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开关绝缘拉杆用环氧玻纤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将玻璃纤维及纳米氧化铝粉末均经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从而提升玻纤与环氧基体界面的浸润性与粘结性并改善纳米填料的分散性。相较于传统绝缘拉杆材料,本发明提出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机械性能等综合性能均得到提升。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更高电压等级的开关柜中,增强高压开关性能稳定性、延长开关柜寿命,具有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种g‑C3N4/ZnO/GO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降解甲基橙方法,将三聚氰胺置于坩埚中,再将坩埚放入马弗炉中得到淡黄色产物g‑C3N4,研磨,保存;取g‑C3N4悬浮液,超声分散,加入ZnAc2,随后加入NaOH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加入壬基酚聚氧乙醚氧化铵l,随后滴加GO悬浮液,超声0,将混合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干燥,抽滤,水洗,醇洗,得到g‑C3N4/ZnO/GO;本发明水热反应的复合材料可加速光生载流子向半导体颗粒表面的传输,提高了量子效率,复合的g‑C3N4/ZnO/GO中三种材料接触面积更大,形成的g‑C3N4/ZnO/GO三元异质结更多且更加均匀,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其用于降解甲基橙,在自然光下降解率达90%以上,可循环利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超高温陶瓷粉基体改性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真空压力浸渍法在30%vol-40vol%气孔率C/SiC中引入超高温陶瓷(UHTC)粉体和碳有机前驱体,结合反应熔体渗透法(RMI)使熔融硅和基体中裂解碳原位反应生成SiC并使材料致密化,制备C/SiC-UHTC复合材料。采用30vol%-40vol%气孔率C/SiC作为预制体,一方面SiC基体在RMI过程中保护纤维不受熔融硅侵蚀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在预制体中引入一定量的UHTC粉体提高抗烧蚀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碳酸酯70—90份,碳纤维10—30份,聚四氟乙烯5份,相容剂3—5份,抗氧剂0.4—0.7份。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聚碳酸酯中加入适量的聚四氟乙烯和碳纤维,不仅能提高材料的自润滑性从而改善耐磨性,同时能提高聚碳酸酯的抗静电性并增强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改善了聚碳酸酯抗静电和耐磨性差的缺点,拓展了聚碳酸酯在一些要求更高的行业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绝缘电池箱体,结构一体化设置,全箱体绝缘,重量轻,设计合理,受力均匀,成型简单高效。包括相互配合用于容置电池的箱本体和箱盖;箱本体和箱盖均由不同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增强纤维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增强纤维交替铺设多层后模压形成;至少有一组相邻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增强纤维和第二热塑性树脂增强纤维铺层角度相互垂直。采用两种热塑性树脂增强纤维复合材料混合交替铺层模压,形成结构一体化的箱本体以及箱盖,减少了电池箱体内的结构件,简化了装配流程;能够实现全电池箱体的自带绝缘,绝缘性能优异,无需在进行绝缘处理,并且利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铺设角度设置加强其结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一种 TiN/Al2O3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Ti、Al和 TiO2制成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 入硬脂酸钠分散剂,采用干法球磨,使其机械合金化,形成主 晶相为TiAl的合金化非晶粉体;将其干燥后装入石墨磨具中, 在氩气或真空条件下热压烧结即可。本发明采用廉价原料Ti、 Al及TiO2,利用高能球磨工艺, 在没有气氛保护条件下合成了超细TiAl(NO)复合粉体,后通过 真空气氛下热压烧结工艺,在较低的温度下原位生成TiN颗粒 强化 Al2O3复合材料,不仅降低了材料的制备温度,提高了材料的性 能,也使得该材料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
