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锂铝硅玻璃陶瓷,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二氧化硅70%、氧化锂4%、氧化铝15%、氧化镁0.9%-1%、氧化锌1%-1.1%、氧化钙0.4%-0.5%、氧化硼0.2%、氧化钛1.8%-3.2%、氧化锆2.0%-2.3%、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混合物2%-2.1%、五氧化磷0.1%-1.6%以及氧化砷和氧化锑的混合物0.8%。其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玻璃陶瓷组成成分研磨均匀后配置成混合料,经1550~1650℃熔制,成型,退火;再经600~800℃核化1~4小时,然后升温至700~1000℃晶化处理1~12小时。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含磷锂铝硅玻璃陶瓷,其晶粒尺寸达到纳米级,且热膨胀系数低、机械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防止外部小容量电池过放的锂电池系统,包括锂电池加热电路、锂电池组、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锂电池外部低压电源供电系统,锂电池组分别与锂电池加热电路、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锂电池外部低压电源供电系统和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电连接。锂电池外部低压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外部DCDC和外部小电池,如果小电池出现馈电等情况,DCDC会输出相应的较高电压的电给小电池补电,保证小电池电量处于相对较为满电的状态,使得存在外部小电池的车,在长时间放置后,即可以无卡顿上电使用,大大方便客户使用,提高了整车应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系统、控制装置以及相关方法,其涉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由变频触发振荡充放电装置与所述锂离子电池自身的阻抗特性构成的振荡回路使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流为振荡电流,从而使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规避直流充放电,消除锂离子电池极化、析锂,延长锂离子电池服役寿命;提高锂离子充电阈值电压,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量;控制电池内部温升,拓宽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应用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的萃取方法,包括:提供负载锂的有机相;将所述负载锂的有机相、氯化氢气体以及水混合,进行反萃和分相,得到含氯化锂的反萃液;从所述反萃液中分离得到含锂化合物。本发明锂的萃取方法中,使用氯化氢气体与水的组合作为反萃取剂,在反萃的过程中,制酸和反萃同时进行,使得氯化氢气体和盐酸共存,以使氯化氢气体不断转化为盐酸补充已经反应掉的盐酸,所以,可以有效提高负载锂的有机相、氯化氢气体以及水混合得到的反萃体系中的氯化氢的浓度,从而使得到的反萃液中的锂离子的浓度提高至96g/L左右,进而有效提高了锂的收率,同时降低了结晶过程中所需要的能耗。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以乙二醇和水为溶剂,并引入聚乙二醇,影响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实现磷酸锰锂纳米片的溶剂热合成。首先将抗坏血酸溶解于水/乙二醇的溶剂中,再依次溶入磷酸和醋酸锰。然后将醋酸锂的水/乙二醇溶液滴加到前面的含有磷酸、醋酸锂和抗坏血酸的溶液中,再引入适量聚乙二醇,充分混合后获得水/溶剂热反应的前驱体,将其密闭于反应釜系统中,在160~240oC下进行热处理,溶剂热反应得到磷酸锰锂纳米片。本发明产品质量稳定,纯度高,颗粒分散性好,有利于锂离子扩散,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且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控制,无污染,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锂电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电芯的加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聚合物锂电芯的加压装置需要配合大量的人工,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电芯的加压装置,本发明由推料机构、加压机构和存料机构组成,借助重力,以及设置好储料箱到工作台顶面的距离,来达到聚合物锂电芯有序掉落的目的;通过第二气缸按压限位板,能够实现对聚合物锂电芯的均匀加压,通过设置四根拉伸弹簧,能够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缩回的情况下,将加压板拉回原始位置,本发明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借助推料机构能够将加压完成的聚合物锂电芯推入存放篮内部,用于聚合物锂电芯的暂时存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高温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及钝化添加剂,其中,所述电解质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浓度为1.0~1.2mol/L,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稀酯的混合有机溶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稀酯的体积比为(40~42):(50~52):(3~5):(3~5),以锂离子电池高温电解液总质量为基准,所述钝化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2~5%,所述钝化添加剂为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苯基氨化膦、二氟磷酸锂、二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能形成更加稳定的界面膜,钝化正极材料表面,使材料结构不容易崩塌,减少电解液和锂盐的分解,从而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和包覆于所述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表面的偏硼酸碱金属化合物的包覆层;所述偏硼酸碱金属化合物选自偏硼酸锂、偏硼酸钠、偏硼酸钾、偏硼酸铷、偏硼酸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层状富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