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烟囱连接节点,连接节点包括第一圆弧形刺板、第二圆弧形刺板、环氧树脂胶层、复合材料纤维布层和C型夹具。还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烟囱连接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烟囱连接节点及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弧形刺板通过钢刺及环氧树脂胶与复合材料烟囱筒体牢固锚接在一起,能够为结构提供足够的节点强度,使节点区不再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也就有利于促进复合材料烟囱的应用朝着成为一个独立结构的方向发展;外围缠绕的复合材料纤维布将离散的各弧形刺板紧紧握裹在一起,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弧形刺板受力时刺被拔出,进一步提高了节点的强度,也减少了弧形刺板与外界直接接触面积,降低了弧形刺板防腐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传动轴,包括传动轴防护管,所述传动轴防护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内环面固定连接有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所述传动轴防护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两个所述连接法兰远离传动轴防护管的一侧均设置有与连接法兰相适配的密封法兰,密封法兰的内部嵌设有密封轴承,密封轴承的内环面与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该复合材料传动轴,通过传动轴防护管,能够对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进行防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撞击而造成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变形,影响使用,通过安装固定桩、安装固定板、滚动轴承和密封轴承,能够对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进行固定,避免复合材料传动轴本体出现异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防渗漏结构,包括面板,依次连接在面板四边上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所述第一边框自面板工作面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均自面板背面边缘向外延伸,所述第一边框沿延伸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防渗漏结构,使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第一卡块卡持在第三卡槽中,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第三卡块卡持在第一卡槽中,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第二卡块卡持在第四卡槽中,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第四卡块卡持在第二卡槽中,使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无缝拼接,可防止相邻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拼接处漏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MXene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包括MXene导电复合材料,所述MXene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MXene材料;步骤S2: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步骤S3:制备氮碳分散复合材料;步骤S4:将步骤S1、S2与S3制备成后的MXene材料、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与氮碳分散复合材料通过混合加工便可制成MXene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涉及MXene导电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功能化MXene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解决了现有的被合成出来的MXene材料片层结构进行聚合和重新堆叠,阻碍离子进入活性表面,降低了MXene材料电化学性能,以及柔韧性不高,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脆裂损坏的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无机杂化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将BC膜浸泡于FeCl3水溶液中,通过原位水解法将含铁类活性物质前驱体负载于BC纤维表面,形成水解复合材料;利用氧化聚合法将PEDOT包覆在水解复合纳米材料表面,形成PEDOT包覆的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经高温碳化得到导电三元复合材料。本发明在仅使用FeCl3作为铁源时将含铁类物质原位复合到BC纳米纤维表面,在接近室温的环境下进行,该过程便捷、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最终获得了高比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纤维素,也包括其它植物纤维素和动物纤维素及它们的衍生物。
本发明涉及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韧、抗疲劳原位ZrB2/AA6111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弥散强化+细晶强化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和高周疲劳性能。在制备过程中,通过多段式电磁调控技术和超声成型技术提高了反应速率和颗粒收得率,同时减少颗粒团聚,使颗粒分布更加均匀,形成更多优质成核位点,晶粒得到细化。此外,利用稀土元素Gd与超声场的协同作用,在浇铸成型过程中施加的超声场,净化陶瓷颗粒表面,原子半径较大的Gd原子易附着在陶瓷颗粒表面,降低晶界的迁移速率,细化晶粒,同时增强颗粒润湿性使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塑性和高抗疲劳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温度超过500℃的复合材料固化成形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高压气罐、控制系统、耐高温罐、电热管、真空袋、抽气管、热电偶信号线、热电偶、真空泵和高压气体增压泵。该方法包括:将装有复合材料毛坯的真空袋置于耐高温罐的罐主体内并定位;向耐高温罐的罐主体中充入氧化镁粉末;将耐高温罐放入高压气罐中,关闭高压气罐;通过主控电路控制电热管通电,使复合材料毛坯升温至500℃~600℃,同时压力调节至10MPa~20MPa,使复合材料毛坯在该温度和压力下固化成形。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高压气罐控制压力,通过电热管控制温度,温度、压力调节彼此独立。
