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多能源微电网共享储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消纳领域。包括以所有参与共享储能的多能源微电网和混合储能系统的总能源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微电网和混合储能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为决策变量;以微电网从外部购买的电量和天然气量以及单个微电网内部的能量流动为决策变量,混合储能系统储能损耗成本、混合储能系统的充放电速度以及混合储能系统的热电转换为决策变量,对各决策变量构建约束条件,以构建混合储能系统共享储能优化控制模型;采用分布式优化对混合储能系统共享储能优化控制模型求解,获得多个微电网对单个混合储能系统共享的控制方案。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聚光太阳能驱动生物质热转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沿熔融盐流通方向首尾相连的冷罐、槽式聚光集热装置、热罐和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冷罐用于收集并存储反应装置排出的熔融盐,所述槽式聚光集热装置用于通过吸收太阳能加热熔融盐,所述热罐用于存储经所述槽式聚光集热装置加热后的熔融盐,所述反应装置用于通过吸收所述热罐中的熔融盐中的热量产生热化学反应的产物,该系统能够使生物质热化学反应连续稳定进行,解决管式反应器内部传热不良问题,同时能够避免热源波动而导致的热化学反应产物分布不均、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氢能汽车室内危险警告灯控制装置。装置包括报警装置、阅读灯、阅读灯开关、氢气传感器和汽车控制器。所述报警装置,通过自攻螺钉安装于顶灯总成前端,用于报警;所述氢气传感器,使用螺栓固定于顶灯总成中心位置;所述氢气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氢气浓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时检测氢能汽车内的氢气浓度,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可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同时给驾驶员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结构碳纳米管/二氧化锡复合材料,其包括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和多级结构碳纳米管,所述多级结构碳纳米管是由不同直径的碳纳米管构成的多级结构,所述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均匀的附着在所述多级结构上,二氧化锡所占质量比例为20‑80%。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该多级结构碳纳米管/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该复合材料在锂电池上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通过采用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均匀的附着在多级结构碳纳米管上,可以有效抑制二氧化锡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剧烈变化,解决由此导致的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提升锂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太阳能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左侧的中线处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支撑杆,所述转动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转动槽的外部并与防雾保护盒固定连接。该高效的太阳能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槽、齿牙板、齿轮、转动轴、卡环、灰尘刷、连接杆、螺纹槽、螺纹杆、从动锥形轮、限位环、条形腰孔、限位板、第一电机和主动锥形轮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不仅可以对防雾透明盒盖上的灰尘进行清理,还可以使太阳能发电板一直正对太阳,使太阳能板的吸光率更高,太阳能的转化率也更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装置及系统,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电解的直流发电装置及电解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与电机相连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子磁铁;相邻两个转子磁铁之间设置若干片定子金属盘;定子金属盘通过绝缘支架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定子金属盘的中心轴和顶端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输出端。本发明电解装置通过水分子内氢键共振将电解产生的氢气、氧气、和水通过分子键合形成分子团;利用包括有碳氢化合物的重整液对所述分子团进行重整得到高热值燃气。本发明制备的高热值燃气安全性好,易于存储,热值高,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挺度聚丙烯薄膜用母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挺度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合成碳碳双键取代的芳香酮;S2.合成卤代硅烷取代的芳香酮;S3.合成紫外交联剂接枝的POSS;S4.混合、干燥、挤出、紫外照射交联合成高挺度聚丙烯薄膜用母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通过化学方法接枝上芳香酮紫外交联剂,作为增挺剂的POSS与基材聚丙烯粉末混合分散后发生紫外交联,POSS与聚丙烯发生化学键合作用,结合更加牢固,增挺效果好且更稳定;该母料用于聚丙烯薄膜、电池用聚丙烯拉伸隔膜,可显著提高薄膜和隔膜的屈服强度和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充电枪空座及除水除冰方法,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所述充电枪空座,包括用于与送风系统的送风通道连接的导风腔体、用于插入充电枪的盒体、用于将导风腔体内的风导入盒体的导风底板;导风腔体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与送风通道连接,导风底板开设有导风孔。