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薄涂碳层的涂布装置,包括两个上下相对的调节辊,所述调节辊上设置有微调机构,两个所述调节辊之间设置有涂布辊,在涂布辊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拨动件,所述涂布辊的侧面设置有涂料槽,所述涂料槽面向涂布辊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由两个相对倾斜的上出料板和下出料板组成;所述下出料板内设置有防滴机构;所述防滴机构包括位于下出料板中部内的活塞单元,所述活塞单元分别与出气嘴、进液嘴及暂存箱连通。该超薄涂碳层的涂布装置,可以将涂碳层厚度控制在1um内,面密度≤0.2g/㎡,涂层膜片体电阻≤4mΩ,保证电池的克容量和倍率性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利用技术,公开了具有灾难应对功能的波浪能发电系统,其包括波浪能俘获装置和发电设备,发电设备为磁流体发电机,磁流体发电机包括流体泵(1)、导流管(2)和发电机(3),流体泵(1)的输入端与波浪能俘获装置相连,流体泵(1)的输出端通过导流管(2)与发电机(3)相连,发电机(3)通过电缆(7)与海岸(8)上的用电设备(9)相连。本实用新型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可靠性好,解决了波浪能俘获装置灾害应对问题,适合于我国波浪能密度小、海水含沙量高、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海况条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具有电动汽车本体,蓄电池组及其电能转换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本体上装有风力发电机组和能形成光伏方阵的太阳能电池;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汽车本体的前、后两端和车轮上;所述太阳能电池安装在电动汽车本体的顶部、车窗和后挡风玻璃上;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组安装在汽车底部,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组、风光互补控制器及汽车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约能源消耗,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一次充电行驶距离有限的问题,同时还可大大延长二次充电间隔时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防撞结构,属于新能源辅助装置领域,两个第一立板与两个第二立板围成侧板;第一外板和第一内板连接至两个平板;第二外板和第二内板连接至两个平板;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两个平板,连接杆靠近平板处可转动地连接有传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销轴贯穿传动齿轮的端面并连接至定位孔;第一齿条连接至第一外板或第二外板,第二齿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内板或第二内板。当遭受外力撞击剧烈时,销轴发生断裂,此时传动齿轮可自由转动,第一外板或第二外板向内滑动,则对应的第一内板或第二内板向外滑动,因此能够抵消绝大部分的能量,从而保护内部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模块的自动接收、传送和自动充电装置,包括:固定模块、移动模块、储能模块放置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移动模块和充电模块安装在固定模块上,所述储能模块放置模块安装在移动模块上,所述储能模块放置模块随着移动模块进行前后、左右和上下的移动,完成储能模块的接收和传送;当储能模块放置模块接收到储能模块后,通过移动模块将储能模块放置到充电模块上,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后,通过移动模块将储能模块传送给其他装置。本实用新型储能模块自动充电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护方便、信号响应速度快、可直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中储能模块的接收、传送以及其自动充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制动装置和制动器制动装置,所述发电机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总泵、切换阀和踏板模拟器以及与汽车驱动轮作用的发电机,在发电机制动装置工作时,所述制动总泵的制动液经切换阀流向踏板模拟器,所述制动器制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增压泵、增压阀、制动分泵,所述增压阀为常闭状态,在制动器制动装置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和增压泵工作并建立压力,当压力值持续上升并打开增压阀后,制动液流向制动分泵。本实用新型引入与能量回收功能相关的部件,使新能源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可以进行能量回收,而且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踏板模拟器,使驾驶者的制动过程中踏板感觉和常规制动相差无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热网储能提高供暖期电网调峰调频性能的系统,包括机组负荷检测模块、快关阀开度模块、机组负荷分析控制模块、机前压力检测模块、燃料供给模块、供热机组、热网蓄能装置、供热模块、快变控制模块和慢变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对机组AGC、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调试,使机组负荷升/降速率和一次调频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整个控制系统协同动作,燃料、一次风、给水、减温水、凝结水优势互补协同动作,增强适应负荷指令、燃料量、运行方式变化的能力,在提高电网调度容量可以接纳更多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同时在大量接受新能源电量时,系统仍然有可靠的调峰调频能力。