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连接支架组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方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底座与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抗震机构;支撑平台的上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支撑平台上端面还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固定板以及第二滑动固定板,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固定板之间和第二滑动固定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伸缩机构;第一滑动固定板与第二滑动固定板结构相同,第一滑动固定板与第二滑动固定板均为伸缩板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适应移动时的颠簸,具有较高稳定性,能够根据电池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节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一种新能源电池顶盖在线式自动铆压设备,包括载具输送皮带线机构、载具工装顶升机构、视觉检测机构、四立柱铆压机构、输送载具和铆压机台,所述载具输送皮带线机构贯穿视觉检测机构和四立柱铆压机构,所述输送载具设置在载具输送皮带线机构上,并且载具输送皮带线机构可进行输送载具的输送,所述载具工装顶升机构可进行输送载具的顶升至与四立柱铆压机构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顶盖在线式自动铆压设备,实现将电池顶盖组装配件快速铆压总成的功能。该铆压设备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采用“一模四穴”的自动铆压方式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实现对电池顶盖附件装配检测和自动快速铆压的功能,解决电池顶盖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前防撞梁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设有梁架,梁架与支撑座之间设有缓冲空腔,缓冲空腔内部对称固定设有缓冲杆,缓冲杆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块与支撑座固定连接,缓冲杆外侧套设有缓冲套,缓冲杆外侧且位于缓冲套与固定块之间套设有缓冲弹簧一,缓冲套上固定设有活动轴一,活动轴一上套设有活动杆,活动杆远离活动轴一一端套设在活动轴二上,活动轴二固定在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在梁架内壁上,支撑座远离梁架一侧对称设有缓冲柱,缓冲柱内部贯穿设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缓冲柱一端设有安装底座,大大提高了前防撞梁结构的缓冲抗震的强度,增强了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用发电机外壳,包括一组承载板、一组连板以及设置在一组连板上方的防护壳,一组所述连板的两端与一组承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一组连板的上端面均居中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防护壳内开设有安装仓,所述安装仓内活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一侧延伸出安装仓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面对称构造有一组滑动配合安装在T型滑槽内的T型滑块,且活动板的一侧构造有把手,所述放置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承重板,且放置架内设置有发电机主体,该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用发电机外壳,结构合理,便于对发电机主体进行拆卸维修,同时便于给发电机提供减震保护,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安装装置,包括框架、限位杆和底杆,所述框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齿块,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齿块与齿轮相互连接,且齿轮上安装有连接轴,所述齿轮位于第一连接杆的内部,且齿轮通过连接轴与第一连接杆相互连接,所述底杆位于框架的下方,且底杆上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安装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上安装有顶板,并且顶板通过连接弹簧与底杆相互连接。该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安装装置,方便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大小型号的电池,进而间接的提升了电池进行安装的稳定性,能够避免电池在完成安装之后出现晃动松脱,提升了电池进行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相变材料单元;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道组成回路;蒸发器通过第一出风风道与出风口相连通;相变材料单元包括相变材料罐以及缠绕在上的换能风道;换能风道一端通过进风风道与进风口相连通,一端通过第二出风风道与出风口相连通;出风口上设置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硅胶层。本空调系统设置了相变材料单元,可以有效分担空调压缩机等部件的工作负担,减少电能的消耗,节省能源,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该系统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铝合金铸件成型模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定模板、动模板和真空密封框;定模板上安装有浇口套、若干顶针和导柱;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模形成用于铸件成型的型腔,动模板上安装有真空密封框;真空密封框上安装有真空密封板,真空密封板上设置有多个抽真空孔;还包括多个抽芯滑块机构,多个抽芯滑块机构环形安装在模具的边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铝合金铸件成型模具,通过设置4个抽芯滑块机构从四面夹紧,成型精度高,而且抽芯滑块与型腔的外侧设置有相互制约的限位结构,包括滑块斜面、卡槽、限位斜面和限位凸起,能够有效避免抽芯滑块动作过大而对铸件造成损伤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外壳型材冲压模具,包括底座、固定板、成型腔、第一支撑杆、下模型、上模型、第二支撑杆、安装座、滑动组件、圆柱、通气管、液压气缸和散热装置,所述底座顶部左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设有成型腔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由水槽和注水口组成,所述水槽位于散热装置内部,注水口与水槽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成型腔右侧设有下模型,所述下模型右侧设有上模型。