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风扇及驱动风扇转动的驱动件,散热翅片包括连接部、一对第一散热翅翼及一对第二散热翅翼,风扇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容置槽,一对容置槽的槽口相互背离,一对第一散热翅翼连接于连接部并分别设置于一对容置槽内,一对第二散热翅翼沿连接部的宽度方向设置于连接部的两侧,第二散热翅翼由一个容置槽的外侧壁延伸至另一容置槽的外侧壁,一对第一散热翅翼与一对第二散热翅翼一同遮盖于风扇。另一方面提供了包括壳体、电池包及如上的散热装置的电池包组件。本实用新型在能够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散热翅片的结构强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加工装置及电池模组。电池包括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电芯,电芯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极耳,两个极耳一一对应分别伸出壳体相对的两侧,壳体于极耳伸出的一侧具有密封壳体的密封区,壳体于密封区还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的第一端与壳体内部连通,泄压口的第二端密封,且泄压口的第二端至少部分与极耳的位置重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既保证了电池密封的良好性能,又确保在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气体易于冲破泄压口,以达到电池内部泄压的目的,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且使电池内部的压力定向泄放,避免不定向泄压引起周边电池安全失控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膜结构及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结构的加热膜本体上设有多个凸出部,凸出部能延长加热膜的长度,在单体电池膨胀时,凸出部延展能使电池加热膜变长,从而避免了加热膜本体断裂造成电路短路的问题,也避免了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表面脱离出现加热膜本体空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电加热膜结构,凸出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间隙处,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连接,在单体电池膨胀时,凸出部能使电池加热膜变长,加热膜不易断裂,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表面不易脱离,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领域,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极柱,极柱与顶盖之间通过绝缘子封接,绝缘子的一端穿设顶盖,极柱的一端穿设绝缘子,且绝缘子分别与顶盖和极柱密封焊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组件通过绝缘子实现极柱与顶盖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零件少,实现了极柱与顶盖之间的绝缘密封,无需将密封件进行金属化实现连接和密封,且绝缘子环境适应性强,机械性能好,使电池呼吸时状态始终无任何变化,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成本,同时在长期使用状态下,绝缘子状态不会出现任何变化,并且有效寿命高达十五年以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电池包括补锂负极片,补锂负极片上设有负极耳,负极耳上至少部分包裹有铜材质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连接负极耳和镍极耳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材质为金属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在补锂负极片上的负极耳上包裹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材质为铜,可以使表面成分被破坏的负极耳与其它铜极耳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连接,设置镍材质的第二连接件可以使表面成分被破坏的负极耳与外部镍极耳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连接,且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壳体及电池包。其中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电芯模组的容纳腔和冷却电芯模组的液冷通道。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的一端与外部的进水端口连通,且进水流道的径向截面面积大于进水端口的径向截面面积,出水流道包括多个分支流道,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冷却流道,进水流道、冷却流道和出水流道依次连通,以形成液冷通道。液冷通道与壳体一体化成型,减少了液冷通道占用的空间。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共同降低了流过液冷通道的冷却液的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MTC系统,通过在新能源车车架上设电池模组安装槽,安装槽里设安装通道和锁止机构,在电池模组上设吊耳,吊耳通过安装通道可以快速进入锁止机构,从而实现电池模组可以快速安装到车架上。对液冷系统和高低压系统进行重新设计,高低压系统设有高压快插接头和低压快插接头,液冷系统设有液冷快插接头,实现了电池模组在安装到车架的过程中与高低压系统和液冷系统快插连接。本实用新型去除PACK箱体减轻了整车重量,减少了物料、人力、设备的投入。当电池模组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更换或者维修,也可以拆掉故障模组后将剩余模组重新连接形成动力系统,实现后期维护成本更低、更方便和更快捷的效果。
本发明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回收磷酸铁前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磷酸铁锂正极片于200~800℃煅烧1~4h,使得活性粉末与集流体铝箔分离,筛分得到活性粉末;向得到的活性粉末中加入盐酸,控制pH值在0.5~1,保持温度在50~80℃,使得活性粉末溶解,过滤,收集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锂调节滤液的pH值在7.2~8,反应一段时间,有沉淀析出,过滤,收集沉淀和滤液;洗涤并干燥步骤三获得的沉淀,得到磷酸铁。本发明中,采用资源回收的方法,将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回收为磷酸铁前驱体,以便在循环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时候可以对磷酸铁改性,以应对现代动力电池新能源的需求。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系电池系统,包括反应腔、水电极、金属电极、电极隔离片和电解液腔;反应腔上设有氢气出气口;水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位于反应腔内;电极隔离片设置于反应腔内,用于将水电极和金属电极隔开;电解液腔,其内盛有电解液,通过管路与反应腔连通;水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反应腔作为输出端,反应腔内反应产生的氢气作为二次能源通过氢气出气口排出存储或者使用,通过金属电极作为能量载体,以电解液中的水作为反应物,无毒无害,反应产物氢气可以作为二次能源,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而且安全系数高。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领域,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制造方法、电池及电池模组。本发明提供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极柱,极柱与顶盖之间通过绝缘子封接,绝缘子的一端穿设顶盖,极柱的一端穿设绝缘子,且绝缘子分别与顶盖和极柱密封焊接。本发明提供的顶盖组件通过绝缘子实现极柱与顶盖之间的密封连接,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零件少,实现了极柱与顶盖之间的绝缘密封,无需将密封件进行金属化实现连接和密封,且绝缘子环境适应性强,机械性能好,使电池呼吸时状态始终无任何变化,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了成本,同时在长期使用状态下,绝缘子状态不会出现任何变化,并且有效寿命高达十五年以上。
