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中子吸收材料的应用方法,成分为核级碳化硼、铝合金、纳米氧化物。本发明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且制备出的复合材料是均质材料,纳米氧化物和碳化硼能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铝合金中。采用热等静压、热挤压、热轧制、热锻压等二次加工工艺可制备出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导率和冲击韧性的复合板材,高温下的力学、热学性能稳定,可作为临界安全控制的中子吸收材料,具有较高的贮存密度,应用于军舰反应堆辐射防护材料、民用核反应堆乏燃料湿法贮存和干法贮存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渣重熔过程铝粉的加入方法,属于电渣重熔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不同粒径的铝粉相隔一定间距均匀地放置在传送装置上,并通过传送装置均匀、连续地加入结晶器。具体步骤为:⑴将放置铝粉的传送装置用重砣悬挂于电渣炉冶炼支臂上;⑵将粒径为1~3mm的铝粉均匀铺放在传送装置上;⑶将粒径为8~10mm的铝粉铝粉以每粒相距10~12cm的间距放置于传送装置上;⑷通过传送装置移动,将铝粉加入结晶器。本发明通过铝粉加入装置,将粒度为1~3mm的铝粉传送入渣池,使渣池内的氧有效降低,防止氧传入熔池;当较大粒度8~10mm的铝粒掉入结晶器时,较大粒度的铝粒会进入熔池,从而有效的去除熔池中的氧,达到提高钢锭的冶金质量和性能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块状钛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钛矿石粉碎成为块状;2)一号反应箱内通过还原法制备块状多孔钛;3)多孔钛在二号反应箱内置于浸泡液中进行表面络合反应,增加了其孔洞表面活性;4)利用负压法二号反应箱内向多孔钛注入液态合金;5)三号反应箱内进行等离子辉光处理,形成冶金结合的钛基复合材料;6)钛基复合材料加工整形成产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综合成本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能够加工制造成各种合金零件,综合使用性能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缓蚀剂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缓蚀剂,用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进行共聚得到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同的聚合物。同时,可按不同生产工艺条件来生产不同阴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本发明工艺简单,所用原材料易得,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原材料和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适于推广应用。本发明所得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缓蚀剂适用于工业废水、钢铁厂废水、电镀厂废水、冶金废水、洗煤废水等污水处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甘氨酸浸提废旧印刷线路板中铜的方法。其步骤为:通过拆解和机械破碎处理,获得粒径较小的废旧印刷线路板样品;搅拌条件下,将上述预处理样品置于甘氨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浸出剂中,恒温浸出一段时间后,将浸出液过滤,浸出铜。本发明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选用甘氨酸作为浸出剂浸提废旧印刷线路板中的金属铜,相较于传统浸出剂而言,具有环保性及高效性,铜的浸出率最高可达94%,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铍铝合金表面氧化铍/氧化铝双相颗粒复合强化改性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在铍铝合金表面预烧微米金属铝粉、纳米氧化铝粉与纳米氧化铍粉三元预混复合粉体的方式,结合电子束重熔与后续热处理获得了高硬度与强化相颗粒梯度式分布的合金表面改性层。采用上述技术路线可避免使用金属铍粉造成的不利影响与表面改行层的开裂失效,实现了改性层与合金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保证了表面改性层的结构稳定性。该方法工艺路线简便可行,可有效解决铸造铍铝合金用作电子包封材料时对表面涂层热物性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的基础之上,改进成型工艺,先压制高度较低的毛坯小块(1),再将多个毛坯小块叠加在一起形成毛坯(2),将毛坯(2)进行等静压,烧结时按叠加方向竖直装料,通过高温烧结,毛坯小块(1)之间完全固熔在一起,后加工磨除表面毛坯小块(1)之间边缘的痕迹,加工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即可;本发明可以制备轴向尺寸达1000mm的材料,且对压机压力要求不高,节约成本,减小一次成型带来的密度梯度,使烧结后的材料不易变型,满足应用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质高B4C含量的B4C/Al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和材料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高B4C含量的B4C/Al复合材料难以烧结致密化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按设计要求体积比将粉末态的B4C原材料和铸锭态的Al原材料依次装入包套中进行除气‑封装处理后,在外加力场辅助作用下进行两步法烧结,其中第一步烧结温度TI低于Al原材料的熔点;第二步烧结温度TII高于Al原材料的熔点;第一步烧结时施加的力场FI大于第二步烧结施加的力场FII。本发明的方法一次致密化即可实现快速制备高B4C含量的B4C/Al三维网状结构复合材料;无需混料工序,无需压制成型工序,过程可控。
