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耐污染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膜槽和气‑压调节罐,其中膜槽包括矩形柱体,矩形柱体下端为锥形泥斗,锥形泥斗中间设有排泥口,锥形泥斗上方、矩形柱体内设有多孔滤泥板,多孔滤泥板上方设有若干曝气管,曝气管通过气管依次与气体转子流量计、气体循环泵和气‑压调节罐连接,曝气管两侧设有气体导向板、上方设有平板膜元件,平板膜元件上方、矩形柱体上表面设有膜槽出气口和出水口,膜槽出气口与气‑压调节罐连接,出水口内侧与平板膜元件连接、外侧通过水管依次连接真空负压表和抽吸泵,矩形柱体侧壁与相邻的平板膜元件与之间设有隔板。本发明适合各种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且解决了厌氧反应器与膜组件的耦合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碱液净化系统,包括复合过滤器、收集罐和转鼓式磁性过滤器,其中,所述复合过滤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输入待净化的碱液,所述第一出液口用于输出净化后的碱液,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输入冲洗水,所述第二出液口用于输出冲洗后的废水;所述收集罐设有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转鼓式磁性过滤器设有第四进液口、第四出液口以及排渣口,所述第四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该系统能够有效过滤碱液和漂洗水中的铁粉和油污,并且可以将冲洗复合过滤器产生的废水中的铁粉分离出来,从而减轻后续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的负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器新型锅状脉冲布水系统,涉及废水厌氧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厌氧反应器、锅状污泥斗、布水器;布水器包括配水管、布水狭缝、连接管;相邻配水管上的布水狭缝开口方向呈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错设置,连接管端连接有配水连接管;厌氧反应器外接有处理废水进水主管道,逆时针配水支管与连接逆时针方向开口的布水狭缝的配水连接管相连,顺时针配水支管与连接顺时针方向开口的布水狭缝的配水连接管相连。本发明可均匀将要处理的废水沿“锅状”脉冲布水系统罐壁分配至厌氧反应器,与厌氧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进行充分混合、搅拌和传质,保障厌氧反应器的高效处理效果以及良好的泥水混合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Fe0-Al0/O2体系高级氧化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为:将金属铝和金属铁按WAl/WFe=0.01:1~1.0:1的质量比例称量好,充分混合作为填料放入反应器内,投加前对金属铝和金属铁表面作除油清洗工作;将待处理废水调节到pH值为3~10,反应器内进水后在常温常压下充氧曝气,金属铝在曝气后易产生过氧化氢,金属铁遇到过氧化氢后立即发生Fenton高级氧化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OH,用以氧化污染物(RH);废水在反应器内反复循环,控制回流比为2:1~10:1,水力停留时间为3-5小时;反应结束后,停止曝气,静置废水10~15min,使生成的Fe3+、Al3+进一步生成多孔絮凝剂Fe(OH)3、Al(OH)3,使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凝聚,并吸附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一起沉淀,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固氮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主要包括用于对废水进行绝菌纯化、用于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的光能固氮反应器,用于向所述光能固氮反应器内投加营养物质的药剂投加装置,用于处理经所述光能固氮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的超滤装置,以及污泥储存装置,所述光能固氮反应器内有大量表面附着生长固氮细菌的厌氧污泥,并且,所述光能固氮反应器内置有光源、加热装置及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光能固氮反应器顶部设置尾气收集装置。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大幅度缩短工艺流程、节省基建及维护费用、达到了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保证了磷的合理利用、同时避免了二次污染、能耗大幅降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ZIF‑8包覆Fe3O4/g‑C3N4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ZIF‑8多孔基体制备、ZIF‑8表面修饰、ZIF‑8的溶液填充、ZIF‑8包覆Fe3O4/g‑C3N4催化剂的制备。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合催化剂,复合催化剂内部是载体ZIF‑8,ZIF‑8孔道中是Fe3O4,最外层是C3N4。还公开了上述复合催化剂作为光催化剂在降解含酸废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这种新型复合催化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无污染,且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效果,可解决有效解决现有可见光催化剂催化效果不佳、太阳光利用率不高、制备工艺有污染的技术问题,能有效降解含酸废水中的有机物,实现含酸废水中有机物达标排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渗透膜浓缩装置,包括预处理系统、正渗透膜浓缩系统、汲取液回收系统及汲取液清洗系统,正渗透膜浓缩系统具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液口及出液口,进水口与预处理系统连通,进液口与汲取液回收系统的出液端连通,正渗透膜浓缩系统用于对焦化废水进行浓缩以及对汲取液进行稀释,出水口用于将焦化废水的浓缩液排出;汲取液清洗系统的进液端与出液口连通,汲取液清洗系统用于对汲取液进行过滤;汲取液回收系统的进液端与出液口和/或汲取液清洗系统的出液端连通,汲取液回收系统用于将稀释后的汲取液进行浓缩。