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组的散热保温结构,所述锂硫电池组由多个电芯相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电芯的工作面设置有极耳,所述多个电芯的工作面位于同一侧,所述工作面裸露在外部,每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芯除了所述工作面的其他面均由硅胶层覆盖,所述硅胶层的外侧均由气凝胶层覆盖,包裹有所述硅胶层和所述气凝胶层的所述锂硫电池组放置于模组壳体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保证电芯均匀散热和保温,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实单晶氟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高压实单晶氟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条件下将钒源、铵源和磷源依次加入到水中形成稳定的粘稠状溶液或固体;将粘稠状溶液或固体置于烘箱中干燥,在非氧化气氛下高温焙烧得到磷酸钒;将步骤磷酸钒与氟化锂、补充氟源、助熔剂、碳源、球磨分散剂混合,进行高能研磨,真空干燥后得到非结晶态焙烧前驱体粉末;将非结晶态焙烧前驱体置于非氧化性气氛下烧结,冷却后获得高压实单晶氟磷酸钒锂正极材料。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压实单晶氟磷酸钒锂微观结构为微米级大晶粒,该材料的压实密度高、循环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爆破片及端盖,所述的爆破片包括拱形的爆破区域、锥形面和爆破片边沿,所述锥形面的小径端与所述爆破区域的边缘连接,所述锥形面的大径端朝向爆破区域凸面的一侧,所述爆破片边沿为内边缘与所述锥形面的大径边缘连接的环形结构,所述爆破区域与锥形面的连接处有沿连接线设置的C形槽,所述C形槽设置于爆破区域的凸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用爆破片及端盖结构简单,易加工,与锂电池端盖激光焊接后密封性能可靠,且为反拱形爆破片,爆破压力偏差小,精度高,耐疲劳性能优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金属电池用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及其制备和应用。通过在高浓度电解液中引入烷基化合物,由于与锂离子的作用力弱,在微观不破坏高浓度体系的络合结构,利于阴离子钝化膜的形成而保护锂负极,实现电池的稳定循环。并且作为稀释剂,在宏观上通过增加自由溶剂而提高整体电解液离子电导率,降低粘度和电解液成本,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一种用静电纺丝纤维喷涂聚烯烃微孔膜制备复合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复合锂电池隔膜是一种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布静电纺丝纤维制得的三层复合膜,三层复合膜的中间层由聚烯烃微孔隔膜构成,外层由耐高温且电解液润湿性良好的聚芳醚砜酮纳米纤维膜构成,中间层的聚烯烃隔膜可以使复合膜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外层的聚芳醚砜酮纳米纤维则有效地提高了聚烯烃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隔膜展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小的界面电阻。此外,复合隔膜装配电池测试结果显示出稳定的循环性能和良好的大倍率放电性能。因此,聚烯烃/聚芳醚砜酮三层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高性能锂电池隔膜。
本发明涉及分级孔结构多孔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其特征是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分布,即具有适合放电产物沉积的中孔及适合氧、电解液传输的大孔结构。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电压平台及倍率放电能力,进而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可易于同时实现金属/金属氧化物的掺杂。
本发明涉及锂-空气电池正极用氮掺杂的多孔碳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分级孔结构,N均匀地掺杂于C骨架中,其中N占碳材料原子比0.2-15%,分级孔包括传质孔和沉积孔,沉积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0~95%,传质孔占总孔孔体积的4~55%。将该碳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分级孔碳材料孔结构可调控且调控方式多样,掺氮方式易于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含有石蜡的有机溶剂为研磨介质,将FePO4、锂源加入研磨介质中研磨,经干燥、烧结,得到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再将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进行碳化处理,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具有电子电导率高、离子电导率高、放电克容量高、比表面积低、生产能耗低等优点;采用该复合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电极时,无需加入任何导电剂;所制得的正极电极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
