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系统,包括抽吸化成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产生的气体的真空装置、用于输送气体的第一管道以及对气体进行冷凝回流的电解液冷凝装置,第一管道与电解液冷凝装置相连,电解液冷凝装置还与真空装置连通,第一管道倾斜或竖直设置,使得经过电解液冷凝装置冷凝生成的电解液回流至锂离子电池内。本申请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化成系统中设置了电解液冷凝装置,电解液冷凝装置对锂离子电池在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冷却处理,气体中含有的电解液蒸汽经过冷却处理后重新回流至锂离子电池内,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在整个化成过程中都处于充足状态,防止化成容量的损失,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出现析锂和黑斑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分切机,其结构包括筛选板、侧板、分切机体、出料口、出料缓冲块、支撑台、拦截架、横向输送带、驱动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分切机,在出料口掉落出锂电池的时候,锂电池会先对出料缓冲块上的缓冲板进行撞击,同时其上的下压板能够对固定阀块上的吸附气囊产生一定的挤压,使吸附气囊发生一定的形变,产生一定的吸附力,经由吸附孔板对缓冲板半上的加工粉末进行吸附排放,使设备上的缓冲块在对锂电池的掉落冲击力进行缓冲后,能够在复位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吸附力,对缓冲板上掉落的锂电池加工粉末进行吸附排放,避免缓冲板上堆积较多的锂电池加工粉末,不利于其对后续加工的锂电池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自动加热的锂电池,电路板设于箱体右侧壁内表面,温度传感器设于电路板上,且温度传感器、锂电池模块均与电路板电联接,温度传感器位于锂电池模块旁侧,用于感应检测锂电池组的工作温度;所述箱体右侧壁底部设有用于给锂电池模块进行充电的充电桩,充电桩与电路板电联接;所述箱盖顶部设有放电输出端,放电输出端与电路板电联接;实现在低温环境下,锂电池不需要借助外部的热源,只需要通过加热其内部的加热层,结合电路板的控制使用,就可在低温环境下自动为锂电池加热,确保锂电池处于可正常放电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锂装置,其包括辊压机构、锂带输送机构、基材输送机构及涂覆机构。辊压机构包括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锂带输送机构用于将锂带送入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基材输送机构用于将基材送入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之间。涂覆机构包括第一涂覆辊和第一物料槽;第一物料槽内收容有脱模剂,第一物料槽内的脱模剂在第一涂覆辊转动的过程中转移到第一涂覆辊的辊面;第一涂覆辊的辊面与锂带面向第二辊轮的表面接触,且脱模剂在接触时涂覆到锂带的表面。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用于对涂覆有脱模剂的锂带进行辊压,且辊压后的锂带附着于第二辊轮;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用于对附着于第二辊轮的锂带和基材进行辊压,辊压后锂带附着于基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化成、分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小流量的电流对锂离子进行充电2~3小时;2)将充电后的锂离子电池在一定温度下搁置、老化;3)用中流量的电流将锂离子电池充电至额定电压,转恒压充电,至截止电流后,结束充电;4)将充电结束后的锂离子电池搁置5-30分钟;5)将锂离子电池用不同放电倍率放电至截止电压;用放电容量除以充电容量,得到每个锂离子电池在该放电倍率下的首次荷电效率,从而得到锂离子电池在该放电倍率下的平均首次荷电效率;从而通过计算,得到大批量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容量=大批量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容量x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平均首次荷电效率,化成分容结束。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非水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硫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锂盐包括双(氟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含量为电解液总重量的5%~15%。在本申请的电解液中,甲烷二磺酸亚甲酯和/或硫酸乙烯酯可以明显降低成膜阻抗,双(氟磺酰)亚胺锂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导率,同时减少氢氟酸的产生,抑制其对非水有机溶剂的氧化分解,并抑制正极金属离子的溶出,将其联用后,可使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温性能好、快充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片补锂系统,其对极片进行补锂,极片未补锂的部分定义为未补锂极片,所述极片具有极耳。其中,极片补锂系统包括补锂装置。补锂装置包括:接地电极,电连接于极片的极耳,以使未补锂极片持续接地并作为正电极;锂粉供给机构,向未补锂极片喷射锂粉;以及静电发生机构,作为与所述正电极电极性相反的负电极,通过静电效应使向未补锂极片喷射的锂粉带负电,从而使带负电的锂粉由于静电力作用而吸附在作为正电极的未补锂极片上。在根据本发明的极片补锂系统中,所述的这种补锂工艺简单,实现了连续在线生产,提高了补锂效率。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硫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以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硫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主溶剂和共溶剂,主溶剂含有单个氧原子的链状醚类化合物,共溶剂为含氟链状单醚。