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碳化硅/硅涂层的炭/陶反应器内衬层,包括炭/陶复合材料反应器内衬层以及覆盖在炭/陶复合材料反应器内衬层表面的碳化硅/硅涂层,碳化硅/硅涂层由碳化硅涂层和覆盖在碳化硅涂层上的硅涂层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碳化硅/硅涂层的炭/陶反应器内衬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炭纤维预制体增密;二、加工得炭/炭复合材料反应器内衬层;三、炭/炭复合材料反应器内衬层液相渗硅得炭/陶复合材料反应器内衬层;四、喷涂形成碳化硅/硅涂层。本发明通过设置碳化硅/硅涂层,避免了硅颗粒对反应器内衬层的磨损;本发明采用等离子喷涂法,提高了碳化硅/硅涂层与炭/陶反应器内衬层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壁载有氢氧化镍和硫的空心碳球及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方法包含:(1)将SiO2球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镍搅拌,滴入氨水,得到SiO2/Ni(OH)2;(2)将SiO2/Ni(OH)2和多巴胺的混合物加入至乙醇‑水混合液中,加入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得到复合材料;(3)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步骤(2)复合材料碳化,HCl清洗,强碱溶液浸泡,得到复合材料;(4)将步骤(3)复合材料与单质硫研磨,在150~170℃下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温度升高至190~210℃保温,得到Ni(OH)2@HCS‑S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材料能够有效抑制多硫化物溶解,提高材料的长期循环比电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浸带缠绕或铺放成型的柔性压辊机构,首先通过第二气辊支架将整个机构固定在复合材料预浸带成型机上,通过中心轴上的充气管道向整个装置充气,气体通过充气管道进行密闭空间内,再由密闭空间进入气辊内;同时按照要求设定气辊充气压力,即可用于自由曲面类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实施调整气辊充气压力的大小,来改变气辊的成型压力。本发明提供的柔性压辊既能实现平面、凸面、凹面、回转面的复合材料成型,又能完成自由曲面的复合材料成型。因此,采用柔性压辊是实现自由曲面类结构件复合材料成型的有效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了“低成本、高性能”制造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基纤维增强高模量风电叶片用预埋条、设备和工艺,预埋条包括:复合材料体和复合表面毡,所述复合表面毡设置在复合材料体上下表面上;所述复合材料体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所述玻璃纤维包括无捻粗纱玻璃纤维、膨体纱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布,所述无捻粗纱玻璃纤维和膨体纱玻璃纤维在复合材料体内沿长度方向多层均匀布置形成复层结构,所述玻璃纤维布在所述复层结构内沿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层。该预埋条是由环氧树脂基纤维增强的高模量预埋条,该方法制造预埋条具有高模量、一定韧性和抗老化性能的优点,可以满足目前7MW以下机组叶片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分离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中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过滤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中的悬浮物;步骤2、将过滤处理后的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通入复合材料固定床,复合材料固定床吸附磷后,排出流出液;当流出液中磷浓度为0.1‑1mg/L时,停止向复合材料固定床通入污泥厌氧消化上清液;步骤3、步骤2完成后,再将洗脱液通入复合材料固定床,并从复合材料固定床排出包含洗脱液和磷酸盐溶液的混合溶液;步骤4、向所述包含洗脱液和磷酸盐溶液的混合溶液内添加氯化镁和氯化铵,形成磷酸铵镁沉淀,流出低浓度洗脱液。解决了现有离子交换法中,对磷的吸附容量不够高、需要调节污泥厌氧消化液pH值、存在有机物污染的问题。
