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张平祥,长期从事实用化低温和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等研究。
王哲,高级工程师,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带头人,内蒙古大学硕导,主要从事稀土矿物湿法冶金技术开发工作,负责科技部重点专项子任务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授权专利25项(含国际专利3项),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篇,获得稀土科学技术奖3项。
胡芳,工学博士,副教授,矿物加工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过程物理化学。 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横向项目,参与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芬兰商务部国际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973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SCI/EI 检索学术论文30余篇。
李春萌,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论文完成在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实验室;毕业后至今一直在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工作,从事有色金属领域咨询与信息服务工作;从事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资源建设、数据加工、信息服务工作;擅长有色金属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信息服务;尤其对铜、铝、镍、钴、稀土等金属上下游全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冶金再到材料加工等国外信息服务有经验。撰写论文20余篇,专著3部;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刘晓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第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创新争先计划”,斯坦福大学“World top 2% scientists”。 一直从事工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材料和固废中有价元素提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行业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1项)。
标题:张一敏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