本发明涉及一种Al2O3/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所制备的Al2O3/Cu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电力、电子、机械等工业领域,特别适用于电阻点焊领域。所需原料为Al2O3粉,基体材料为铜。制备工艺为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Al2O3进行表面镀铜处理,然后将镀好的Al2O3粉与高纯度铜粉均匀混合成粉末,再冷压成坯,最后在保护气氛下烧结得到Al2O3/Cu复合材料。采用这种工艺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材料强度硬度高、导热导电性能好,特别适于作为镀锌钢板等低熔点镀层钢板的点焊电极,焊接质量好、电极焊接寿命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的在线涂覆模具,包括:供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穿过的盒体;限制穿过盒体的拉挤成型复合材料偏摆的定位部件;对拉挤成型复合材料施加均匀涂层膜并对涂覆液形成密封且受挤作力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上设有供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穿过且与拉挤成型复合材料截面相匹配的型腔,弹性部件位于定位部件的下游;外夹板,外夹板上设有供拉挤成型复合材料穿过的第一让位空间;定位部件设置于盒体内部和/或外部,弹性部件被夹持在外夹板与定位部件或盒体之间。本发明具有确保密封性的优点。
本发明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置,喷头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可提高成型精度;内喷头的出口与外喷头的出口之间的竖直距离可调,可控制纤维复合材料的对中性,改善成型质量。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喷头安装在二维运动平台上,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喷头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安装在一维运动平台上,挤丝机构、加热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均安装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喷头上并跟随二维运动平台运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喷头,温度监测装置用于测量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喷头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二维运动平台、一维运动平台、挤丝机构、加热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流动性的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比组成,尼龙6:65‑70份;玻纤30‑35份;主抗氧剂:0.1‑0.3份;辅助抗氧剂:0.1‑0.3份;抗光剂:0.3‑0.5份;色母:1.5‑2份;润滑剂:2‑2.5份;纳米蒙脱土0.8‑1;尼龙超支化流动改性剂:0.2‑0.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同时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玻纤含量、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提高,具有高强度,在该复合材料中加入了尼龙超支化流动改性剂、纳米蒙脱土、抗光剂等助剂,改善了尼龙的流动性,使得玻纤增强尼龙6的复合材料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超高的流动性以及复合材料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性能特点,同时该复合材料的颜色稳定、不易发生变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热膨胀系数和低逸散因子的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100份液晶高分子材料和0.1~30份填充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所述低热膨胀系数和低逸散因子的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的覆铜板,包括铜箔及附在铜箔表面的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层,所述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层是由所述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涂布在铜箔表面经过烘烤、退火处理形成。本发明的低热膨胀系数和低逸散因子的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TE过高的问题,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层与低粗糙度的铜箔搭配时可达到较好的平整度,具有高传输的特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真空导入制备超厚复合材料板材装置及其工艺,目的在于解决真空导入较难制备超厚复合材料板材的难题,本发明所指的复合材料板材的厚度超过8mm,其方案是在预成型体的上下表面均铺覆一层导流介质,当灌注树脂之后,预成型体上表面的树脂通过重力和表面作用力向下渗透纤维,预成型体下表面的树脂通过表面作用力向上渗透纤维,缩短树脂浸润增强体的距离,缩短树脂注入的时间,减小复合材料板材的缺陷,提高复合材料板材的成功率。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真空导入法较难实现超厚复合材料板材或制品制备的技术难题,扩大了真空导入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为超厚复合材料板材或制品的低成本化制造提供了一条思路。