当充电枪内有水或冰时,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枪空座,送风系统通过送风通道、进风孔向导风腔体送高于融冰点的风,风因压力从导风孔吹向充电枪的充电端子周围,将充电枪的充电端子及周围的冰融化,最后带水汽的风从充电枪空座与充电枪间的缝隙排出。本发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容易实现的充电枪空座,能够延长充电枪使用寿命、杜绝因充电枪内有水或冰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属新能源技术,其目的是将风能有效地转变为电能。本发明所提出的风坝式径流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风力发电机结构复杂,制造要求高,安装、维修不便,单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不大,在低风速工况下,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低,防雷击、防特大暴风以及台风的能力差等缺点。本发明所提出的发电机,能使得单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增大,特别是在低风速工况下的效率提高,同时使其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抗特大暴风、台风以及防雷击的能力提高;众所周知,水力发电机的功率之所以能够增大,效率之所以高,是因为有高大的水坝将水的压力提高;因而,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型式的大功率风坝式径流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其特点在于:在立轴上安装有径流式转动叶轮,在叶轮的外围设计有高大的风坝和可调节角度的导风轮,使得风坝、导风轮以及转动叶轮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能将任何方向吹来的风聚集到转动叶轮上,通过增速传动机构,由发电机线圈绕组将其转变成为电能。本发明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适合于安装在平原、山坡、建筑物的顶部、海滩及海岛等地方。有了这种新型风力发电机,能够更安全地、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广义储能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步骤一、建立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发电单元、供热单元、广义储能的数学模型;步骤二、基于步骤一建立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发电单元、供热单元、广义储能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广义储能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步骤三、求解所述基于广义储能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得到基于广义储能的多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采用本发明,相对于常规储能,广义储能可以进一步发挥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充分利用系统各类调控资源;同时,在区域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引入电转热装置,可增强系统内部热‑电转换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桩系统、充电插头插拔保护系统及方法,包括:电池系统,当接收到第一断电请求时,生成第二断电请求;控制器,当接收第二断电请求后,获取预设范围之内的智能钥匙信息,若与预设映射表中某一身份信息相符,则发送第一断电指令至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根据第一断电指令断电,发送断电反馈信息至控制器,发送第二断电指令至充电桩系统,根据第二断电指令控制充电桩系统断电;控制器,根据断电反馈信息发送电子锁驱动指令;充电装置,根据电子锁驱动指令断开与充电桩系统的连接。本发明能够防止新能源车辆充电插头在充电过程中被非预期拔插,同时不依托充电卡或手机交互等,简化操作,保证安全性和便携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电池装置,用于对电动汽车换电池,包括两连接杆和至少一托架,连接杆上设有立梁,立梁用于连接整车车架,托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纵梁,纵梁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连接杆;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位于两连接杆之间,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纵梁,且每一横梁上均设有可相对横梁滑动的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用于向上支撑电池包;支架,用于组装于电池包的底部以与电池包同步移动,支架上设有锁紧结构;锁紧梁,位于两连接杆之间,锁紧梁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纵梁,锁紧梁上设有锁紧配合机构,用于与锁紧机构配合以止动支架。本申请提供的换电池装置可以快速更换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一种有机添加剂改性PERC铝浆,取材:金属铝粉、有机载体、玻璃粉、有机添加剂、无机添加剂,将金属铝粉、有机载体、玻璃粉、有机添加剂和无机添加剂混合搅拌,将搅拌均匀后在三辊研磨机上进行研磨,通过研磨得到均匀分散的浆料,该有机添加剂中含有特定配比的偶联剂、分散剂、流平剂和消泡剂,能够较好的改善铝浆的印刷流平性和烧结特性,有助于丝网印刷过程中的实现铝浆对激光开孔的有效填充和形成均匀的铝膜,同时,在烧结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局域铝背场,有机添加剂在烧结时为铝膜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烧结气氛,形成致密而氧化均匀的铝膜,提高铝膜的耐水煮特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可变速内燃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它包括可变速柴油机‑发电机机组及可变速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新型可变速凸极同步电机,具备可变速恒频及其交直流供电特性,属于基础性的原始创新发明。它是构建新型可变速内燃机(柴油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基础。它是在新型移动式可变速内燃机发电机组、大型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新型多电大飞机系统,以及在新能源风电‑柴电综合系统中的发明和应用。