本发明是一种高纯超细钒铬钛混合粉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钒铬钛混合粉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钒铬钛混合粉氧含量及粒度的问题。包括下列步骤:先对枝晶钒、颗粒钛进行氢化处理,然后对一定质量配比的氢化钒、铬、氢化钛混合粉进行高能球磨处理,最后将高纯超细混合粉进行脱氢处理。该方法由于氢的作用,原料污染少且脆性强,特别适合制备高纯超细钒铬钛混合粉,可为粉末冶金法制备钒铬钛合金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温服役环境用高强韧不锈钢大钢锭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合金原料进行真空感应熔炼后浇注,得到电极棒;将所述电极棒进行真空自耗熔炼,得到自耗锭。本发明开发12吨真空感应炉+12吨真空自耗炉冶炼的工艺技术,冶炼大截面Φ920mm钢锭,在保证双真空双联冶炼超低氮含量控制和超纯低偏析冶炼控制的基础上,确保锭重≥10.5吨,满足工程用单张板成品用锭要求,化学成分控制满足冶金成分设计要求,成品偏析组织、非金属夹杂、‑196℃冲击韧性及力学性能以及超声波探伤等满足航天低温工程规范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质铀钨合金的制备技术,属于冶金领域,合金中钨的含量在2‑40%范围内,制备过程中,采用电弧熔炼技术,钨先熔于铀熔体中。通过对铀钨合金锭正反面多次熔炼,同时在熔炼的过程中施加电磁场对熔体进行搅拌,使钨均匀分布于铀熔体中,在再凝固的过程中弥散均匀的析出,最终钨以颗粒状均匀弥散的分布于整个铀钨合金锭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炉炉衬浇筑用的活动坩埚,涉及冶金工业中频炉炉衬浇筑用的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本体的侧壁上开有长条形缺口,所述长条形缺口与坩埚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坩埚本体的长条形缺口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可调节螺栓装置。本发明不再采用电焊方式封闭坩埚直面竖缝,通过采用在坩埚直面上开设长条形缺口,并在长条形缺口位置安装可调节螺栓装置,使用时将可调节螺栓装置调至需要的扩展尺度,完成后将可调节螺栓装置调至需要的缩放尺度,再采用行吊脱模,从而降低了因紧固性脱模的操作难度,规避了脱模时坩埚对炉衬体的损坏,有利于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同时炉衬体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得到了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氟化工生产设备的镍基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氟化工生产设备的镍基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材、复材选料:根据工况要求,选择基材和复材;(2)熔炼、精炼:将基材和复材通过中频感应炉进行熔化,再经过精炼炉精炼调整成分;(3)离心浇注复合管坯:将精炼后的金属溶液通过离心复合铸钢机进行离心浇注成为复合管坯;(4)外剥加工:对浇注完毕的复合管坯进行内镗外剥加工,去掉有缺陷部分;(5)热挤压、开坯:热挤压加工、开坯,使复合管坯进行一次初变形,并进行热处理;(6)冷轧为成品。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材料基层与复层完全为冶金结合,(复合面结合力高)组织致密、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气分离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空腔内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蛇形通道,所述蛇形通道的一端端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蛇形通道的另一端端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蛇形通道包括多个过滤管段,每个过滤管段内均设置有过滤件,且至少一个过滤管段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向上。本装置通过蛇形管道延长了粉气的分离时间。通过过滤件对粉气进行过滤。转弯处运动方向发生的改变,粉气中的冶金粉末改变流动方向的时间较气体慢,实现粉末与气体的分离。