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容量卷绕式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单体和水冷外壳;锂电池单体外侧设置有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为波浪形结构;多个锂电池单体外侧通过组合连接器进行连接固定,水冷外壳里侧设置有多组通过组合连接器连接的锂电池单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波浪形的电极片,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可以实现扩大电池容量的目的;采用模块化的设计,通过组合连接器可以将若干个锂电池单体组装到一起,形成电池组,模块化的设计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水冷外壳,可以对电池进行降温,有效降低电池发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正极材料及其制成的锂电池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镍钴锰前驱体、锂源与掺杂添加剂M混合,进行烧结,得到正极材料;2)将正极材料与氧化炭黑、高熔点金属羰基化合物N(CO)t混合分别溶于N,N‑二甲基酰胺中,得到悬浊液,超声均匀后混合,随后在油浴锅中加热搅拌,然后过滤后烘干,得到纳米级碳化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的纳米级碳化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纳米级碳化物的毛细管作用可以降低正极极片与电解液的润湿角,从而与电解液接触更充分,提高了极片的电子导电性和锂离子传输能力。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其提供一种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将复合锂盐溶解于电解液溶剂中,其中,所述电解液溶剂包括有机溶剂、负极添加剂及正极添加剂,有机溶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0%‑99%,正极添加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5%,负极添加剂占电解液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0.5%‑2%。基于在电解液中加入限定体积百分含量的正极添加剂、负极添加剂可以减少正负极片在快速充电过程中极化,从而可提升在高充电倍率下的循环性能,还可使其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稳定电极/电解液的界面,提高具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具有上述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也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一种基于锂电池的加热型水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水杯不能加热的缺陷。本设计由杯盖、显示屏、开关、杯内壁、杯外壁、锂电池、锂电池充电模块、热电丝、温度控制器、导线构成,其特征是:其特征在于杯盖和杯身都有内外两层壁,杯盖顶部有显示屏和开关并且都通过导线已连接好,杯盖底部有两个凸起,杯身的顶部有两个与杯盖底部凸起相对应凹槽,杯盖的底部内侧和外侧有一个很大的空隙,里面有通过导线连接好的锂电池、锂电池充电模块、热电丝、温度控制器,在靠近锂电池充电模版处的杯身外壁有一个凹槽。本设计简单、方便、成本低、易推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导电聚合物-多金属氧酸锂盐的复合材料中加入粘接剂,成为集流体印刷复合物,将所述集流体印刷复合物在溶剂中搅拌均匀为浆料,经凹版印刷机将所述浆料印刷于铝箔上,制成正极集流体,本发明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导电聚合物中传输的同时还可以在多金属氧酸锂盐的三维骨架中传导,提高了锂离子传输特性,又通过导电聚合物提高了电子的传输特性,满足了复合材料对锂离子传输和电子传输的双重要求。
本发明属于电池负极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炭化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对焙烧炉效能的利用并降低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炭化处理的生产成本。该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炭化处理方法,通过将需要炭化的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粉料装入坩埚生胚内并盖上盖子后送入焙烧炉内进行焙烧,不仅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粉料炭化,而且可以将坩埚生胚焙烧为熟坩埚,极大提高了对焙烧炉效能的利用,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焙烧过程中,由于有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粉料填充在坩埚生胚内隔绝空气和保温,可减少坩埚产生的裂纹,并降低了坩埚的变形率。
一种超薄金属锂带轧制涂油装置,针对金属锂带轧制机构中的支撑辊设置该装置。包括中空外套管,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外套管的侧面上开设有长条槽口,连接有中空导油体,导油体向外套管外延伸,通过长条槽口与外套管贯通连接,导油体的另一侧连接有涂油元件。还包括油管,油管从外套管的开口端向外套管的管腔伸入,油管和外套管同轴套接,并且密封配合。油管前部侧面可拆卸式固定一挡油条。在装配状态下,挡油条位于导油体内,与其截面密封匹配。随着油管在外套管的管腔内往复移动,挡油条在导油体内往复移动。解决超薄金属锂带轧制过程中涂油不均匀、残油过多、涂油装置影响工作辊精度和不能根据锂带宽度调整涂油区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锂电池产品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放置板、散热风扇和箱门,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且放置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底板的外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箱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开槽,且固定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箱门,并且固定箱的内侧表面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框的内侧表面开设有滑槽,且固定框的内表面安装有挤压板。