通过使用本发明所述的电解液,解决了硫化聚丙烯腈复合材料正极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不稳定的问题,并且改善了金属锂负极的沉积‑溶出效率低及产生锂枝晶的问题,提高了锂硫二次电池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控制系统,包括锂电池、电池监控模块A、隔离模块A、电压调节电路、微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锂电池包括串联连接的锂电池A、锂电池B、锂电池C和锂电池D,锂电池A通过电池监控模块A连接隔离模块A,锂电池B通过电池监控模块B连接隔离模块B,锂电池C通过电池监控模块C连接隔离模块C,锂电池D通过电池监控模块D连接隔离模块D。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控制系统采用ADuM1250实现隔离,大大简化电路,完全解决各个锂电池及各通信器件之间的共地问题,提高锂电池保护能力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锂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FFT的锂电池交流内阻及功率因素测试方法,包括:步骤S10、依次调节接入设备接口模块的基准电阻的档位;步骤S20、控制模块向正弦电流生成模块输出正弦电压信号,通过高速采样模块对正弦电压信号以及流经基准电阻的正弦电流信号进行采样,以计算基准电阻参数;步骤S30、将锂电池接入设备接口模块;步骤S40、通过高速采样模块对流经锂电池的正弦电流信号进行采样,进而计算锂电池参数;步骤S50、控制模块基于基准电阻参数以及锂电池参数计算锂电池的交流内阻、功率因素以及交流内阻分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降低了锂电池交流内阻及功率因素的测试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精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有原位软包三电极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及电芯,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气袋,在所述壳体内设有锂参比电极,所述锂参比电极设有引出极耳,所述引出极耳封装于所述气袋上,且所述锂参比电极和极耳表面包覆有隔离膜。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不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化成时电极间界面接触,从而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原位测试,能更精确的对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电位进行监测,进而合理设计电池NP比,避免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电位过高和负极表面锂析出,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A’以及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B’,两者的质量比为d : 1;前者的D50为10μm~25μm、D99为30μm~60μm,形貌为单颗粒的类球形或片状;后者的D50为1μm~10μm、D99为8μm~30μm,形貌为单颗粒的类球形或二次颗粒的类球形;其中,两者的化学通式相同且均为Li1+aCo1‑bMbO2+cXm,M选自Al、Mg、Y、Ni、Mn、La中的一种或几种,X选自Mg、Al、Zr、Ti、Ni、Mn、Y、Nb中的一种或几种,0≤a≤0.1,0<b≤0.1,0≤c≤1,0<m≤0.1,0<d≤10,M位于钴酸锂的体相掺杂位置,X包覆于钴酸锂的表面。本发明的正极材料能提高压实后的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进而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下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存储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一种增强接地型锂电池,包括锂电池主体,锂电池主体上点焊连接有保护板,在保护板上设有OT端子线焊盘,所述OT端子线焊盘与锂电池输出端子P‑端电连接;所述一种增强接地型锂电池还包括OT端子线,OT端子线的一端为塘锡导线头,另一端为OT端子;所述塘锡导线头与OT端子线焊盘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强接地型锂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安全可靠的有点,而且很好的将本实用新型锂电池与设备的接地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锂电池在插入主板供电的过程中产生的脉冲电流大大减小。同时也避免了浮电状态的产生,使得主板供电系统稳定,有效的降低了因锂电池插入主板过程中对主板上元器件所造成的损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锡锂系无铅焊锡,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95%-100%的焊锡合金和0%-5%的助焊剂;所述焊锡合金按自身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锡:97.5%-99.5%,锂:0.5%-2.5%,镍:0%-0.1%、稀土:0%-0.1%,按照上述配方制得的锡锂系无铅焊锡,熔点适当,而固液共存温度区间大,典型的约在55℃-85℃之间,同时液固共存区固相物质随温度降低而生成比例适当高些,焊接冷却阶段液固共存物粘度适当大些,流动性适当,凝固过程液固相比例变化恰当,以较缓和、平稳的速度逐渐凝固,因此本发明的锡锂系无铅焊锡能够满足例如保险丝管焊接等特殊焊接场合对焊锡的特殊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后备态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有电池组及控制管理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为3节锂离子电池串联组成,所述的控制管理部分主要包括有单片机及充电部分,其中单片机对电池组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测,包括电压、电流、温度;单片机产生PWM控制信号,该信号可以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进行脉冲宽度调制,从而控制充电电压和电流;优点在于:采用脉冲充电与后备态管理方式相结合,实现简单,可靠性高。可以有效延缓电池组高荷电状态下的寿命急剧衰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的难题。减少废旧锂电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并节约了锂电池生产中所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
