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多孔质高锌铝基含油轴承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合金由Al、Zn粉及微量的其他金属粉末组成,其各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Zn?5~40%,Mg?0~0.5%,Cu?0~0.5%,其余为Al。使用机械搅拌将各种粉末混合均匀,并压制成型,然后烧结。高含量的Zn在Al基体中部分固溶入Al基体中强化基体组织,另一部分以单质相形式存在提高轴承材料的滑动性能,Mg和Cu元素的加入,进一步强化基体。该方法制备高锌铝基含油轴承,工艺简单实用。同时,由于Zn含量高,在Al基体中的特殊存在形式,使轴承滑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板加工用钻头超细硬质合金刀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Cr3C2-Co饱和固溶体为粘结相,并通过超声分散和pH值调节使表面包覆十二胺分子膜;采用(WC,Cr3C2)二元复合粉末实现VC对WC晶界面迁移抑制;控制用于提高红硬性的(W,Nb)C粉末的重量*平均粒度=(WC,Cr3C2)粉末的重量*平均粒度,使二者粉末颗粒数匹配。本发明的超细硬质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可避免传统抑制剂后添加的方式造成的难以均匀分散、抑制剂自身团聚以及液相烧结时在粘结相中溶解而导致抑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可满足管板加工用钻头超细硬质合金刀片材料高强韧性和高硬度的综合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O2掺杂UO2-10wt%Gd2O3可燃毒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TiO2掺杂UO2-10wt%Gd2O3,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TiO20-0.2wt%;Gd2O310wt%;余量为UO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可燃毒物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制得的可燃毒物具有优良的晶粒尺寸、烧结密度及热导率。本发明通过在UO2-10wt%Gd2O3可燃毒物中掺杂TiO2,使得提高氧化钆浓度的可燃毒物仍具有优良的烧结密度、晶粒尺寸和热导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金属陶瓷及制备方法。该金属陶瓷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为:Mo2C:8~13wt%;WC:10~15wt%;TaC:5~8wt%;NiCo:10.5~14.5wt%(且Co∶Ni=60∶40);其余为TiC0.7N0.3。该金属陶瓷采用超细TiC0.7N0.3固溶体原料粉末,并对超细粉末作脱氧处理,解决了因粉末粒度细化、吸氧而造成的湿磨易团聚、压坯易开裂、烧结后易产生孔隙等制备超细金属陶瓷中的技术难题。处理后的粉末采用优化的湿磨工艺,并加入硬脂酸山梨粮脂分散剂;在300~40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型;在脱蜡在真空度高于10~15Pa下进行;烧结真空度高于1~5×10-2Pa下进行,烧结温度1400℃~1480℃,保温1~1.5h;热等静压处理在1350℃下进行,保温90~120min,氩气压强为70~120MPa。所制备的金属陶瓷,具有晶粒度0.5μm,和典型的芯-环结构,其硬度≥93HRA,抗弯强度≥2200MPa,可用作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切削刀具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预热炉用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外管,换热外管内设置有换热内管,换热外管和换热内管之间的密闭空间形成一级换热室,换热内管的腔室构成二级换热室,换热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级换热进口和一级换热出口;换热内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换热外管的两端形成二级气体进口和二级气体出口。本发明的气相预热炉用的换热装置,主要解决传统换热装置排布面积大、换热效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通过设计一种可进行2次换热的换热装置,解决了现有存在的排布面积大、换热效率低的结构缺陷,同时,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换热装置的金属陶瓷材料,克服了换热装置本身使用寿命短、导热系数低的缺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复合片,包括硬质合金基体及连接在硬质合金基体上端面的金刚石聚晶层,硬质合金基体与金刚石聚晶层集成为一体,且整体构成圆柱状,其中,硬质合金基体由含钴量为2%~13%的硬质合金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金刚石复合片的制造工艺,本发明通过降低制成硬质合金基体的硬质合金中的含钴量,提高了本发明金刚石复合片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本发明金刚石复合片的使用寿命。