该便于拆卸的锂电池产品固定装置,设置有底板、低杆和第一弹簧,能够通过向上推动底板,使底板带动低杆向上运动,方便低杆带动放置板上的锂电池向上运动,进而方便锂电池向上排出拆卸,进而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真空干燥箱,包括:干燥箱主体,干燥箱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仓,容纳仓开口处活动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与干燥箱主体之间通过搭扣固定连接,容纳仓内放置有托盘,托盘顶端开口处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支撑杆上放置有电池盒,且电池盒内盛放有锂电池,托盘底部四角处一体成型设置有支撑腿,托盘底部穿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排液口,托盘内壁底部嵌设有吸附块,吸附块上方活动设置有挤压块,挤压块与托盘之间连接有定位杆,支撑杆与托盘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在锂电池真空干燥的同时对其溢出的电解液进行收集,防止电解液污染和俯视干燥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宽温充放电结构,解决了锂电池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易结冰,不能正常充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锂电池组和电池箱,所述锂电池呈一字结构的有序排列在电池箱内,所述电池箱内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内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围绕在锂电池组的每个锂电池周围,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为进水口,导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水管和进水口的水管与电池箱联通处密封连接,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保温箱连接,所述电池箱内远离出水口和进水口的一侧的保温结构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池箱内的温度,所述电池箱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锂电池和保温箱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氧化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氢氧化锂干燥用打散架,转动安装于料筒内,该打散架包括中心轴、上锤片及下刮片;上锤片、下刮片依次与中心轴固定连接,上锤片位于料筒内的上干燥区、用于打散氢氧化锂粉末,下刮片位于料筒内的下干燥区、用于刮除氢氧化锂粉末。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上锤片、下刮片,可将进入料筒内的氢氧化锂粉末先打散并干燥、后汇集再刮除,使得氢氧化锂粉末分散度高并能得到充分干燥,提高了氢氧化锂粉末的干燥效率,保证了成品纯净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除气泡的锂电池的浆料加工装置,包括搅拌仓、支腿、U型差压计、压差驱动除气件、搅拌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支腿对称设于搅拌仓下壁,所述U型差压计设于搅拌仓侧壁,所述U型差压计一端自由设置于空气中,所述U型差压计另一端连接于搅拌仓上壁且与搅拌仓连通设置,所述压差驱动除气件设于搅拌仓远离U型差压计的侧方且与搅拌仓连通设置,所述搅拌电机设于搅拌仓上壁,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向下贯穿搅拌仓上壁设置,所述搅拌桨设于搅拌电机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产生压差柔性排气的便于除气泡的锂电池的浆料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连接线的防脱落机构,包括电池板主体,所述电池板主体的前侧活动连接有两个连接线。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定位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使使用者将连接线卡入电池板主体中时,使用者推动第二限位板和第一限位板接触,定位机构达到了对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定位不会分离的作用,且有效的对连接线的接口处进行夹紧的作用,解决了现有锂电池板用处广泛,连接线口多为直接卡入孔中方式,缺少一定的防脱落机构,尤其是锂电池与车类进行配合使用,长时间的使用和道路颠簸都容易导致连接线接口处松动,造成接触不良的情况,增加使用者的维修成本,且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值得推广。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镁、铝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LiOH-H20、含镁化合物、Al2O3、草酸亚铁、NH4H2PO4为原料,采用球磨法,用镁和铝部分替代锂位,使得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提高了Li+嵌入一迁出的界面环境,改善了电极材料中的比能量和循环稳定性,使电化学性能产生差异。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素原位碳基锂电池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锡源分散水中形成均相分散锡溶液体系;(2)向锡溶液体系中加入4‑10重量份羟乙基纤维素,常温下搅拌(3)向黏状液体中加入碱溶液继续搅拌均匀,再加入交联剂于常温下搅拌均匀,最后在常温下聚合形成透明或者半透明块状凝胶;(4)将获得的凝胶干燥,再将干燥后的凝胶进行碳化、球磨、洗涤处理得到纤维素原位碳基锂电池气凝胶,本发明制得的气凝胶性能优异,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克容量,同时保证了其拥有较好的制备工艺以及出色的比表面积,制备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有望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属于三元电池电解质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镍三元锂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高镍三元锂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主要包括制备氮化硅/(PVdF‑HFP)复合聚合物微孔膜及制备复合氮化硅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经氮化硅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改善了聚合物膜的机械性能,还增加聚合物膜的孔隙率,导致Li+离子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迁移加快,离子导电率得以提高。