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ABS树脂、PP树脂、改性蒙脱石、活性炭粉、消光母粒、纤维材料、复合添加剂、相容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本发明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降低了树脂基体的收缩率,保证材料的韧性,制备了具有较低光泽度的软触感材料,经该材料注塑所得仪表板,在保证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的同时,具有良好感观和视觉效果,提高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使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大型仪表板制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M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纤增强MS复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配方组分:MS树脂37.6~87.4%、玻璃纤维10~50%、相容剂2~10%、液态水0.1~0.3%、抗氧剂0.2~0.6%、润滑剂0.3~1.5%。本发明玻纤增强MS复合材料以MS树脂为基体材料,采用玻璃纤维在其他组分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对MS树脂进行改性,从而赋予该玻纤增强MS复合材料优异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以及耐热性。该玻纤增强MS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只需按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下挤出即可得到产品,其工艺简单,条件易控,成本低廉,对设备要求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行李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材的铺层结构;按照产品的形状及尺寸制作泡沫材质的芯材内模;根据上述确定的铺层结构,将相应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在芯材内模上缠绕包覆;将上述预成型体放在模具内加热模压成型;脱模,将产品内部的泡沫芯材去掉,即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行李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顶行李架从设计到优化及制备,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的高强度高模量,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能减轻重量。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利用C扫描对复合材料进行检测成像,获取图像进行预处理;步骤102、建立数据集并进行标注;步骤103、数据增强并按照VOC数据集格式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步骤104、源域进行预训练,得到复合材料缺陷模型的初始权重参数;步骤105、获得优化后的复合材料缺陷模型;步骤106、进行检测识别。本发明以FasterR‑CNN模型作为基础网络,通过迁移学习共享预训练网络中的权值参数,训练出来的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检测效果,其中mAP值达到了91.36%,实现了复合材料缺陷图像的检测识别,并为CFRP的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塑料领域,提供了一种PC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PC复合材料,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的芳砜磺酸盐、磷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作为阻燃剂,使PC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大大提高,而且不损伤PC的红外透光率,实现P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红外透过率及阻燃性能。本发明P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高温结构陶瓷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连续碳纤维增韧ZrB2/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ZrB2/SiOC陶瓷先驱体浆料注射至连续碳纤维编织体,再将上述连续碳纤维编织体放置在SiOC陶瓷先驱体溶液中真空浸渍、烘干,再将连续碳纤维编织体裂解而获取连续碳纤维增韧ZrB2/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对上述复合材料多次进行上述操作而获取所需致密度的连续碳纤维增韧ZrB2/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粉体与陶瓷先驱体共同引入碳纤维编织体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陶瓷粉体直接与碳纤维进行复合的途径,且通过采用浆料注射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引入ZrB2陶瓷粉体和SiOC陶瓷,而通过真空浸渍可以进一步引入SiOC陶瓷,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密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排气管尾管及其制造方法,属于汽车排气管尾管领域。该汽车排气管尾管包括:顺次连通的带有出气口的第一管、弯折的连接管、带有进气口的第二管和复合金属法兰。第一管、弯折的连接管和第二管为由包括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的管,第一管的中部具有由包括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凸台。通过将连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连接管设置成弯折状,可减少该汽车排气管尾管的安装空间,方便安装。通过将第一管的中部设置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凸台,改善了该汽车排气管的隔热效果,能够保证第一管周围的汽车零部件的正常运行。