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厂水环式真空泵冷却的溴化锂热泵系统,它主要包括抽凝式汽轮机、凝汽器、水环式真空泵组、水水换热器、溴化锂热泵冷凝器、溴化锂热泵发生器、溴化锂热泵蒸发器、溴化锂热泵吸收器、一组阀门、溶液换热器、溶液泵、一号低温加热器、二号低温加热器;本实用新型利用溴化锂热泵冷却真空泵冷却水,同时利用吸收的热量加热低温加热器中的凝结水;在仅利用低压抽汽且无需额外耗水的情况下,就可以大幅降低真空泵工作水温度,提高系统的热经济性;并充分利用冷源热量加热凝结水,最大限度的利用能源。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锂电池进行保护板漏电流检测的测试仪。目的是对锂电池保护板漏电流快速检测并对锂电池产品质量进行监控,测试仪包括产生基准电压的基准电路、产生测试电压的测试电压电路、与基准电路和测试电压电路相连的比较电路;基准电路与测试电压电路并联并共同串联到比较电路。通过测试仪,可以确定锂电池漏电流保护板的工作状况,确定漏电流的大小,并在漏电流过大的时候发出报警声,保证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并延长锂电池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充电接头的锂电池,锂电池电池组前侧两边螺栓连接有电池固定卡头,电池固定卡头的外表面开设有卡头定位孔,锂电池电池组的前表面设置有电池充电接头组件,通过在电池充电接头组件中的充电圆形接头线性排列在接头安装板的上表面可通过将多个充电的插头插入到接头圆台插孔中进而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同时通过过载保护器进行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进行过载保护,而且在锂电池电路组件中的保护电路板中的电路板处理器和电路板元器件进行对电流进行保护,通过锂电池电池组两侧设置的电池感应电极片,电池感应电极片设置有正负极进行对接触式的电力设备进行供电。
一种轻核聚变能的转换装置:锂铀反应堆,其特征是由内罐和外罐构成;内罐中有235铀裂变反应堆,锂做减速剂;外罐中有液体锂做放能剂和热能载体;内罐235铀裂变为中子源,锂在中子作用下,内罐中7锂吸收快中子变为6锂,外罐中的6锂在中子作用下变成氦和氚。能量通过在特制锅炉中液体锂与水交换热量,水蒸发产生蒸气而发电;锂铀核反应堆将有50%以上的能量来自金属锂,锂价格40元/公斤,比235铀便宜几百倍,将大大降低核电的成本,它是人类利用轻核聚变能最有效的途径,根本上消除二氧化碳污染的未来人类的新能源。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低温充电用加热装置的AGV用锂电池组,包括框架、锂电池、导热硅胶、加热膜,由环氧板围构成的框架内设有若干成组排列的锂电池,框架内设有用于限定各锂电池径向之间间距的绝缘支架;所述加热膜4呈带状,并呈蛇形依次绕经成列或成排构成的若干组锂电池组,框架内各锂电池与加热膜之间灌注有导热硅胶。本申请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方便,在锂电池低温环境下充电的时候,加热膜给锂电池加热,通过导热硅胶对热量的均匀传导,使所有锂电池四周均匀加热,在锂电池均匀加热到0℃以上,电池再充电时可以保证不同电池之间的可靠性及一致性,同时保证电池安全。
一种可兼容多种型号聚合物软包锂电池的分容运动机构,包括:机构底板,具有安装基准面,用于支撑和安装分容运动机构的部件;探针位置调整与夹紧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构底板的左右两边,用于对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极耳进行夹紧;电池托盘支撑装置,设置于机构底板的安装基准面上,且位于极耳位置调整装置的里侧,用于承载软包锂电池托盘;电池托盘,位于电池托盘支撑装置正上方,用于承载软包锂电池;以及电气元件安装块,设置于机构底板的安装基准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以及适用性广等特点,一方面能适应不同极耳分布方式的软包锂电池,另一方便还适应不同极耳尺寸的软包锂电池,具有极大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远程定位及远程监控电量的锂电池设备,包括电源模块、远程定位系统以及电量检测系统,所述远程定位系统包括信号收发器、信号放大器、信号滤波器以及设置在锂电池设备上的GPS定位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该可远程定位及远程监控电量的锂电池设备,通过远程定位系统内的GPS定位模块对锂电池设备进行定位,再通过信号处理器内的信号滤波器以及信号放大器对GPS定位的模拟数据就行滤波处理以及放大处理,增加定位的准确性,再通过信号收发器将处理过的GPS定位的模拟数据发送至远程移动终端内,从而完成锂电池设备的远程定位工作,解决了锂电池设备丢失会被偷盗难以寻找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磷酸锂、铁粉、磷酸铁、另外一种锂源和含碳导电剂前驱体混合均匀;所述的另外一个锂源选自下列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碳酸锂、草酸锂、醋酸锂、氢氧化锂、硝酸锂,所述的含碳导电前驱体选自下列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葡萄糖、蔗糖、柠檬酸、淀粉、聚乙烯醇、硬脂酸、月桂酸;(2)将步骤(1)所得原料混合物置于球磨容器中进行充分球磨;(3)将球磨后的混合物置于氮气中于600~800℃焙烧,即可制得所述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工艺简单,所合成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比容量高,大电流及循环性能优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锂电池及分布式管理的方法,其中智能锂电池包括了智能电池组管理模块和多个智能锂电池单元,其中,所述智能锂电池单元用于储存电能,能进行充电或放电,控制输入及输出的电压大小;所述智能电池组管理模块用于控制多个智能锂电池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目标容量的电池组,控制电池组的电压及充电或放电,并对电池组的状态进行控制及监测。采用本发明避免了单个锂电池损坏就使得整个电池组不能使用,把每个锂电池单元智能化,为每个智能锂电池单元提供各种安全保护功能,根据每个智能锂电池单元的特征进行个性化充放电管理,使其性能保持最优状态,并使其输出电压与最终电池组的电压匹配。