本发明适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石墨烯微片;将石墨烯微片进行表面改性;将表面改性的石墨烯微片混合硅纳米颗粒制成石墨烯-硅混合材料;将石墨烯-硅混合材料制成石墨烯-硅纳米粉末复合材料;及制作基于石墨烯-硅纳米粉末符合材料的锂电池负极片。对比其他锂电池负极材料,有如下优点:容量大,可以达到1200mAh/g;充放电速度快,可以达到5C以上;循环寿命长。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锂盐、非水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式I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和式II结构的磷酸环酐。在式I中,X选自S、O、NH中的一种,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1~10个碳原子的饱和烷基、1~1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或R1、R2互相连接成环,饱和烷基和不饱和烷基上的H可被卤素、硝基、氰基、羧基、磺酸基部分取代或全部取代。在式II中,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1~20个碳原子的饱和烷基、1~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烷基或6~18个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个苯环的基团。所述非水电解液能在不影响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同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充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S1:在电极预处理槽中配置含电解质锂盐的溶液,锂离子电池电极以设定速度通过所述电极预处理槽中;S2:在锂离子电池电极和惰性电极之间施加电流,并控制电流大小、反应温度和电极速度;S3:取出锂离子电池电极,并在50℃~250℃下烘干。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去除锂离子电池电极中首次不可逆锂离子,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极的首次库伦效率,降低对电极用量,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原材料成本。此发明预处理过程工艺简单、不需要惰性气氛保护,易于批量化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钼酸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先以一定比例的钼源和硫源经水热反应生成二硫化钼,再将其与一定比例的钴源、含钼源的溶剂混合,经反应使纳米钼酸钴颗粒生长在二硫化钼的层状结构中,形成所述钼酸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本发明复合材料可协调二硫化钼和钼酸钴之间的结构特性和电化学特性,其中,纳米CoMoO4颗粒可使锂离子以较高的速率来回脱出和嵌入,带来较高的锂离子通量;而以二硫化钼薄片充当支架,可以有效地缓冲在充电、放电过程中CoMoO4的体积变化,使其在高倍率充放电的情况下保持结构稳定性,故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金属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本发明可以直接利用工厂内的高温高压环境和酸性条件,在导电基体上先生成多初级孔的氧化物层,然后再在特殊气氛中进行煅烧分化出若干次级孔,制备出适用于不同类型锂金属基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极大地减少了生产成本与制备时间。本发明集流体包括导电基底和多孔亲锂层;所述多孔亲锂层附着于导电基底表面,由若干沉积通道组成;所述沉积通道由多孔亲锂层的表面延伸至导电基底,锂离子由沉积通道的底部向开口方向沉积。本发明制备的锂金属负极能够实现均匀的沉积与剥离过程,也能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的生成,从而使得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氧化/烧结过程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x)∶(1-x)·y∶(x+z-x·z)∶(1-x)·k∶q?分别称取锂、镍、锰、钴的化合物以及氧化剂。将氧化剂与湿磨介质混合,再混入称取的镍、锰和钴的化合物,湿磨混合后加入氨水调节溶液酸度,加入锂的化合物,再次湿磨混合后制备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将反应混合溶液陈化后加热干燥,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采用两次烧结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沥青硬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将商用磺化沥青与去离子水制成沥青溶液,过滤掉未溶解的沥青颗粒,得到澄清的水溶性沥青溶液;2)将石墨微粉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沥青溶液中;3)将步骤2)得到的石墨沥青溶液进行喷雾造粒,得到粒径为1?51μm的沥青硬炭微球;4)将步骤3)所得沥青硬炭微球升温加热烘干后得到锂离子电池用沥青硬炭负极材料。本发明采用的原料价格便宜,来源广泛;在整个生产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有机溶剂;沥青硬炭粒径分布可控;制备过程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沥青硬炭负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嵌锂、脱锂能力,适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
