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间的连接母排配置,包括设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间的首端连接母排件结构、边侧连接母排件结构、中部连接母排件结构以及尾端连接母排件结构,边侧连接母排件结构在每个汽车电池模组间的外侧端设置,尾端连接母排件结构在纵向两个汽车电池模组间末端设置,首端连接母排件结构设在汽车电池模组间首端设置,中部连接母排件结构设在纵向相邻的两个汽车电池模组之间。采用多结构式高导电铜排连接器,并配合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的结构设置,具有防止铜排脱落,增加铜排之间的导电性性能。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铜排连接器组合,设计合理,通过多种固定方式能对铜排进行有效的固定,提高铜排连接器的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化新能源汽车底盘平台,属于新能源汽车底盘领域,解决了现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在通过水洼地段时,水容易通过散热系统设置在底盘上的进风孔溅入至底盘内,对散热系统、电池组以及相关电路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本方案在汽车底盘的上端面设置了安装板,散热系统的进风孔设置在安装板上,并在安装板的下端面设置了用于被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速度触发并打开或封堵进风孔的自触发封堵构件,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自触发封堵构件偏转并打开进风孔并且车速越快,自触发封堵构件偏转角度越大,在汽车减速慢行通过水洼时,自触发封堵构件被触发并封闭进风孔,从而防止水通过进风孔溅入至汽车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板清洗装置,涉及新能源电池板清洗技术领域,包括把手,把手的底部两侧连接有连接柱,把手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外表面连接有稳定柱,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框,连接框的底部连接有防护板,该种新能源电池板清洗装置,通过连接柱和稳定柱增加把手和支撑柱之间的稳定性,清洁筒与新能源电池板相接触,清洁管与外部水源进行连接向新能源电池板进行冲水,清洁头接触到电池板的表面,清洁钮进行摩擦清洁,对电池板进行清洗,使用人员握住把手来回移动,清洁筒通过两侧的旋转轴进行转动,过刮除板对电池板进行刮除,对电池板进行进一步清洗,提高清洗效果,提高清洗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系统无功补偿方法,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由并网电流及电网电压计算并联补偿极限电抗;S2:由并网侧电压和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并联补偿无功量及补偿电流;S3:由实际电网电抗及并联补偿极限电抗计算串联补偿无功量。本发明通过计算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根据实际电网电抗与并联无功补偿极限电抗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压、电流三角形关系计算不同电网情况下新能源系统的并联和串联无功补偿量,可以避免传统无功配置中因无功补偿失效而导致的系统振荡不稳定等问题,值得被推广使用。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电装置,充电桩上安装有安装台,安装台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充电桩前方设有进气格栅检测机构,所述进气格栅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容置槽,容置槽中安装有丝杠,丝杠动力连接有电机,电机驱动丝杠转动,所述丝杠上适配安装有丝杠滑块,丝杠滑块上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风筒,风筒前端安装有伸缩筒,伸缩筒与汽车前端抵触,所述风筒中安装有可移动的气板,气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气板中设有气腔,气板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气腔连接有气泵。可以对蓝牌新能源汽车进行识别,扩大识别范围,方便蓝牌电动车的充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用钢砂眼缺陷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转炉出钢温度、氧含量、RH脱碳结束氧含量、RH加废钢时间、RH加铝次数、RH加铝粒‑加合金时间间隔、RH加合金后净循环时间、连铸坯清理深度等关键参数组合加以控制,尤其考虑到钢包渣作为主要二次氧化源,通过采取转炉留钢减少转炉下渣量、在出钢过程合理时间内向钢包内加入大量碳粉对钢包顶渣进行改质、钢包留钢等手段进行控制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用钢砂眼缺陷,该方法能显著减少新能源汽车电池壳用钢砂眼缺陷。
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制氢系统,通过所述功率变换器将所述新能源电源提供的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以最大功率输出至所述直流母线;并通过所述能量控制器根据所述电解设备的供电参数检测值,控制所述变流器工作,使所述电解设备接收到的功率等于自身的功率需求给定值。即本申请利用电网为新能源电源提供补充或者消纳,使电解设备的供电功率稳定,避免了因输入功率不平稳导致设备反复启停所带来的设备利用率低和影响设备寿命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电能过剩时电解槽无法消耗而带来的电能浪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新能源电池保护箱,包括底座、外箱、内箱、箱盖,所述外箱通过缓冲装置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缓冲装置由弹簧和伸缩杆组合而成,所述弹簧套在伸缩杆上,弹簧和伸缩杆一端焊接在底座上,另一端安装在外箱底板上,所述内箱由四块吸潮板组合而成,内箱顶设置有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清洁毛刷,内箱安装在外箱内部,在外箱四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分别与内箱四壁外侧相连,在内箱四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气囊,所述箱盖通过转轴安装在外箱上。