无机氧化物氮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吸附胶态电解质中的微量水分以及电解质锂盐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有效改善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性质,安全性能高,解决了现有高镍三元液体电解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且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
一种三元材料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三元材料电池正极在传统NCM811的基础上,采用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子进行等价掺杂。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子不仅稳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抑制了高电压充电时,高比例脱锂状态下材料晶格的结构坍塌,而且可抑制高价的镍离子和钴离子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显著增强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同时增强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放电性能。该制备方法实现了组分的定向掺杂,由于价态和原子半径相同和相近,故均可实现同晶取代,避免了取代过程中的阳离子混排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上述三元材料电池正极,其具有优异的高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吸附提锂集成化装置,包括集液箱体;传动轴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集液箱体内;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组件,并位于所述集液箱体内;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并驱动所述传动轴组件带动所述吸附组件转动;进料组件,连通所述集液箱体;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集液箱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心式吸附提锂集成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锂的绿色、高效、连续分离和富集的工艺;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连续运行。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封装结构,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的底部与外壳的内腔底部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电芯本体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满惰性气体,起到隔绝电池和外界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增加大容量电池组合的便利性,提高电池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解决电池串联的布线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延长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能够达到深度使用并保护电池的目的;该电池可以长期工作,寿命与普通锂电池相比延长80%‑200%。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长期存放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部安装有置物装置,所述置物装置包括放置在盒体底部的底座,底座上连接有转轴,转轴上沿转轴的轴向方向依次安装有第一转盘、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的盘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电池孔,所述盒体安装有门板,门板上开设有槽孔,槽孔上安装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的风口朝向盒体内部,冷风机的控制端位于远离盒体的门板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结合了转轴转动与冷风机的制冷优点,使存储温度长期保持低温,能够有效地减少锂离子电池在存储过程中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保证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量检测技术,它公开了一种成本低、接线简单的锂电池电量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锂电池电量检测装置,包括分压检测电路及报警显示电路,分压检测电路连接报警显示电路;分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容及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且分别通过电容和第二电阻接地,电容和第二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报警显示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三极管及显示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其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其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和显示灯接地。