnO2@PDA DNTs中间产物,随后两步固相热处理中间产物即可得到一维同轴双纳米管复合材料α‑MnSe2@N‑C DNTs,其合成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制得的一维同轴双纳米管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一维同轴双纳米管复合材料α‑MnSe2@N‑C DNTs具有特殊的结构形貌和高的电导率,展示出优异的储锂倍率性能和超长的高倍率循环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多孔六边形金属氧化物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属于钾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以MnO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利用水热法获得MnCO3 NHSs前驱体,再利用水解法获得MnCO3@a‑TiO2 NHSs中间产物,然后通过在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煅烧向纳米晶体中引入氧空位缺陷最终制得MnO@a‑TiO2‑Vo NHSs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得的二维多孔六边形金属氧化物纳米片复合材料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因此在钾离子电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压敏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压敏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柔性压敏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炭黑导电剂5-15份、硅橡胶基体100份、PVP-k30?2-5份、纳米级有机粘土DK4?2-5份和交联剂2-4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柔性压敏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柔性压敏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灵敏度可变,填料价格低廉,工艺简单且材料性能稳定,可以用于灵敏度可调的力敏传感器领域。
一类荧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荧光复合材料是由有机染料分子和含磷无机盐复合而得,其中所述的有机染料分子具有通式Ⅰ的结构。该类含氮类有机萘杂环衍生物与含磷类无机盐的荧光复合材料在活细胞内可对细胞核中的DNA进行识别检测。这类材料具有一定水平的水溶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同时还具有较低的光毒性、光漂白性以及合适的生物毒性。其光谱范围与生物样品的光谱范围有足够大的差异。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锂包覆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钛酸锂包覆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钛源、第一成膜添加剂与乙醇混合,得到钛源溶液;将锂源、第二成膜添加剂与乙醇混合,得到锂源溶液。将石墨加入乙醇中得石墨的乙醇混合液,所得的钛源溶液和锂源溶液同时加入所述石墨的乙醇混合液中,在20~50℃温度下,混合反应至乙醇蒸干,即得包覆前驱体粉末。在700~900℃下烧结4~8小时,即得Li4Ti5O12包覆石墨复合材料LTO-G。本发明制备的钛酸锂包覆石墨复合材料,通过在包覆层中添加无机成膜添加剂,改善了材料的低温性能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由常见建筑原料、化工原料和城市废弃物等复合而成。本改性生态纳米颗粒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原料易得且货源充足,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极大促进了混凝土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能优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标准养护和蒸汽养护条件下无法达到抗压强度420MPa以上、抗折强度78MPa以上、氯离子扩散系数3.15×10?12m2/s以下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成型后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和抗氯盐侵蚀性,适用于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420MPa的大型土木工程结构抗氯盐侵蚀性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旋阀型磁阻复合材料CoFe2O4‑Fe3O4的简易合成方法,使用纳米磁性氧化铁γ‑Fe2O3和CoO为原料,将干燥后的纳米磁性氧化铁γ‑Fe2O3加入酒精后球磨,再将干燥后的CoO与纳米磁性氧化铁γ‑Fe2O3混合,球磨、压片,并在氩气气氛下烧结成型,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制得一系列自旋阀型磁阻复合材料CoFe2O4‑Fe3O4。本发明所需的设备和制备过程简易,重复性较高且自旋阀型磁阻性能优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ZnO/g?C3N4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尿素溶解在二次水中,室温下搅拌得到澄清溶液,再将氧化锌纳米颗粒超声分散至上述澄清溶液中,室温搅拌将水分挥发,得到白色固体粉末,将所得的白色固体粉末转移至瓷坩埚中,再将瓷坩埚敞口放置于马弗炉中,先于125?135℃低温热处理30分钟,然后升温至450℃高温热处理2小时,最终得到淡黄色的核壳结构ZnO/g?C3N4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批量生产,制得的具有核壳结构的ZnO/g?C3N4复合材料在光学、电学和热学等相关领域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磁阻转换行为的CoFe2O4‑CrO2复合材料的备方法,首先在特定条件下制备出CoFe2O4‑CrO2混合粉末,将其在7MPa下压制成圆形薄片得到目标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不仅比纯CrO2拥有更大的矫顽场,而且还能产生磁阻转换行为。