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光式光热发电装置,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固设有多个支撑轴,多个支撑轴之间卡接有球面透镜,所述筒体的内腔设置有聚光通道,所述聚光通道的内侧壁固设有反光镜,反光镜为球面透镜的下方,所述聚光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第一凸镜、凹面镜以及第二凸镜。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该聚光式光热发电装置,通过设置球面聚光机构,能够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光能损失,同时球形聚光机构,能够大大提高光能接收面广度,而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板的光接收广度窄,因此光利用率较本装置大大降低;进一步的,本装置利用光纤传导光能,解决了设备受地理限制的因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紫外线太阳能一体路灯,包括由前端盖、后端盖、左端弦盖和右端弦盖组成的盒体,所述盒体的底部设置有铝板,所述铝板的底部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灯罩,所述铝板的底部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电池盖,所述后端盖的前表面固定有控制器,所述后端盖的后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盒体的顶部设置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底部设置有与电池盖相配合的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光伏板与控制器和蓄电池依次串接,所述光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蓄电池的输入端口,该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紫外线太阳能一体路灯,使用寿命长,防尘防水效果好,且使用期间无需维护,电性能稳定。
一种快速无扰动煤矿风机电源切换装置,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逆变模块与风机配电模块连接,风机配电模块与风机连接;风机配电模块还与锁相模块连接,锁相模块与DSP数字控制模块连接,DSP数字控制模块与逆变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逆变器锁相环的快速无扰动切换煤矿通风机电源的控制装置,在不对风机系统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目前新能源并网中应用较广泛的逆变器锁相环可以快速跟踪电网相位等信息的特点,在原有的配电装置基础上加入该装置,大大的提高了煤矿通风系统不间断供电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内置锅炉,它解决了现有隧道窑大量余热直接排入空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窑冷却段的两侧分别设置了安装低水位集箱(20)的支撑架(23)和安装高水位集箱(6)的支撑架(18),并在两侧集箱之间穿过炉膛上部均匀设置倾斜受热管(29),锅筒(3)由设置在窑体一侧的给水管路及阀门(4)补给水源,低位集箱(20)与锅筒(3)之间设置了下水管(21),高位集箱(6)与锅筒(3)之间设置了上水管(7),窑墙一侧外地面上设置了汽包(25),通过汽管(24)与锅筒(3)相连。具有结构科学、制作简单、节能减排等优点,是国家鼓励的新能源(二类)项目,该技术的应用将会积极地推动我国砖瓦行业整体产业升级,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制动电动助力系统的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无刷无位置传感器的电动真空泵控制装置。它包括汽车电池和电机,还包括电压调节模块、压力传感器、MCU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汽车电池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也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保证电机有序换相,从而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提供制动助力,保证制动系统的灵敏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Z源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属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其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界常见的风能和太阳能为用户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电源,发明中采用基于Z源电路结构的升压装置和基于DSP实现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的跟踪控制策略,由充放电控制器、储能蓄电池、逆变器等三部分组成,风光互补控制器将风力发电机捕获的风能利用整流器转化为直流,与太阳能电池板捕获的太阳能一起为储能装置(蓄电池)充电,逆变器是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通过一定的电路和控制方法实现交流220V稳定输出,供负载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硬件少,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驱式钕铁硼永磁动力汽车与轮船,在车、船体的中下部下凹型的车、船底部安装一个一端与车船体铰链固定一端可上下调节的钕铁硼永久永磁体,下端设置一个带轮子或能够水上漂浮的可移动磁体,车、船体下前端设置一个前阻力磁体。利用永磁体同性相斥的基本原理,通过调节上、下端磁体的间隔距离产生磁斥转距,迫使下端的浮式或轮式可移动磁体前进,同时与下前端车、船上水平阻力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推力持续推动车、船体作功,直接驱动整个车、船体前进。