一种热媒水驱动的氨与溴化锂集成吸收式制冷装置,具体设备有:氨水溶液精馏塔、氨气冷凝器、液氨节流阀、液氨蒸发器、冷剂氨气吸收器、氨水溶液换热器、氨水溶液循环泵、氨水溶液减压阀、溴化锂溶液发生器、水蒸汽冷凝器、水节流阀、水蒸发器、冷剂水蒸汽吸收器、溴化锂溶液换热器、溴化锂溶液循环泵、溴化锂溶液减压阀。氨吸收式制冷系统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通过热媒水及冷冻水能量流集成起来。工艺主要是: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则,热媒水先驱动氨吸收式制冷后,再序贯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制取的冷冻水,用于串级冷却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发生器(氨水溶液精馏塔顶冷凝器)及吸收器,从而强化氨吸收式制冷过程。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超级快充的两相浸没式电池液冷装置及其冷却系统。该装置采用电加热膜对锂电池进行快充前的预加热,随后利用氟化液的相变潜热来带走电池在快充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仅可以在较高初始温度下有效的限制电池在快充过程中的温升,而且还可以将电池温度精确的控制在氟化液沸点附近,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锂电池在快充过程中的热安全性。快充结束后,利用电磁泵将电池箱内的高温氟化液泵入到储液槽内,并向电池箱内注入常温液体,使得锂电池温度在快充结束后迅速降低至室温水平,抑制了后续放电或储存期间电池内部SEI的生长,进而极大的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后置太阳能加热的溴化锂热泵供暖装置,属于供热余热回收与热量分配领域,为了解决热量分级输出的问题,包括溴化锂热泵、第四热泵、混水器、分水器及储水罐;所述的溴化锂热泵包括高温换热段、低温换热段、中温换热段,所述的混水器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及出口,第四热泵的冷凝器连接第二输出管路;所述的高温换热段的入口连接热电联产装置,效果是溴化锂热泵供暖装置对存储水、用户端和电厂水之间进行了换热。
一种铁/碳化铁高填充率碳纳米管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电化学储能领域,这种铁/碳化铁高填充率碳纳米管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挥发性铁盐为催化剂前驱体,碳氢化合物为碳源,氮气为保护气,氢气为还原气,在管式炉中通过浮游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铁/碳化铁高填充率碳纳米管。将得到的铁/碳化铁高填充率碳纳米管与硫复合,最终制备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易大规模制备,铁/碳化铁高填充率碳纳米管不仅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而且提高锂硫电池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能力,有效抑制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所制得的电极材料在锂硫电池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花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棉花纤维在乙醇中浸泡1h后干燥,得到浸泡后的棉花纤维;按照Li和Ti的物质的量之比4~5:5的比例称取锂源和钛源,并和分散剂混合放入球磨罐中,称取浸泡后的棉花纤维加入的球磨罐中,球磨罐装入球磨机,以400~600r/min球磨1~6h;将球磨后得到的液体置于干燥箱中,120℃干燥12h;将干燥后得到的粉末集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均匀,得到的钛酸锂前驱体置于管式炉中,在600~900℃空气气氛下热处理4~8h后得到棉花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棉花碳源的加入,能够有效的抑制钛酸锂颗粒的生长,使晶粒与电解质更充分的接触,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锂电池低温启动系统,用于给锂电池提供热量;包括水电解装置、氢气储罐、氧气储罐、催化燃烧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水电解装置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所述阳极区连接所述氧气储罐,所述阴极区连接所述氢气储罐,所述氧气储罐和氢气储罐均连接所述催化燃烧装置,所述催化燃烧装置通过热传导介质连接所述换热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装载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启动系统的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锂电池低温启动系统,可以实现超低温启动,可以在零下100℃启动;不会额外损失锂电池的能量,可以回收制动能量运用于水电解制氢。
一种带蒸发冷却换热装置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系统,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该冷水机组系统中,吸收器、再生器、热交换器、稀溶液泵、浓溶液泵组成溴化锂溶液循环单元,再生器或吸收器与蒸发冷却换热装置相连,蒸发冷却换热装置由内循环和外循环组成,外循环的循环水不与内循环的制冷剂或冷却水相接触,只通过蒸发冷却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将再生器或吸收器中溶液的热量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利用蒸发冷却换热装置代替传统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和传统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系统中的冷却塔,可减少30%‑45%的冷却水量,大大降低了系统中冷却塔和冷却水泵的投资费用和运转电耗,同时减少了冷却塔运行时冷却水的飘散损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保护电路,其包括:若干相互独立、且各自分别与锂离子电池组内的各单节锂离子电芯一一对应连接,用以对单节锂离子电芯进行充电电压监测、放电电压监测、平衡电量控制的电量控制模块;用以控制锂离子电池组的输入输出链路进行开通、关闭操作的开关器件;用以接收电量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开启或者关闭并控制过放信号输出的触发控制模块;用以输出相应过放信号的过放信号输出模块;以及用以解除锂离子电池组的过放保护状态并使得所述锂离子电池组恢复放电状态的过放控制解除模块。