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排气管尾管具有抗震性、耐腐蚀性、质量轻、隔热效果好、安装空间小等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该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具有孔隙的多孔性碳基体材料和复合在这些多孔性碳基体材料孔隙间的纳米硅粒子,且硅碳复合材料中纳米硅颗粒的粒径为5-100nm,其中纳米硅含量为10-90wt%,该硅碳复合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明显降低含硅活性物质脱嵌锂时的体积效应,改善锂在活性材料中的扩散行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由该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池负极材料导电性能好,制备的锂电池循环性能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二氧化锰@碳@氢氧化镍核‑壳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单体MnO2@C纳米线、镍源、过硫酸盐、碱性化合物于水中进行接触反应以制得一维MnO2@C@Ni(OH)2核‑壳纳米线复合材料。该一维二氧化锰@碳@氢氧化镍核‑壳纳米线复合材料具有超长的一维形貌结构,电化学性能优越进而使其能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同时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用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改性聚氯乙烯、聚丙烯、溴化环氧树脂、改性炭黑、植物纤维、聚倍半硅氧烷、增韧剂、加工助剂、硬脂酸酰胺、液体石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三氧化二锑。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用改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无机填料用量小,成本低,制备的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稳定性好、机械性能好,聚氯乙烯经过改性处理后能够与无机填料等其他原料相容性,不会发生团聚,原料分散均匀,增加了复合材料的韧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净成形制备大尺寸炭/炭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HP‑RTM的工艺结合快速CVD工艺制备大尺寸炭炭复合材料,其是将近净成形的预制体放入模具腔体内,经抽真空注塑及低温固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中间体后、经过碳化、热处理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后得到所述炭/炭复合材料,可替代石墨满足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大尺寸热场材料制备需求。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复合材料内外径公差,大幅度减少碳纤维的使用和缩短材料机械加工成形的时间,降低炭/炭材料的制备成本,提升炭/炭复合材料密度均匀性,具有使用寿命长,生产批次之间的性能波动小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生产方法,属于聚丙烯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混合料在料斗内通过的倾斜设置的喂料螺杆加入至挤出单元的加料端,进入挤出单元的混合料在挤出单元中输送挤压、熔融、反应后运动至真空排气段中,在真空排气段中的混合料通过抽真空单元进行两级抽真空处理,混合料抽真空结束后进入挤出段成型挤出长条状聚丙烯复合材料;长条状聚丙烯复合材料由牵引单元提供牵引力,牵引单元将长条状聚丙烯复合材料牵引至切粒单元进行切粒。本发明一方面使得聚丙烯混合料可以顺利喂料,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聚丙烯复合材料中VOC含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切飞边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中部设有上模型腔;在上模型腔的外侧,沿其外周方向设置一圈第一剪切刀口;在第一剪切刀口的外侧,沿其外周方向设置一圈第一溢料排胶腔;下模中部设有下模型腔;在下模型腔的外侧,沿其外周方向设置一圈第二剪切刀口;在第二剪切刀口的外侧,沿其外周方向设置一圈第二溢料排胶腔。本实用新型中,上模与下模闭合时,多余的复合材料会溢出并流入溢料排胶腔内,切刀口之间相互剪切闭合,以至将溢出的复合材料、型腔内的复合材料进行切断,从而保证复合材料螺旋桨在成型过程中自动去除飞边,避免加工误差,提高尺寸精度,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材料为粒径为20-100纳米的CdO/ZnO,其中锌与镉的摩尔比为:(99-90)∶(1-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复合材料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如各种染料、苯胺类、苯酚类等)在短时间内(20-60分钟)达到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可重复使用多次(如10次以上)。对纺织、印染污水,光催化降解60分钟后,污水COD值在15mg/L以下,重复利用10次以后,污水的COD值在30mg/L左右。此产品与目前市售光催化剂TiO2及污水处理剂相比,具有对污水处理周期短(仅需1小时,一般处理剂至少需24小时)、重复利用率高(10次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铁盐与对苯二甲酸经溶剂热反应得到MIL‑101(Fe)八面体;2)将步骤1)制备的MIL‑101(Fe)八面体加入乙醇溶液中,之后加入钛酸四正丁酯搅拌,然后加入水、氢氟酸经水热反应得到MIL‑101(Fe)/T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结合了MIL‑101(Fe)和TiO2两种材料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水分解以及CO2还原等光催化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PA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PA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a、选用PA6基料、碳纤维、抗氧剂、热稳定剂、导电粒子、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及增韧剂作为制备原料;b、将步骤a中的碳纤维进行增加实施力学增强处理;c、将步骤a中的PA6基料实施改性;d、将完成处理的碳纤维及实施改性后的PA6基料与其它试剂实施混合搅拌;e、将步骤d中完成混合搅拌的物料投入造粒设备中实施造粒;f、将完成造粒的粒料投入注塑机中注塑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力学强度的碳纤维PA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切碳纤维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其降解和回收方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汽车部件领域,包括步骤如下:将短切碳纤维毡手动或自动裁切后铺层叠好,称重可降解湿法模压环氧树脂A、B组分和内脱模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将可降解环氧树脂淋涂到叠层的短切碳纤维毡上,然后手动或自动放入预热的模压模具中,模具加压并快速固化成型,脱模,将复合材料部件取出,得到短切碳纤维毡复合材料产品。