在磁约束范围内可以实现无接触式的、直接驱动作功,没有太复杂的机械装置和机械之间相互磨损,其结构和操作简单、是绿色、环保、节能的最佳新能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齿轮系刹车的传动机构,包括上盖、底盖、输出齿轮、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外部轮;所述底盖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凸起的定位槽,所述输出齿轮的下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输出齿轮的上端轴心位置处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上端以及从动轴的下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相匹配的防滑齿,所述主动轴以及从动轴的防滑齿交错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防滑齿的配合,利用弹簧提供预紧力,既满足了常规齿轮系传动的要求特性,又能满足非常规使用条件下,齿轮系避免了齿牙撞伤失效的问题,特别针对新能源车充电口保护盖的开启、关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锂电池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采样线束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通过导线依次串联的限流电阻、反流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导线的两端均设有检测接插件单元。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采样线束检测装置,操作方便,示意明确,准确度高,避免了出现漏检和误判的可能性,且取电所检测电池本身,无需外加供电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池灭火装置,属于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该灭火装置包括集装箱体、散热回路组件和灭火回路组件。集装箱体内设置有锂电池模组和液冷均温板,散热回路组件包括冷却水箱、第一输水泵、回水阀门、换热器和第二输水泵。冷却水箱、第一输水泵和液冷均温板的进水口依次连通,液冷均温板的出水口与回水阀门、回水阀门、换热器、第二输水泵和第一输水泵的出口依次连通。灭火回路组件包括消防阀门和消防喷头。该灭火装置将用于集装箱体的散热组件和灭火组件结合为一体,能够在散热功能和灭火功能之间进行灵活切换,实现降低建造成本增加集装箱体内的有效利用空间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盒均温板结构,属于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该电池盒均温板结构包括均温板组件和进出水组件。其中,均温板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设置有条形隔板和多个U型流道。进出水组件设置在均温板组件的旁侧,包括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进水主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一三通管,出水主管包括第三管段、第四管段和第二三通管。该电池盒均温板结构其流道设置形式能够有效降低冷却水的流阻,同时使相邻流道内冷却水的正反双向流动,保证对电池盒中电池模组散热降温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网控制配电一体化集装箱,在集装箱的外表面设有光伏组件,可美化外观、防护集装箱、维持箱体内部温度,降低自用电率,并发出电能,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集装箱内设有分布式电源进线柜或/和并网柜、微电网开关柜、储能设备柜、主控制柜或/和监控柜和/或UPS设备柜,并网柜包含并网开关和隔离变压器,微电网开关柜包含连接开关、测量、继电保护和通信接口,储能设备柜包含储能变流器或/和蓄电池,主控制柜包含中央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监控柜包含SCADA装置和显示器。解决了微电网设备零散、安装维护困难等问题,具有集中化、一体化、降本增效等优点,并且能够统计常用典型实例、预留拓展位置,便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应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DCDC实现高压上电进行预充电的控制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包含储能单元、燃料电池单元、功率分配装置、蓄电池充电机、电机控制器、空调面板控制器、空调压缩器控制器;储能单元包含储能器件以及双向DCDC,储能器件连接在双向DCDC的第一组连接端之间,第二组连接端连接功率分配装置;燃料电池单元包含燃料电池、单向DCDC、空压机控制器以及低温预热组件,单向DCDC连接功率分配装置;功率分配装置包含硬件预充组件和软件预充组件,硬件预充组件分别连接电机控制器、空调面板控制器以及空调压缩器控制器,软件预充组件分别连接空压机控制器、蓄电池充电机以及低温预热组件;双向DCDC的控制端连接并受控于一整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适用于合金与水反应制氢的方式并能直接用于作为动力源的装置的弊端,提供一种加水式氢能源动力系统,包括制氢装置、氢电转化装置和电驱动动力装置,制氢装置的氢气输出端口与氢电转化装置的氢气输入端连接,氢电转化装置的电力输出端与电驱动动力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合金与水反应制氢的方式,并能通过氢电转化装置将氢气转化成电能供给电驱动动力装置产生动力,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上使用能直接为汽车提供动力,成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在使过程中,只需带够合金粉末即可,而反应所需的水随可取,无需像使用汽油、柴油发动机的汽车一样定点加油,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双离合式离合器,属于与各种工程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上装动力电机或副发动机等辅助设备的配套使用的离合器装置,其技术方案核心点是:包括花键轴、第一输出法兰、第二输出法兰、中间法兰、固定气缸,第一输出法兰、第二输出法兰与中间法兰在花键轴上同轴布置,中间法兰的内花键部分与花键轴的外花键滑动配合,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中间法兰与第二输出法兰结合,当固定气缸工作时,反向推动中间法兰与第二输出法兰分离,中间法兰的另一端与第一输出法兰结合。