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铁路减灾选线方法,确定所有候选线路共有n种地质灾害,构建n种地质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对应灾害等级和对应评价指标的定量化范围,并确定每个地质灾害的每个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权重,使得能够引入理想点和欧式距离函数构件对应的地质灾害的理想点评价模型、或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和置信度准则构建对应的地质灾害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来对每个里程段在该地质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对应灾害等级进行综合评估,提高评估结果准确性,进而获取每个里程段的每种地质灾害的单位损失程度更准确,最终对应候选线路因n种地质灾害产生的总损失量的计算更准确,使得能够更加准确的选取最优线路。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卫星地图的由远及近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方法,涉及地质测绘领域,解决现有地质调查测绘方法太宏观或太微观,不利于工程区地质现象总体把控和突出重点;无纸质地形图时,按传统方法无法进行地质测绘调查;有纸质地形图,但通视条件不好或地形复杂时,不能准确到位或定位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明确地表地质调查重点测绘内容;其次,对工程区进行远距离观察,总体把控工程区地质现象,在卫星地图上确定需要近距离调查的地质点;再次,结合现场通行条件,确定调查线路;最后,利用手机卫星地图、定位及导航功能,对地质点进行近距离调查测绘、定位。本发明易于实施,可大大地提高测绘效率,缩短勘察周期,降低勘察成本。
本发明涉及地质监测基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定位的地质监测基站,包括基站,基站上安装有定位器,基站一侧安装有控制器,定位器电性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定位器工作。基站一侧设置有警报机构,还包括检测器,检测器电性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检测器工作。通过定位器对基站当前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实时发送位置信号,再通过将位置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地质灾害情况将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从而操作人员可实时掌握基站的位置情况;当发生地质灾害时,通过检测器检测到地质灾害的信息,检测器再将灾害信息传递至控制器,从而控制器受到信息后控制警报机构工作并发出报警信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终端,被配置为通过信号采集装置进行地质信号采集,并将信号进行上传,用于地质预报分析;基站,被配置为接收多个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并根据指令将数据进行汇总输出;PC电脑端,被配置为接收多个基站输出的地质信息数据与隧道位置信息,生成地质信息的可视化图形。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完成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成果展示;数据处理过程中增加了反射波幅频特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超前预报解释精度;同时仪器设备采用全封闭防潮防静电设施,适合隧道的恶劣环境,灵敏度高,指向性好。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一体化,方便了测试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雨量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站对待监测区域的雨量数据进行监测,以获得待监测区域的雨量数据;根据雨量数据获取对应的控制策略,并将控制策略发送给现场采集终端;现场采集终端根据控制策略对待监测区域的灾害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基站将采集到的灾害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其中,灾害数据包括倾角数据、位移数据、沉降数据、预应力、渗透压力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对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灾害监测现状的分析结果。本发明避免了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导致关键的监测指标不能及时有效地测量和记录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预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隧道地质预报物探测试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根据物探测试模型试验方案中的隧道及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建立虚拟地质体模型,虚拟地质体模型包括多个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建立的地质体模型预制块,多个地质体模型预制块拼装连接,且两两地质体模型预制块接触面处,根据物探测试模型试验方案中的随机裂隙建立预制块间的裂缝,可以快速灵活的调整方案,快速完成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物探测试的需求,能够提高物探测试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唯一标识的地质分析过程信息追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地质数据库中设置表一和表二,当需要查询某地质对象的资料来源时,通过查询表一和表二可得到该地质对象所有用到的勘探点和勘探对象。