电动车车轮驱动发电共用方法,线圈L1是电动机、发电机的共用线圈,线圈L2和L3是与线圈L1合并绕制后串联的专用发电线圈;当电池E的电压采用48V以下时,A—D端的开路电压在100V—200V之间,轮速慢的车辆的发电电压设计要高一些,一般是电池E的电压的整数倍;线圈的负载功率设计一定要大于L1、L2、L3线圈最大发电功率才不会损坏;当电动车骑行或推行时,不管电门开关K1打开还是关闭,都会有电流通过D1充入蓄电池;电动车的电动机与发电机于一体,节约了原材料、空间减少了磨擦力及空气阻力;充分利用磁场发电、惯性力发电和地面作用力的原理的设计,把新能源开发推进了新的阶面。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步反应型金属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反应腔、水电极、金属电极、电解液腔和氢燃料电池;水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位于反应腔内且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反应腔;反应腔通过管路与电解液腔连接,电解液腔内盛有电解液,通过所述反应腔内反应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气源,通过采用分步反应的方式,把金属空气电池反应分割成两步,金属阳极反应部分处于封闭环境,解决了电解液干涸和爬碱问题,再通过关闭反应腔与氢气腔之间的阀门,这样反应腔内产生的氢气就会在反应腔内部聚集,反应腔内压强增大从而将电解液压回电解液腔内,使金属阳极与电解液分离并处于氢气的还原保护氛围内,从而可以完全杜绝腐蚀反应的发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化成方法以及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半成品电芯进行抽真空、充电和静置,得到化成后的电芯;所述抽真空和充电分多步进行,各步间真空度逐渐降低且充电电流逐渐增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缩短化成时间,减少化成过程中的失液量,提高SEI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电池循环性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高比能量、快速充电、长寿命等需求,特别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化成。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板的夜间自收纳装置,包括上端设有开口的收纳盒,收纳盒内设有主轴,主轴上转动套接有转动块,转动块远离主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光伏板,光伏板下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转动连接有调节套筒,收纳盒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盒,驱动盒内设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驱动套筒,驱动套筒与驱动盒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驱动套筒与驱动盒内侧壁之间填充有反应剂,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一端转动连接于驱动盒内侧壁,收纳盒内设有传动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盒,可在光线充足时将光伏板放出工作,在夜间时可将光伏板收回收纳盒内进行保护。
本发明涉及电池更换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快换装置,该动力电池的快换装置包括支撑架、抵紧件和动力组件。其中,支撑架的一端设有止挡件,另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架用于放置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位于止挡件和支撑板之间。抵紧件滑动设于支撑板,具有靠近止挡件以抵紧动力电池的工作位置和远离止挡件以释放动力电池的释放位置。动力组件设于支撑板,抵紧件连接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抵紧件在工作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动力电池的更换过程简便轻松,更换效率高,且自动化操作过程改善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的注液方法及电池模组。电池包括电池壳,电池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每个顶盖上均设有一个极柱,且每个顶盖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注液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中在电池壳的两端均设置极柱,形成双边电池,并且在电池壳两端的顶盖上均开设注液孔,一端的注液孔用于抽真空,另一端的注液孔用于向电池内部注液,提高了注液效率,且使电解液的浸润性好,提高了电池的容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制得的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所述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和硬碳,所述石墨的粒径<硬碳的粒径,所述负极材料中硬碳的质量含量≤石墨的质量含量。本发明通过将粒径较大的硬碳与粒径较小的石墨复合作为负极材料,且控制负极材料中硬碳和石墨的含量关系,不仅解决了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在‑40℃低温下充入电量远低于额定容量的问题,还可以增加电池的耐析锂能力,从而提升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充放电的安全性。采用此种电池组装的模组,不损失自身加热能耗仍能确保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系统能量密度高,可以满足电动车在寒冷地区冬季的正常使用需求。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公开了一种原位物理催化分步反应型金属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反应腔、水电极、金属电极、电极隔离片、电解液腔、原位物理催化装置和氢燃料电池;水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位于反应腔内且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反应腔;反应腔通过管路与电解液腔连接,电解液腔内盛有电解液,原位物理催化装置用于将金属电极的表面反应产物清理干净,通过引入原位物理催化装置实时对金属电极的表面产生的钝化膜进行清理,使金属电极表面始终露出新鲜的金属面,促使反应的持续进行,大大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同时通过采用分步反应的方式,把金属空气电池反应分割成两步,金属阳极反应部分处于封闭环境,解决了电解液干涸和爬碱问题。