本发明在此类领域的研究中有一定突破作用,有助于探索磁阻转换行为的微观物理原理,并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易制备且重复性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锅法制备UIO‑66‑NH2/功能性单体复合材料的方法,将功能性单体、锆源和有机配体同时超声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然后转移至具有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内,于100‑150℃反应相互配位键合,冷却后经洗涤、离心、干燥后制得目标产物UIO‑66‑NH2/功能性单体复合材料,并公开了该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吸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一锅法制得的UIO‑66‑NH2/功能性单体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且制备过程简单、环境友好,对环境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去除效率高且吸附容量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VO4/BiP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BiVO4/BiPO4复合材料,其中单斜相BiVO4纳米颗粒原位沉积在独居石型结构BiPO4纳米棒表面,BiVO4与BiPO4的摩尔比为0.1‑0.5 : 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BiVO4/BiPO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或甲硝唑废水溶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制备过程无需加入任何模板剂和添加剂,无需高温煅烧,合成过程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有望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可见光照射下,本发明制得的BiVO4/BiPO4复合材料对有色染料和无色抗生素均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具有普适性。
本发明公开了蜂巢结构卟啉COP与g‑C3N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在光催化降解染料方面的应用,属于无机化学技术领域。通过研磨法,将5,15‑二(4‑氨基苯)‑10,20‑二苯基卟啉铜与三醛基均苯三酚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原位生长在g‑C3N4表面,得到复合材料CuDAPP‑TP‑COP/g‑C3N4。该复合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能在水溶液中高效降解罗丹明B,降解效率达到100%,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有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获得实际应用。同时该复合材料的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式固相机械球磨法制备Fe0/ZSM‑5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负载型零价铁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1)将零价铁和ZSM‑5分子筛按质量比1 : 1.5‑6混合均匀后在丙二醇溶液中分散得到原料混合液;(2)将氧化锆磨球与原料混合液按照球料比为30‑40 : 1的质量比例置于球磨罐中,在转速为300‑400r/min的机械球磨条件下间歇交替正反转球磨6‑8h得到球磨混合液;(3)将球磨混合液从球磨罐中倒出,离心使固液分离,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固体产物2‑3次,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Fe0/ZSM‑5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能够大产量制备稳定性良好的Fe0/ZSM‑5复合材料,并且制备的Fe0/ZSM‑5复合材料用于处理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性能优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蚁巢状硫包裹硫化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硫化锂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1‑16g干燥后的硫粉在水浴条件下溶于100mL醇类有机溶剂中得到溶液A;待水浴温度升高至55‑60℃时向溶液A中加入0.655g氢氧化锂,升高水浴温度至80℃并保持10min得到溶液B;将溶液B置于旋转蒸发器中旋蒸出溶剂即得蚁巢状硫包裹硫化锂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能够使硫溶解的醇类有机溶剂,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溶剂热回流法得到在自然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的硫包裹硫化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锡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 法,属于一种功能材料。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 种氧化锡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用这种方法所制成的氧化锡 多孔薄膜,其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 是,氧化锡多孔薄膜,孔径为0.01-1000μm,孔隙率为20% -70%,比表面积为10m2/g- 150m2/g。氧化锡多孔薄膜的制备 方法,将锡源和有机酸置于反应器中在100-280℃在下搅拌溶 解得到锡的有机物前驱体,将上述前驱体放入马弗炉内在大于 300℃条件下控温烧结,制成氧化锡多孔薄膜。有机酸为柠檬 酸或者乌头酸。锡源为金属锡、二氯化锡、四氯化锡中的任一 种。本发明可用于气敏元件、锂电池阴极材料、催化、分离吸 附、光学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硅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对硝基酚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85℃且剧烈搅拌条件下,加到超纯水中反应10min,再加入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持续搅拌反应5h。本发明的硅量子点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量子产率高,水溶性好,而且长时间保存,甚至在不同的pH、不同的离子强度条件下仍能保持优异的荧光性能。该硅量子点在398nm的荧光激发下发射495nm荧光,并且对硝基酚能特异性猝灭硅量子点的荧光。本发明硅量子点在快速高效、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对硝基酚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螯合剂表面修饰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螯合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多孔碳材料并超声混合均匀,然后于40‑80摄氏度搅拌反应6‑12小时,继续升温至110摄氏度搅拌蒸干水分,最终制得螯合剂表面修饰多孔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保持碳材料自身结构优势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化学吸附络合能力,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这种表面修饰的设计有利于抑制穿梭效应,使电化学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微生物细胞分泌液为基质还原制备金纳米中空球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于30℃培养24‑72h,再通过离心的方式除去微生物细胞得到微生物细胞分泌液;向微生物细胞分泌液中加入氯金酸使混合体系内氯金酸的摩尔浓度为0.25‑2.5mmol/L,再于30℃恒温避光振荡24‑96h,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并洗涤干燥得到由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金纳米中空球,该金纳米中空球能够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降解环境毒素4‑硝基苯胺。