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酚类环境雌激素富集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磁性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以含有1~5碳原子的醇为溶剂,将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FeCl3和醋酸钠溶于所述的溶剂中并超声处理,之后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即可得到磁性石墨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克服了石墨烯片层易堆叠及单纯的聚苯胺易团聚的缺点。用该种吸附剂吸附水中酚类雌激素,表现出优于磁性石墨烯材料和磁性聚苯胺材料的吸附性能。经磁性材料和聚苯胺修饰的石墨烯不仅提高了对酚类雌激素的吸附效率,同时也由于该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磁性,使其分离相当容易。因此,本发明具有吸附高效、操作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层曲面玻璃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夹层曲面玻璃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玻璃板、预制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预制件之间的胶层,所述第一玻璃板的厚度为0.1至2.2mm。夹层曲面玻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玻璃板进行表面预置内压处理,提供所述胶层,将经表面预置内压处理第一玻璃板、所述胶层、所述预制件依次层叠后,进行低温加压成型以获得所述夹层曲面玻璃复合材料。利用本发明方法无需使用高温让玻璃达到软化的状态下实现玻璃弯曲,本发明用冷弯方法制造的夹层曲面玻璃复合材料强度高、无气泡、胶合强度好,能耗低,加工效率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一种茶塑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改性茶渣50~70%、再生塑料颗粒20~40%、矿物填充物2~10%、相容剂2~5%、润滑剂1~5%、着色剂1~3%、抗氧剂1~3%、光稳定剂1~3%。一种茶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茶渣预处理、茶渣改性、混料工艺、造粒工艺和挤出成型。本发明的茶塑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均达到甚至高于国家标准GB/T?24508—2009《木塑地板》中的指标要求,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的实施,实现了废弃物茶渣和再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经编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多余料切割的切割组件,复合材料切割组件,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横移机构,割刀组件设置在横移机构上,还包括压板,压板位于割刀组件的上方,且分段调节压板与割刀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与割刀组件配合的韧性组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复合材料的切割组件,其能够调整压板与割刀之间的距离,方便材料的进入,当材料进入后,能够调整刀砧与割刀之间的配合深度,保证了切割的质量,本发明结构简单,切割快速有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凹土纳米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天然矿物凹土为模板,通过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方法对凹土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利用静电作用将带负电荷的球形金纳米粒子自组装到凹土表面,得到金-凹土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金-凹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的光热治疗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金-凹土纳米复合材料在近红外光区有强吸收(位于670nm处),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且具有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有效杀伤癌细胞的光热试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脂复合材料拉挤生产线,包括用于聚氨脂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的拉挤模具、位于拉挤模具下游的冷却机构,至少还包括一个涂覆单元,涂覆单元包括:对拉挤成型复合材料进行在线涂装的在线涂覆模具,该在线涂覆模具限制穿过盒体的拉挤成型复合材料产生偏摆以及对拉挤成型复合材料在施加均匀涂层膜时形成密封;驱使在线涂覆模具处于工作或非工作工位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与在线涂覆模具固定。本发明具有确保密封性的优点。
一种制备模内装饰用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是用于提供一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一生物材料层以及一附着于该生物材料层表面的保护层所组成,该方法包含一供应生物材料层的工序,该工序使该生物材料层在一预定的运行路径上被输送;一热押出热熔状态的保护层的工序,其中被热押出的保护层在该生物材料层运行路径上与该生物材料层相接;一使得被热押出的保护层冷凝附着于该生物材料层而形成该复合材料的工序。通过上述方法,可让该保护层在热熔状态下与生物材料层接合,并且冷凝附着于该生物材料层而形成该复合材料,以减少两者之间气泡的产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管连接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管连接处外表面制备螺纹,与金属套筒内壁的螺纹匹配,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管连接处内部插入外径与复合材料内径相同的金属套。