本发明属于表面处理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包容环可磨耗涂层的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涂覆可磨耗涂层(3)的步骤如下:表面清理;配制可磨耗涂层底层涂料;配制可磨耗涂层面层涂料;涂敷可磨耗涂层底层涂料;涂敷可磨耗涂层面层涂料;固化;车加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包容环可磨耗涂层的涂覆方法,大幅度降低了风扇机匣组件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阳极用二维空心碳限域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二维叶状ZIF‑L(M)(M代表过渡金属)为牺牲模板,以单宁酸为强的竞争配体配位刻蚀,在维持ZIF‑L(M)二维叶状结构基础上引入空腔,实现材料更大比表面积来丰富反应活性位点,同时在高温碳化中,大分子单宁酸构成的骨架能有效阻碍金属颗粒团聚,制出高密度离散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继承二维材料结构优势基础上,规避大比表面积二维材料不利的自堆积,二维材料各向异性力学结构具备更佳缓解金属氧化物高活性材料嵌/脱锂过程中体积效应引起的应变,满足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在服役容量和使用寿命的需求,在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GMAW电弧增材制造铜‑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1:首先将低碳钢板表面进行机械打磨,除去表面附着的铁锈,然后放入超声波仪器中进行无水乙醇清洗,以除去低碳钢表面的油污,最后将处理好的低碳钢板放入真空箱式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步骤2:将低碳钢焊丝和纯铜焊丝进行表面处理;步骤3: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技术,进行电弧增材堆焊,得到铜‑钢复合双金属薄壁墙体结构。该方法解决了目前铜/钢异质材料间存在的常见焊接缺陷等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诱导可调控挠曲电效应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特点是以形状记忆合金作为基底,在其表面制备挠曲电薄膜,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温控变形特性使挠曲电薄膜产生变形(高应变梯度),进而发生极化,产生电势。实现方式为:先采用压头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压痕变形处理,随后将压痕层打磨、抛光,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该基底表面制备挠曲电薄膜。对形状记忆合金基底加热,可观察到基底表面出现大量的凸起(高应变梯度区域),挠曲电薄膜材料中同样产生与之对应的大量高应变梯度的区域,挠曲电薄膜发生极化进而产生电势。该复合结构制备简单,挠曲电效应强,可规模化生产,并应用于能量俘获、传感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复合材料,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马来酸酐5份~10份;聚酰胺树脂多元醇30份~60份;聚四氢呋喃30份~60份;多异氰酸酯20份~80份;二氧化硅2份~10份;有机锑1份~5份;正丁醇10份~30份;过硫酸铵5份~10份。本发明的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复合材料马来酸酐与聚酰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能够适用于汽车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四硫化二钴合镍/MXene/PVDF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CoCl2·6H2O,NiCl2·6H2O和CO(NH2)2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再进行水热反应,将得到的混合粉末和Na2S·9H2O溶于去离子水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NiCo2S4粉末;然后将PVDF颗粒浸泡在DMF中,热浴搅拌、固化,得到PVDF/DMF溶液;最后将NiCo2S4粉末、MXene粉末加入PVDF/DMF溶液,超声分散,导入模具中,静置干燥,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NiCo2S4/MXene/PVDF层状复合材料,具有低厚度、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高的反射损耗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方法,将磁性载体分散在缓冲液中,经超声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浮液A,在搅拌下向上述悬浮液A中加入多巴胺和多金属氧酸盐,搅拌反应后,采用磁分离将产物A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用去离子水将产物A洗涤若干次后干燥,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分散到含有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复合物分散,得到均匀的悬浮液B,用汞灯照射上述悬浮液B,使沉积在复合物表面的多金属氧酸盐被还原,关灯,在剧烈搅拌下加入银或金化合物的水溶液,继续搅拌反应,然后采用磁分离将产物B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用去离子水将产物B洗涤若干次后干燥,得到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数的组分:赤藓糖醇85~98份;硫酸镁1~14份;抗氧化剂:0.1~1份。按一定比例将赤藓糖醇和硫酸镁置于130~135℃油浴中,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随后加入定量的抗氧化剂,并对该混合物进行油浴超声共混,使其混合完全,最后自然冷却即得目标相变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相变潜热复合材料,相变潜热为323.9J/g,相变温度为99.17℃,过冷度小于3℃,材料绿色安全、无污染,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应用于清洁供暖和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性铜基电触头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金刚石1~10份、铜粉13~34份、纳米氧化锡11~33份、钛粉4~13份、锡3~11份、卤化银5~7份、还原剂6~10份。