本发明设置的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缓解行车过程中由于颠簸或者晃动对新能源电池造成的冲击,从而保护新能源电池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新能源路灯,包括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机头,所述机头的左侧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机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尾翼,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右侧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第一支块。本发明通过横杆、第一支块、太阳能发电板、第二支块、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三支块的配合,实现了能够对新能源进行利用的目的,不仅避免进一步增加了电力压力,而且降低了路灯的使用成本,从而提高了使用者对路灯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路灯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路灯不能对新能源进行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部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水杯座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开设有水杯槽,所述水杯槽的底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活塞,所述水杯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水杯座,所述水杯座的顶部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的内部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水杯座的顶部且位于复位槽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部铰接有V形杆。该具有可调节水杯座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夹紧水杯,防止水杯晃动,水杯倾倒,可以保持水杯的平稳,防止水杯内的水洒出,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使得水杯槽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将水杯内的水温度保持更久。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容器用大功率金属化薄膜,通过在导热型聚丙烯薄膜的一面或两面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制成金属镀层即得到成品。将挤出级聚丙烯树脂和改性导热硅胶粉碎混合制成混合粉料,将混合粉料经挤出机平模口缝隙挤出,然后进行拉伸、冷却、退火即得到导热型聚丙烯薄膜。本发明所述新能源电容器用大功率金属化薄膜的导热性能显著提升,这使得采用该新能源电容器用大功率金属化薄膜制成的电容器能够用于大功率的用电场合,不会因为散热不良造成金属化薄膜发生大规模击穿。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压式一体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两块铝板,两块铝牌叠合,焊有若干排焊点,两块所述铝板中的上层铝板经过冲压形成U型槽。本申请中,两块铝板之间通过焊点连接,但是长时间,容易出现松动,冲压上层铝板,价格上层铝板冲至下层铝板表面,增加冲压处的铝板密实度,同时,冲压处U型槽为非通槽,U型槽的冲压处嵌入下层铝板,增强连接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耐磨阻燃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耐磨阻燃改性聚丙烯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改性聚丙烯、ABS树脂、木质纤维、纳米碳酸钙、云母粉、淀粉、钛酸酯偶联剂、硬脂酸、增韧剂、固化剂、阻燃剂、阻燃协效剂。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用高韧性耐磨阻燃改性聚丙烯材料无机填料用量小,成本低,制备的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稳定性好、机械性能好,有利于推广应用;聚丙烯经过改性处理后能够与无机填料等其他原料相容性,不会发生团聚,原料分散均匀,该材料不仅同时满足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的需求,而且强度高耐磨性能好、阻燃性能好。
本发明公开了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力配合新能源节电照明装置,包括支撑灯柱,所述支撑灯柱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固定底座,所述支撑灯柱的外壁上侧套接有控制箱体,所述支撑灯柱的顶端通过螺栓均匀固定有灯体支撑弧板,且灯体支撑弧板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体和光敏传感器,所述灯体支撑弧板的顶部对称焊接有支撑侧板,本发明通过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相互组合在一起进行新能源的发电,同时通过PLC控制器根据储能电源的电压状况,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使用以及外接电路电能使用的自动切换,减少路灯的照明灯体对外接电路电能的消耗,降低对火力发电厂电能的消耗,减少对矿物资源的消耗,保证矿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发明涉及电池料架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料架,包括电池固定框架、触发机构和导线机构,电池固定框架顶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一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导线机构,导电接板的底端与电池固定框架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导电接板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剪切套筒。