以其为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高的电压保持率与倍率性能,同时安全无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组拆分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开口朝前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上端壁内滑动设置有拆卸块,所述拆卸块内设置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拆卸块内且开口朝下的拆卸腔,该发明能够对去除保护壳后的锂电池组进行拆分,减少了人工在拆分时对锂电池的损害,并且还能够将拆分后的锂电池成排进行存储,有利于保证锂电池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不会发生起火爆炸的危险,并且集中存放有利于后续对锂电池的回收处理,提高了回收效率,在存放过程中还能够对锂电池内部的余电进行收集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不可逆容量损失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为:(1)称取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表面活性剂、锂盐和水后,将锂盐溶于占总水量10~20%的水中,得锂盐溶液,待用;(2)将表面活性剂和剩余的水混合均匀后加入导电剂分散均匀形成导电胶;(3)在导电胶中加入负极活性物质分散后,加入粘结剂,搅拌均匀后真空脱泡,得负极浆料;(4)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后,均匀喷上锂盐溶液,烘干,即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能有效降低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完全可以规模化运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属于固态锂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纳米氟化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包括聚合物基体、导电锂盐和纳米氟化锂。本发明通过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引入纳米氟化锂,所述纳米氟化锂使得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性降低,增强导电锂盐的解离,从而提高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离子传输能力,增强锂负极的稳定性。同时添加纳米氟化锂的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磷酸铁锂全电池的比容量也得到了提高。纳米氟化锂由实验室合成,具有独特性,且本发明的含纳米氟化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制备工艺成熟,采用浇筑法成膜,制备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易活化的高载量硫化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葡萄糖与硫脲聚合得到的葡萄糖硫脲树脂为碳源,将其与硫酸锂混合溶液喷雾干燥后,通过煅烧得到碳包覆硫酸锂。球磨粉碎后再次与葡萄糖硫脲树脂溶液混合、闪冻干燥得到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二次碳包覆的原位合成高载量硫化锂/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孔容大的特点,碳薄壁赋予了孔的变形能力,提高承受放电过程硫嵌锂形成硫化锂所产生的体积膨胀。有效抑制聚硫离子逃逸,提高导电性。有效提高硫化锂电极的活化性能、提高负极的容量和制备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大容量硫化锂电池的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激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锂电池的电压;根据检测的锂电池电压判断锂电池是否处于保护状态;若锂电池是处于保护状态,则放大锂电池在接入时充电器瞬间接收到的电压信号;利用放大的电压信号作为激活锂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的驱动信号,以激活锂电池,使锂电池进入充电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的CPF设备基础上增加了低电流检查,脉冲充电检查功能,在给电池预充电的同时检测出不良电池,填补了高端客户对设备新的需求,同时完善了18650/21700后处理整线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氟化锂/聚乙烯醇交替薄膜的有机半导体器件薄膜封装技术,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氟化锂缓冲层(6),然后依次制备聚乙烯醇(701)/氟化锂(702)交替封装薄膜。本发明薄膜封装技术通过如下的步骤实现:①在有机半导体器件(5)之上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式沉积氟化锂缓冲层,其尺度适当,以使待封装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电极(2和4)露在外面,而其有机半导体活性层(3)被完全封装在里面;②在氟化锂缓冲层上用旋涂法制备聚乙烯醇封装层;③进行干燥处理;④在聚乙烯醇封装层上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式沉积氟化锂封装层;⑤重复上述步骤②-④,直至在氟化锂封装层上再制备第(N-1)层的聚乙烯醇/氟化锂交替薄膜(NO);⑥在200℃温度下对封装器件加热2小时,对聚乙烯醇进行交联。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电芯和富含锂离子的电解液;所述电芯由隔膜、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按照隔膜、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卷绕形成;所述富含锂离子的电解液注入到电芯中;负极极片由集流体、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的涂覆区、未涂覆活性物质的集流体留白区和尾部补锂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负极极片集流体上设有涂覆区,负极极片的集流体留白区和含锂材料相结合形成尾部补锂区,通过电解液实现补锂;避免了高活性锂源与负极直接接触所造成的热量积累,同时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兼容性好、效率高、无安全性问题,适合产业化批量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选择性电渗析和选择性双极膜电渗析处理盐湖卤水制备氢氧化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钙镁含量盐湖卤水中通入到单价选择性电渗析装置中处理;2)将步骤1)得到的卤水加入草酸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母液通过弱酸型阳离子螯合树脂处理;4)将步骤3)得到的卤水通入到单价选择性电渗析装置中浓缩锂含量,同时进一步降低钙镁离子含量;5)将步骤4)得到含锂卤水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锂固体;6)将步骤5)得到的氯化锂固体配制成氯化锂水溶液,加入到单价选择性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制取氢氧化锂和盐酸溶液。