本发明涉及固体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寿命长的LLZO固体电解质、固体锂电池的制备方法。一种循环寿命长的LLZO固体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La(NO3)3、ZrOCl2、锂离子和锂原子取代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2)往混合液中添加步骤一中的锂离子摩尔量的10‑12%的锂离子,干燥煅烧,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粉末,将粉末与有机溶剂混合后球磨得到球磨料;(3)将球磨料粉末、冷却,然后压制成片得到有掺杂的LLZO固体电解质膜,即为循环寿命长的LLZO固体电解质。用这种LLZO固体电解质加上三维锂复合负极片制成锂电池,能起到提高离子电导率,降低固体锂电池内阻,延长循环寿命的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组件,包括有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热板(1)和第二导热板(2),所述第一导热板(1)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2)的正前方,所述第一导热板(1)的正面设置有锂离子电池(7);所述第一导热板(1)和第二导热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热片(5)。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组件,其可以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管理和冷却管理,让锂离子电池可以适应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环境适应性,可以保证电池始终工作在正常工作温度中,从而保证电池的整体工作性能,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铅酸改锂电池故障排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热管理模块、锂电池组、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故障信息采集及显示模块、锂电池上电控制模块、锂电池通讯调试接口和锂电池信息显示及故障提醒模块,锂电池组分别与锂电池热管理模块、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故障信息采集及显示模块、锂电池上电控制模块、锂电池通讯调试接口和锂电池信息显示及故障提醒模块电连接,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与锂电池故障信息采集及显示模块电连接。可直接分析出故障出线的原因,准确定位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生产安装组件,包括托盘,托盘上端四角均设置有限位角,托盘上端中部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内安装有排热扇,排热扇上部安装有防尘网,托盘下端安装有底托,底托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托盘内安装有多个锂电池,每个锂电池上端两侧均安装有接电桩,每个接电桩上均连接有串联线,多个锂电池中部安装有手提架,手提架下端设置有限位架,锂电池安装后,通过限位角将锂电池进行限位,有效提高锂电池安装稳定性,且两组所述锂电池之间通过填充座将其中间填充,有效提高两组锂电池的稳定性,避免其安装后晃动,且通过多个限位架将两组锂电池限位,避免锂电池倾倒,有效提高锂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的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从实际车辆中获取锂电池原始数据段,包括电流、电压和温度状态参数,然后对原始数据段进行Min‑Max Scaling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之后电流、电压和温度状态的三维数据,将三维数据输入训练好的锂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网络获得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估算值;锂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网络包括前向生成循环网络DG、邻接矩阵A、输入序列xin、权重矩阵W和全连接层。本发明利用图卷积网络提取关系特征的特点,将该网络的输出与下一时刻的输入数据进行特征融合,来作为图卷积网络的真实输入,适应于锂电池荷电状态非线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大幅提高锂电池荷电状态的预测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剪叉用动力锂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加热模块、锂电池组、锂电池对外输出控制模块、锂电池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以及锂电池通讯调试接口,锂电池组分别与锂电池加热模块、锂电池对外输出控制模块、锂电池充电控制模块以及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锂电池充电控制模块分别与锂电池对外输出模块以及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与锂电池通讯调试接口电连接。启动继电器的加入,排除大多数外接干扰,使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适配性。