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支架的角度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光伏支架的角度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支架的角度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光伏支架中主梁和立柱之间的转动相对位置,其中主梁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立柱固定于底面,其特征在于:该角度锁定机构具有调节杆和分角器,其中调节杆垂直所述主梁布置,该调节杆一端固定于主梁上,调节杆另一端上装有平行主梁轴线方向且能沿调节杆轴向移动的插销。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能源设备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机,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分体式电机进一步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冷却通道,所述电机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花键与所述转子固定连接,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电机作为新能源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电机主体和输出轴均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外壳、电机主体和输出轴相互组合成最终的分体式电机;每个个体存在两种状态的情况下,最后可组合的6种不同类型产品;在冷却壳(外壳)不改动情况下,可匹配不同功率的电机,达到汽车车型配置升级情况下不改变汽车与电机匹配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较轻、结构尺寸较小以适用于新能源车的前副车架。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上一体成型有稳定杆安装台、动力后悬置支架安装台、转向安装台、下摆臂前安装固定部、下摆臂后安装台、车身端安装台,所述副车架本体左右边缘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稳定杆两端的所述稳定杆安装台,所述动力后悬置支架安装台位于副车架本体前缘,所述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侧偏离边缘的部位均设有转向安装台,所述副车架本体后侧偏离左右两端的部位形成有所述下摆臂后安装台,所述稳定杆安装台、动力后悬置支架安装台、转向安装台、下摆臂后安装台的厚度均大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电蒸汽储能设备及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补水系统、换热器、补水泵组和冷凝水回收系统,所述补水系统的出水口与补水泵组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补水泵组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后,接入所述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的进水口,所述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内设有加热组件,还设有罐内循环换热单元,所述罐内循环换热单元包括用于将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上部的高温水送至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下部的循环泵,所述冷凝水回收系统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通过换热器预热所述补水系统输入一体化电蒸汽储能罐的水。该设备及系统具备较强的移峰填谷和新能源消纳的能力,能够从需求侧平衡电网的波动,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节能降耗改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定位系统技术领域的一种远距离蓝牙信号检索基站,包括安装立柱、太阳能板、摄像头、太阳能控制器、安卓主板、充电电池、4G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和功分器,功分器连接有两个定向天线,两个相对定向天线可以接收前后两面200米内的蓝牙,通过4G模块将共享电单车蓝牙信号上传到服务器后台,通过分析各共享电单车的蓝牙协议,区分每个共享电单车服务商所投放的车辆数目,极大提高城市管理共享电单车的效率,给城市监测共享电单车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太阳能控制器平时是电池系统供电,有太阳的时候,太阳能板供电,通过太阳能控制器给充电电池充电,利用新能源供电的方式极具环保意义,整体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无人化智能停车设备中汽车自动充电装置,应用于各类需要带有充电功能的无人化停车设备中。该装置,包括停车设备用搬运器,该搬运器设有提升组件和行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对接装置、充电转接头、库位充电固定座和库位取电装置,所述停车设备的停车位处设有库位充电固定座,所述的搬运器上设有充电对接装置,所述库位取电装置安装于库位充电固定座上,所述充电转接头通过充电对接装置交换至库位充电固定座上并电连接库位取电装置。本产品是在现有无人化智能停车设备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型的用于无人化智能停车设备中给停放在机械库位上的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涉及汽车新能源技术领域,其主体设置有输入构件,其中,输入构件设置有行星齿轮组和车轮,车轮和行星齿轮组均设置有两组,两组行星齿轮组分别连接于两个车轮上,实现行星齿轮组对车轮的单独驱动控制,无需安装差速器即可实现两个车轮的差速行驶过程,因此,涉及的零部件相对减少,其生产成本亦相对降低,经济效益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汽车车身侧围强度,并减轻侧围重量的氢燃料汽车用后地板总成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身侧围加强板,包括侧围内板、侧围外板和加强骨架,所述加强骨架由若干加强柱构成,所述加强柱上设有若干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侧围内板和/或侧围外板间焊接固定,所述侧围内板与侧围外板固定以将加强骨架限制在侧围内板与侧围外板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围内板、侧围外板之间设置具有较高屈服强度的加强骨架,以在侧围内板、侧围外板之间形成腔体,能保证侧围内板和侧围外板的强度,能减少汽车碰撞中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使车身重量降低,以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控设备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插功率管的散热夹紧装置,该装置应具有便于安装、能提供足够大夹紧力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插功率管的散热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横截面为凹字形的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的两个接触面上用于粘贴直插功率管的导热绝缘片以及固定在散热器的安装面上的压紧片;所述压板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若干向上翻起且用于压紧直插功率管的弧形翅片。