一种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碳化硼薄膜的方法,将碳化硼膜料放到电子束蒸发设备的坩埚中,将清洗、干燥后的基片放到电子束蒸发设备的加热电炉上,使基片位于坩埚正上方20cm~30cm处;在真空条件进行镀膜,镀膜真空度不小于6.0×10-3Pa,基片温度控制在室温~450℃,调节电子束使其聚焦到膜料上的斑点最小,控制束流值在100mA~180mA,沉积时间为5min~120min。此种方法既可制备非晶态碳化硼薄膜,又可制备多晶结构的碳化硼薄膜,还可制备各种不同B、C成分配比的碳化硼薄膜,而且所制备的碳化硼薄膜表面光滑、薄膜致密、均匀性良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O2掺杂UO2-10wt%Gd2O3可燃毒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CaO2掺杂UO2-10wt%Gd2O3,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aO20-0.5wt%;Gd2O310wt%;余量为UO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可燃毒物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制得的可燃毒物具有优良的晶粒尺寸、烧结密度及热导率。本发明通过在UO2-10wt%Gd2O3可燃毒物中掺杂CaO2,使得提高氧化钆浓度的可燃毒物仍具有优良的烧结密度、晶粒尺寸和热导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钒钛磁铁矿制备高温发汗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措施:第一阶段,利用钒钛磁铁矿制备汗腺式微孔结构的金属陶瓷耐磨烧结体;第二阶段,利用第一阶段制得的所述金属陶瓷耐磨烧结体制备高温发汗自润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得的高温发汗自润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含有致密、均匀的固体润滑材料,集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自润滑性能于一体,在极端温度、真空、交变荷载等特殊工况下具有可靠地适应性,能够满足新兴的高尖端行业对材料的技术要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开辟了钒钛磁铁矿的又一可靠用途,经济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AlN的表层脱β相梯度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以Co粉、Ni粉、(W,Ti)C粉、W粉、WC粉和AlN粉为原料,经过三次短时保温处理和四次长时保温处理,得到表层脱β相梯度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其中,以AlN作为氮源,因为Al和N之间不存在强烈的热力学耦合作用,所以,表层中的Al不会扩散到氮活性高的内部区域,因此,减小了亚表层β相聚集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电容器的制备方法,该电容器采用金属纳米粒子多孔烧结体为阳极基体,首先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烧结阳极体表面沉积金属氧化物纳米薄膜作为电容器介电材料,然后通过化学溶液自组装方法在介电材料表面制备导电聚合物薄膜,最后在导电聚合物层表面采用原子沉积方法制备阴极引出薄膜,从而形成一种层状的电解电容器结构。该方法所提供的电解电容器制备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并且制备方法合理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多孔Ti‑M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医用多孔Ti‑Mn‑Cu合金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锰1~15wt%,铜1~15wt%,钛70~98wt%,所述医用多孔Ti‑Mn‑Cu合金的孔隙率25~70%,所述多孔包括大孔和微孔,所述大孔的平均孔径100~600μm,所述微孔位于大孔的孔壁上,所述微孔孔径1~99μm。本发明的医用多孔Ti‑Mn‑Cu合金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可调到与骨组织匹配、制备容易、成本低、具有抗菌性等优点,可用作骨缺损修复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陶瓷复合合金球形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金属陶瓷复合合金球形粉末为TiCN?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或为(Ti, Me)CN?