本发明所制备的金纳米中空球相纯度高,形貌均匀,粒径分布均一,生物兼容,有着丰富的孔道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空腔结构的氧化铁@氧化钛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通过简单的水热方法合成α‑Fe2O3,通过草酸处理后在α‑Fe2O3表面包覆一层稳定的TiO2,继而通过简单的盐酸浸泡刻蚀得到具有可调空腔结构的氧化铁@氧化钛复合负极材料,将α‑Fe2O3高比容量和TiO2良好循环稳定性有机结合,从而缓解了α‑Fe2O3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协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0.5Cd0.5S/Cu2(OH)2CO3/碳黑负载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将Cu2(OH)2CO3和碳黑负载到Zn0.5Cd0.5S上制得负载型Zn0.5Cd0.5S光催化剂,其中Cu2(OH)2CO3、碳黑与Zn0.5Cd0.5S质量比为0.03‑0.07:0.01‑0.05:1。本发明中,高导电性碳黑负载在Zn0.5Cd0.5S上加速了光生电子迁移,有效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提高了量子效率和光解水制氢效率;Cu2(OH)2CO3负载则有效降低了产氢过电位;与贵金属助催化剂相比,助催化剂廉价易得,降低了Zn0.5Cd0.5S光催化剂制氢成本,具备在工业中应用的前景。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外饰用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汽车内外饰用环保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塑料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树脂基料20~40份、淀粉90~110份、酸类淀粉改性助剂0.3~3份、酯类淀粉改性助剂1~10份、淀粉改性用复合生物酶催化剂0.2~3份、阻燃剂5~15份、增溶剂2~3份、羟乙基纤维素10~15份、偶联剂5~10份、纳米氧化锌1~2份、有机抗菌剂2~5份、纳米壳聚糖20~25份、纳米二氧化钛10~15份、分散剂90~110份。本发明通过将纳米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钛吸附和附着在塑料表面,赋予塑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空气净化性能和防污自洁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2WO6-BaTaO2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Bi2WO6-BaTaO2N复合光催化剂,是由Bi2WO6与BaTaO2N粉体复合而形成的Bi2WO6-BaTaO2N复合光催化剂,其中Bi2WO6与BaTaO2N的摩尔比为6-15: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Bi2WO6-BaTaO2N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Bi2WO6与BaTaO2N的复合可以大大拓宽了Bi2WO6的光谱响应范围,使Bi2WO6在可见光区域有良好的吸收,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2、Bi2WO6与BaTaO2N的复合能够有效减小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概率,提高Bi2WO6光催化活性;3、本发明的Bi2WO6-BaTaO2N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控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微生物细胞分泌液为基质还原制备单质硅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于25‑37℃培养24‑72h,再通过离心的方式除去微生物细胞得到微生物细胞分泌液;向微生物细胞分泌液中加入硅源物质使混合体系内硅源物质的摩尔浓度为11mmol/L,再于25‑37℃恒温振荡12‑72h,振荡速率为150‑200r/min,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并洗涤干燥得到生物分子包裹的单质硅纳米颗粒。本发明所制备的单质硅纳米颗粒纯度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该单质硅纳米颗粒还具有极佳的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诸多领域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O2-CaTaO2N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TiO2-CaTaO2N复合光催化剂,是由TiO2与CaTaO2N粉体复合而形成的,其中TiO2与CaTaO2N的摩尔比为6-16:1。本发明还公开了该TiO2-CaTaO2N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TiO2与CaTaO2N的复合可以大大拓宽TiO2的光谱响应范围,使TiO2在可见光区域有良好的吸收,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另外,TiO2与CaTaO2N的复合能够有效减小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概率,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钨酸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负载型钨酸铋光催化剂,是通过将钨酸铋与载体颗粒硅藻土复合而形成的,载体颗粒硅藻土上负载有软磁性Ni0.4Zn0.6Fe2O4,其中硅藻土与软磁性Ni0.4Zn0.6Fe2O4的质量比为6~15:1,负载型钨酸铋光催化剂为硅藻土/Ni0.4Zn0.6Fe2O4/Bi2WO6负载型钨酸铋光催化剂,其中负载Ni0.4Zn0.6Fe2O4的软磁性硅藻土与钨酸铋的质量比为1~3:1。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该负载型钨酸铋光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硅藻土的多孔结构及较强的吸附吸性能可以维持钨酸铋悬浮体系较高的光催化效率;利用磁性技术来回收光催化剂,简化分离过程,降低操作费用;本发明方法简单,易控制,成本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酰肼大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本发明合成路线短、收率高且可操作性强,精简了传统含双官能团寡聚物的分子内关环、多个寡聚物的分子间关环以及利用模板反应的关环反应中的合成反应步骤,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新乡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