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极复合材料有多层核壳结构;其中,所述负极复合材料的内核为氧化亚硅颗粒,中间层为金属掺杂氧化硅复合材料,最外层为连续的碳颗粒或者碳薄膜构成的碳包覆层;所述氧化亚硅的通式为SiOx,0<x<2;所述金属掺杂氧化硅复合材料中的金属掺杂元素包括Mg、Ca、Ba、Ti、Li、Mn、Fe、Co、Ni、Cu、Zn、Zr、Mo、Ge、Sn、Al、Na、B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掺杂氧化硅复合材料为所述金属掺杂元素的氧化物和/或复合氧化物与氧化亚硅构成的复合材料;形成所述碳包覆层的碳源为甲苯、甲烷、乙炔、葡萄糖、沥青或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Al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氮化硅晶须表面镀一层Ag膜,并将其与Al合金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将混合均匀后的粉末烧结成预制体;最后将烧结预制体置于真空压差铸造设备内,利用差压工艺制备氮化硅晶须增强的Al基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增强Al基复合材料有效解决了氮化硅晶须与Al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差问题。此外,先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预制体,然后再用真空差压铸造工艺制备氮化硅晶须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有效提高复合材料致密度的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刚石铝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刚石与基体按预定比例依次从下至上装配于模具中;其中,所述基体为铝合金或纯铝其中的一种;将所述模具置于设备中,制备得到金刚石铝复合材料。本发明中提高了金刚石与铝之间的界面强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强度以及冷热冲击性能,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均可达到550W/(m•K)以上;制备的碳化硅层更容易控制膜层厚度,并且生成的膜层更加均匀,不宜出现颗粒状的碳化硅,因此制备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仍能保持性能基本不衰减,提高了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保持了较高的导热率,扩展了这类材料的应用空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聚酰胺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聚酰胺树脂、纳米氢氧化镁、纳米氢氧化铝、纳米氧化锡锑、纳米氧化锆、水凝胶和有机溶剂。本发明中可有效提高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中的耐酸碱性能,保证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在酸碱环境中阻燃性能和使用寿命;纳米氢氧化铝与纳米氢氧化镁配合使用可有效加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纳米氧化锡锑可在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中形成隔热导电膜;纳米氧化锆可作为弥散相对基体进行增强韧化;水凝胶可以溶胀和保有大量的水;因此使得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可快速吸收大量水分并进行保持,进一步加强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缠绕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剩余强度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缠绕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仿真计算;步骤二、单元损伤状态的输出与导入;采用预定义场变量分析法实现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与剩余强度仿真两者之间损伤信息的传递;步骤三、建立含初始损伤的缠绕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剩余强度模型;步骤四、剩余强度的计算;对步骤三所建立的缠绕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剩余强度模型;可满足现有的缠绕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后剩余强度预测需求,将有限元仿真应用于缠绕复合材料结构的低速冲击损伤剩余强度计算,将低速冲击仿真计算得到的单元的损伤状态导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中,从而实现损伤信息的传递。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角片的自适应装配方法及手持式热压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热塑性复合材料角片定位至待装配的构件预设位置;对热塑性复合材料角片的关节部位进行加热,加热至热塑性复合材料达到熔融粘流态温度;加压使热塑性复合材料角片与构件表面贴合;降温降压,待热塑性复合材料角片形状固定。该装置包括红外线加热模块、圆柱滚子式施压模块和壳体,所述红外线加热模块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圆柱滚子式施压模块也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把手。本发明利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再加工的优势,对热塑性角片进行再次热压,使其在生产实践中能够原位再成型,从而比较好的适应现场装配条件,实现协调装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安装在真空腔体内的复合材料离心铸造模具和树脂浆料加热浇铸系统,复合材料离心铸造模具的下端固定在用于驱动复合材料模具旋转的离心驱动系统顶部;其中,复合材料离心铸造模具包括左开合模、右开合模和可更换的厚度调节板,左开合模和右开合模闭合后形成用于成型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模腔,同时左、右开合模上分别设有用于对复合材料进行保温的电阻加热器;浆料加热浇铸系统用于向模腔内浇铸呈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浆料;本发明大大增强了碳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结合力,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开槽夹片的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索锚固装置,包括锚块、设置在锚块的开孔中的复合材料索锚固夹片和设置在复合材料索锚固夹片中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索,复合材料索锚固夹片为整体结构且两端均超出锚块的开孔长度,在复合材料索锚固夹片的本体上设置有n个纵向的开槽。