蛇形通道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提高气体与冶金粉末的分离效率,实现多级分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型钢结构防腐、防火一体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制备耐火型钢结构防腐底漆,该底漆由包括丙烯酸防水弹性乳液等乳液、硅酸铝纤维、云母粉、助剂、以及水的A组分和硅酸盐水泥混合组成;制备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该涂料由包括苯丙乳液等乳液,硅酸铝纤维、粉煤灰漂珠、膨胀珍珠岩、助剂、以及水的C组分和硅酸盐水泥混合组成;经钢结构表面清洁处理、涂覆防腐底漆、打磨、涂覆防火涂料等步骤,即获得乳液--水泥--硅酸铝纤维体系厚型钢结构的防腐、防火一体化涂层。本发明综合成本低,涂层集防腐、防火一体,适用于航天、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国防、轻纺工业等各类建筑物承重钢结构件的防腐、防火防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自养型浸矿菌-异养菌协同连续浸取硫化矿的方法。它分为复合浸矿菌种的制备和复合菌株浸矿两大步骤。复合浸矿菌种的制备包括菌株的挑选、培养基的配制、菌株的复合培养、复合浸矿菌种的驯化;复合浸矿菌种浸矿包括矿样的预处理、浸矿培养基的配制、复合浸矿菌种浸矿、半导体硫化矿的选择与加入、浸出液中金属的提取处理。本发明利用了半导体硫化矿物在电子跃迁的过程中可提供电子促进微生物浸矿作用的特性,利于降低整个工艺的运行成本,提高工艺的浸矿效率,在冶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铅复合管的电磁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管预热至温度T1;S2、将放电线圈、铅管和钢管从内至外依次同轴放置,且钢管与铅管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放电线圈为电磁成形设备的一部分;S3、将钢管的外部采用夹具固定;S4、将电磁成形设备进行充放电,使铅管扩径变形并与钢管结合。本发明通过电磁成形方法对铅管与钢管进行高速复合,同时对钢管进行加热,加快界面元素扩散,促使钢铅界面产生了高强度冶金结合,保证了钢管与铅管之间的长期服役性能;同时利用钢铅之间的温度差,促使钢铅之前产生热残余应力,保证了钢管与铅管之间过盈配合,产生较高的机械结合力,并利用夹具对钢管进行固定,避免了钢管在热量作用下的变形。
本发明是通过旋锻形变提高钒铬钛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钒铬钛合金力学性能低的问题。包括:将钒、铬、钛细粉配比为混合料,并经软膜工装装料、冷除气,再经冷等静压处理、真空烧结、不锈钢包套封装,再进行热等静压处理,得到钒铬钛合金旋锻形变处理预制坯;将预制坯经加热炉加热后进行旋锻形变处理,钒铬钛合金经旋锻形变处理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本发明通过采用不锈钢包套封装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钒铬钛合金进行热等静压致密化处理,获得钒铬钛合金旋锻预制坯,采用旋锻形变处理钒铬钛合金,并进一步采用真空退火提升钒铬钛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冷轧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冷轧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及工序复杂、成本高、热轧板坯所需加热温度高、控制取向硅钢成份命中率低、脱碳退火需两次操作等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电炉控制冶炼;炉外加热炉和炉外真空炉精炼;吊包出钢、模铸出钢锭;开坯;热轧;抛丸酸洗;一次冷轧;完全脱碳退火;二次冷轧;退火涂MgO;罩式炉高温退火;钢带平整涂绝缘层;纵剪裁边并包装入库。本发明适用于冷轧取向硅钢的生产。
本发明的低温取向硅钢生产全工艺,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冷轧取向硅钢的板坯加热温度高、加热炉寿命短、能源浪费、取向硅钢因C及其它化学元素含量要求范围窄及转炉冶炼牌号命中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低温取向硅钢生产全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转炉→RH真空处理→板坯连铸→热装热送→板坯加热→热轧→一次冷轧→一次脱碳退火→二次冷轧→低温恢复退火及涂氧化镁→高温罩式炉退火→拉伸涂绝缘层→纵剪、包装、入库,最终生产出低温取向硅钢。
一种高纯活性锌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主要按硫酸锌30~100g·L-1、氯化铵80~120g·L-1、添加剂0.1~0.5g·L-1的组成和含量,取各组分、与水混合,调节pH值为7~8.5;以不锈钢板为阴极、粗锌板为阳极,在温度15~40℃、电流密度10~25A·dm-2、占空比0.7~0.9、频率200~2000Hz、刮粉周期300~1000秒的条件下电解;用缓蚀剂清洗锌粉;再将锌粉经后处理和过滤干燥,即制得到锌的质量百分含量≥99%的高纯活性锌粉。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形貌可控的高纯活性锌粉,比表面积可达0.15~0.24m2·g-1,可用于化学工业、锌防腐涂料工业、冶金等行业。