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或为Ti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或(Ti, Me)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或为(Ti, Me)CN?Ti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混料干燥、球形化粉末、烧结处理制取。粉末球形化可以采用滚筒球化、射频等离子球化或喷雾造粒球化等方法进行。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陶瓷复合合金球形粉末,用作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用作3D打印材料,可提高3D打印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硬内韧的YA类梯度硬质合金材料,所述梯度硬质合金材料由包括金属粘结剂、难熔碳化物、AlN粉和WC粉的原料组分制得。本发明通过在YA类硬质合金成分基础上引入微量AlN,通过高温烧结,使得硬质合金表层的AlN发生分解,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氮气,表层N含量降低,使得表层Al元素向内部N活性高的区域迁移,从而形成内部Al和N含量比表层高的梯度结构,得到YA类梯度硬质合金材料。本发明通过引入Al和N,提高梯度硬质合金材料内部断裂韧性和整体的横向断裂强度,表层硬度不降低,内部硬度略降低,得到表硬内韧的梯度硬质合金材料,且该梯度硬质合金材料的梯度结构在烧结中原位形成,不增加额外工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Me)CN‑MxC‑Co的涂层喷涂和3D打印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金属陶瓷材料为球形粉末,组分组成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Ti,Me)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Ti,Me)CN的含量为20~94%,MxC的含量为1~40%,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为5~40%;金属Me为W、Mo、Ta、V、Cr、Nb和Zr中的至少一种;碳化物MxC为WC、MoC、Mo2C、TaC、Cr3C2、NbC、VC和ZrC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混料干燥、球形化粉末、烧结处理制取。粉末球形化可以采用滚筒球化、射频等离子球化或喷雾造粒球化等方法进行。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陶瓷材料,用作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用作3D打印材料,可提高3D打印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所述亚氧化钛‑金属复合球形或类球形粉末,由球形微粒或类球形微粒形成,成分为亚氧化钛和金属M,所述亚氧化钛为TiO、Ti3O5、Ti4O7、Ti5O9、Ti6O11、Ti7O13、Ti8O15、Ti9O17中的至少一种,M为Co、Mo、Ni、Al、Cu、Pb、Ti、Nb、Fe、Zn、Sn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亚氧化钛的质量百分数为50%~90%,金属M的质量百分数为10%~50%。本发明提供了三种上述亚氧化钛‑金属复合球形或类球形粉末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亚氧化钛‑金属复合球形或类球形粉末可实现通过冷、热喷涂和3D打印在金属基体表面凃覆含亚氧化钛的涂层材料,能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CN‑MxC‑Co的涂层喷涂和3D打印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金属陶瓷材料为球形粉末,组分组成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Ti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TiCN的含量为20~94%,MxC的含量为1~40%,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为5~40%;碳化物MxC为WC、MoC、Mo2C、TaC、Cr3C2、NbC、VC和ZrC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混料干燥、球形化粉末、烧结处理制取。粉末球形化可以采用滚筒球化、射频等离子球化或喷雾造粒球化等方法进行。