本发明方法工艺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对环境的污染和能耗,并且生产的氢氧化锂纯度较高。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预测锂电池剩余寿命时,计算复杂耗时长,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神经网络耦合的电动叉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提高了预测计算精度,减少了预测模型训练时间,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开路电压预测模型,采用RMSprop算法和dropout正则化方法对网络进行优化,从而预测锂电池在放电循环中的开路电压值VOC;把预测结果按顺序划分成多个放电循环,统计每个放电循环中从初始电压至最小电压间的开路电压样本个数NS,利用采样时间TS相同,得到每个放电循环中放电至最小电压的时间Tmin;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容量预测模型,以预测锂电池容量C,从而得到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值RUL。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锂金属表面制备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方法,使用喷雾热解方式制备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置放锂片并加热的加热台;对准加热台的喷嘴;与喷嘴连接的喷雾发生器和前驱体溶液储罐;该方法通过配制合适溶质与溶剂成分的前驱体溶液,利用喷雾热解法,在锂片表面直接原位反应生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膜。相比于没有改性的锂片,本发明的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具有高库伦效率、高锂金属利用率和显著抑制枝晶生长等特点,从而显著提升锂金属的循环性能与安全性能。该技术简单易行且利于规模化生产,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二次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指导意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安全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电压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出锂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测,判断锂电池的电压是否达标;再设置红外测温仪,能够不接触锂电池对锂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避免锂电池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从而避免在实际使用中温度不合格的锂电池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再设置X射线传感器,通过X射线传感器能够检查出锂电池外壳是否有破损或锂电池有没有膨胀,从而确定锂电池的质量是否达标;再在一号传送带的一侧设置二号传送带,并在二号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连接支传送带,通过检测将不合格的锂电池送入二号传送带中,从而将合格的锂电池和不合格的锂电池分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酸锂氨基酸盐,所述有机酸锂为异丁酸锂、正丁酸锂、乳酸锂、柠檬酸锂或胆固醇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氨基酸为L‑脯氨酸、缬氨酸、赖氨酸或人工合成氨基酸中的一种;所述有机酸锂氨基酸盐为由所述有机酸锂与所述氨基酸形成的盐。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上述盐的晶型、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的有机酸锂氨基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抑郁的反复发作有肯定的疗效和预防作用,可以延缓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使其具有更好的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的同时,降低锂盐的临床用量,避免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发明属于叉车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同口铅酸换锂电池系统及其上下电方法,包括锂电池热管理模块、锂电池组、锂电池电源管理模块、锂电池对外输出及充电控制模块、锂电池上电及保持控制模块、锂电池下电控制模块和锂电池故障及信息显示模块。本发明的充放电同口,既实现了替换铅酸电池的目的,又实现了锂电池的上下电充电等功能,满足了使用要求,提高了经济性。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固体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一种安全性能高的PEO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固体锂电池;一种安全性能高的PEO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包括三层固体电解质层:第一层为PAN层,由制成PAN颗粒、无机固体电解质颗粒和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盐;第二层为无机复合层,由阻燃剂、多孔聚酰亚胺PI和锆酸镧锂LLZO纳米颗粒组成;第三层为PEO层,由PEO颗粒、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和LLZO纳米颗粒构成;抗氧化性的PAN层与锂电池高压正极接触,抗还原性的PEO层与锂电池负极接触,有效界面稳定性和相容性,扩大电化学窗口,确保在界面处形成良好连接;高强度轻量化PI支架和阻燃剂提高了固体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锂电池性能的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向服务器端发送锂电池内阻值,服务端对该车辆的锂电池内阻进行分析,通过多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该锂电池的性能,以便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的相同品牌的锂电池性能预测。