光耦隔离板的加入排除由于外部供电能力不足或充电器不隔离等原因而造成充电损坏或电池内部一体机损坏的可能,增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无人驾驶车用锂电池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方法,包括锂电池组、锂电池放电模块、锂电池充电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以及锂电池通讯接口,所述锂电池组分别与所述锂电池放电模块、锂电池充电模块以及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锂电池放电模块、所述锂电池充电模块以及所述锂电池通讯接口电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包括主板BMS以及从板BMU,所述主板BMS与所述从板BMU电连接,所述主板BMS上设置有多组引脚,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通讯接口上。解决了锂电池无人驾驶车型的匹配,使其在运行中不出现故障,实现运行的可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锰锂中空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将乙二醇与水按体积比为1∶1~2混合得混合溶剂,取一部分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与硫酸锰混合得到浓度为0.0625~0.125M的混合液Ⅰ;再取一部分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与硫酸锂和磷酸二氢铵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KOH,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液Ⅱ,所述混合液Ⅱ中硫酸锂浓度为0.125~0.1875M,磷酸二氢铵浓度为0.083~0.125M,氢氧化钾浓度为0.375~0.4375M;将混合液Ⅰ加入混合液Ⅱ中,搅拌均匀后经水热反应得到磷酸锰锂纳米微球;混合液Ⅰ与混合液Ⅱ的体积比为1~1.2∶1。通过对加料顺序、反应条件的精确控制,获得了制备磷酸锰锂中空纳米球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氟化锂/聚乙烯醇交替薄膜的有机半导体器件薄膜封装结构,首先制备氟化锂缓冲层,然后依次制备聚乙烯醇/氟化锂交替封装薄膜。本专利薄膜封装结构主要具备以下特征:①氟化锂缓冲层(6)覆盖于有机光电子器件(5)之上,其尺度适当,以使待封装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电极(2和4)露在外面,而有机半导体器件的有机半导体活性层(3)被完全封装在里面;②第一层聚乙烯醇封装层(701)覆盖于氟化锂缓冲层(6)之上,第一层氟化锂封装层(702)覆盖于第一层聚乙烯醇封装层(701)之上,氟化锂封装层和聚乙烯醇封装层不断交替重叠至第N层氟化锂封装层(NO2),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状锂电池出厂检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下方设置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右侧设置有连接腔,所述检测腔与所述机体左侧外界设置有出口,所述机体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检测腔连通设置有进入口,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对锂电池进行检测的锂电池检测组件,该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锂电池检测组件使检测器对其进行初始方向与转动环形槽度方向检测,能够通过合格收集组件对两侧检测合格的锂电池进行收集,能够通过不合格取出组件使齿条板对不合格锂电池进行顶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锂洗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现有的含碳酸锂洗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是采用沉淀剂除杂,萃取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回收碳酸锂,但该方法能耗大易造成污染,资源浪费严重,且产品纯度较低。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反渗透‑电渗析循环工艺,以碳酸锂洗水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锂和盐酸,盐酸可回用于前段工序,剩余盐溶液可回收循环使用,Li+回用率大于95%,可替代传统蒸发结晶回收碳酸锂工艺,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缩短工艺流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SnS2复合纳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的活性物质为石墨烯与SnS2的复合纳米材料,其余为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纳米复合材料活性物质75-85%,乙炔黑5-10%,聚偏氟乙烯10%,其中,纳米复合材料活性物质中石墨烯与SnS2纳米材料的之间物质量之比为1∶1-4∶1。本发明的电极制备方法包括:用化学氧化法以石墨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纳米片、在氧化石墨纳米片存在下一步水热原位还原法合成得到石墨烯/SnS2复合纳米材料、最后以石墨烯/SnS2复合纳米材料为活性物质制备电极。本发明的电极具有高的电化学贮锂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在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磷酸铁锂纳米棒,棒长度为300纳米-1000纳米,直径为80纳米-200纳米;其制备方法是以乙二醇和水构成水热反应所需要的混合溶剂,以硫酸亚铁、乙酸锂、磷酸为反应物料,以P123为表面修饰剂,促进形核和生长,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热处理,再在氮气或氩气气氛保护下,于300~400℃煅烧,得到磷酸铁锂纳米棒。