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外壳型材冲压模具,通过在设备上设有缓冲垫和散热装置,冲压模具在冲压成型腔的过程中,成型腔磨损较低,提高成型腔的寿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且冲压模具的成型腔散热性较强,本新型结构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降噪效果好的电机,包括转动轴、壳体、转子和两个定子,还包括除灰机构、夹紧机构和至少两个降噪室,夹紧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两个从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两个连接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三齿轮、传动轴、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具有除尘功能的降噪效果好的电机,通过除灰机构清理电机表面的灰尘,减少灰尘对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该电机的实用性,通过降噪室消除大部分的噪音,通过夹紧机构将降噪室固定,在需要拆卸时能够方便地拆卸,从而提高了该电机的便捷性和降噪效果。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的驱动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前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电源单元、充电单元、制动单元、回馈发电控制单元、整流器、放电单元、逆变器、功率转换器以及二驱或四驱切换器,所述的整车控制器连接前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充电单元、制动单元、回馈发电控制单元、放电单元、二驱或四驱切换器以及档位杆、油门踏板,所述的二驱或四驱切换器用于将车辆的驱动模式切换为二驱或四驱驱动。优点:采用前后双驱动电机驱动,可以实现二驱或四驱的驱动切换,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可提高整车能量的利用率和车辆续航能力;可以防止电源单元的过充电和过放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放电检测设备,涉及放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放电检测器主体,所述放电检测器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灯光显示仪,所述灯光显示仪的下端设置有数码管,所述数码管的下端设置有切换按钮,所述放电检测器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多组限位孔,每组所述限位孔的内壁均设置有检测线,所述检测线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检测接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放电检测设备,牵引杆与摇杆,便于检测接头与检测线的收集与放出,可拆卸盖板,用于在机器不使用的时候盖住散热板,避免灰尘从散热板进入到机器内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新能源汽车用的电池装置,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电池本体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位于电池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插销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限位槽上方的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销、挡块、限位块、限位槽、固定片、伸缩弹簧和凹槽,可以使电池本体具有便捷的快速安装限位方式,并且便于后期维护时解除限位,当该装置正常使用时,首先将保护壳固定在汽车引擎盖内,然后将电池本体坐进保护壳的内部,接着向下按压插销,让原本在限位槽内部插着的限位块经过向下的力被滑出限位槽,当插销下移时限位块会与挡块摩擦并且位移至挡块的上表面被限位,此时限位块的另一端伸出伸缩槽位于电池本体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共壳散热装置、电机控制器以及新能源汽车,该共壳散热装置包括塑胶材质的底壳和金属材质的顶壳,顶壳背离底壳的一侧用于安装功率器件。底壳设有用于容纳电容的容腔和连通容腔的第一开口,容腔用于灌胶以灌封电容,顶壳通过第一开口与容腔内灌封电容的灌胶直接接触,金属材质的顶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电容通过灌胶导热,提升的电容的散热效率,顶壳内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用于同时对电容和功率器件散热;塑胶材质的底壳能有效减重并具有绝缘性,使该装置能在共壳散热装置的体积、重量以及散热方面相对平衡,同时结构简单、装配可靠且能兼顾安规需求。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扁线电机定子绝缘纸插入装置,用于将纸盘上的绝缘纸插入定子内,包括:预送纸组件、压痕组件、成型组件和插入组件;所述预送纸组件用于预先抽取所述纸盘上的绝缘纸,所述压痕组件包括第一压痕滚筒和第二压痕滚筒,所述绝缘纸位于所述第一压痕滚筒和所述第二压痕滚筒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扁线电机定子绝缘纸插入装置,通过预送纸组件预先抽取绝缘纸,随后通过压痕组件在绝缘纸上形成压痕,并通过成型组件沿压痕弯折成型,使得绝缘纸加工成型后通过插入组件插入定子内,提高了该插入装置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涉及线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高压线束在安装后,线束接头的后部有着缠绕在一起从而导致线路热度不易散出的问题。