它所要解决的关键是在孤立电力系统中,实现系统变速恒频,目的是改善内燃机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节省燃油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气排放,改善环境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物利用率的锂亚硫酰氯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该制作方法通过将正极片、第一负极片以卷绕方式置于圆筒状壳体内部,其中,第二负极片为直接压紧贴覆在壳体内侧壁面的锂片,第一负极片为锂片与镍网压合成的负极膜片,正极片为乙炔黑、粘结剂、导电剂与镍网通过成型而成的正极膜片;并且在第一负极片、正极片上均焊接有集流体,有利于电流的导通,在圆筒状壳体内留有足够储存电解液的空腔,确保后期反应电解液的充足。本发明的锂亚硫酰氯电池不仅提高了小电流输出容量,而且由于电池内部正负极充分反应保证了各电池容量均匀性较好。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猪粪厌氧发酵后沼液氨氮回收及沼气提纯的工艺与装置。主要工艺包括氨吹脱、二氧化碳与硫化氢吸收和二氧化碳再生过程。将35℃–55℃猪粪厌氧发酵后的沼液作为氨吹脱过程的原料,利用沼气提纯得到的甲烷气体对沼液中的游离氨进行吹脱。吹脱的氨和其它混合气体被送到二氧化碳与硫化氢吸收反应器和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进行接触,从而对沼气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进行吸收反应,并析出晶体。对获得的碳酸氢铵晶体进行再生可获得较高浓度的氨水(浓度10%–30%)。而氨水又可以被循环利用到沼气提纯之中,多余的氨及混合于二氧化碳中的氨可用硫酸吸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服务分布式数据中心系统,包括系统状态监控模块、负载接纳控制模块、负载路由分发模块、负载调度模块和多源供能管理模块,系统状态监控模块用于获取来自不同用户的云服务请求,记录云服务请求与云服务请求相关的信息,并将云服务请求传送到负载接纳控制模块,负载接纳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云服务请求的数量选择部分云服务请求,并将这些云服务请求发送到负载路由分发模块,负载路由分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云服务请求分发到对应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中心供能系统的长期运营开销大,新能源供应不稳定、电价波动、需要提前获取系统数据或者稳态分布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材料与电化学储能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配位的双位点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双位点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是以Ni和Mn为金属位点,对苯二甲酸为有机框架制备而成。其克服了传统电催化剂价格昂贵,能耗较高的缺点,仅需1.317V的驱动电压便可达到10mA·cm‑2的电流密度;且该纳米材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将不同浓度尿素废水中的尿素降解为N2和CO2,及在电催化尿素降解装置中,其对尿素浓度为0.0033M、0.033M和0.33M的尿素废水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7%、97.3%和83.3%,能够满足工业及生活等多个场合的尿素废水处理的要求,实现废水资源化。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茧衍生碳/MXene/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为:1)用水与异丙醇对蚕茧进行清洗预处理;2)将MXene负载在预处理后的蚕茧上;3)将负载MXene的蚕茧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煅烧碳化;4)将煅烧的蚕茧衍生碳/MXene复合物加入含有高锰酸钾的盐酸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蚕茧衍生碳/MXene/二氧化锰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蚕茧有效负载MXene与二氧化锰,降低MXene和二氧化锰的聚集,得到复合材料可裁剪成为任意形状并直接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电容性能良好,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在新能源器件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翻式电动充电口盒。该上翻式电动充电口盒包括:口盒本体、口盒盖体、铰链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口盒本体包括基座和铰链盒,所述基座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所述铰链盒与基座相互垂直;口盒盖体可上下开合地设于所述基座上;铰链包括转动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口盒盖体连接,所述转动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铰链盒内;驱动装置设于所述铰链盒上,用于驱动所述铰链转动,以使所述口盒盖体开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侧翻式充电口盒会占用较多的X向尺寸,使口盒本身会做的很长,无法满足车身造型协调性的需求,以及手动开启的形式,无法满足车辆无人自动驾驶电量不足时需无人充电的需求问题。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氢能汽车倒车照明装置。装置包括车灯控制器、传感器、右后倒车灯和左后倒车灯;所述车灯控制器,安装与汽车前部,与所述传感器、所述右后倒车灯和所述左后倒车灯电性连接;所述右后倒车灯和左后倒车灯,其结构一样,包括:倒车灯支座、倒车灯模组和调节电机;所述倒车灯支座固定于汽车整车后部车身;所述调节电机与所述倒车灯支座通过螺丝固定;所述倒车灯模组与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所述倒车灯模组能够被所述调节电机带动,进行水平方向运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驾驶者可在夜间或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倒车过程中获得更宽广、更远距离的照明视野,能有效的提高倒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穴液流电池的电能存储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位于盐穴内,所述盐穴位于地表下面,所述盐穴内存储有卤水,所述气囊内存储有电解液;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地表上面,所述第二管道用