一种采用热塑性树脂上浆三维编织用预浸胶纤维束的方法,以热固性树脂浸胶液浸渍连续纤维束制得预浸胶纤维束,再使用热塑性树脂上浆剂喷涂或涂刷于预浸胶纤维束表面,制得热塑性树脂上浆三维编织用预浸胶纤维束;这种热塑性树脂上浆三维编织用预浸胶纤维束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三维编织机编织成不同形状的复合材料预制件,固化后得到树脂含量稳定、分布均匀,纤维体积含量稳定的高质量复合材料制品;本发明针对热固性预浸胶纤维束在用于机器编织复合材料毛坯件时存在的易刮毛、易断纱等问题,采用热塑性树脂对预浸胶纤维束进行上浆,在对预浸胶纤维束起到保护、集束作用的同时,增韧复合材料,制得了可通过机器三维编织制备的高性能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易操作、韧性好及强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钴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金属氧化物X、镍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按比例以一定的混料方式进行均匀分散,在第一温度曲线下进行第一次烧结,得到金属氧化物X掺杂的镍锰X前驱体;将镍锰X前驱体和锂源按比例以一定的混料方式进行均匀分散,在第二温度曲线下进行第二次烧结,得到镍锰X酸锂复合材料;将镍锰X酸锂复合材料自然冷却至室温,经过破碎和过筛,得到镍锰X酸锂复合材料粉末;将镍锰X酸锂复合材料粉末和添加剂B按比例以一定的混料方式进行均匀分散,在第三温度曲线下进行第三次烧结,得到氧化物包覆的镍锰X酸锂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解决当前无钴单晶正极材料制备工艺存在的工艺复杂以及制备周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陶刹车盘涂层的修补方法,技术特征在于:将待修补的碳陶刹车盘进行超声清洗,制备3种不同软化点的玻璃粉、溶剂、有机硅烷和固态填充物混合浆料,分3层涂敷得到内涂层、中间涂层和外涂层,固化后将碳陶刹车盘修补完毕。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玻璃涂层致密度高、工艺稳定性好、制备周期短,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同时本方法也是一种低温制备涂层技术,可对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碳、碳化硅基体复合材料(C/C-SiC复合材料)起到很好的氧化防护作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吡咯/BaFe12O19-Ni0.8Zn0.2Fe2O4/石墨烯纳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BaFe12O19-Ni0.8Zn0.2Fe2O4材料,继而采用原位氧化法和机械还原法制备出聚吡咯/BaFe12O19-Ni0.8Zn0.2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聚吡咯/BaFe12O19-Ni0.8Zn0.2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将聚吡咯与具有大比表面积、良好导电性及分散性且性能稳定的石墨烯及硬、软磁复合材料BaFe12O19-Ni0.8Zn0.2Fe2O4复合,以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性。聚吡咯作为吸波材料具有比重小、兼容性好、导电性好的优点。采用机械还原法,制备出聚吡咯/BaFe12O19-Ni0.8Zn0.2Fe2O4/石墨烯复合材料,对于拓宽复合材料微波吸收频带、制备新型吸波材料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公开一种750kV酒杯复合横担塔,包括两套边相复合材料横担、一套中相复合材料横担、一套钢结构塔窗、两套钢结构地线支架和一套钢结构塔身;塔窗的底部固定于钢结构塔身的顶部上,两套边相复合材料横担设置于塔窗中部两侧,两套钢结构地线支架设置于塔窗顶部两侧;中相复合材料横担设置于塔窗内部。钢结构地线支架与地线相接,钢结构地线支架与塔窗的角钢相连,塔窗的角钢与塔身钢结构相连,实现接地引下,达到防雷的目;通过保证导线挂点到任何金属件的距离均满足绝缘距离来达到塔头绝缘的目的;通过各构件组成空间桁架体系传递荷载;通过复合材料构件表面的伞裙,增加横担的爬电距离;通过均压屏蔽环改善电场分布。
本发明属于飞机尾翼抗鸟撞结构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尾翼抗鸟撞附加蒙皮前缘结构。该结构包括复合材料蒙皮(1)、复合材料肋板(2)、附加金属蒙皮(3)、附加蒙皮翻边(4)、槽形连接孔(5),所述附加金属蒙皮(3)位于复合材料蒙皮(1)和复合材料肋板(2)之间,所述复合材料蒙皮(1)、复合材料肋板(2)与附加金属蒙皮(3)通过高锁螺栓连接,连接位置应位于槽形连接孔(5),所述槽形连接孔(5)位于附加金属蒙皮(3)上。
一种表面图案化硫化物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 方法,包括:(1)制备混合表面活性剂;(2)配制油相;(3)乳化;(4)制备水相;(5)制备包含有Cd2+或Pb2+或Zn2+或Cu2+共聚微凝胶;(6)制备P(NIPAM-co-MAA)/CdS或PbS或ZnS或CuS复合微球。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工艺可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等优点,与现有的无机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可以通过预先设计来调控材料表面的形貌,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无机材料的刚性、稳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韧性等优点。这类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和相对小的质量,可在吸波减震、催化剂担载、吸附分离等方面获得应用。