一种高镧含量的难变形钴基高温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冶金领域。合金板材按重量百分数计主要由以下合金元素成分组成:C:0.05%~0.15%;Cr:19%~24%;Ni:9%~24%;W:13%~16%;Fe:≤3%;Mn:1%~2%;Si:0.2%~0.4%;P:≤0.04%;S:≤0.015%;B:≤0.015%;La:0.03%~0.12%;余量为Co,该合金板材的表面、尺寸、性能满足标准,可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火焰筒;制备方法是将合金原材料采用真空感应、电渣重熔冶炼工艺路线进行冶炼,获得钢锭;将钢锭经锻造、轧制、固溶热处理、酸洗获得冷轧薄板,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的冷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温合金棒材冷拔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棒材进行固溶热处理;(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棒材进行冷拔前润滑处理;(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棒材进行冷拔处理;其中,所述冷拔处理的总变形率为35%-40%,所述冷拔处理经历至少4个道次,其中,第1个道次的变形率为12%-16%,第2个道次的变形率为13%-16%,第3个道次的变形率为9%-11%,第4个道次的变形率为5%-9%。本发明提供的棒材冷拔方法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成品率高,可以有效克服由于棒材强度高造成的成型困难,易破坏模具,易出现表面划伤及竹节型磨损等表面缺陷,从而造成废品率高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屏蔽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芯管以及冶金结合于芯管内外层的包覆层,芯管由304B‑304B7不锈钢浇铸而成,包覆层由304不锈钢制成;芯板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8;Si≤0.75;Mn≤2;P≤0.045;S≤0.03;Cr,18‑20;Ni,12‑15;B,0.2‑2.25;余量为Fe;包覆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8;Si≤0.75;Mn≤2;P≤0.045;S≤0.03;Cr,18‑20;Ni,12‑15;余量为Fe。能够提高合金元素的利用率,主要体现为控制B在复合管中的含量,通过内外双层包覆层包覆芯管的方法制得既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又具有优异的核屏蔽效果,并且通过控制冶炼温度使得内外双层包覆层和芯管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矿石粉球团化方法。其铁矿石球团的制备过程是:将含铁量不同的铁矿石粉按一定重量百分比(其比例根据各种粉料含铁量与对球团总含铁量要求确定)进入混碾机中,混碾1-3分钟后加入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再混碾5-10分钟即可进入传输带到球团成形机,成形球团通过输送带进入100-120℃低温炉烘干30-60分钟,再到480-520℃高温炉烘干30-60分钟,球团强度可达到1800N以上,满足冶炼要求。此方法易实现流水线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在冶金行业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性能铍铝?稀土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采用铍铝预合金化和粉末冶金、后续冷/热变形加工(轧制)及添加其它合金元素的方式,该法工艺复杂、成本很高,且难以生产复杂结构部件,合金仍易出现成分偏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铍铝?稀土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金属铍、铝和稀土元素为原料,通过真空感应熔炼、预合金化、磁悬浮熔炼、重熔和快速冷却的结合,以及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成功制备出组织细小均匀的非枝晶合金,该合金晶粒细小致密,力学性能高,成分偏析程度低,具备良好的塑性与加工成型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制备出复杂结构的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屏蔽复合锭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芯板以及冶金结合于芯板外层的包覆层,芯板由304B‑304B7不锈钢浇铸而成,包覆层由304不锈钢制成;芯板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8;Si≤0.75;Mn≤2;P≤0.045;S≤0.03;Cr,18‑20;Ni,12‑15;B,0.2‑2.25;余量为Fe;包覆层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8;Si≤0.75;Mn≤2;P≤0.045;S≤0.03;Cr,18‑20;Ni,12‑15;余量为Fe。本发明通过将易加工的钢种浇铸包覆于难加工的304B‑304B7芯板上,在提高废核燃料容器的热中子吸收率的同时还方便对所得复合锭进行加工成型,所得的复合锭芯板和包覆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并且有效地控制了B在芯板中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芯板的热中子吸收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绵阳有色金属电冶金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