本发明产品质量稳定,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且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无污染,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组的电量均衡方法,步骤如下:将若干个单体锂离子电池并联作为一个单串锂离子电池,再将多个单串锂离子电池串联并分成若干个单元,计算单串锂离子电池的剩余电量差,并计算单元间的平均剩余电量的差值,采用非耗散型均衡方法对单元内单串锂离子电池实施全程电量均衡管理,采用耗散型均衡方法对单元间的电量进行均衡。本发明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组电量均衡方法相比,将锂离子电池组按串联分为若干个单元,在单元内对单串锂离子电池采用非耗散型电量均衡方法,单元间采用耗散型电量均衡方法,克服了传统非耗散型均衡方法应用于高压锂离子电池组需独立电源或元器件必须耐高压的缺点,且可靠易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多孔聚合物骨架的锂离 子导电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它具有改性聚合物多孔膜骨架, 在改性聚合物多孔膜骨架内填充由锂盐、稀释剂、交联聚醚进 行交联反应制得。制备方法步骤:(1)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丙二 醇改性的聚偏氟乙烯或聚醚砜多孔膜;(2)在10-20℃下将碳 酸酯、锂盐、聚乙二醇和二异氰酸酯混合制备成电解液;(3) 在10-20℃下将多孔膜在电解液中浸泡10-30分钟吸收电解 液;(4)将吸附盐电解液的多孔膜在60℃下处理8-10小时进 行交联凝胶化。该法操作和应用方便,得到的凝胶膜具有强度 高、形状稳定、锂盐电解质负载率高,导电率在10 -3~10-2S/cm 之间,适合于隔膜与电解质一体化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磷化氢气体的磷化锂电极制备方法,其一、将含有氢氧化锂的浆料涂覆在基片上。二、对带有浆料的基片进行干燥后得到极片。三、对步骤二所得的极片进行辊压。四、对加热的极片通磷化氢气体,使得极片中的氢氧化锂转化为磷化锂,得到磷化锂电极。本发明利用氢氧化锂完成浆料制作、极片涂层、极片辊压,并在最后一个步骤将氢氧化锂转化为磷化锂;而浆料制作、极片涂层、极片辊压的过程中均无磷化锂材料参与,故磷化锂电极制备过程中需要干燥环境的步骤得到了大大缩减,这显著简化了工艺,节省了为磷化锂提供干燥环境带来的成本。此外,本发明采用微波手段使得氢氧化锂结晶的结晶时间缩短,降低了氢氧化锂的尺度,进而降低了磷化锂的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化学沉积碳保护锂金属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搭建与手套箱连接的电解池装置: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搭建电解池,并对电极线进行塑封后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接;(2)步骤(1)中的电解池采用锂金属片作为工作电极,石墨电极或铂电极作为对电极,采用乙二醇二甲醚作为电解液组成电解池;(3)将电解池连接直流电源,通过电源对电解池施加100~900V的高压,加压时间为0.5‑10h,电极间距为5‑10mm,在锂金属片表面沉积无定形碳膜,得到改性锂金属片。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改性锂金属片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在充放电过程中可以抑制枝晶的生成,可以有效提高金属锂负极材料电池库伦效率较、循环寿命。
一种锂电池组的均衡方法,首先在锂电池组上并接一个与其等串联数的大容量锂电池组,所述大容量锂电池组的电压高于锂电池组的电压,并将锂电池组和大容量锂电池组的等电位的单体电池之间进行并联;其次大容量锂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需要进行充电维持在一稳定电压,利用压差大容量锂电池组的每个单体电池对锂电池组中相应的单体电池进行充电,将锂电池组中的每个单体电池电压充至规定值;最后通过测试锂电池组和大容量锂电池组的单体电池并联线的电流来判断充电均衡是否结束,当检测到电流到达规定值时,充电均衡结束,完成了锂电池组的均衡。本发明有益效果:均衡速度快,效率高,可靠性高。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离子模版效应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包括步骤:将联苯二胺、芳香族酸酐、N,N-二甲基乙酰胺反应后,加入联苯二胺相等摩尔数的碳酸锂,然后搅拌使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将混合物浇铸成膜后除去残余的N,N-二甲基乙酰胺,然后将膜升温脱羧和脱水制成含氧化锂的聚酰亚胺薄膜;用稀盐酸水溶液反复萃取以除去氧化锂,得到具有均匀的锂离子孔径的多孔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能使薄膜有效的控制孔径在锂离子直径范围、孔径分布和孔隙率均匀,导致电池中电化学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速度均匀和锂离子定量传输,使电池的放电容量稳定和循环使用寿命延长。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锂氧电池功率平衡模型算法,包括:步骤1、设计测试单体电池的测试装置;步骤2、建立锂氧流单体电池的输出功率的半经验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流体锂氧电池功率平衡模型针对复杂电池系统,在不需要获得动态数据的前提下,描述流体锂氧电池的特殊化学组成和反应过程;本发明设计一种合理的多孔玻璃态碳电极及测试该单体电池的测试装置,最大化输出功率且最小化功率损耗;半经验模型将拦截阴极流体的三维多孔阴极的几何结构与净功率输出进行函数关联,给出了净功率输出与锂氧流流速的关系方程,同时考虑单体电池的特殊化学过程和结构组成;充分开发了流体锂氧电池的化学特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杭州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