金属锂表面的电化学抛光方法,涉及金属锂表面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在电解池中设有电极室,在电极室内注入电解液,并放入两片金属锂片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并与金属锂参比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2)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与恒电位仪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连接,以控制金属锂工作电极恒电位或恒电流极化;对工作电极施加氧化电位,使工作电极发生锂的溶出反应,再对工作电极施加还原电流,并使工作电极在该还原电流下发生锂沉积反应,同时完成电解液的还原,即得大范围原子平整的金属锂表面和分子尺度光滑的SEI膜,完成金属锂表面的电化学抛光。可同时获得大范围原子平整的锂表面和分子尺度均匀光滑的SEI膜。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所述钛酸锂复合材料包括:钛酸锂颗粒;以及锂磷酸盐玻璃,包覆于钛酸锂颗粒表面。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钛酸锂颗粒与锂源及磷源的混合物在液态体系溶剂中混匀,以得到混匀液;将混匀液进行球磨以形成浆料,之后将浆料取出并烘干,得到该复合材料的前驱体粉末;将该复合材料的前驱体粉末煅烧,冷却后破碎得到表面钛酸锂包覆锂磷酸盐玻璃的钛酸锂复合材料。钛酸锂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或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进行应用。钛酸锂复合材料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能抑制锂离子电池的胀气,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与循环性能,提高锂离子在活性物质中的扩散系数,有助于提高钛酸锂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热扩散试验领域,特别是一种锂电池加热触发热失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提供一种锂电池热扩散试验装置,包括泄压阀、防爆红外热像仪、加热棒、锂电池固定装置、防爆箱体、锂电池电压采集装置、信号采集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工业计算机;利用锂电池固定装置实现位置的固定,在锂电池正负极采集电压信号,加热棒均匀环绕于锂电池电芯壳体,加热棒与功率控制模块连接,防爆红外热像仪对锂电池的加热过程进行监测,防爆红外热像仪采集的温度信号与电压信号同时输入到工业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并绘制高温点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及温度‑电压变化曲线,经过数据处理系统综合分析数据,寻找热失控敏感控制点。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涉及一种导电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导电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磷酸和锂源进行沉降反应,再将所得含磷酸锂母液与铁源、氧化剂、碳源以及任选的添加剂进行化学腐蚀结晶反应,所述铁源为铁和/或氧化铁,之后将所得化学腐蚀结晶反应浆料进行磁选得到磁性颗粒和结晶母液,再将结晶母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颗粒和滤液,所述固体颗粒经干燥和烧结后得到导电磷酸铁锂。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导电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电效率。此外,本发明在整个过程均未产生多余废水,能够达到对环境友好的目的。
本发明属于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涉及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锂盐、亚铁盐、还原剂均匀混合,再混合湿磨介质,加入次亚磷酸或次亚磷酸钠、磷酸盐、含碳化合物和碳粉,球磨3~15小时,在50℃~105℃温度下常压或者真空干燥;将干燥的粉体置于惰性气氛或弱还原气氛中,采用两段烧结法制备掺杂导电磷化物的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这里的还原剂和含碳化合物或碳粉的用量范围分别为磷酸亚铁锂质量的1%~15%和1%~20%。与其它发明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耗时少,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金属电池的锂金属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电极、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该锂金属复合电极材料,包括:锂金属颗粒和作为支撑骨架的含锂导电层,所述锂金属颗粒填充于所述支撑骨架中;所述含锂导电层中包括无机锂化合物和锂合金。利用该锂金属复合电极材料能够解决锂金属作为负极时易于消耗电解液、易于产生锂枝晶以及沉积和溶出易于导致电极厚度变化进而影响电池循环稳定性、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的问题,达到提高锂金属电极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目的。
一种钽酸锂晶体基片的黑化处理方法,在化学还原气氛中,将金属片与钽酸锂晶体基片之表面进行粗化后以接触方式交替堆叠,置于低于居里温度的环境中,对钽酸锂晶体基片进行还原处理,使钽酸锂晶体基片由白色或淡黄色转变为有色不透明化,依然保持其原有之压电材料特性。钽酸锂晶体基片经还原处理可降低其体电阻率,可改善声表面波滤波器(SAW filter)制造过程中因温度差异引起热释电效应产生的放电现象,并提高叉指电极线条于光刻工艺的精度,有助于提升SAW器件制作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