本发明解决了复合材料传统连接方式胶结、螺栓连接与胶螺混合连接等各自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金属套筒与复合材料管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环向高强螺栓或过盈配合方法对复合材料管施加径向压力,提高连接处的极限承载力,构件应力达到700MPa,螺齿的抗剪与界面摩擦力共同传力,不易老化、抗疲劳性能好、适用截面形式多,可制作复合材料桁架单元之间的单双耳接头、复合材料空间桁架的球形接头、复合材料筋与索的锚具等应用于桁架桥、空间网架与预应力桥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涉及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高频磁场与低频磁场构成组合电磁场,并将该组合电磁场与超声场耦合施加于原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熔体反应合成过程,实现双频组合电磁场和高能超声场耦合作用下合成内生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克服了只施加电磁场或超声场的不足,也克服了单一电磁场与超声场耦合的不足,组合电磁场与超声场的耦合作用使增强相细化至纳米尺度并使颗粒形貌圆整化,提高了颗粒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并有利于颗粒分散,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超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超电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层、超电功能芯层叠层嵌入复合加工而成;所述超电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层的质量分数为85~95%,所述超电功能芯层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超电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6~3.0g/cm3。本发明制备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优势在于不仅保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的优点,而且具备储能功能,综合性能具有优良的可设计性和可调节性,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体、航空航天器舱体及便携电子设备等领域。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3N4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基于C3N4的复合材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a)制备C3N4;b)制备基于C3N4的复合材料:将步骤a)得到的C3N4加入Na2SO4溶液中,超声得混合液,再将KMnO4水溶液在磁搅拌作用下加入到混合液中反应,将制备好的复合材料均匀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浆料中加入Ce6作为生物热敏剂,室温下磁搅拌,然后,沉淀、洗涤净化,最终粉末真空干燥得到基于C3N4的复合材料。该基于C3N4的复合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既可以产生氢气消耗肿瘤中的羟基自由基,又可以产生单线态氧杀死肿瘤细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棒废料改性粉末填充的高抗冲透明级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其PMMA复合材料原料组成为:由光棒废料改性粉末、PMMA、补强添加剂和改性剂组成,所述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PMMA 100份、光棒废料改性粉末0.5‑2份、补强添加剂2‑4份和改性剂1‑3份。本发明所述的PMMA复合材料通过补强添加剂可以增加PMMA的机械强度,并通过改性剂改善由于补强添加剂所带来的硬度高的缺陷,使PMMA复合材料更易于加工;通过光棒废料改性粉末的填充可以进一步改善PMMA的机械强度、韧性和延展性,进一步提高PMMA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能;同时参与PMMA复合材料的光棒废料改性粉末、补强添加剂和改性剂均不影响PMMA优良的光透性。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缓释消泡型纳米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缓释消泡型纳米多孔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多孔材料和被其包覆的消泡剂;其中,该纳米多孔复合材料具有用于消泡剂外逸的通道。本发明通过设计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由消泡剂和纳米多孔材料形成的纳米多孔复合材料,通过调控该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粒径大小和孔径尺寸,保证消泡剂分子以一定的速度逸出,从而实现缓释消泡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纳米多孔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当其应用于混凝土中时,其能够在混凝土搅拌中缓慢释放出消泡剂使混凝土在拌和的中后期仍保持较好的消泡能力,明显降低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从而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低热膨胀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聚醚醚酮作为基体,通过添加聚酰亚胺、碳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硫化钨,有效提高了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耐磨擦性能,降低了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本发明制备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备低热膨胀、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等特性,可用于制造水、酸、碱、有机溶剂等介质输送用离心泵的耐磨口环,提高离心泵的运转效率,改善离心泵的运行可靠性与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RP复合材料复杂非线性弹粘塑性本构的有限元子程序算法,在判断材料屈服状态时考虑了FRP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条件下屈服行为不对称,分别构建拉伸和压缩下的屈服函数,考虑了FRP复合材料动态屈服后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行为不一致特性,分别构建屈服后加载和卸载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动态屈服函数,并通过回归映射算法求解。