本发明的一种高导电性铜基电触头复合材料,使产品的物理性能及电性能明显提高,有效地节约贵金属白银,降低电触头材料成本;由本发明组份材料生产出来的电触头具有电导率高,工作层与焊接层结合强度高、抗熔焊性好,接触电阻低而稳定等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表面HfC纳米线增韧抗烧蚀陶瓷涂层及制备方法,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抗烧蚀陶瓷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低、在制备和烧蚀过程中易开裂、剥落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fC纳米线多孔层,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HfC涂层。HfC纳米线与HfC涂层是同质材料,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相容性,将HfC纳米线作为增强体引入到HfC陶瓷涂层中可以提高HfC涂层的韧性、减少涂层的开裂,进而提高涂层的抗烧蚀性能。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智能复合材料3D打印头,包括3D打印头支座,3D打印头支座与3D打印头桁架连接,3D打印头桁架中间连接有喉管,喉管两端分别与散热架与加热块连接,散热架和热塑性基体材料连接,热塑性基体材料通过散热架与喉管形成的第一内孔道,加热块上连接有针管、铜嘴、加热管、热敏传感器,连续纤维束通过针管与铜嘴形成的第二内孔道,连续纤维束与熔融状态下的热塑性基体材料在铜嘴前端复合在一起,并从铜嘴出口被挤出,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材料零件的快速制造。
本发明公开了改性聚硅氧烷/双组份发泡硅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制备出双组份硅胶中的组分A和组分B,然后用硼酸与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得硼酸改性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并先将其与组分A混合,再将所得混合物与组分B混合,进行交联发泡反应后即得。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聚硅氧烷/双组份发泡硅胶复合材料在受到剪切或冲击时,材料中呈分散相分布的硼酸改性聚硅氧烷能够通过其粘度的急剧变化而吸收并耗散一部分能量,从而实现对双组份发泡硅胶基体的增强;冲击后,非破坏性的形变可恢复。该制备工艺操作简便,适于商品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金刚石/多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选用钨粉或者钛粉对金刚石粉进行预处理,以在金刚石的表面形成W‑C或Ti‑C键。再利用球磨工艺将预处理后的金刚石粉与其他金属结合,经过烧结制得金刚石/多金属颗粒混合体材料,即本发明的一种高导热金刚石/多金属复合材料,解决了现有电子器件的散热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双曲筒状零件成型方法,包括一个含有内型模胎、外型模胎、充压袋的成型结构,首先在内型模胎上进行零件复合材料铺贴,然后将带有内型模胎的零件低温固化后的移入外型模胎,其次将充压袋置于零件内,充气加压,直至充压袋充满整个零件内腔并使零件外形紧贴在外形模胎的内表面上;最后将外形模胎、充气袋及零件移至热压罐内进行高温固化,完成双曲筒状零件成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块体制备方法:(1)将基体粉末与高纯石墨球同时加入三维振动混粉机进行三维振动混粉;(2)将三维振动混粉后的粉体进行放电等离子体活化及致密化烧结,即得到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块体;本发明方法简单新颖、操作方便易行,采用三维振动混粉使待包覆粉体与高纯石墨球间形成摩擦与剪切力,对高纯石墨球进行机械剥离的同时将剥离下来的单层或少层石墨烯均匀包覆在粉体上,实现石墨烯在基体粉末表面的原位生成,再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活化和致密化烧结,实现制备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材料块体;制备出的块体内部具有连续三维石墨烯空间网络结构,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热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对苯二酚的应用,首先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丁基橡胶为改性剂、KOH为活化剂、纳米MgO为模板通过共碳化制备三维多孔网状石墨烯,然后采用表面滴涂法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E/GCE),最后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在GE/GCE表面沉积纳米Cu,得到纳米Cu/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Cu/GE/GCE)。本发明实现了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所得石墨烯比表面积较大,为多孔网状结构,能有效控制电极表面沉积纳米Cu的粒径大小进而提高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在本发明Cu/GE/GCE上,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9~1.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9mol/L。