本发明中的方法将勘探获取的勘探点以及获取的几何信息与工程地质属性信息分开存储,内部通过唯一标识关联,使得地质对象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解决了地质分析对追本溯源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在存储时将数据解析分离,不存在信息冗余,在存储空间与编辑效率方面都有加强,条理分明,查询方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工环地质裂缝测量装置,包括地质裂缝,地质裂缝顶面两端设置有一对T形座,每座T形座顶面均固设有固定块,位于左侧的固定块顶面固设有竖箱,竖箱的右侧板上开设有升降槽,竖箱顶面设置有调节轮,调节轮底端贯穿竖箱顶面并延伸至竖箱内,竖箱内部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设置有螺纹筒,位于右侧的固定块上开设有丝杆槽,丝杆槽内设置有丝杆,丝杆顶端固设有高度测量杆,高度测量杆上套设有高度滑筒,高度滑筒与螺纹筒之间设有测量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测量杆的设置,当需要对地质裂缝内部宽度进行测量时,手动转动调节轮,带动螺纹筒及高度滑筒进行升降,同时配合定位测量杆,方便了读取地质裂缝宽度和深度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属于野外地质考察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携带地质锤的地质锤套,包括套体、托架及保险带,其中套体安装在地质工作者的腰带上,在所述套体上设有托架,所述保险带的一端连接于套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套体上设置的钮扣相连,地质锤放置在所述托架上,并通过所述保险带固定。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地质工作者的腰部皮带上,取、收都比较顺手;地质锤放置在托架上,并由保险带固定,便于携带,避免丢失;本实用新型的套体及保险带上均设置了安全钮扣,地质锤不容易滑落,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地质勘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岩土地质勘查深度测量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井深尺,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井深尺右侧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位于安装板上方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井深尺右侧啮合的传动装置。该岩土地质勘查深度测量设备,具备便于使用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岩土地质勘查深度测量大都是使用井深尺进行深度测量,但勘测井往往都很深,在测量完成后收卷检测线时需要长时间的转动井深尺,将勘测井内的检测线拉出、卷起,费时费力,还容易耽搁检测进度,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地质信息化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网格优化方法,解决传统技术对网格节点的优化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地质曲面局部形态特征带来的节点优化不准确、不合理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三维地质结构面模型;b.固定所述三维地质结构面模型的地质曲面网格边界;c.计算所有地质曲面网格节点上的法向量,并计算法向量熵;d.计算所有地质曲面网格节点上的高斯曲率,并计算高斯曲率熵;e.针对每一个网格节点,对其法向量熵和高斯曲率熵进行加权求和,获得对应熵值和;f.遍历地质曲面网格节点,剔除对应熵值和小于预设阈值的节点。本发明适用于三维地质模型网格优化。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分布式在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多个数据采集节点与第一级交换机;所述数据采集节点设置有用于地质形变检测的位移检测装置、用于雨量监测的雨量检测装置、地质数据存储服务器、地质数据分析处理单元、第二级交换机、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集群的大量地质灾害数据采集节点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质灾害数据处理的效率,实现地质灾害数据实时显示与异常快速报警。
为解决复杂地质土体成孔过程中由于出现塌孔、缩径和/或扩孔等不利于桩基施工的情形导致桩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旋挖灌注桩的复杂地质土体加固方法,包括:根据地勘报告确定成孔位置的复杂地质土体的地质情况;根据所述地质情况确定成孔位置高压旋喷桩施工上下标高;根据旋挖灌注桩的桩径确定若干个高压旋喷桩布置方式以使每个高压旋喷桩的中心均匀排布在旋挖灌注桩的圆周上并使相邻的高压旋喷桩相互搭接。从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每个高压旋喷桩的中心均匀排布在旋挖灌注桩的圆周上并使相邻的高压旋喷桩相互搭接,实现了对复杂地质土体的加固,良好的控制了后期桩施工质量,也确保了工程工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地质剖面图的计算机图形生成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较复杂的地层比对以及地层剖面线的连接主要依靠用户脑力分析与手工绘制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实现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生成方法。本方法基于地层序列比对与Smith-Waterman序列比对算法两者的原理,在解决地层序列比对中地层相似度记分方法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具体采用Smith-Waterman算法解决地层序列比对的计算问题。本发明方法原理可靠,比对运算结果准确,并且能够很好解决地层缺失、尖灭、透镜体等特殊工况。由计算机直接生成工程地质剖面具有符合地质规律好、智能化、高效快速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工程领域的需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地质编录方法及终端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下洞室开挖后的编录范围;根据编录范围内已有的控制点坐标,控制无人机在所述编录范围内进行拍摄;提取拍摄的图像,并生成三维地质模型;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导出三维地质模型上,裂隙或断层出露面上标记的不同高程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坐标点,得到3个坐标点的空间坐标;通过对3个空间坐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断层或裂隙的产状;将所述产状导入到三维地质模型中,得到地质编录图层。