本发明通过监控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内阻,预测锂电池的性能,每天时时刻刻获取锂电池的内阻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即去检修或者停止使用该车辆,提前避免锂电池出现性能问题导致车辆使用中出现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硫化锂‑铜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硫化锂‑铜复合电极含有混合在一起的纳米硫化锂颗粒和纳米铜颗粒。本发明通过将硫化铜纳米线经过深度嵌锂后转化成纳米硫化锂颗粒和纳米铜颗粒。硫化锂的纳米化有利于增强硫化锂与导电剂和电解液的接触,从而提升纳米硫化锂‑铜复合电极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纳米铜颗粒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纳米硫化锂‑铜复合电极的电子导电性。此外,本发明制备纳米硫化锂‑铜复合电极的过程分别以铜纳米线和硫化铜纳米线作为原料和中间物质,所以浆料制作、极片涂层、极片辊压等过程均无需干燥气氛保护,降低了工艺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这种以海绵为载体的锂吸附剂的成型工艺,涉及一种用于吸附盐湖卤水、海水、井卤等含锂溶液中吸附锂的吸附剂成型方法。其步骤如下:采用粉状吸附剂与海绵原料一起发泡,在发泡过程中不改变吸附剂的化学性质,将粉状的吸附剂制备成块状海绵吸附盐湖卤水中的锂离子。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块状海绵锂吸附剂,从根本上解决了粉状吸附剂易于流失和吸附过程中难操作的问题,并且吸附速度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剂寿命较长。
本发明涉及锂电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化学计量比锂源、铁源和磷源溶于溶剂中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溶液;2)将石墨烯加入至磷酸铁锂前驱体溶液中,烘干得到石墨烯磷酸铁锂前驱体;3)加入有机碳源,煅烧后得到石墨烯/有机碳源协同包覆磷酸铁锂;4)进行聚苯胺沉积改性,并吸附氧化锌量子点;本发明首先使用石墨烯和有机碳源对磷酸铁锂进行协同包覆,形成独特的3D导电网络结构,克服了磷酸铁锂本身极低的电导率性,随后,将吸附有氧化锌量子点的聚苯胺沉积吸附于石墨烯表面,利用了聚苯胺的高导电性和氧化锌量子点与聚苯胺p‑n结构特性,进一步增加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5G通讯设备锂电池防水防潮保护外壳,包括锂电芯和锂电池组件,所述锂电池组件包括识别电阻、保护电路板、散热垫和隔热片,且锂电芯分别与识别电阻和保护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组件一侧粘接有绝缘层,绝缘层另一侧粘接有防水层,且防水层另一侧设置有包装膜,所述锂电芯一侧设置有正极片,正极片另一侧设置有隔膜,且隔膜另一侧粘接有负极片,所述锂电芯一侧设置有第一保险丝垫,且锂电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保险丝垫。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锂电池进行多层次防护,可以防止潮气湿气进入锂电池内部,可以提升锂电池的散热效果,提升了锂电池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机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主要作用于锂离子阴极或阴极过程;所述有机添加剂是N,N-羰基二咪唑(CDI)或N,N-羰基二咪唑的衍生物,或者为N,N-羰基二咪唑(CDI)和N,N-羰基二咪唑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两种。添加量为电池所加注电解液或阴极物质的0.01%-5%,其使用方法是将N,N-羰基二咪唑或N,N-羰基二咪唑的衍生物溶解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中,再混溶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或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分别添加,或将N,N-羰基二咪唑或N,N-羰基二咪唑的衍生物溶解在锂离子电池阴极过程的溶剂里,然后随阴极物质均匀分布在电池阴极中。本发明添加剂能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本发明属于能源行业二次电池材料制备领域,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二次烧结处理方法,它将将碳酸锂与经初次烧结的正极材料混合后在650℃~950℃下进行二次烧结。采用碳酸锂作添加剂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二次烧结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材料成本低,且不引入杂质,碳酸锂本身即是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材料;2.能有效改善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粒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一次烧结产物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粒度分级过程,二次烧结产物仅需过筛即可获得粒度集中的产品;3.能有效增大正极材料的平均粒径,提高振实密度,减小比表面积,使其电化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路并联锂电池组的均衡电路,包括:第一锂电池组和第二锂电池组并联设置,第一锂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串联的第一单体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串联的第二单体锂电池,第一单体锂电池和第二单体锂电池之间连接电阻,第一锂电池组连接均衡模块,其特别适用于多路并联锂电池组的单体锂电池均衡,仅仅设置一路外部均衡电路即可实现多路并联锂电池组的电压平衡,而不要针对每路的锂电池组均设置均衡电路,降低成本的同时简化均衡电路的设计。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杭州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