该正渗透膜浓缩装置解决了现有膜浓缩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存在的浓缩液量大、膜元件频繁污堵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厌氧反应器DUO型全覆盖多通道三相分离器,涉及废水厌氧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厌氧反应器壳体、DUO型全覆盖多通道三相分离器;DUO型全覆盖多通道三相分离器包括由斗状的沼气收集舱以及对其内部空间隔成的中间主沼气室和两侧沼气室;沼气收集舱下侧部设置有第一分离通道以及第二分离通道。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高上流流速、高容积负荷厌氧反应器的高效废水、厌氧颗粒污泥、沼气三相分离装置,通过双通道设计的下向流分离通道,可有效进行沼气、颗粒污泥和废水的三相分离,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小型颗粒污泥在厌氧反应器内保留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厌氧反应器内的厌氧颗粒污泥总量,保障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超声波活化过硫酸盐氧化的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过硫酸盐投加至盛有废水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溶解后置于超声波发生装置内。然后开启超声波,充分反应后,即得到净化后的废水。本发明无需复杂设备、能耗低,可长期使用,且操作简便,安全、清洁,无二次污染,适用于各种pH值的不同亲水/疏水性污染物构成废水的处理,可使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高20%-92%。持久性好,效率高,环境友好,易于操作,在环境水污染控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响应的纳米管阵列燃料电池,包括光阳极、阴极、有机废水、光源、电解质和石英反应池,所述的阴极、光阳极分别插入含电解质的有机废水中,并通过外部电路连通,光阳极是由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制成的电极,开启光源照射光阳极,并在阴极附近持续通入空气,此时有机物在光阳极附近被氧化,产生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负载传递至阴极,并被阴极附近的氧气还原。本发明实现既处理有机物废水,又对外发电的目的,具有比现有技术更高的电池性能和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解毒方法,通过水洗、碳浮选、重金属浮选、过滤后最终产物为高盐废水、浮选碳、重金属精矿和飞灰残渣;高盐废水经浓缩多效蒸发得到氯化钠、氯化钾,可作为生产原料;浮选碳送入焚烧炉的二燃室焚烧后,二噁英被分解;重金属精矿可作为金属冶炼的原料使用;飞灰残渣可作为资源化利用原料。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解毒方法不仅能够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二恶英、氯盐全面去除,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全面解毒,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而且产生的浮选废液可以重新回用,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大大降低了成本消耗。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VOCs零排放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包括生化接触氧化、Fenton氧化、气体膜分离与臭氧活性炭反应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利用水溶性VOCs溶于水之后,充分发挥并增强强化废水处理站接触氧化池功能的同时,再进一步利用Fenton氧化性能,去除部分难降解污染物,使得气体进一步被净化,然后通过膜分离,环境安全气体排放,剩余污染环境的大分子气体进入活性炭臭氧水合反应器进行处理,使得膜浓缩后的污染气体基本氧化,同时将最后气体重新回到接触氧化池,这样重新回到系统进行流程处理,因而实现水溶性VOCs零排放,同时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得到净化,使得废水达标排放和VOCs零排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可溶性藻类有机物的膜污染的处理装置包括中央带有紫外灯的紫外/过氧化氢预处理池、单通道管状陶瓷微滤膜、螺杆泵、热交换器、反冲洗装置,利用紫外/过氧化氢预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凝聚效果,而且使可溶性藻类有机废水中产生羟基自由基,对废水中可溶性藻类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从而降低废水中的可溶性藻类有机物浓度,对于分解微囊藻毒素非常有效,所以,紫外/过氧化氢氧化技术适用于在蓝藻水华期间处理水质。此外,与陶瓷微滤膜组合作用,可以提高陶瓷微滤膜的性能,同时不产生任何污泥副产物,节省了污泥处理成本。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Fe2+剂和CuO组成的复方分子氧活化剂及其应用,复方分子氧活化剂由Fe2+剂和CuO组成,Fe2+投放量为5mM~20mM,氧化铜投放量为1g/L~10g/L。由Fe2+剂和CuO组成的复方分子氧活化剂应用于氧化降解有机物,具体步骤为:对废水进行充氧,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半小时后废水中的溶解氧接近饱和;所得产物中加入二价铁盐,先使其均匀分散,或者利用所得废水中存在的Fe(Ⅱ)进行反应;调节反应的初始pH值为3~7,加入CuO粉末;启动搅拌器,控制反应时间为6h;其中:Fe2+投放量为5mM~20mM,氧化铜投放量为1g/L~10g/L;反应结束后,所得产物过滤。