采用本方案,通过计算得出断层、裂隙的空间位置,对开挖揭示的地下洞室各边墙上的不良地质体进行精确定位,从而将误差控制的较小或者接近于零误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发电工程中围岩工程地质精细化分类方法,涉及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现有水电围岩分类HC法部分评分因子的评分取值区间大,不同地质工程师据此评分差异明显,影响围岩类别判定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力发电工程中围岩工程地质精细化分类方法,包括岩石强度细化评分、岩体完整程度细化评分和地下水状态细化评分。本方法基于《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及现场调查法得到的成果进行评价,制定了适合工程实践的评分标准,有效地提高相关工程围岩类别划分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隧洞围岩的分类更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球同步卫星分时数据传输技术和卫星导航定技术的广域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及方法。本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其中,空间段由地球同步分时数据传输卫星(高轨卫星GEO)和导航定位卫星(中高轨卫星MEO-GEO)组成;地面段由地表位移传感器终端阵列系统、地面信号关口站、地质灾害监控中心组成;地质灾害监控中心根据地球同步轨道分时数据传输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传送的地表位移传感器终端阵列系统采集的信息,分析各地域地表位移分布状况,利用预先建立的地表位移-地质灾害趋势数学模型,分析发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危险的地区,在监控中心的内部网及时将警示指令传送给各地,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具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而避免国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环境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机架、储水箱、下游端与机架铰接的模拟箱,装在机架顶端的降雨箱,模拟箱内有地质体模拟腔、分别位于地质体模拟腔上、下游端的与地质体模拟腔连通的供水腔、排水腔,分别位于模拟箱上、下游外侧端的定水头水位溢流箱、排水溢流箱,定水头水位溢流箱中有通过管道分别与储水箱、供水腔连通的定水头溢流腔和通过溢流回水管与储水箱相通的定水头溢流回水腔,排水溢流箱中有通过管道与排水腔相通的排水溢流腔和通过溢流管与储水箱相通的排水回水腔,至少三组测压管竖直装在模拟腔壁上,与测压管底部连通的测压软管的一端穿过模拟腔壁伸入模拟腔中。本发明装置能模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对地质灾害控制以及模拟地下水运动规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陡危地形的地质编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获取编录范围;所述无人机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无人机发送的第一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获得裂隙或断层的产状;所述无人机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本发明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做出坝区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断层、裂隙的空间产状,对开挖揭示的边坡上的不良地质体进行精确定位,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精确测出的地勘资料进行三维稳定性计算分析,建立施工措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地质岩心钻探特点的复合堵漏材料,该复合堵漏材料包括3-5份特种凝胶ZND聚合物、45-47份桥塞材料、47-50份填充材料。在现有的地质岩心钻探技术条件下,该复合堵漏材料克服了特种凝胶堵漏技术用于地质钻探工程中堵漏成功率低、甚至无法应用的缺点,能够提高地质岩心钻探恶性漏失堵漏的成功率。
本发明属于工程地质三维建模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DSI插值的三维地质趋势面的生成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三维地质趋势面的生成工作量大,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步骤:a.建立一个高程Z=0的水平面,将其作为距离面;b.整理勘探数据,得到一个约束点集,其中每个点的坐标以(x,y,d)表示,d的含义是勘探点到参照面的距离,正值表示勘探点在参照面之上,反之以负值表示;c.以约束点集对距离面进行约束;d.对距离面进行多次DSI插值,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此时距离面上的Z值变换为Z′;e.复制参照面,成为初始趋势面,并以初始趋势面Z值与距离面的Z′,重新计算趋势面的Z坐标值,形成需要的趋势面。本发明适用于地质三维建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铁路线路筛选方法,本发明将一个单体地面地质灾害的风险值定义为:灾害易发度、危险度、单体地面地质灾害对预选施工线路的影响宽度和承灾体延米价值,这四个指标的乘积,即每条预选施工线路中的每一个单体地面地质灾害的风险值均由上述方法获得,那么每条预选施工线路的总风险值即由该条线路上所有单体地面地质灾害风险值叠加获得,最后,通过对比每一条预选施工线路的总风险值,即可实现最优铁路线路的筛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地质数据采集通讯设备,包括设备保护箱,仪器保护箱内设有地质数据采集仪、传感器接线端子、地质数据采集仪与传感器接线端子连接,地质数据采集仪包括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连接的液晶显示屏,还包括充供电模块以及分别与主控板连接的地质数据采集模块、卫星定位模块、数据移动通信模块,充供电模块与主控板、液晶显示屏、地质数据采集模块、卫星定位模块、数据移动通信模块均电连接,数据移动通信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地质数据采集模块和卫星定位模块的采集信息。