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陶瓷材料,用作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用作3D打印材料,可提高3D打印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Me)CN‑TiCN‑MxC‑Co的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金属陶瓷材料为球形粉末,组分组成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Ti,Me)CN‑TiCN‑MxC‑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Ti,Me)CN和TiCN的混合粉末含量为1~49%,MxC的含量为41~70%,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为10~29%;Me为W、Mo、Ta、V、Cr、Nb和Zr中的至少一种,MxC为WC、MoC、Mo2C、TaC、Cr3C2、NbC、VC和ZrC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混料干燥、球形化粉末、烧结处理制取。粉末球形化可以采用滚筒球化、射频等离子球化或喷雾造粒球化等方法进行。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陶瓷材料,用作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用作3D打印材料,可提高3D打印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涉及钐钴磁铁加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钐钴磁铁的高安全性加工工艺,能有效的提高钐钴磁铁的成品率和加工速度。一种钐钴磁铁的高安全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熔炼:将钐、钴、铜、铁、锆和铝按质量比20:35:12:20:3:0.5加入真空感应炉内进行熔炼;B、制粉;C、磁场成型;D、烧结;E、机加工;本发明能有效的提高钐钴磁铁的成品率和加工速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Me)CN‑Co的涂层喷涂和3D打印金属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金属陶瓷材料为(Ti,Me)CN‑Co和选自Ni、Mo和Fe中的至少一种,(Ti,Me)CN的含量为60~95%,Co和选自Ni、Mo和Fe中至少一种的含量为5~40%;所述(Ti,Me)CN中的金属Me为W、Mo、Ta、V、Cr、Nb和Zr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混料干燥、球形化粉末、烧结处理制取。粉末球形化可以采用滚筒球化、射频等离子球化或喷雾造粒球化等方法进行。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陶瓷材料,用作涂层材料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用作3D打印材料,可提高3D打印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腐钛合金换热器,包括热交换装置一和热交换装置二,所述热交换装置一的一端设有一外腔体,另一端设有一内腔体,所述外腔体的一端设有一热源进口,中部设有一冷液进口,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装置一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二的上部设有一热源出口,下部设有支架,热交换装置二的悬臂端设有一封头,所述封头上设有一冷液出口,所述冷液进口深入所述外腔体内部与一热交换内腔相连并自为一体。本发明的高耐腐钛合金换热器能够适应化工中的强酸碱环境,结构简单合理,换热效率高,经久耐用,不易结垢,密封性良好;同时还提供一种钛合金热交换管用的高耐腐蚀性钛合金,使钛合金热交换管具备更好地耐腐蚀性能,致密度更高,能够完全适应400℃下各种复杂环境。
一种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微球碳化硼薄膜的方法,将碳化硼膜料放到电子束蒸发设 备的坩埚中,将清洗、干燥后的微球形衬底放到三维沉积装置的筛网反弹盘里,使微球 形衬底位于坩埚正上方20cm~30cm处;在真空条件进行镀膜,镀膜真空度不低于 5.0×10-3Pa,衬底温度为室温~300℃;调节电子束使其聚焦到膜料上的斑点最小,调节 三维沉积装置,使筛网反弹盘以0.125Hz~1Hz的频率作间歇式振动,束流值控制在 80mA~140mA,镀膜时间为5h-100h。此方法可制备出球形衬底的微球碳化硼薄膜, 薄膜结构因工艺不同有多晶和非晶两种状态,所制备的碳化硼薄膜表面光滑、均匀性良 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用钛合金搅拌器,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设有一搅拌叶片一,下端设有一搅拌叶片二,所述搅拌叶片一为一L形,搅拌叶片一的上部设有一T形凸缘,下部设有物料通道,搅拌叶片一的一端通过一旋转支座与所述旋转轴活动连接,搅拌叶片一另一端设有一舌部,所述舌部深入所述旋转轴内卡接,所述搅拌叶片二与所述搅拌叶片一的尺寸和结构相同,在所述旋转轴上朝向相反。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搅拌器内的物料搅拌得更均匀更成分,通过调节搅拌叶片的高度,改变物料通道的大小,使之能适用更多不同物料和搅拌器皿。