一种测试雷击表面防护层效果的雷击夹具,采用四组凸形上铜块和凹形下铜块拼接而成,每一组凸形上铜块和凹形下铜块夹紧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一个侧边,并通过夹紧螺栓将凸形上铜块、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凹形下铜块锁紧,凸形上铜块能够沿着凹形下铜块中的凹槽滑动,每一个凸形上铜块上连接有接地线,复合材料层合板正上方设有放电电极;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表面防护层在测试过程中始终与接地端紧密接触,装夹时无需考虑复合材料层合板首层的纤维角度;另外还可以依据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不同尺寸,不同厚度进行调整,具有普适性;同时还能够保证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雷击通道冲击力的作用下与接地端紧密接触。
本申请属于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翼后缘结构,包括:后缘前端部位,其上具有多个伸长型充压孔、缩短型充压孔;后缘尾部;多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伸长型充压孔,管体外侧以聚氨酯树脂进行包裹;多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缩短型充压孔,管体外侧以聚氨酯树脂进行包裹;后缘柔性蒙皮,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覆盖各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330kV双回路复合横担窄基塔,涉及电力杆塔技术领域。塔头部分由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从上至下依次与塔身连接组成。塔身主体由塔身主材、塔身交叉斜材、塔腿组成。在塔头两侧对称设置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导线横担由复合材料压杆、复合材料拉杆组成,每一侧的两根倾斜设置的复合材料压杆与塔身主体组成三角支撑;复合材料拉杆两端分别连接塔身和复合材料压杆。地线横担选用钢材,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均采用复合材料。一种330kV双回路复合横担窄基塔,可以节约大量的钢材,塔头尺寸小,走廊宽度窄,方便运输和组装,使用寿命长,增强了铁塔的环境友好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零膨胀特性的C/SiC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连续炭纤维制备成纤维预制体,其纤维体积分数≥40%,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纤维束丝表面制备热解碳界面层并进行高温处理,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在界面相表面沉积13~18%体积分数的碳化硅,使用浆料渗透结合反应熔体渗透工艺(RMI)迅速制备多相陶瓷基体,最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制备碳化硅涂层进行表面封填。优点:(1)大幅度降低了现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由本方法制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接近于零(小于1×10‑7/K);(2)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致密度;(3)缩短了材料制备周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设张力状态下金属网拼接装置,属于机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将金属网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匀施加预张力,然后沿金属网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将延伸率小的复合材料缝制到金属网上;将不同金属网长度方向上的复合材料拉伸至自然长度重叠缝制,宽度方向上在复合材料的端头处直接缝制到一起,实现多片金属网的拼接以满足天线大口径的需要;金属网在装配到天线上时,将金属网上已有的复合材料拉伸至自然长度就能够实现金属网上预张力的重新施加。由于选用的复合材料延伸率比较小,所以将复合材料拉伸后,其自身变形很小可以忽略,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网上施加的预张力也即为所需的预张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颗粒增强复合耐磨件及其制造方法,将陶瓷颗粒与金属粉混合均匀,填充于特定的模具中,将陶瓷颗粒和金属粉连同模具一起放入真空烧结炉内进行烧结,金属粉将陶瓷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预制体;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预制体放入铸型型腔的端面侧;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金属母体材料形成金属液,铸造时浇入金属液,在金属液热量的作用下,预制体内的金属粉熔化成液体形成铸渗通路,使得金属液更容易渗透陶瓷颗粒,在原位形成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耐磨件的表层由母体金属与复合材料共同组成,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耐磨件既保证了耐磨件的耐磨损性能,又具有高的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熵合金粉末的无氧烧结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选取各金属元素粉末与KBr混料得到含KBr的复合粉;二、将含KBr的复合粉压制得到含KBr柱状复合材料;三、将含KBr柱状复合材料用KBr压制封装得到封装后KBr柱状复合材料;四、将封装后KBr柱状复合材料覆盖KBr烧结;五、对经烧结后的坩埚洗涤并依次经过滤和干燥得到高熵合金粉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熵合金粉末。