一种叉车用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是指叉车用蓄电池组(1);由负极板(101)、隔板(102)、正极板(103)、单格(104)、单极电池正极板组连接柱(105)、单极电池负极板组连接柱(106)、蓄电池壳(107)、负极接线柱(108)、正极接线柱(109)、横铅条(110)、封料(111)、安全阀(112)、防护板(113)组成。电池是电动叉车的能源载体,是影响电动叉车性能的关键部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用新能源,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用蓄电池组,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动叉车、电动汽车、动车组等众多车业。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基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同质结和异质结的硅基双结太阳电池,该太阳电池包括晶体硅硅片、硅基半导体膜、透明导电膜、正面金属电极和背面金属电极,所述的晶体硅硅片为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在晶体硅硅片的正面或背面采用扩散法形成所述的同质结,同质结为PN结、PP-、PP+、NN-或NN+浓度结;晶体硅硅片的正面设有所述的硅基半导体膜,硅基半导体膜为硅、硅/锗或碳化硅材料的非晶膜或纳米晶膜,硅基半导体膜与具有同质结的晶体硅硅片表层之间形成所述的异质结。本实用新型的太阳电池在获得高转换效率和性价比的同时,改善电池光电性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厂内机动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更换叉车电瓶用的起吊装置,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上方中部固定安装有吊环,所述工字钢的两侧均开设有吊孔,所述吊孔的内部悬挂有铁链,所述铁链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自锁紧吊钩。该更换叉车电瓶用的起吊装置,通过吊环、工字钢、铁链以及自锁紧吊钩集成一体,制成一个可用于专门起吊叉车电瓶的独立的装置;使用时,将四个自锁紧吊钩钩住叉车电瓶自带的吊装孔即可起吊,通过所述自锁紧吊钩,在起吊时自动缩进吊钩,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在有效的缩短了更换叉车电瓶所需要的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氨基热化学能储能的卡琳娜耦合发电系统,属于新能源和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氨基热化学能储能系统和卡琳娜循环系统,分离器的出口分别与第六换热器和第七换热器的热端进口连接,第七换热器、第八换热器与给水泵之间依次连接,构成回路;第六换热器、节流阀、第五换热器与凝结泵之间依次连接,构成回路;分离器的进口通过第四换热器与第六换热器连接;透平机的进口和第七换热器的冷端出口分别与氨基热化学能储能系统相互连接,出口通过第四换热器与第五换热器的热端进口连接,节流阀的出口管路与第四管路相互连接。该系统通过耦合两种循环系统,达到了无副产物,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口。一种电动车充电口,包括设置在车身的后侧围处的充电通道,所述的充电通道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充电筒壁,其中一个充电筒壁内设置有快充充电口,另一个充电筒壁内设置有慢充充电口,所述的充电筒壁上配合设置有充电盖,所述的充电筒壁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槽,所述的防滑槽内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紧弹簧的远离防滑槽的一端连接有与充电盖的内侧壁相配合的防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成快充、慢充充电口,布置在后侧围,能够保证车身的美观,减少车身制造成本,优化客户使用习惯,发生碰撞时,充电口也不易损坏,维修方便、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电解液利用率的液流电池脉冲式充放电系统,属于新能源储能领域。在向脉冲式定时电源开关输入一个间歇式开断的脉冲信号,使充放电系统不再持续地对液流电池中的电解液进行充电,而是转变成了间歇式的充电。在不充电的时段中,循环泵依然持续运行,直至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完成充电过程并进入放电过程。放电过程中,也使脉冲式定时电源开关间歇式开断,保持电解液间歇式放电,直至达到放电截止电压,完成放电过程。由此构成一个充放电循环。本实用新型中除了能达到平衡浓差极化与泵功之间的矛盾,还能降低电堆与储液罐之间电解液荷电状态的差异,提高电解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净化的燃料电池系统,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自我净化。本实用新型包括阳极和阴极,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存放电解质的容纳空间,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超声波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超声波传输管道、臭氧传输管道、燃料传输管道和空气传输管道,阳极和阴极均与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连接,超声波发生器通过超声波传输管道与阳极连接,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传输管道与阳极连接,燃料传输管道与阳极连接,空气传输管道与阴极连接。