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料架,对于触发机构及其上结构的设置,在利用电池固定框架将高性能电池固定安装在汽车的机舱时,当该汽车因发生意外事故而受到剧烈的冲击时剪切套筒会被立即切断,以避免破损的导线造成高性能电池发生短路并引发起火的现象,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船舶用电池干燥箱,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箱体和内箱体,外箱体上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外箱体盖;外箱体盖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外箱体内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推杆;第一电推杆另一端与内箱体下底面固定连接;外箱体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内箱体下底面间隙配合;外箱体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十五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隔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新能源电池安装在船舶上时,没有干燥密封装置问题;通过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间设置减震弹簧,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电池容易晃动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的唤醒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S1、当钥匙信号为Turn off时,整车控制器检测蓄电池电压;S2、整车控制器基于蓄电池电压确定整车控制器的下次唤醒时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唤醒时长可变的控制方法,唤醒时间是根据控制器下电时的蓄电池电压值计算出来的,控制器下电时的蓄电池电压越大,唤醒时间会设置的更长,控制器下电时的蓄电池电压越小,唤醒时长会设置的更短,既可避免频繁唤醒,造成资源浪费,又可保证蓄电池电压始终处于正常范围,以满足车辆正常启动功能。
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电站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运行监测模块,用于储能电站的储能单元实时监测,进行储能电站的运营情况以及运行数据展示,且进行参数告警和指标告警;运营分析模块,用于储能电站的日常运营管理,针对储能电站的经济运营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并展示,基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指标生成报告报表;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储能电站的基础设备的信息理以及针对检修计划制定、执行以及检修履历情况进行信息数据的管理;基础管理模块,用于新能源电站生产运营的基础信息管理。本发明通过对新能源电站的监测、运维业务调整以及需求分析,针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异常检查、指标预警和趋势预测,增强新能源电站管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结构,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结构电池模组(5)包括多个电芯(51),电芯(51)上方设置液冷板(3),液冷板(3)连通冷却液管路(4),电芯(51)上的泄压阀连通灭火排烟通道(35),电芯(51)和液冷板(3)之间设置绝缘导热件(54),电池模组(5)安装在壳体(2)内,壳体(2)内设置中空腔体,壳体(2)内壁设置与中空腔体连通的多个气孔(26),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结构,有效保障电池正常充放电时的热管理,还可用于热失控应急处理,兼顾电池包热管理和热失控灭火、降温、阻止蔓延、定向排气,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打孔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制造用打孔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箱体的内侧中心设置有打孔机构,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箱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打孔机构包括转接件、转动轴、打孔件和收集件,转接件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底部内侧中心,转动轴转动安装在转接件的顶部中心,打孔件固定连接在转动轴的上端,收集件设置在打孔件的下端。该新能源汽车制造用打孔装置,设置固定机构和打孔机构,将打孔产生的碎屑收集,避免了碎屑散落在地面和装置的表面,使清理难度增加,防止了碎屑散落在空气中,对人的呼吸道健康产生危害。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ABS树脂、PP树脂、改性蒙脱石、活性炭粉、消光母粒、纤维材料、复合添加剂、相容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本发明低光泽、软触感新能源汽车仪表板复合材料降低了树脂基体的收缩率,保证材料的韧性,制备了具有较低光泽度的软触感材料,经该材料注塑所得仪表板,在保证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的同时,具有良好感观和视觉效果,提高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使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大型仪表板制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通风窗防水结构,包括通风窗骨架和设在通风窗骨架内的通风窗叶片,还包括用于防水的挡水罩,所述挡水罩设在通风窗的上部并且位于通风窗和新能源汽车的后保险杠之间。该新型新能源汽车通风窗防水结构设计合理,挡水罩与通风窗分体组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防水罩组装,增加通风窗通用性和防水性能;有效解决了新能源车通风窗布置在主流水路径上、深涉水试验的恶劣环境下,通风窗漏水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车辆防水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聚氨酯发泡材质保护箱盖,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聚氨酯发泡材质保护箱盖,包括保护箱体,所述保护箱体顶部铰接有保护箱盖,所述通风管道内部设置有干燥组件。