同时通过使用一种高耐腐蚀性钛合金,使搅拌叶片具备更好地耐腐蚀性能,使钛合金便于加工制造,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IM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覆铜陶瓷基板以及布设于覆铜陶瓷基板上的三相整流单元、三相逆变单元、制动单元和温控检测NTC器件;三相整流单元包括布设于覆铜陶瓷基板上的六个二极管芯片以及与六个二极管芯片一一对应的clip铜片;三相逆变单元包括六个IGBT芯片、六个与六个IGBT芯片一一对应的clip发射极铜片和六个与六个IGBT芯片一一对应的clip控制极铜片;制动单元包括二极管芯片Ⅶ、IGBT芯片Ⅶ、clip铜片、clip发射极铜片和clip控制极铜片。本技术方案的PIM器件结构小巧、使用方便,将该PIM器件运用于相关电路中,可简化电路结构,基于PIM器件采用的clip工艺,PIM器件性能稳定,进一步使得使用该PIM器件的电路安全可靠。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稀土合金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工序;预加热工序;预冷却工序;精炼热处理工序;合金重塑定型处理;重塑退火处理;强化制作处理,二次重塑退火处理,继而得到热处理完成的合金胚块。本申请设计先进行预加热‑预冷却工序,提高其抗氧化性能,改善合金键合引线的机械强度,后续再对合金进行精炼热处理,重塑定型处理后再进行强化制作处理,以层层递进的方法提高其作业的效果,提高其金属材料在静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被吸附组分的两段式变压吸附系统,包括用于对被吸附组分初次分离的一段分离机构,以及与一段分离机构管道连接且对被吸附组分二次分离的二段分离机构,其中,一段分离机构用于对气体依次进行吸附、均压降压、逆放、抽真空、均压升压和最终升压;二段分离机构用于对从一段分离机构逆放与抽真空分离出的吸附组分依次进行吸附、均压降压、置换、抽真空、均压升压、最终升压,或依次进行吸附、置换、均压降压、抽真空、均压升压、最终升压过程,将吸附和置换过程分离出的回收组分输送到一段分离机构内进行循环分离,将抽真空过程分离出的吸附组分输出作为最终产品气。本发明分离的吸附组分产品纯度高,回收率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并公开了一种更为精确的煤中钠含量测试及计量方法,其包括提取煤样,对煤样先浸取,再低温制灰,两个步骤中各自测试出煤中Na2O含量,计算得到煤中氧化钠含量和/或钠含量。浸取步骤中,采用超纯水或0.1~0.5mol/L盐酸溶液对煤样在恒温水浴摇床内于40~80℃恒温2~24h,后将浸取液与滤渣真空分离,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测试滤液中钠含量,并经计算得出浸取液中Na2O含量,所得滤渣干燥计量后再550~700℃制灰。本发明使得煤中钠的测试、计量更加准确,有利于更好的研究不同赋存形态钠的比例、不同温度下钠的迁移规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被吸附组分的两段式变压吸附系统,包括用于对被吸附组分初次分离的一段分离机构,以及与一段分离机构管道连接且对被吸附组分二次分离的二段分离机构,其中,一段分离机构用于对气体依次进行吸附、均压降压、逆放、抽真空、均压升压和最终升压;二段分离机构用于对从一段分离机构逆放与抽真空分离出的吸附组分依次进行吸附、均压降压、置换、抽真空、均压升压、最终升压,或依次进行吸附、置换、均压降压、抽真空、均压升压、最终升压过程,将吸附和置换过程分离出的回收组分输送到一段分离机构内进行循环分离,将抽真空过程分离出的吸附组分输出作为最终产品气。本发明分离的吸附组分产品纯度高,回收率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含氯废气综合回收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尾气回收装置收集的电解含氯废气除去携带灰尘等固体颗粒,接着用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9~35%的NaOH溶液喷淋洗涤含氯废气,再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至1‑2;随后加热抽真空分离出含氯蒸汽;再通入浓酸干燥塔内干燥处理制成氯气成品或将纯净氯气回流通入至电解槽的阳极室内增加酸性电解液内HClO含量,提高其杀菌消毒功效。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以较低成本回收处理电解含氯废气中的氯气,并实现氯气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装拦油绳的含油污水分离净化装置,属于含油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底部设有通过管线连接的重力真空分离腔和高分子分离腔,所述重力真空分离腔通过其顶部设有的第一集油口连接集油箱底部,所述高分子分离腔通过其顶部设有的第二集油口连接集油箱底部;所述高分子分离腔通过一侧底部设有的管线连接油污水提升泵,所述油污水提升泵通过管线连接高分子吸附室的底部;所述集油箱顶部通过管线连接抽油泵底部,所述抽油泵顶部通过管线连接壳体顶部以外的回收油箱;壳体外的排水口排至渗漏集水井再通过原有的渗漏排水管路排至尾水渠,所述尾水渠处设有拦油绳。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