本发明结合KBr压制封装和KBr覆盖含KBr柱状复合材料,使得含KBr柱状复合材料在隔绝空气的无氧环境下进行烧结,无需保护气氛即制备高熵合金粉末,避免了高熵合金粉末的氧化;本发明的高熵合金粉末应用范围广泛。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耐磨件的预制体及用该预制体制造耐磨件的方法。预制体由碳化物陶瓷颗粒或者由硬质合金破碎而来的颗粒与金属粉末混合并在高温下烧结而制成,通过设计不同的模具,可以将预制体制成特定形状,如柱状、条状、块状、蜂窝状等。将预制体规则排列在铸型端面采用普通或负压铸造方法浇铸液态金属后,金属液浸渗入预制体形成复合材料耐磨件,耐磨件的表层由母体金属与复合材料共同组成,采用本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耐磨件即保证了耐磨件的耐磨损性能,又具有高的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合成AlN/Al电子封装材料的方法,将一定摩尔比的Al粉和NH4Cl均匀混合后,在20~30MPa压力下模压成型,再在200~400MPa压力下冷等静压成型,将干压成型后的生坯放入热压烧结炉中,预抽真空后关闭热压烧结炉的真空阀,通入N2使炉内气压回升到常压,在700~1000℃的温度下烧结制成AlN/Al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所制备的AlN/Al复合材料中AlN为原位合成,与金属Al具有很好的界面结合;原料来源广、价格便宜,AlN的体积分数可以通过NH4Cl的添加量来控制;所制备的AlN/Al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与Si接近,完全能够满足电子封装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炭/炭复合材料清洗并干燥后,置于质量百分数为1~5%的二茂铁乙醇溶液中充分浸润后烘干;将二氧化硅粉、硅粉和石墨粉按照摩尔比为1~2∶1∶3~5的比例在球磨机中混合形成混合粉料;将混合粉料装入石墨坩埚内,用石墨支架将炭/炭复合材料支撑于混合粉料表面之上,一同放置在高温炉恒温区部分,对高温炉抽真空后,通入氩气;以6~9℃/MIN升温至1300~1800℃,并且在该温度下保温1~4H,关闭电源,自然冷却。由于采用了碳热还原工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了碳化硅纳米线。与现有技术采用三氯甲基硅烷作为先驱体的制备方法相比,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变SiGeSn鳍型光电探测器,主要解决现有光电探测器中材料毒性大、成本高的问题。其自下而上包括:下电极(102)、吸收区(103)、上电极(104)和应力薄膜(105);吸收区(103)采用空隙与SiGeSn复合材料相交错构成的鳍型结构,该SiGeSn复合材料在衬底(101)上外延不同组分的Ge和Sn获得,其通式为Si1-x-yGeySnx,其中0≤x≤0.25,0≤y≤0.75;应力薄膜(105)包裹在吸收区(103)的侧面和上电极(104)表面。本发明通过应力薄膜(105)在SiGeSn复合材料中产生的应变改变吸收区(103)带隙,提高了探测器的光谱响应范围。
一种低温烧结的磁电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取分析纯的NiO,CuO,ZnO和Fe2O3配制后球磨,烘干,过筛,压块,预烧、粉碎后得Ni0.37Cu0.20Zn0.43Fe1.92O3.88粉体;取分析纯的BaCO3,Fe2O3和Nb2O5配制后球磨,烘干,过筛,压块,预烧,粉碎后得BaFe0.5Nb0.5O3粉体;取分析纯的Ba(OH)2,CuO和H3BO3配制后球磨、烘干,过筛,压块,预烧、粉碎得BaCu(B2O5)粉体;将Ni0.37Cu0.20Zn0.43Fe1.92O3.88与BaFe0.5Nb0.5O3混合均匀得混合粉体;在上述混合粉体中加入BaCu(B2O5)和PVA粘合剂,得复合材料的混合粉末;将复合材料的混合粉末按需要压制成型,在550℃,保温4小时后在920-950℃下烧结得磁电复合材料。本发明能够在900-950℃的条件下烧结制成磁电复合陶瓷材料,且制备的磁电复合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高磁导率,低频介电常数为600左右(100Hz),磁导率为24(1MHz)。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接质量的检测方法,制作对比试块:所述对比试块包括复合材料试片和合金试片,复合材料试片的材质与实际零件上胶接的复合材料材质相同,合金试片的材质及厚度与实际零件检测面的材质和厚度相同,复合材料试片上开设有若干不同孔径的通孔,复合材料试片和合金试片胶接,对比试块的胶接工艺与实际零件相同;从对比试块的合金试片侧检测,以发现最小孔径缺陷的能力作为检测灵敏度;根据确定的检测灵敏度,对实际零件的胶接面进行超声检测,通过观测底波幅度,判定零件脱粘情况。