本实用新型以一个离合器实现了两组离合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车上装动力传动需要设计多离合的问题,结构布置合理,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商用车辆部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集成式支架,包括左边梁、右边梁、前横梁与尾横梁,所述左边梁、右边梁、前横梁与尾横梁依次首尾相接构成周边式的框架主体,且框架主体的前侧略高于后侧,所述框架主体采用Z型梁拼焊连接,所述框架主体的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左支架与车架连接右支架。该多功能集成式支架,能集转向泵、真空泵、压缩机、真空罐、冷凝器、散热器、高压箱、水泵、控制器装配于一身,解决了新能源电动车在底盘装配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装配工时多问题,该支架结构型式为周边式,框架为Z型梁拼焊而成,主梁及小支架都为折弯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加工装置及电池模组。电池包括壳体和封装在壳体内的电芯,电芯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极耳,两个极耳一一对应分别伸出壳体相对的两侧,壳体于极耳伸出的一侧具有密封壳体的密封区,壳体于密封区还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的第一端与壳体内部连通,泄压口的第二端密封,且泄压口的第二端至少部分与极耳的位置重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既保证了电池密封的良好性能,又确保在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气体易于冲破泄压口,以达到电池内部泄压的目的,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且使电池内部的压力定向泄放,避免不定向泄压引起周边电池安全失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双电机单速带轮边减速平行轴电驱桥动桥。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单电机存在能量损耗高、传输效率低和动力性较弱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第一、二电机、第一、二输出半轴、第一、二轮边减速器总成、第一、二减速器总成;第一、二电机分别安装在第一、二减速器总成上,第一、二减速器总成包括啮合的输入齿轮和减速齿轮;第一输出半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轮边减速器总成和第一减速齿轮连接,第二输出半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轮边减速器总成和第二减速齿轮连接;第一、二输出半轴和第一、二电机轴相互平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提高通过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主要用于单速带轮边减速的平行轴电驱桥。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充电式高压配电箱,包括连接电池正极的正极电路,和连接电池负极的负极电路,直流输出保险、空调保险、高压充电保险和热敏保险相互并联于所述正极电路上,直流输出保险连接直流输出正极,空调保险连接空调正极,高压充电保险连接高压充电正极,热敏保险分别连接PTC热敏电阻正极和PTC控制板正极;直流输出负极、空调负极、高压充电负极、PTC热敏电阻负极和PTC控制板的负极均接入所述负极电路;设有快充正极接触器的快充正极电路连接电池正极和快充正极,设有快充负极接触器的快充负极电路连接快充负极和电池负极。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整个高压系统的安全性,具备两种充电模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加热、充电、节能为一体的一种充电保暖鞋,它包括鞋身主体、鞋底、小腿护套、发电装置、锂电池、加热小腿装置、加热鞋垫、开关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底设置于鞋身主体底部,与鞋身主体在底部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后部安装有开关电路板与锂电池,空腔中部装有发电装置,鞋身主体内腔鞋底上放置有加热鞋垫,所述加热鞋垫通过五金导电弹片连接电路板与锂电池,鞋身主体在脚跟上方位置接出导线连接加热小腿装置,所述的加热小腿装置设置于小腿护套内。本实用新型既可为在穿着时直接为使用者加热脚和腿,又可以在行走、跑步时候储存电能,符合国家提倡的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概念。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温电缆,所述电缆包括2组信号传输线芯、3根充电电力线芯、2根信号控制线芯、屏蔽隔板、包带、第一绝缘层、屏蔽层、隔热层、弹性层、防火层、防水层、护套,信号传输线芯、充电电力线芯和信号控制线芯之间设置屏蔽隔板,包带挤包绕线芯构成绝缘缆芯,包带外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第一绝缘层、屏蔽层、隔热层、弹性层、防火层、防水层、护套,信号传输线芯和信号控制线芯分别位于充电电力线芯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拖移、高柔软、易弯曲,具备动力传输及信号控制等综合特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充电口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加热膜结构及电池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加热膜结构的加热膜本体上设有多个凸出部,凸出部能延长加热膜的长度,在单体电池膨胀时,凸出部延展能使电池加热膜变长,从而避免了加热膜本体断裂造成电路短路的问题,也避免了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表面脱离出现加热膜本体空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电加热膜结构,凸出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间隙处,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连接,在单体电池膨胀时,凸出部能使电池加热膜变长,加热膜不易断裂,加热膜本体与单体电池表面不易脱离,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带定位的电池组挤塑外壳。