本发明适用于轻量化汽车部件低成本、批量化生产,该短切碳纤维毡复合材料产品具有可降解特性,实现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性双逾渗结构三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选择酚醛树脂作为第一相基体,聚氯乙烯粉作为第二相基体,气相生长碳纤维作为填料,制备具有高导热性能的双逾渗结构的三相复合材料。聚氯乙烯自身的导热性能和聚氯乙烯的空间占位效应联合作用使得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基体的三相复合材料在相同的碳纤维浓度下热扩散系数相比酚醛树脂的两相复合材料更高,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1.2?1.6m2/s,是纯酚醛树脂基体热扩散系数的5?6倍,材料平面热导率和垂直热导率均显著增大;该复合材料除了优异的导热性能外还具有耐磨性,产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份数计,该复合材料包括:聚乙烯60‑80份,木粉15‑20份,稻壳粉8‑10份,秸秆粉8‑10份,凹凸棒土2‑3份,膨润土4‑6份,偶联剂3‑4份,润滑剂3‑4份和防霉剂2‑3份。本发明通过在木塑复合材料中添加补强剂凹凸棒土和膨润土,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进而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强度。
一种木质素磺酸钠填充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塑料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木质素磺酸钠预处理、添加助剂制得混合物料、添加碳酸钙制得复合填料颗粒、物料混炼。木质素磺酸钠的加入,在保持一定力学强度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所得复合材料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为合理大规模利用木质素磺酸盐这种工业废物提供方法,同时提供了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本发明通过气流粉碎处理得到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μm±0.1μm,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越大,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发明通过添加塑料助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硅烷偶联剂及硬脂酸钙来改善木质素磺酸钠与聚乙烯树脂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气耦合Lamb波的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平面应力检测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连接设备并调试;将检测到的信号,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方向为基准,基于旋转平台(4)进行θ1、θ2、θ3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准纵波速度值测量;将三个不同方向上的准纵波速度值测量,得到对应的准纵波速度值vQL1、vQL2、vQL3;将检测信号的准纵波速度值测量θ1、θ2、θ3和准纵波速度值vQL1、vQL2、vQL3,通过Christoffel声张量与准纵波关系,得到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平面内以纤维方向为基准的主应力σ11、σ21与τ12,显示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平面应力检测结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耦合剂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检测结果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胶接修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材料快速修理金属裂纹损伤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表面处理;S2;铺设增强纤维布;S3;铺设可剥布;S4;放置带孔金属板;S5;铺放导流网;S6;铺放三通管;S7;连接一号真空设备;S8;封好真空袋;S9;在真空袋上粘上热电偶,之后在上面铺放上电热毯;S10;在电热毯上铺放上透气毡,透气毡上放置真空接头;S11;贴密封胶条;S12;抽真空;S13;程序设置;S14;固化;S15;修整;通过结合复合材料湿法胶接金属裂纹工艺以及树脂真空灌注工艺特点,将树脂真空灌注工艺引入复合材料胶接修理金属裂纹,实现了快速和便捷修理需要,力学性能高于传统复合材料湿法胶接修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将热塑性酚醛树脂溶液和铬铁矿砂或碳化硅陶粒进行混合后在铬铁矿砂或碳化硅陶粒表面形成一层固体酚醛树脂膜,再通过破碎过筛得到覆膜砂或覆膜陶粒,再将覆膜砂或覆膜陶粒倒入模具中进行热压固化成型即得到导热绝缘复合材料。本发明一种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制得的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绝缘性能、良好加工性能和优异力学性能,特别适用于目前的电子元器件。