于向所述气囊内注入所述电解液;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嵌套在所述第二管道外面,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盐穴的井筒入口,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地表上面,所述第一管道用于将所述卤水从所述盐穴内排出,采用这样的电能存储装置,将电解液与盐穴内的饱和卤水隔离,不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同时,无需更换原有的电解液,因此,可有效节约能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O2/Fe2O3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植物的绿色叶子作为生物模板和光催化反应载体,调节TiO2/Fe2O3的微观结构和晶型,并在光照下进行催化反应,低温下制备得到TiO2纳米颗粒(量子点)/Fe2O3叠层棒状结构的复合粉体;还公开了该TiO2/Fe2O3复合粉体用作光催化剂或新能源材料中;该制备方法温度低、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制备的TiO2/Fe2O3复合粉体具有新颖的纳米颗粒(量子点)/叠层纳米棒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性能好(光催化降解及光水解产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氮三维双连续多孔结构超薄炭层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虾壳前处理,并以尿素、三聚氰胺或吡咯为氮源,以处理后的虾壳为原料,在惰性气体气流下,先经低温预炭化再与碱性物质一起高温热解,最后通过酸处理得到掺氮三维双连续多孔结构超薄炭层。该制备方法制备的掺氮三维双连续多孔结构超薄炭层具有独特的纳米超薄炭层结构,有高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本发明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二次电池、气体吸附,为开发新能源生物质新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发明涉及复合功能膜的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熔喷聚苯硫醚无纺布/芳纶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制备,属于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复合隔膜普遍存在的吸液能力差和耐温性不足的问题,将对位芳纶纳米纤维配制成悬浮分散液,涂覆到熔喷聚苯硫醚无纺布的上表面,制备熔喷聚苯硫醚无纺布/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复合隔膜。与现有的聚烯烃/芳纶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相比,熔喷聚苯硫醚无纺布/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电解液浸润性、热稳定性、力学及化学性能显著提高。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工业运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式储能电池簇支架及储能电池系统。模块化拼装式储能电池簇支架包括端部支架和中间支架。端部支架设置有两个,中间支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当中间支架为一个时,中间支架可拆卸连接于两个端部支架之间;当中间支架为多个时,多个中间支架依次排列且相互可拆卸连接,位于最底端的中间支架与一个端部支架可拆卸连接,位于最顶端的中间支架与另一个端部支架可拆卸连接。模块化拼装式储能电池簇支架可根据客户需要选择拼装中间支架的个数,有良好的通用性、互换性及可扩展性,只需根据客户需求拼装出所需的层数即可,可实现提前批量备料,有利于节省加工制造的时间。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化硅单元层材料的混合超级电容器,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所述正极由重掺杂金属锂和钠元素的碳化硅单元层的活性电极材料制备而成,电解液为六氟磷锂、LiAlClO4、Li(CF3SO2)2、碳酸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NaCF3SO3、四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三种的混合物。本发明采用碳化硅单元层作为正极材料的一部分,纳米碳化硅能量密度大,可以大规模储锂,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尤其是可以嵌入大量的离子使碳化硅单元层成为一种可以存储高密度电荷的载体,使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丁香酚改性环氧树脂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导热丁香酚改性环氧树脂灌封胶是由A B两组份组成,其中A组份包含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双酚A型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端环氧改性硅油、丁香酚改性环氧树脂、环氧基苯基硅油;B组份包含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导热无机填料、氨基硅烷偶联剂、有机硅改性脂肪胺、氨基硅油。本发明制备出的灌封胶热导性优异、力学性能良好不易开裂,可用于继电器、电源和磁放大器、变压器、纤维光学波导涂层、电路板、电气电子的封装与灌装、新能源汽车电池PACK包的封装等方面。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空气电池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电池。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碳纳米管载过渡金属氧化物;2)制备聚氨酯与二氧化硅的复合凝胶;3)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碳纳米管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与步骤2)得到的所述聚氨酯与二氧化硅的复合凝胶制备成复合浆料,并以所述复合浆料制备金属空气电池阴极。将碳纳米管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提升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极氧还原和析氧活性,通过提升空气电极的催化效率从而提升容量和可逆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汉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