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接线简单,适用于锂电池电量检测。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成本制备窄粒径高镍三元锂电池电极材料的方法,采用镍盐、钴盐、铝盐和锂盐作为原料,利用碳气凝胶微球预先吸附铝盐形成球形模板,通过尿素-甲醛预聚物在碱性条件下分散均匀的特性,逐步沉淀为球形颗粒,然后加酸,预聚物进一步聚合形成壳隔离微球颗粒,将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后进行洗涤等处理,得到镍钴铝前驱体材料,进一步酸化聚合形成隔离膜,将前驱体材料进行烧结,得到粒径分布在1‑5μm的窄粒径高镍三元电极材料,使得烧结形成完整的微球,本发明提供上述方法克服了现有高镍三元材料制备中粒径分布粗细不均的缺陷,制备出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电极材料粒径分布窄,大小均匀,成本低廉,适合批量生产。
本发明涉及钽酸锂薄膜红外探测器及制法。本发明包括:一红外滤波窗口,一谐振斩波调制器,一聚焦透镜,一热释电钽酸锂薄膜红外探测头,一热沉腔体,一前置放大器,一低通滤波器,一电源及信号输出接口,一壳体,一环境温度探测补偿器。探测器制法,包括:选基底,在其正反面生长SiO2层,依次在正面沉积Si3N4层,溅射Ti层,溅射光刻Pt电极层,制备钽酸锂薄膜层,沉积光刻Al电极层,生长光刻SiNX抗反射层,溅射黑层,完成制作双元结构红外探头。聚焦透镜上涂防反射膜。红外窗口贴窄带滤波膜。前置放大器用JFET管或运放搭建。低通滤波器由运放搭建。谐振斩波调制器用压电驱动,或电磁驱动,谐振频率为1Hz~1000Hz。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炭硅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所述的纳米炭硅复合负极材料是粒径为20-50nm的纳米颗粒;硅部分为由一氧化硅制备而成的硅与二氧化硅的复合结构;炭部分为由两亲性炭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的炭部分包覆于硅部分表面,形成炭、二氧化硅和硅的三重复合结构;所述的两亲性炭材料与一氧化硅的质量比为20:1-5:1;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纳米炭硅复合负极材料将Si/SiO2复合材料与由两亲性炭材料制成的纳米炭微球进行复合,很大地改善了Si/SiO2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降低导电剂用量,同时也利用Si/SiO2复合材料的高稳定性使得负极循环稳定性比传统模式大大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锂电池用聚酯微孔隔膜,其特征是:隔膜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40~79%聚合物A、15~30%聚合物B、5~15%相容剂和1~15%成孔剂;隔膜的厚度为0.01~0.05mm;隔膜的制备方法是将聚合物A、聚合物B、相容剂和成孔剂混匀,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炼造粒,干燥,再经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经冷鼓铸片,在80℃~150℃下纵向拉伸2~8倍,再在80℃~150℃下同步纵向拉伸2~6倍和横向拉伸1.5~8倍,热定型处理,即制得聚酯微孔隔膜。本发明聚酯微孔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热收缩性和关闭特性,可用于二次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特别适用作在温度160℃以上工作的二次锂电池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提供了一种制备用于热释电探测器的钽酸锂晶片的方法,包括:将预定厚度的钽酸锂晶片置于浸泡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并清洗,然后到工装上并将工装固定到驱动盘,对钽酸锂晶片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周期较短,利于降低成本及大规模制备晶片。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无机溶液Ⅰ、无机溶液Ⅱ,将无机溶液Ⅱ以缓慢加入无机溶液Ⅰ中,搅拌形成无机溶液;将分散剂、有机碳源和去离子水加入烧杯中,搅拌至澄清溶液成有机溶液,按P:Fe=0.95 : 0.9称取草酸亚铁与玛瑙球磨罐中,加入无机溶液、有机溶液,进行球磨,使物料混合均匀同时使浆料的粒径纳米化;然后干燥、焙烧即得产物LiFe0.9P0.95O4-x。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应用于正极材料制成的锂电池可容量高、稳定性能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锆酸铋钠锂铈掺杂铌酸钾钠基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采用传统的固相法制备锆酸铋钠锂铈掺杂铌酸钾钠(KNN)基陶瓷粉体材料;再通过造粒压片、排胶、烧结和被银极化传统的电子陶瓷制备工艺制备锆酸铋钠锂铈掺杂KNN基陶瓷。通过组元(BiNa)(LiCe)ZrO3掺杂大大提高了KNN压电性能,并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为KNN基陶瓷材料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属于锂电池领域,旨在提供性能优异的电池隔膜,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空隙率为30%以上,纵向拉伸强度为180MP以上。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3维离子/电子导体混合网络的薄膜固态锂电池;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正极集流体、厚膜正极、固态电解质、负极及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正极中设置有3维离子/电子导体混合网络,所述3维离子/电子导体混合网络呈阵列排布、由离子导体柱与电子导体柱交替排列构成,其中,离子导体柱与固态电解质连接,电子导体柱与正极集流体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正极薄膜中构建3维离子/电子导体混合网络,增强厚膜正极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提高薄膜电池容量,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并提高薄膜电池倍率性能;有效拓展薄膜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