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对多串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安全管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硅酸锂界面层的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所述具有硅酸锂界面层的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硅活性中心,氧化物基体和位于硅活性中心和氧化物基体之间的硅酸锂界面层。本发明采用化学沉淀与高温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沉淀反应产物的高吸附性能吸附过量锂离子,使其与硅表面痕量的氧化硅在高温固相反应中,于硅活性中心和氧化物基体之间原位形成一层硅酸锂界面层,不仅提供了锂离子传输的连续通道,而且也可作为有效的保护界面降低活性中心和氧化物基体之间的反应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发明涉及的工艺过程非常简单,采用这种方法制备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界面相容性。
本发明涉及烘干系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电池原料搅拌烘干系统,包括烘干箱、烘干架、出料架、卡扣、盖合顶板、扭动机构、入料架、动力机构和搅拌机构,可以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两个搅拌机构进行转动,两个搅拌机构转动时对烘干箱内的锂电池原料进行搅拌,在烘干箱的加热下对锂电池原料进行烘干搅拌,当锂电池原料烘干完成时,转动扭动机构,扭动机构推动出料架向下进行运动,烘干箱内的锂电池原料掉落出,烘干箱内烘干的水蒸气也通过盖合顶板不再盖合烘干箱体被排出,当盖合顶板向上进行运动时推动摩擦轮Ⅰ和摩擦轮Ⅱ退出摩擦传动,动力机构不再带动搅拌机构进行转动,可以在取料时自动停止搅拌,能对人工起到保护的作用。
电厂热电联产的热泵与板式换热器混合的溴化锂热泵供暖装置,属于供热余热回收与热量分配领域,为了解决热电联产装置逐级提升热量品质,以形成于适合于换热的高温水,且阶梯利用能量,极大降低能量损失的问题,所述的溴化锂热泵包括高温换热段、低温换热段、中温换热段,中温换热段连接第一输出管路,第二溴化锂热泵机组的中温热源的出口与第三溴化锂热泵机组的中温热源的入口连通,效果第二溴化锂热泵机组的中温热源的出口与第三溴化锂热泵机组的中温热源的入口连通。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及加工方法,该材料由质量比40-80%纳米正、负电极活性物质和20-60%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则是由质量比1-50%纳米石墨烯和50-99%正、负电极极性物质组成。该材料加工方法是,按质量比将纳米石墨烯和纳米正或负电极极性物质与溶剂混合,混合物与溶剂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烘干即制得纳米正或负电极活性物质添加剂;再按质量比将纳米正或负电极活性物质和添加剂与溶剂混合,混合物与溶剂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即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或负极极片材料,将该材料以纳米喷雾方式喷在铝或铜极片上,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或负极极片。本发明工艺简单,有效地增加了正负极反应活性和电极电容量及循环性能,提高了电池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锂电池封口板清洗治具,包括:承载板、阶梯支撑柱以及封口板限位挡块,承载板上设置有矩形孔、第一圆孔、矩形镂空部以及第二圆孔,封口板限位挡块的内侧设置有间隔板,承载板的四角设置通孔,阶梯支撑柱从所述通孔的底部插入,在使用时,可以放置在锂电池封口板清洗装置的清洗槽内,将锂电池封口板插设在两个封口板限位挡块之间的间隔板之间的空隙内,使得相邻的锂电池封口板通过间隔板间隔开来,以避免清洗过程中锂电池封口板之间产生碰伤、划伤,不良率较高的问题,结构简单,可以显著提升清洗锂电池封口板的良率,且可以很好地与清洗装置的清洗槽内的原有结构进行配合,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丙烯、聚乙烯和多巴胺混合经过石蜡油稀释,降温使固液两相分离;步骤二:分离得出的固相薄膜部分进行运移,在运移过程中进行清洗;步骤三:对清洗后的固相部分进行双向拉伸,形成无通道薄膜;步骤四:对无通道薄膜进行萃取,在无通道薄膜上形成通孔;步骤五:成孔后的薄膜浸入包裹液,之后进行干燥和加热成型。采用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聚丙烯15‑20份;聚乙烯12‑17份;增塑剂8‑13份;三氯乙烯20‑32份;石蜡油8‑10份。具有在电池隔膜加工中能够稳定成孔的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硫电池一体化膜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由二层材料重叠后热复合而成,一层为碳材料改性的多孔膜,一层为集流体上的硫复合材料层。该一体化电极不仅有效地减小了锂硫电池的接触电阻,而且改性的多孔膜材料可以有效的吸附从硫复合物层中溶解的多硫化物,使发生溶解流失的多硫化物再利用,提高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硫纳米碳纤维复合正极材料及制造方法,将纳米硫粒子均匀填充于纳米碳管中,形成硫纳米碳纤维,然后将重量百分数5-80%的硫纳米碳纤维与5-30%的纳米铁粉、5-30%的纳米锂盐、5-30%的纳米钒盐和5-30%的纳米磷酸盐混合成型。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用多元硫纳米碳纤维复合正极材料容量大于150mAh/g,50次循环容量保持92%以上。