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技术的复合材料穿透损伤高效修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复合材料损伤区域清除和斜面打磨,使用丙酮将表面灰尘去除;在损伤区域贴上胶膜和补片,封真空袋,采用热补仪对胶膜进行加压加热固化;在损伤部件上,损伤区域外,钻若干对孔径,孔径要求对称补片分布,并进行打磨及使用丙酮清洁;采用纤维束在成对孔径中按照左“又”字型和右“又”字型进行缝合,纤维束末端用胶带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复合材料挖补修理工艺的基础上,使用RFI技术对修理补片进行再加固处理,实现了复合材料修理区的力学性能的提高,延长了复合材料损伤件修复后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球/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制备碳球,再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在碳球表面修饰,使得碳球表面带有正电荷,利用静电引力,在以H2O和DMF为混合溶剂的加热搅拌过程中让AuCl4‑均匀快速吸附到碳球表面;最后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以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还原剂,让Au沿着特定的晶面生长,从而一步原位还原得到负载均匀的碳球/Au纳米复合材料。跟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绿色、廉价、易合成的碳球为基底负载金纳米粒子,反应时间较短,操作简便,重复性很高;通过改变HAuCl4加入量,可以得到负载量可控的碳球/Au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具有催化性能,尤其是对催化4‑硝基苯酚还原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尼龙/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即将膨润土阳离子交换反应后,通过尼龙单体插层,形成插层膨润土,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使层状硅酸盐与尼龙基体紧密结合,并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尼龙基体内,制备高性能的尼龙/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铸型制品。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且复合材料性能大幅度提高,超过同类材料50%左右,应用范围宽,市场广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损耗软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磁性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操作为:将金属磁粉放入氯化镁与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再在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通过两步煅烧及压制、退火处理,得到氧化镁与氧化铝复合绝缘的低损耗软磁复合材料。以相对磁导率级别为60的气雾化铁硅铝软磁复合材料为例,采用此方法制备的磁芯相较于常规方法制备的磁芯,压制密度提升2.8%,磁滞损耗降低24.6%。软磁复合材料电阻率从6.224×109μΩ∙cm提升至8.565×109μΩ∙cm,500kHz/50mT的涡流损耗降低了69mW/cm3,该方法通过两步煅烧得到的氧化镁与氧化铝复合绝缘层,明显提升了软磁复合材料的压制密度与电阻率,同时降低了软磁复合材料的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地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轨道交通地板材料领域,所述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地板为三明治夹芯结构,所述三明治夹芯结构由上面板、夹芯层和下面板通过真空袋压或模压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地板,上面板采用石英砂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易清理,阻燃等特点,中间采用泡沫、轻木铝蜂窝等芯材,具有阻尼系数较高,减震、降噪等效果,下面板为玻纤复合材,轻质高强。本发明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地板,低VOC,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本发明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地板不仅轻质高强,阻燃降噪,拆装与维修方便,且省去地板革的二次粘接,更为环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OM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OM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POM树脂76.0-91.6%;石墨烯微片5.0-15.0%;抗氧剂0.5-1.0%;润滑剂0.5-3.0%;分散剂1.0-3.0%;甲醛吸收剂0.2-2.0%;成核剂0.2-1.0%。本发明的POM复合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磨损量小、机械性能好等特点,能够应用在负荷大、工作时间长的传动产品上,在高端传动轴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所用的制备方法对生产设备要求低,效率高,便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耐化学品PC/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高温耐化学品PC/ABS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改性PC树脂、ABS树脂、共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填料、成核助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增韧剂、硅酮粉、白矿油、相容剂。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耐化学品性能,改性后的PC树脂提高材料表面的致密性,用以在高温下抵御酸碱以及热油对PC/ABS复合材料基材的侵蚀,极大的提高PC/ABS复合材料在高温下耐化学品性,该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复杂化学腐蚀环境的适应性,尤其适用在在发动机周边部件使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芜湖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