本发明涉及液体蒸发浓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液体蒸发器。包括以管道连接的储水单元、换热单元和蒸发单元,换热单元对液体至少加热3摄氏度,蒸发单元包括蒸发器和抽风机,蒸发器具有进风口,抽风机能使蒸发器内部形成微负压环境;液体自储水单元流经换热单元加热后,到达蒸发单元的微负压环境中进行蒸发,成为浓缩液体流回储水单元,如此循环反复浓缩直至晶体析出。本发明的低温液体蒸发装置,利用水蒸汽分压力与饱和水蒸汽分压力之间的差值作为蒸发驱动力,使蒸发过程在微负压条件下仅需加热3摄氏度即满足蒸发要求,实现液体在低温下蒸发,极大地降低了蒸发的条件和成本,实现高硫废水、电镀废水等高盐废水的零排放处理,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协同处理脱硫灰的方法,脱硫灰制浆后经旋流分离预处理得到溢流浆液和底流浆液;底流浆液单独或与既有石灰石浆液混合作为脱硫剂,进入既有湿法脱硫系统制备脱硫石膏;溢流浆液与湿法脱硫系统产生的脱硫废水进入脱硫废水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底泥和澄清液,底泥经浓缩脱水后得到水处理污泥,澄清液用于脱硫灰制浆。该方法将脱硫灰中的水溶性的氯离子、重金属元素及有机质、极细惰性颗粒等对浆液系统有害组分在源头去除,减少了湿法系统浆液溢流起泡、吸收塔浆液中毒、石膏浆液脱水和脱硫废水处理单元负荷波动等工艺故障隐患,为干法/半干法脱硫灰提供了一种安全妥善的处理途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传质和防污除垢的高效电解装置及其水处理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储液池、漩涡泵、空化发生器、多组阳极和阴极构成的筒状电极、直流电源,所述储液池底部与漩涡泵连接,漩涡泵出口依次安装控制阀、压力表和空化发生器,空化发生器位于筒状电极的中心。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将废水和电解质加入储液池至废水浸没空化发生器和筒状电极,调节控制阀控制空化发生器的入口压力,开启漩涡泵,使废水高速流经空化发生器形成射流,对电极进行喷射和冲刷,接通直流电源进行处理。本发明利用水力回流装置产生空化,可以减小电极表面扩散层的厚度,加快电极表面和主体溶液物质的交换更新,强化传质,提高降解效率,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臭氧反应塔、臭氧发生器、泵和阀门,混凝沉淀池混凝段分为三格,分别装有PH调节剂、催化剂和絮凝剂,混凝沉淀池连接臭氧反应塔,废水在混凝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后进入臭氧反应塔,臭氧反应塔中设有夹层和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产生曝气的臭氧发生器相连,臭氧经过曝气装置与废水中难降解物质充分接触反应,废水可生化性得到增强,进入后续生化系统。本发明装置可以作为预处理装置,也可以作为深度处理装置,解决了目前单一使用臭氧的造价高、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降低了COD排放总量。整个系统运行便捷,投资和运行费用远低于传统处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助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中依次添加还原氧化石墨烯、细菌纤维素和纳米氧化钛前体,混合,调节体系的pH值至7~9,进行反应,即得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BC‑TiO2‑RGO。本发明制得的高效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和光催化稳定性能,对印染废水具有理想的光催化降解性,降解效率高,重复利用度和回收率均较高,采用本发明高效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处理印染废水时,效果理想,且不影响印染废水的回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与膜分离一体化反应器,包括一级膜反应箱,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臭氧和药剂的第一下集水区和用于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一上集水区;且该两个集水区之间设置有催化剂层和管式微滤膜,其中管式微滤膜位于催化剂层的下方,且管式微滤膜的一端与第一下集水区连通。上述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与膜分离一体化反应器,通过使用管式微滤膜可有效去除原水中的大量悬浮颗粒物,保证进水水质达到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的要求并分离出浓缩废液,而复合膜组件将来自管式微滤膜的浓缩液再次浓缩,实现了高效分离和污染物消除功能的结合,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化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破乳:加热并搅拌乳化液,与此同时朝向乳化液内加入破乳剂,使得乳化液中的油水分离;b.去油:将浮在乳化液液面上的浮油去除;c.铁碳电解;d.絮凝预处理:向废液中加入金属离子,增加废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e.沉淀:向废液中加入氢氧根碱并搅拌,使得废液中形成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f.絮凝:向废液中加入PAM,使得金属氢氧化物与PAM连结形成粗大的絮状物;g.过滤;将废水通过过滤器,过滤废水中的絮状物,去除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能够去除金属离子的效果,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氮氧化物污染气体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处理氮氧化物污染气体的方法,属废弃物资源化及污染气体防治的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富锰渣用氨水进行活化处理,使包裹在内的金属活性位点暴露于表面,之后与电镀废水混合,以氨水为沉淀剂将废水中金属离子沉淀在锰渣表面;再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得到二氧化硅负载多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结构。