本发明涉及羧甲基纤维素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羧甲基纤维素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与弱酸溶液在2‑50MPa下反应,和/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氢溶液与氢氧化锂溶液在2‑50MPa下反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羧甲基纤维素锂纯度高、杂质含量少。
本发明涉及装有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丙烯丙烷分馏系统,通过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以丙烯丙烷之间产生热交换,设计本发明的装有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丙烯丙烷分馏系统。本发明利用炼油企业生产过程中经过多次换热的中温热水作为驱动热源,提出了把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应用于气体分馏装置中的方案;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余热资源,而且优化了能源的结构;炼油企业有着大量经过多次换热的中温热水,完全排放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将这部分中温热水回收,将之作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热源是非常合适的节省了能源,有利于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化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锂电池开口化成夹具及开口化成装置,上述的锂电池开口化成夹具包括: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轴和两个夹持件,两个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两个所述夹持件均能够相对所述连接轴转动,两个所述夹持件形成有夹持空间,用于夹持锂电池的铝极耳,在所述调节组件的作用下,所述夹持空间能够与不同尺寸的所述铝极耳相适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开口化成夹具,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使得铝极耳在化成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竖直状态,减小了电池化成中电解液与铝极耳和探针接触的可能性,保障了化成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磷酸钒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其以磷酸钒锂为核,导电聚合物为壳,导电聚合物包覆层的厚度为2-50nm,含量为2-20%。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倍率、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无需额外添加模板剂即可得到形貌规则、分散均匀、导电性好的复合材料,其合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利于市场化推广。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双层结构极板,该极板在铝片或铜片的两面依次设置有里层材料和外层材料,所述里层材料表面可物理吸附锂离子或脱附锂离子,所述外层材料可吸收锂离子或释放锂离子,形成电双层。里层材料与外层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0-40%∶40-60%。本发明的优点是,加工工艺方法简单,加工所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能有效的增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反应活性,提高了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增加电极电容量及循环性能,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本发明利用溶解于电解液中的两种电子中继体,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锂硫液流电池。其中一个电子中继体的平衡电极电势比S2?的氧化电势更正,另一个比S的还原电势更负。正极活性物质固定在电池外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电池放电或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电子中继体在电池正极表面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随后流经固定床反应器,并还原其中的还原态硫化物或氧化其中的氧化态硫化物,同时电子中继体得到再生。再生的电子中继体再次流经电池(堆),继续在正极表面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直至固定床反应器中的活性物质完全被还原或氧化,电池的放电或充电反应完成。本发明的锂硫液流电池兼具锂硫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能量转化效率和液流电池容量和功率可独立设计、高安全性的优点;同时,还具有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的优点,非常适合于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辽宁大连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