一种能够保障电池组的安全性、防水性,且在两端设置定位孔方便安装的新型带定位的电池组挤塑外壳。一种新型带定位的电池组挤塑外壳,包括有壳体、端盖和底盖;壳体的两端均开口,且壳体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端盖,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底盖;端盖和底盖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第一螺纹孔,用于固定连接电池支架;端盖和底盖的两侧对称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孔,用于定位安装于车架;端盖的中部开有通孔,用于穿线或接头安装。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能够保障电池组的安全性、防水性,且在两端设置定位孔方便安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下电控制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延时开关和延时控制电路,延时开关设在蓄电池和高压控制组件之间的通断电路上;延时控制电路连接蓄电池与延时开关,延时控制电路上设有总开关,总开关的断开可使延时开关在设定时间后断开。该系统包括:蓄电池、高压控制组件、延时开关和延时控制电路。蓄电池提供低压电;高压控制组件控制高压电路;延时开关设在蓄电池和高压控制组件之间的通断电路上;延时控制电路连接蓄电池与延时开关,延时控制电路上设有总开关,总开关的断开可使延时开关的延时断开。能够解决用户需在停车后等待再关闭总电源,以及停车后直接关闭总电源会导致燃料电池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梯控制装置,其包括太阳能控制器、控制模块、双向DC/DC变换器、电梯变频控制器以及拽引电机控制器;电梯变频控制器与拽引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控制模块与太阳能控制器、电梯变频控制器以及拽引电机控制器分别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应用到电梯节能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能源理念,符合新能源要求。将太阳能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直接给电梯变频控制器的主流母线供电,而不是通过逆变方式先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向电梯供电,省掉了逆变和整流两个中间环节,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相比于逆变方案,系统整体的可靠性高。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元件,把多余的太阳能以及电梯发电产生的能源存储在超级电容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动力源发电装置,包括滚筒、收缩式支架、折叠式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由筒状外壳、太阳能电池板、叶片、手摇机构和小型发电机Ⅰ组成;筒状外壳的两侧边设有空槽,两空槽与筒状外壳内腔连通;太阳能电池板设在筒状外壳的顶端,太阳能电池板为折叠式,折叠后与所述筒状外壳两侧边的空槽配合封闭;叶片置于筒状外壳内,叶片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小型发电机Ⅰ连接;手摇机构包括摇柄、传动增速齿轮系、超越离合器Ⅰ、小型发电机II。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混合式的发电方式,可利用多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进行发电,它集风能、光能发电于一体,将风光互补式新能源的利用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手动解锁功能的液压锁,包括液压锁安装板、设置在液压锁安装板上的主锁紧机构、副锁紧机构、自动解锁装置、手动解锁装置,所述自动解锁装置为通过油缸支架设置在液压锁安装板上的油缸,油缸的伸缩部与副锁紧机构配合使之呈锁止或解锁状态,当新能源换电重卡出现电路故障时,可通过手动解锁装置与副锁紧机构配合使之呈锁止或解锁状态,这样就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路故障,无法更换电池包的情况,从而大大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叠式叠片电池的生产设备,属于新能源车用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隔膜固定辊、隔膜输送辊、两压紧机构和两抓取机构;隔膜固定辊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隔膜输送辊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方;两压紧机构相对且间隔的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各压紧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压紧部,两压紧机构的压紧部在工作台上方交错设置;两抓取机构用于抓取正极片或者负极片,并将正极片或者负极片沿着中心线弯折后并送入一压紧机构的两个压紧部之间的区域内,使正极片或者负极片的表面与隔膜的表面抵接;其中,压紧机构的各压紧部分别朝着工作台上表面方向移动,将正极片或者负极片与隔膜进行压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横向可调式集成支架总成,包括上层框架总成、下层框架总成、定位套、定位销。上层框架总成又分:上层框架前横梁、上层框架后横梁、上层框架连接纵梁、上层框连接支架、上层框端部安装支架。下层框架总成又分:下层框架前横梁、下层框架后横梁、下层框架连接纵梁、下层框连接支架、下层框端部安装支架。该总成可集高压箱、充电机、多合一控制器、高压线固定杆装配于一身,解决了新能源电动车在底盘装配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装配工时多问题。同时该总成端部安装支架均为可调式,能根据装配部件安装尺寸来调节该支架的纵向及横向长度,达到一架多用,装配便利的效果。该支架结构型式为框架式,结构合理可靠,制作工艺简单。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