所述第一高压线束收纳块和第二高压线束收纳块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接触条,所述密封圈接触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体,所述第一高压线束收纳块通过中心转动轴体与第二高压线束收纳块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转动轴体的两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第一高压线束收纳块和第二高压线束收纳块的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磁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加载系统装置、电波暗室和电源,控制器、加载系统装置均设置于电波暗室内,控制器与加载系统装置连接,电源为控制器供电,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降噪装置,该降噪装置将所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经降噪后输入所述电波暗室内,所述控制器通过机械轴承连接所述加载系统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调整所述加载系统装置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大小使所述加载系统装置的速度和扭矩参数改变。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磁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滤除系统干扰噪声,排除系统反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降低测试不确定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低噪音新能源电机,包括底座、水箱、伺服电机、弧形架、海绵层、电机外壳和出水管,所述底座的外部上方左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外部下方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水箱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散热孔,所述水箱的外部右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弧形架内部下方设置有海绵层,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音层,所述电机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置有新能源电机本体,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出水管与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水箱、伺服电机、进水管、弧形架、海绵层、隔音层和腔体,解决了电机工作的时候产生大量的噪音和电机的水冷散热效果差,给装置带来了大量的不便的问题。
一种重载型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顶升横移机,其包括:基座、顶升装置、横移装置、挡停定位装置和返回再定位装置;所述顶升装置位于基座上方,所述顶升装置气缸、直线轴承、顶升安装座、连接法兰和托板;所述气缸的缸体与基座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法兰与托板连接,所述托板位于横移装置下方,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活塞杆之间连接有所述顶升安装座,所述顶升安装座通过直线轴承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横移装置包含了输送安装座、驱动机构、坦克链、张紧机构、驱动电机、链条随动机构;所述一种重载型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顶升横移机采用内置线体模式,占用空间小、载重大,实现产品在主线和维修线之间安全平稳过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汽车门槛型材挤压模具,其结构包括模具本体、门槛型材、弧形挤压凹槽、矩形挤压凹槽、模芯、进料通道、分流模板和出料通道,所述模具本体的内部设有门槛型材,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设有分流模板,所述分流模板的顶部中间设有分流桥位,所述分流桥位的底部设有模芯,所述模芯的外部设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底部设有出料通道,所述模具本体的中间设有弧形挤压凹槽,所述弧形挤压凹槽的底部设有矩形挤压凹槽,所述分流模板的外侧设有加热板,所述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分布有减震弹簧。该新能源汽车门槛型材挤压模具,高效的减小挤压模具时带来的震动感,使得工作更加稳定,挤出压力更加均匀稳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面盖耐久测试设备,包括底板、支座、气缸固定座、支架、下压气缸、下压板、肘夹、定位块、开启气缸和闭合气缸;底板一端设有支座,底板另一端设有气缸固定座;支座顶部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下压板;支座的两端均设有肘夹,支座的两侧均设有定位块;气缸固定座上设有开启气缸,开启气缸的两侧均设有闭合气缸;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面盖耐久测试设备通过开启气缸打开汽车面盖,再通过下压气缸将汽车面盖压到闭合位置,最后通过闭合气缸将汽车面盖闭合,不停重复上述动作实现检测汽车面盖耐久度的功能,简化了结构、降低成本、方便使用、满足测试要求,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客车转向系统用液压式双通单向阀,包括三通体(1)和设置在所述三通体(1)两个进口上的两个阀体(2),所述两个阀体(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三通体(1)的出口为出油口(1‑1),所述阀体(2)包括阀腔(2‑1)和进油口(2‑2),所述阀腔(2‑1)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油口(2‑2),所述阀腔(2‑1)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三通体(1),所述阀腔(2‑1)内设有控制所述阀腔(2‑1)与所述进油口(2‑2)通断的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沿进油方向依次设置的阀芯(3)、弹簧(4)和挡圈(5),所述挡圈(5)固定在所述阀腔(2‑1)内壁上,所述弹簧(4)一端固定在所述阀芯(3)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挡圈(5)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客车转向系统用液压式双通单向阀,结构紧凑、装配空间小,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抓取工装。