本发明能适用于求解新开发的综合考虑FRP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屈服不对称性、考虑静水压力对材料屈服影响、材料应变率效应以及动态屈服后加载行为和卸载行为不一致、具有非关联流动特性的粘塑性行为的弹粘塑性本构,有助于在有限元软件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及优化。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塑产品的耐热完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配方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产品的耐热完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配方和制备方法,该耐热完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物理性能:维卡温度为120-160℃;拉伸强度为60-110MPa;断裂伸长率为5-20%;邵氏D表面硬度为80-90;质量熔体流动速率为5-15g/10min;该材料的配方包括完全生物降解树脂、填料、偶联剂、协同剂、成核剂份、分散剂;该材料的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物料混合和螺旋挤压出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材料工艺简单且该材料能够完全生物降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可靠度计算方法与灵敏度计算方法融入一般的复合材料设计流程中,考虑设计变量的分散性,主要步骤包括:(1)稳健设计模型变量参数选取;(2)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转化;(3)优化迭代;(4)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本发明给2.5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方法。使用本发明来对2.5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比传统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化设计有更高的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力学性能分散性较高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可直接计算得到设计变量均值、误差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提供各参数影响的定量指标;具有计算效率高、误差小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盐/聚丙烯腈/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计,将100份聚丙烯腈和550~11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在25~8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聚丙烯腈溶液;再加入8~36份锂盐,搅拌至得到均匀透明的锂盐/聚丙烯腈溶液。把可热固化树脂加入到锂盐/聚丙烯腈溶液中,混合均匀,将得到的复合溶液制成薄膜,再经固化和后处理,得到一种锂盐/聚丙烯腈/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它兼具高介电常数、良好柔韧性和透明性的优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性广的特点。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包括:聚烯烃塑料30~50份;短切碳纤维6~20份;相容剂1~4份;润滑剂0.5~1.5份;木粉50~60份。该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制备方法简单,可回收,解决了木塑复合材料在某些应用场合强度不足的问题,拓展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单工序加工方法。本发明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固态金属或合金为原材料,将不同金属或合金的圆弧工件紧密放置,拼成一个完整管状样品;管状样品的内外壁被约束体完全约束,并对管状样品环形端面或柱面施加压力,同时,让内外约束体绕它们与工件共有中心轴相对转动;工件在高静水压条件下发生切向剪切变形,实现不同金属间接触面的不断增长,形成界面增殖。随着转动角度的不断增大,最初由异种金属圆弧工件紧密接触而形成的贯穿管状样品内外壁的初始界面,逐渐演变成起、终点分别在管内外壁并在管壁内缠绕数圈的螺旋形界面,从而产生多层金属复合结构。该方法改善了传统制备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加工方法繁琐、效率低,界面易被环境污染,界面结合质量差等缺点,只需单一工序就能制备所需成分、层数、层厚等的多层金属复合材料。
本发明属于环境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称取氧化石墨烯置于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超声震荡至完全溶解,将氯化镉和氯化锌分别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L-半胱氨酸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7,加入硫化钠随后通氮气搅拌10-15min,将上述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中,随后放置于高温烘箱保温后取出自然冷却;对反应后的溶液离心,洗涤,烘干后研磨得到CdS/ZnS纳米复合材料负载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CdS/ZnS纳米复合材料负载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剂,能够有效利用可见光在抗生素废水中降解四环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树脂组合物和氟碳漆层,所述氟碳漆层涂覆于碳纤维-树脂组合物的外表面,所述氟碳漆层的厚度为20μm,所述氟碳漆的重量份组成包括:氟碳树脂40~55份,颜料10~15份,分散剂0.3~0.8份,消泡剂0.1~0.6份,成膜助剂0.5~1份,防沉剂1~2份,流平剂0.5~1份,偶联剂1~2份,聚硅氧烷3~4份,复合填料10-15份;其中,复合填料由重量比为1:1的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亚铜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自清洁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拉索的摩擦式锚具,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多根绕装纤维复合材料筋拉索的固定轴,在最后一根固定轴的后方设置将纤维复合材料筋拉索末端压紧固定的螺旋压力紧固器。