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低温下高效催化分解NOx污染气体,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及丰富的高活性催化位点,同时富含多种变价金属间的电子转移能使其长时间保持高效的NOx催化活性,实现有效资源化利用富锰渣和电镀废水,并且高效、低温处理NOx污染气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碳微电解‑类芬顿催化体系及应用,该体系包括蜂窝陶瓷类芬顿催化剂和铁碳微电解填料。所述的蜂窝陶瓷类芬顿催化剂包括多孔蜂窝陶瓷基体,粘结剂和铁活性组分,其中粘结剂的上载量为80~130g/L,铁活性组分的上载量为30~90g/L。所述的铁碳微电解填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铁基材料40~70%、碳基材料15~30%、粘结剂5~25%和介孔剂1~20%。将所述铁碳微电解‑类芬顿催化体系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在有机废水中加入蜂窝陶瓷类芬顿催化剂和铁碳微电解填料,同时进行水循环和曝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以铁碳微电解反应内源产生的H2O2替代外源添加的H2O2,效果稳定持久并且可重复利用,可以降低企业废水处理的成本和风险,便于实施。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单线态氧的催化体系及其应用,产生单线态氧的催化系统由金属配合物和过一硫酸盐组成;金属配合物是由双吡啶酰胺配体与Fe离子进行配位获得的;应用:在室温及以上的条件下,通过向有机废水中加入上述产生单线态氧的催化系统启动催化反应,实现有机废水的降解。本发明的催化体系能够有效降解有机废水,成本低,同时避免了铁泥的产生。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离型剂回收循环利用设备,节约原液量、节约成本、节约污水处理费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废水收集池的进液口与压铸系统的回收地槽排液口连通,中间水箱的进液口与废水收集池的排液口连通,中间水箱的排液口与配液箱的进液口连通,配液箱的排液口与成品箱的进液口连通,成品箱的排液口与压铸系统的离型剂进液口连通;废水收集池和中间水箱之间设置有隔油箱,隔油箱上设置有油水分离机;中间水箱上设置有包括曝气装置和初级过滤单元,配液箱上设置有搅拌器、加水阀和加液阀,搅拌器位于在配液箱的底部,加水阀位于配液箱上方,加液阀位于配液箱的进液端;中间水箱和配液箱之间设置有臭氧杀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智能型混凝土搅拌工艺,通过封闭式输送皮带、悬空大型集料仓实现“料不落地”;通过集尘器、除尘器使粉料卸料及生产中产生的粉尘都得到控制回收,并实现再利用;并对混凝土搅拌生产中各个冲洗步骤产生的废水需进行回收利用。本发明通过全封闭、工厂化的生产实现了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扬尘、噪声等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了对外“零排放”的绿色生产,而且废水、粉尘、固体垃圾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循环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稀有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方法。所述的混合稀有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低品位稀土矿与重量比浓度为10~60%的盐酸按照重量比1∶1~4混合,搅拌后活化6~12h,得到稀土原料;步骤2:将生铁屑100重量份、铜屑0.1~1重量份、步骤1得到的稀土原料10~120重量份、银粒0.01~0.021重量份、焦碳粒35~45重量份以及黏土混合料200~300重量份混合搅拌,加水至粘稠状,放在模具中压实成形,取出晾干,放入马弗炉中升温处理,得到混合稀有金属催化剂模块。本发明对于化工废水和制药废水中极高浓度并难降解的有机废水,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微生物菌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含1‑2份的水生产碱菌、1‑2份的枯草芽孢杆菌、90‑100份的蛋白胨、15‑20份的酵母膏、0.5‑1份的磷酸高铁、30‑40份的尿素、1000份的水、0.2‑0.5份的氢氧化钠。将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原料在37℃,120‑130r/min振荡培养18小时后可获得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可用于土壤或废水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在土壤和废水中培养和繁殖大量的水生产碱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碳酸氢根,在其作用下土壤和废水中重金属形成碳酸盐沉积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一种新型碳气凝胶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提出采用溶胶凝胶酚醛聚合-常温干燥-高温碳化-二氧化碳活化的合成路线,制备碳气凝胶并用作电吸附技术的工作电极。所得到的碳气凝胶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电导率高、外观形状可控等优点。这种具有高比表面的碳气凝胶非常适用于电化学吸附处理环境污染物。本发明的碳气凝胶,由于极强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在电化学的增强作用下,污染物去除的浓度范围宽(0.1MMOL/L~100MMOL/L),对于低浓度废水(浓度小于4MMOL/L)处理体系同样获得高效的去除效果,与单纯吸附作用相比,去除率可以提高3倍以上。本工艺操作简便,对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效果好,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