本发明属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蜂窝板芯层防潮方法,包括:蜂窝板件成型时,在蜂窝芯边缘处孔格内填充一定宽度的固态胶液,然后铺贴上下预浸料,高温固化成型零件。本发明可以在蜂窝芯边缘处填充填充物,使芳纶纸蜂窝芯在板件中起到密封防潮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高能复合材料铁酸铜/GO/Al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先分别制备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铝粉悬浮液和铁酸铜悬浮液。然后将GO悬浮液分为两份,分别加入到铝粉悬浮液、铁酸铜悬浮液中超声,再将二者混合超声,最后离心干燥,即得CuFe2O4/GO/Al。本发明制备的高能复合材料铁酸铜/GO/Al,同时具有金属复合氧化物和金属燃料,可以发生可持续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并释放巨大能量;可作为固体推进剂的燃烧催化剂,对含能材料(如RDX)热分解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组分的CuFe2O4,实现固体推进剂的快速稳态燃烧,降低压力指数。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有效,且对环境良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胶凝胶法原位合成SiC纳米线改性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的方法,利用Sol-gel法首先获得氧化硅溶胶凝胶体系,具有多孔的微观结构,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反应接触面积,而且生长的纳米线具有一定方向性,有利于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将其浸渍于2D碳毡中,获得生成SiC纳米线的硅源分散均匀,分解温度低,所生长的纳米线可稳定均匀地分散于碳毡中,能够大大提高致密化效率。等温CVI工艺沉积天然气提供生成SiC纳米线的碳源与硅源反应生成纳米线同时有一部分形成热解碳包覆在纳米线表面,有效避免了在后续致密化获得高密度C/C复合材料过程中纳米线的脱落、长大及断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C型梁组件胶接装置及胶接方法,胶接装置由框架模具、橡胶垫、成型挡块、复材定位板等组成。产品组件使用C型梁与立柱进行胶接组合成型。受复合材料C型梁自身结构的影响,固化后易发生“扭曲变形”和“收口变形”,称之为固化变形。本发明胶接装置中的橡胶垫可补偿梁缘条面的变化,使得C型梁一次固化变形后也能轻易放置于胶接装置上,胶接固化时橡胶垫抑制梁收口变形对C型梁起校型作用,同时避免C型梁胶接后二次固化变形无法脱模的问题;立柱采用定位板三点式卡槽定位,可保证胶接质量及定位精度。本胶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解决因C型梁变形带来的安装、脱模问题及立柱定位、粘接质量等技术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Cf/SiCnws/N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源、硅源和镍源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2)将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含硅源、镍源的纳米碳纤维前驱体;3)将含硅源、镍源的纳米碳纤维前驱体经预氧化、高温碳化,得到Cf/SiCnws/Ni复合材料。本发明所需的原料易得,不需要其他工艺辅助,仅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热处理方法便可得到目标产物,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周期短,工艺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镀硅石墨表面涂覆氟锆酸钾减少铝基复合材料内氧化铝含量的方法,首先制得镀硅石墨,然后在其表面涂覆一层氟锆酸钾,用涂覆了氟锆酸钾的镀硅石墨为增强相,采用真空气压浸渗工艺制备出鳞片石墨/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氟锆酸钾与氧化铝的化学反应来消除氧化铝。本发明解决了铝液浸渗阶段无法打开炉体消除氧化铝的问题,可通过测试此三种元素在鳞片石墨表面的分布来反应涂层和镀层的完整性,Zr元素可以细化铝晶粒、降低铝合金的针孔倾向,生成的AlZrSi是几种物质形成的合金相,提高了界面结合力,涂覆简单。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氮化碳纳米片负载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00:将一定量Ti3AlC2粉末置于氢氟酸溶液中,经搅拌、离心、水洗、干燥后获得块状Ti3C2;S200:将块状Ti3C2分散在二甲基亚砜中,在氮气气氛下超声处理,经离心、清洗、干燥后获得Ti3C2纳米片;S300:将g‑C3N4前驱体煅烧、保温,自然冷却后经研磨获得g‑C3N4粉末;S400:将Ti3C2纳米片和g‑C3N4粉末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获得Ti3C2量子点/g‑C3N4纳米片溶液,将Ti3C2量子点/g‑C3N4纳米片溶液离心、水洗、干燥后获得Ti3C2/g‑C3N4纳米复合材料。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陕西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