该锚固装置应用于FRP索的锚固,夹片外表面前部到底部保持一定夹角,与锚块内表面匹配,受到拉拔力情况下由锚块内部表面对夹片形成挤压力,夹片在开槽处挤压变形,内径变小,夹持住复合材料索索,夹片长度超过锚块长度,前部和底部均露出锚块一定长度,可以前后退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复合材料,包括合金钢层和镍铜合金层,所述合金钢层和所述镍铜合金层通过压制和烧结工艺冶金结合,所述合金钢层背离所述镍铜合金层的一侧表面通过渗硼工艺形成渗硼钢层。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所述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锅具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层状复合材料解决了现有复合材料中存在的抗氧性差、脆性大、硬度不高、结合力差等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可见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的复合材料及其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首先合成碘氧化铋/氯氧化铋复合纳米颗粒负载活性炭纤维复合材料ACF@BiOIxCl1‑x,然后在纤维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得到最终的复合材料PEI‑g‑ACF@BiOIxCl1‑x。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利用表面负载的光催化剂对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并且解决了光催化剂的回收及循环使用的问题,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处理能力和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锶铁氧体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由锶铁氧体载体和纳米银粒子复合而成,采用催化还原技术将纳米银粒子包覆在锶铁氧体表面。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直径在0.5-3μm,包覆的银粒子的直径为5-30nm,且银纳米粒子的直径和包覆量可控。因复合材料中锶铁氧体载体属于永磁体,具有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有利于锶铁氧体负载纳米银复合催化剂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由本发明所制得的复合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易回收再利用,具有环保优点,可应用于降解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有机污染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所述金属复合材料包括增强纤维和基体,包括以下步骤:A)增强纤维的排布,将增强纤维和基体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排布;B)复合材料的叠合,将排布好的复合材料进行层层叠加;C)复合材料的真空封装,将叠加好的复合材料封装于预置的真空包装模具中;D)热压,对真空包装中的复合材料加热加压。本发明揭示的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预置的真空包装模具,极大的简化增强纤维的排布步骤,既保证了增强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活性炭的球状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该材料由含活性炭的内核与陶质薄膜层外壳组成。其制备工艺是:在活性炭、膨润土和凹凸棒土中加入添加剂,制得内核;在膨润土和凹凸棒土中加入添加剂,制得外壳材料,将外壳材料粘合于内核表面,高温烧结,得到球状颗粒复合材料。这种含活性炭的复合材料,表面为多孔状的陶质薄膜层外壳,该结构在确保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耐压性、耐磨性,可防止活性炭碎屑、粉末的掉落;同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可自行对材料进行脱附处理,恢复材料的吸附活性。该颗粒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去除。
本发明是一种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氯化镁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采用硅灰或煅烧高岭土作为氯氧镁水泥体系的改性材料,复合材料有主胶凝材料、增强材料、增韧材料、充填材料,界面改性剂、抗水剂;制备方法是将主胶凝材料按比例计量准备,添加填充材料,增强材料,界面改性剂,增韧剂,抗水剂;经混合搅拌获氯氧镁硅系复合材料混合料,倒入模具常温下成型,脱模、养护。优点:原材料丰富、热稳性能好。制备方法简便,在室温抗弯强度20-30MPA,抗压强度60-80MPA,材料密度0.9-1.8克/立方厘米,弹性模量50GPA,替代木材,制做防火墙、门,轻质内墙、室内外装修材料以及广告灯箱、机箱托盘、包装箱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通聚乙烯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以常规聚乙烯为基体材料,通过添加耐磨填料和润滑成分,提高基体树脂的耐磨性能。同时,该耐磨复合材料保留了通用聚乙烯的优良的加工性能,克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难加工的缺点。本发明的普通聚乙烯耐磨复合材料其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各成分组成:聚乙烯73%~90%、表面处理的耐磨填料6%~25%份、润滑剂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硫化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塑木复合材料由下列组分组成:(A)聚烯烃树脂;(B)天然纤维;(C)SIS、SBS、SEBS、EPDM或POE中的一种;(D)交联剂;(E)助交联剂;(F)加工助剂;上述组分经过熔融共混、动态硫化反应,形成本发明塑木复合材料。本发明塑木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表面硬度、耐刮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可以作为结构件、功能件广泛用于建筑、园林、运输、室内外装饰、地板、家具等领域,大大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和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横向缠绕纤维的复合材料空腹管材的生产方法和生产线,它通过在纵向拉挤纤维表面缠绕正反方向相反的横向缠绕层,提高了复合材料空腹管材的抗弯曲能力,消除了单纯纵向复合材料空腹管材使用中常出现的分层现象,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管材的性能,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