延长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充电控制器,包括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内部安装有充电控制器主体,充电控制器主体的输出端与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计量芯片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计量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压采样模块、电流采样模块和充电枪温度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综合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电性连接,综合控制模块的内部是由电子锁控制模块、BMS辅源控制模块和充电控制模块所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具备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所有功能,无需其它器件辅助,省去了各个器件通讯的组成,使整个系统简单化,同时也使得控制的实时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储充微网,包括:能源管理系统、充电桩、综合能源站和储能系统;综合能源站接入电网;综合能源站内配电柜和箱式变压器之间增加交流接触器和电压采样线,电压采样线上设有电网电压采样点;综合能源站内布置有光储充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电连接电网电压采样点和光储充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光储充系统内的储能电池替换掉大功率UPS,UPS只有在停电时才能发挥作用,光储充系统中的储能电池在平时也能利用峰谷电进行峰谷套利、新能源消纳、节能减排,减少电费的投入,UPS只能带动部分低功率电器运行,而本实用新型光储充系统功率较大,能带动整个站房电器运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端盖、装配控制系统MCU、降压斩波DC和高压配电PDU,装配控制系统MCU、降压斩波DC和高压配电PDU均通过水冷壳体固定连接在电机的顶面上,装配控制系统MCU包括IGBT、电容、驱动板和控制板,端盖通过限位机构固定连接在水冷壳体的上方,驱动板和控制板通过摩擦焊板固定连接在水冷壳体内,IGBT、电容、降压斩波DC和高压配电PDU均位于水冷壳体的顶面上,高压配电PDU位于IGBT、电容、降压斩波DC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系统模块直接装配在电机壳体上,模块的冷却水路同样布局于水冷壳体上,同时取消了单独设计载体的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系统的集成度,降低系统重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一组安装在屋顶的安装柱、一组可伸缩的伸缩柱、与安装柱铰接且和伸缩柱连接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且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补偿槽,所述补偿槽内设置有与安装柱固定连接的滑动柱,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球接,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呈圆锥形,所述安装板上沿安装板径向滑动设置有多个用于抵接安装板下底面的滑动球,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驱动滑动球的驱动件;由于在安装柱和伸缩柱固定在屋顶后,调整安装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达到方便调整光伏倾斜角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轴径向磁通的调磁电机。包括同轴安装在机壳内的绕组定子、两个永磁定子和调磁转子;绕组定子和调磁转子置于机壳内,分别位于外圈和内圈,两个永磁定子分别位于调磁转子两端并对称安装,绕组定子和永磁定子均固定在机壳上,调磁转子固定在转轴上,绕组定子与调磁转子之间存在径向气隙,两个永磁定子与调磁转子之间分别存在轴向气隙。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过载保护功能,与传统调磁电机相比,具有更大的气隙磁密、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机械可靠性更高,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电动舰船、多电飞机等低速大扭矩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气照明两用风力发电机,属于新能源供电系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机9与球托8连接,主轴6固定在机架10上,上端通过主轴承4支承风轮5和助动风轮2,顶部连接助动风口3,机架10套接在机座12上,以及控制盒、止动器、为主要部件组成;特征是:主机内设有通风冷却装置和自动监控调速系统,克服了永磁体因温升过热造成的退磁老化问题,风力发电机在低风速下难以启动或高风速中发电效率低、输出不稳定、噪音大等问题,缩小和减轻了发电机的重量和体积,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产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而且,一机多能、免费通风换气、免费供电照明、对于缓解目前与日俱增的城市用电量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新能源工程和海洋岩土勘察原位测试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球形静力触探探头的饱和容器及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可以上下分离且通过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形成错位配合,能够有效地形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的密封,且还能够通过第一台阶部上放置具有固定孔的硬质透气板,以通过上腔室的侧壁、下腔室的第一台阶部形成对硬质透气板的圆周固定,并通过下腔室内的具有凹面的底板形成对球形静力触探探头底部的有效固定,以硬质透气板和下腔室内的具有凹面的底板形成对球形静力触探探头底部在下腔室内的固定,有效地克服了海上风浪条件下,作业平台晃动引起的球形静力触探探头左右晃动或者滑动的问题。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杭州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