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聚氨酯发泡材质保护箱盖,为了避免电池保护箱在进行辅助散热时外部空气中的潮湿空气对动力电池造成影响,通过设置有干燥组件,配合转轮与齿盘,使得网孔扇叶中放置的吸水树脂对进入到通风管道内部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干燥处理,避免外部环境中潮湿的空气进入到保护箱体内部,对动力电池的正常工作状态造成影响,避免造成动力电池的短路,提高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材料加工用工作台,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板,所述基座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第二立板,所述基座和第二支撑平台之间的第二立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和第二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柱,所述工作平台的顶部覆盖有防护层。改变传统工作台固定的结构,方便在上料时将待加工的新能源材料放置在第一支撑轮上,使新能源材料能够在第一支撑轮上移动,下料时,使加工好的新能源材料放置在第二支撑轮上,上料下料均不需要操作人员搬抬,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此外,液压缸为同步液压缸,能够推动工作平台自由的升降,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新能源汽车车壳的碳纤维增强PC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碳纤维、PC树脂、石墨、二硫化钼、滑石、云母、聚四氟乙烯、硅灰石、氧化铝、碳化硅、钛酸酯、铝酸酯、锆酸酯、异丙醇、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三(2,4‑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丙酮、硝酸、氢氧化钠,该碳纤维增强PC材料的比重为0.821‑0.889,比强度为4.219×106‑4.567×106N·m/kg,比刚度为3.931×108‑4.225×108N·m/kg。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新能源汽车车壳的碳纤维增强PC材料。本发明具备显著减轻新能源汽车车壳的重量、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车壳的比强度与比刚度的技术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低铁损高磁感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C≤0.0030%,Si 2.50%‑3.00%,Mn 0.30%‑0.60%,P≤0.030%,Als 0.50%‑0.70%,Cu 0.20%‑0.50%,S≤0.004%,N≤0.004%,Ti≤0.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添加铜(Cu)合金元素的方式而获得高频磁性能优良的电工钢板;生产的电工钢成品的磁性能优异,铁损低、磁感高,且磁性能波动小,其铁损P1.0/400≤16W/kg,磁感B5000≥1.67T。可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桥,涉及驱动桥技术领域,包括驱动桥壳,所述驱动桥壳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轮毂安装壳和差速器安装壳;所述驱动桥壳上对称安装有两个辅助安装板,每个所述辅助安装板上均固定设置有刚性桥连接壳,两个所述刚性桥连接壳共同设置有刚性桥;所述刚性桥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固定设置有电机安装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安装板,辅助安装板的作用在于可以外接刚性桥连接壳,刚性桥连接壳用于固定刚性桥,使得刚性桥具备独立的刚度和承载可以对新能源电机进行承载固定,避免新能源电机与驱动桥壳之间相互影响。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辅助充电装置,包括连接面板、套接圈、左连接圈和右连接圈,所述连接面板的四个方向角开设有凹口,在凹口的前侧面贯穿有固定孔,所述连接面板的中部贯穿有套接孔,所述套接孔的内侧设有对接圈;该新能源汽车辅助充电装置,通过在接口处安装连接面板,而在插头的侧部固定连接在防护圈的内侧,通过插头与接口处对接后,防护圈活动套接在对接圈的侧部,使左连接圈和右连接圈与对接圈达到固定效果,并且转动套接圈,使卡钩通过弹簧丝与防滑圈之间的作用力将卡钩转动,使卡钩的前端卡接在卡扣的相对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卡杆的侧部,从而有效的防止插头与接口长期对接导致松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顶置电池罩装置,包括骨架总成与固定在骨架总成上的蒙皮总成,所述骨架总成包括骨架结构与底座,底座固定设置在骨架结构的下方,骨架总成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客车顶部,蒙皮总成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口;新能源客车顶置电池罩的蒙皮总成内采用矩形管支撑,形成闭环骨架结构,骨架总成设计成与蒙皮总成贴合造型,其结构强度高,质量轻;新能源客车顶置电池罩采用设有检修口的罩盖设计方案,其检修口设计相比翻盖设计节约成本,减小车顶人员翻盖的危险,罩盖上设有凹槽拉手,有效解决外装拉手不美观问题,同时检修口处设有雨槽,其雨槽结构与检修口相对应,解决罩盖接缝处漏水问题。
一种轻量化新能源车载电缆,包括导体,导体外依次绕包绝缘层,屏蔽层,隔离层和外护套;所述导体为多根铜包铝线绞合而成的导体,导体与绝缘层一起构成线芯;所述屏蔽层为网状,屏蔽层为多根铜包铝丝编织在绝缘层外的金属丝屏蔽层。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新能源车载电缆,导体和屏蔽层均为采用铜包铝丝,在相同的载流能力下比铜芯导体电缆重量轻许多,本重量仅是铜芯导体电缆重量的40%,而且制造成本也比铜芯导体电缆低40%左右,铜包铝芯导体电缆的其它各项电气指标、机械性能都达到相应标准规定要求,铜包铝芯导体电缆自身重量轻,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配套,所减的重量用于提高载重量或提高行驶速度。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