本发明的地质数据采集通讯设备设有地质数据采集仪和数据移动通信模块,数据移动通信模块本设备能够把地质数据采集仪在区域内的采集点执行地质数据采集和实时传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建模区块划分:首先划分缝洞系统;然后划分油气藏;再划分流动单元,最终按流动单元分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B、建模大类划分:至少划分为基质和裂缝两大类,分步建模;C、基质建模分相:将基质划分为多个储集体类型,再按储集体类型划分储集相,分别建立各储集相的三维地质模型;D、裂缝分类:根据裂缝不同尺度进行分类,分步建立不同尺度的裂缝模型;E、模型合并:将建立好的基质与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等效合并,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本方法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能满足开发方案设计、开发方案实施、开发动态分析等的需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预测确认方法以及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区域的地形模型;然后再获取预先预测的地质信息以及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将所述地质信息以及所述超前地质预报分别输入所述地形模型,输出结果;基于所述结果,判断所述地质信息是否准确,从而可以确认地质预测所得到的信息的准确性,避免由于错误的预测导致的更改施工程序,造成工期延误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地质力学参数自动拟合方法及系统,它包括以下步骤:通过Karhunen‑Loeve展开法生成关于力学参数的随机场;将随机场导入Abaqus有限元模拟器中进行储层地应力计算;通过优化算法调整Karhunen‑Loeve算法中的随机数,实现地层应力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在误差范围内的拟合;利用通过遗传算法优选后的随机数,获得更为准确的地质力学参数场。利用Karhunen‑Loeve展开法实现随机场的生成,利用Abaqus软件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利用优化算法拟合的地质力学参数,建立起一种地质力学参数自动拟合的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拟合储层地质力学参数,并得到符合统计分布特征的参数场,这对于工程师快速准确获取储层地质力学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发明涉及交通路线规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铁路选线方法及其装置。通过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在铁路选线时能够对多个考核对象进行定量评估和综合权衡的自动化决策方法,即首先通过判识出区域典型地质灾害,然后筛选出各地质灾害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此作为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指标,并对各类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量化评估,再通过总结地面地质灾害堆积特征和地下地质灾害的灾害影响范围,并结合线性工程单位造价,构建了一套地质灾害风险量化评估模型,最后通过获取和对比每种线路方案的经济风险总值,可以将地质灾害风险值量化成经济值,为选线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的选线依据和选线结果,实现了线路优选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通过地面紧实度自动调整的地质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地质监测仪本体,所述地质监测仪本体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地质监测仪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安装固定机构,所述安装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支撑柱底端,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外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支撑架底部四角均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贯穿活动板并延伸出活动板底部。本发明通过根据地面的紧实度不同而自动调节活动柱的位置,进而使其一直可以通过连接杆对支撑架进行支撑,无需专门对其的进行调节,使用更方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位崩滑地质灾害智能识别方法,其包括获取待识别区域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和时序INSAR形变监测数据;对获取的遥感影像和监测数据进行影像配准、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形成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将崩滑地质灾害形态与形变数据集输入已训练的极限学习机,获取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采用基于地貌单元的山区崩滑地质灾害高位性质辨识方法对初步识别的崩滑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灾害点高位性质的判识,获得初步识别的高位崩滑地质灾害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耦合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获取地下工程的宏观破坏特征;基于所述宏观破坏特征,确定所述地下工程的地质灾害类型;获取所述地下工程的岩体各向异性类型;基于所述地质灾害类型和所述岩体各向异性类型,确定所述地下工程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目标监测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目标监测数据的阈值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监测数据的类型,获取所述地下工程的当前监测数据;在所述当前监测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信息的情况下,发出灾害预警消息。这样,通过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和岩体各向异性类型,对地下工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预测,可以减少计算量,对地下工程进行持续监测,降低监测预警的难度,提高预警效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成都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