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复合材料与合金胶接质量的检测,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一种氧化锌纳米棒/碳布增强树脂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对碳布进行预处理,再在处理后的碳布表面浸渍ZnO晶种层,接着采用微波水热法在碳布表面生长ZnO纳米棒,将ZnO纳米棒/碳布多尺度体增强体浸渍改性的酚醛树脂,热压后得到复合碳布摩擦材料。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相较于原始未处理的碳布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微波生长ZnO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摩擦系数为0.134,磨损率为0.3205×10‑13m3/N·m,相较于原始未处理的碳布复合材料其动摩擦系数提高了17.9%,其磨损率降低了高达81.9%,由上述数据可知,微波水热法是一个快速生长ZnO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微波环境下生长ZnO纳米棒可以增强碳布与树脂的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合成Al3T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气缸套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钛丝丝网为合成增强体的原材料,先通过压铸法得到内表面为1-3mm厚的钛丝丝网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再通过激光熔覆法将该层快速熔化;在气缸套内表面形成1-3mm厚的Al3T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最后经热处理、机械加工和打磨处理得到成品铝基复合气缸套;相对于传统的铸铁类气缸套,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气缸套质量能减少2-3倍、且显微组织致密;该发明气缸套的复合层的硬度可达HB>80、韧性较好,具有较好抗氧化性和抗耐磨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事故燃料核包壳管及制备方法,耐事故燃料核包壳管由连续SiC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难熔金属层根据设计需要交替叠合组成三明治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是以连续SiC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为内管层,以难熔金属层为中间管层,以及连续SiC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为外管层。在该多层结构中,连续SiC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层主要起到支撑承载作用,难熔金属层主要起到密封防渗漏作用。本发明的耐事故燃料核包壳管可以实现在应力超出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变形范围,裂纹已在复合材料中扩展时,保持核包壳管的气密性。
一种聚乳酸基苎麻增强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将苎麻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混合后,放在小型梳理机上进行梳理制成预成型件,每份梳理两次;复合材料制备时,预成型件互相垂直叠加起来,并置于模具内,先对预热试样进行无压强预热,然后按所设置的平板模具温度、压强和时间进行热压复合,最后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冷却,从而制得复合材料。通过使用模压成型工艺分别制备了未改性苎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和经碱液处理改性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得出碱处理的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效的改善了苎麻纤维和聚乳酸之间的界面相容性。碱液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复合材料界面层的缺陷。
本发明涉及一种SiC纳米线和SiC?MoSi2?CrSi2涂层共生长的制备方法,利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纳米线和SiC?MoSi2?CrSi2涂层。将密度为1.63~1.75g/cm3的C/C复合材料试样清洗后烘干备用;配制一定比例的包埋粉料,放置于全程开氩气保护真空加热炉中。最终制得C/C?SiC纳米线/SiC?MoSi2?CrSi2涂层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过渡涂层和纳米线共生长的方法可以来缓解涂层之间的热膨胀失配问题,提高陶瓷涂层的韧性,降低陶瓷涂层的开裂趋势,最终提高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与传统的纳米线增韧或者用过渡涂层来缓解热应力失配,提高结合力相比,且一次制备过程能降低材料多次制备过程中受热破坏,提高陶瓷涂层的韧性,降低陶瓷涂层的开裂趋势,提高陶瓷涂层的抗氧化能力。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陕西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