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盒抓取工装,包括基座、支撑杆、导向套和堵头;所述基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杆,基座上对应支撑杆设有导向衬套,所述导向衬套内设有锥形杆,锥形杆一端延伸至导向衬套内,另外一端通过推钳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导向衬套端部设有堵头,堵头上开有钢珠弹出孔。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抓取方便,搬运过程中工装牢牢卡住产品,能有效避免工件脱落,带来安全隐患,工装体积小,能在狭窄空间中操作。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用电池包夹板,包括:夹板本体,夹板本体呈U字状,夹板本体内部嵌设有加热组件,夹板本体顶设置有用于固定夹板本体的夹片,夹板本体顶端开设有用于嵌设夹片的嵌入槽,夹板本体两侧面设置有定位框,定位框内嵌设有紧固件,夹板本体底部呈圆弧状,且夹板本体顶端开口处两侧呈圆弧形,夹片呈n字状,夹片两端一体成型有凸块,且凸块横截面呈梯形,夹片嵌入嵌入槽后突出夹板本体外壁0.5cm,嵌入槽靠近凸块一端的顶端呈圆弧形,本实用新型可对加热组件及紧固件进行限位,以此保证电池加热组件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配件用压铸模具,涉及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定模具,所述定模具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卡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均套接在转轴的表面,所述转轴的下表面设置有三个凸块。该新能源汽车配件用压铸模具,通过设置轴承、转轴、凸块、顶杆、顶板和卡槽,在汽车配件压铸好时,人们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三个凸块旋转,使得三个凸块顶起三个顶杆和三个顶板,在三个顶板的作用下,使得定模具内的压铸件被顶起,且三个顶板在转轴和三个凸块的作用下能够反复的使用,从而方便了人们取出压铸件,提高了工人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检测工作台,包括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块呈对称设置的侧板,两块所述侧板两侧侧壁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进料口和出料口,两块所述侧板相向的一侧侧壁之间且位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横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检测工作台,通过驱动电机、锥形齿轮、传送带、螺纹杆、螺纹套、轴承、滑块、伸缩气缸和检测器相互配合使用,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螺纹杆和螺纹套可以让检测器左右移动,通过伸缩气缸可以让检测器上下移动,同时通过传送带可以自动输送电池,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方便移动,不用费力搬运。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新能源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包括主前梁,所述主前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副梁,所述副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三个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副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位于三个连接柱两两之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上连接杆。该高强度新能源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在主前梁被撞时,作用力经过副梁传导至固定块,进而传导在上连接杆上,经过连接弹簧的第一重缓冲,再传导到连接块,利用强弹簧进行第二重缓冲,极大的减少其碰撞冲击力,从而保证与其连接的车身纵梁收到的作用力减少,减少其损伤,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充电桩铝材装置,包括桩体,桩体的底端连接有底座,桩体的上端连接有顶座,桩体的一侧连接有散热网,桩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桩体的一侧连接有挂钩,桩体的一侧连接有线缆,线缆的一端连接有充电枪,底座的底端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底端连接有万向轮,桩体的底端连接有上底板,上底板的底端连接有弹簧柱,弹簧柱的底端连接有下底板,下底板的底端连接有滚珠,下底板的底端连接有卡块,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连接有弹性垫;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方便了桩体的移动,同时方便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其次通过弹簧柱与滚珠起到了较好的减震,起到了对充电桩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耐高压连接线端头加工用移料结构,包括机械臂主体,所述机械臂主体上设置有移料平台,且移料平台内壁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移料平台底部设置有转盘,且转盘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转盘底部设置有多个滑槽,且滑槽内部插设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滑槽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且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接。该新能源汽车耐高压连接线端头加工用移料结构通过在机械臂主体上设置移料平台,在移料平台底部设置可以进行转动的转盘,并在转盘底部设置多组夹取机构,从而可以通过转盘的每次转动完成转盘底部夹取机构的依次夹取,由此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多功能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充电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的防撞机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充电桩的防撞性,可以防止充电桩被汽车撞坏,可以有效的提高充电桩的耐用性,通过设置的多功能机构,可以有效的给充电桩散热,防止大雨或者冰雹对充电桩造成损坏,有效的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苏州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