本发明结构合理,易于安装和锚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法制造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工艺及设备,通过安装在铸模或水冷结晶器外部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对被复合材料进行加热到300-1200℃后,将熔化好的液态电渣倒入铸模或水冷结晶器内,将电极插入对其进行加热,金属液通过顶注式或底注式浇入铸模或水冷结晶器内,浇注完毕后,感应加热器和电极继续进行加热3-20分钟后在停止加热,即可以制造成各种几何形状的平面梯度层状复合材料、层合状复合材料和包覆形复合材料。使用该发明,简化了复合材料生产工序,实现了复合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的动态调整,复合层界面易于控制,可以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且复合层材料的选择范围宽,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树脂35-60%、浸润处理玻璃纤维35-60%、助剂0.5-5%。本发明以树脂与浸润剂处理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以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混合物为主要助剂,配方合理,通过此配方与工艺生产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消除双螺杆对玻璃纤维表面的破坏,提高了制品的表面光泽,对玻璃纤维表面的处理提高了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粘合性,提高了产品的机械性能,各种稳定剂的加入保护了材料的性能长期不受破坏,解决了一般材料不可以在高温、高湿、辐射等恶劣条件下长期使用的局限。
本发明公开了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测试夹具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冲击测试技术领域,该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测试夹具,包括上固定组件;下移动组件,包括下夹持件,用以在测试时,与所述上固定组件共同对试样进行固定;所述下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夹持件连接的传递构件,设置在所述下夹持件上,二者位置可调式设置在固定座组件上,用以接收冲击装置的瞬时冲击。通过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进行瞬时低速冲击试验的设备,并根据单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Ⅰ‑Ⅱ混合型层间断裂韧性标准提出试验方法,能够更进一步获取复合材料在低速冲击情况下的剥离最大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介电聚丙烯腈/纳米银‑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三维介电聚丙烯腈具体为表面具有含氧极性官能团的三维介电氧化态聚丙烯腈;所述三维介电氧化态聚丙烯腈/纳米银为宿主材料;所述宿主材料的电子导电率为107S/m~109S/m;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三维介电氧化态聚丙烯腈作为所述复合材料的骨架和离子传输通道,纳米银作为形核位点,所述纳米银的含量占宿主材料的5wt%~30wt%。
本发明属于材料高温疲劳寿命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迟滞耗散能预测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疲劳寿命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与温度和循环数相关的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区摩擦剪应力建立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脱粘长度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得到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疲劳迟滞耗散能,用于预测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疲劳寿命。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预测方法,充分考虑温度和循环数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影响,使预测所得复合材料的高温疲劳寿命更加准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铜铋钠/聚合物基三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陶瓷/聚合物基三相复合材料由钛酸铜铋钠陶瓷粉末、聚偏氟乙烯和纳米银粒子混合均匀后经热压成型制得;制备的钛酸铜铋钠/聚合物基三相复合材料相对介电常数在1?KHz下可达202,在高储能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硫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氧化石墨烯rGO、硝酸铜CuNO3与硫化钠Na2S溶于溶剂中,再将溶液转移至密封的烧杯内,搅拌后即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再将水热反应釜置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烘箱温度为160℃‑280℃;(3)将步骤(2)所得的水热反应产物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清洗,然后将产物置于干燥箱中烘干;(4)将步骤(3)所得的产物置于管式炉中进行程序控制升温,终止温度为600℃‑1000℃,保温后,在氩气为保护气体下烧结,以使其碳化,即可得到目标复合材料。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