一种高效太阳能收集装置,属于新能源工程领域,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第四支架通过轴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基座上侧与第二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前侧与反光板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左侧与第二传感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基座与第二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侧与第一传感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基座与第一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侧与调光装置固定连接。三个传感器感应到太阳光的方向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个电动机,可以精确的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位姿,使太阳能电池板能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能,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控温模块和操作开关,该方法包括:实时采集预设区域内的温度数据;在操作开关断开时,根据实时采集到预设区域内的温度数据生成控温信号,以确定是否启动控温模块;若启动控温模块,在散热系统未接收到停机信号之前,则基于温度数据调节控温模块的运行参数,直到预设区域内的温度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其中,预设条件至少包括预设温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自动控温的方式对新能源电池所在区域进行降温,能够根据舱室内的温度数据自动调节控温模块的运行参数,使得散热模式不再单一化,有利于降低散热系统的能耗。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壳体及电池包。其中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电芯模组的容纳腔和冷却电芯模组的液冷通道。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的一端与外部的进水端口连通,且进水流道的径向截面面积大于进水端口的径向截面面积,出水流道包括多个分支流道,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冷却流道,进水流道、冷却流道和出水流道依次连通,以形成液冷通道。液冷通道与壳体一体化成型,减少了液冷通道占用的空间。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共同降低了流过液冷通道的冷却液的压降。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汇流片及电池模组。电池汇流片包括汇流片本体,汇流片本体上设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上设有用于冷却介质进入冷却管道的进入管和用于冷却介质排出冷却管道的排出管。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汇流片,在汇流片本体上设置冷却管道,以调节汇流片本体的温度,冷却介质通过排出管排出以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汇流片解决了电池汇流片在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电池汇流片,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注液结构、电池的封口方法、电池及电池模组。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结构包括顶盖,顶盖上开设有注液口,注液口处设有用于向电池内部注液的注液管,注液管朝向电池外部的一端凸出于顶盖设置,且注液管由具有延展性能的材料制成。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注液结构,在注液口处设置注液管,便于注液,提高了注液效率,简化了注液的工序,注液管由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在注液完成后,将注液管的管口延压形成密封,代替了注液口焊接密封的方式,降低了电池加工的风险,且注液口密封效果好,降低了电池漏液的风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固定设置在充电桩体前侧端面内的充电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充电连接部配合连接的充电枪,所述充电桩体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充电枪后侧端面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充电连接部配合连接的连接凸头,所述连接凸头远离所述充电枪一侧的端面内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固设有导引杆,所述导引杆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后侧延展设置的锁固杆,两组所述锁固杆相对侧的所述导引杆外表面上缠绕设有第一弹力件,所述锁固杆后侧延展末端伸出所述连接凸头后侧端面,伸出所述连接凸头后侧端面的所述锁固杆上固设有向上延展设置的推行杆。
一种防热辐射电池箱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电池箱包括电池箱本体和附着在电池箱本体表面的防热辐射材料制作的基层,基层至少包括隔热卷材,隔热卷材为Dike铝箔隔热卷材。基层还包括粘结剂。基层通过负压真空方式压合至电池箱本体表面。一种防热辐射电池箱为电池箱外表面增加防热辐射的基层,从而减少外界热辐射,保证电池箱处于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温度中。间接的提高电芯的循环寿命周期,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的使用、维护成本。
本发明涉及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停车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侧四角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防护罩的内部左端设置有若干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弹簧,伸缩杆的右端设置有缓冲板,底座的上侧靠近缓冲板的位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纵向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滚筒,凹槽的内部下端设置有若干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刹车板。本装置的结构设置,在缓冲弹簧和滚筒的作用下,可以起到停车保护的作用,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胶框结构、软包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其中胶框结构包括胶框和汇流片,胶框的背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极耳的穿槽,各穿槽内用于一一对应穿设各极耳;汇流片设置于胶框正面,汇流片设置有多个,置于穿槽内的各极耳一一对应与各汇流片连接。本发明的胶框结构通过在胶框的背面设置用于容置极耳的穿槽,便于极耳的安装,简化了极耳的穿孔操作,减少了安装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进而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胶框的正面还设置有汇流排,穿过穿槽的极耳与汇流排连接,实现了极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空心控制臂,它包括铝合金材质的控制臂本体和设置在控制臂本体内的连接加强筋;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连接加强筋将控制臂本体的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空心腔室。本实用新型的特点:1、控制臂采用铝合金空心结构;2、控制臂本体内腔设置有加强筋,满足强度、刚度等设计要求;3、控制臂结构复杂,连接接口较多,可满足汽车路试中各种复杂路况要求;4、控制臂结构采用新铸造工艺整体成型,工艺易实现。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荆门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