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预制块的制备:将纯铝粉、陶瓷颗粒、金属粉末和功能助剂投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制得粒径在0.5-5毫米之间的复合颗粒,然后将复合颗粒封入金属包套中,制成复合颗粒包,复合颗粒包经预热后进行热轧,然后去除金属包套,得到由复合颗粒热轧而成的预制块,预制块呈片状;B、铸造:将预制块放入浇道中,然后进行铝液浇注,冷却凝固制得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复合颗粒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纯铝粉80%-96%;金属粉末1.0%-5.0%;陶瓷颗粒2%-10%;功能助剂1.0%-5.0%;与现有技术比较,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可以使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提高23.0~26.0%。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耐高温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均苯四羧酸二酐和4, 4-二氨基二苯醚反应生成聚酰胺酸树脂溶液;对聚酰胺酸进行热环化反应生成聚酰亚胺,并分离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将聚酰亚胺溶液进行紫外光照射10-15分钟后干燥形成聚酰亚胺粉末;将经过紫外照射的聚酰亚胺粉末与填料AlN或Al2O3混合后搅拌,熔融挤出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涂布于制件表面并热压固定,冷却;将复合材料从制件表面剥离并通过机加工形成复合材料样条。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将聚酰亚胺溶液进行紫外光照射10-15分钟,有助于提高溶液粘度,即提高聚酰亚胺分子量,进而提高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强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纳米晶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包覆有荧光纳米晶的氢氧化钙晶体,其颗粒粒径在1-10μm,晶体颗粒的发射波长在425-650nm,半峰宽20-100nm。其制备步骤如下:先配制纳米晶储备溶液,再配制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碱溶液;搅拌下在纳米晶储备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钙盐溶液和可溶性碱溶液,反应得到包覆有纳米晶的Ca(OH)2晶体悬浊液,过滤、洗涤、烘干即得包覆有纳米晶的氢氧化钙荧光纳米晶复合材料。本发明所用的原料简单易得;制备过程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所制备的纳米晶复合材料能够稳定的发射出多色荧光,且荧光稳定性高,可作为荧光粉有效地应用在发光器件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泡沫‑粉末夹芯结构的高温隔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芯材、陶瓷基复合材料壳层和粘结层构成,芯材为陶瓷粉末填充的多孔陶瓷泡沫,所填充的陶瓷粉末具有多层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碳化硅层、单斜相氧化锆层、α相氧化铝层、单斜相氧化锆层和氧化硅层,陶瓷基复合材料壳层为碳纤维增强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粘结层位于壳层和芯材之间。该材料导热系数低,能够在超高温度(≤2000℃)环境下使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导热系数变化不明显,且充分考虑各组分粉体优点进行结构化设计,使得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达到最优。
一种硅树脂复合材料,其包括纳米荧光粉、纳米量子点及无色透明的硅树脂,其中所述纳米荧光粉和纳米量子点均匀分散于该无色透明的硅树脂中,所述硅树脂复合材料为固化结构,所述纳米荧光粉和纳米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所述硅树脂作为第一封装材料。本发明还揭示了该硅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含有该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照明器件、及该硅树脂复合材料作为照明器件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混合纳米级的荧光粉及纳米级的量子点,使本发明的硅树脂复合材料具有改进的混合均匀性和良好的发光性能,适用于光电器件或LED固体照明器件及其封装。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杨木纤维/Al2O3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杨木纤维/Al2O3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点燃时间等。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无机纳米Al2O3改性后,45s和175s出现的热释放峰值明显减弱,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了38%,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了25%;总释放热下降了38%;点燃时间延长了一倍。杨木纤维/Al2O3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连续的生物高分子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按如下原料组分和质量份数:聚己内酯60-70份,聚乳酸30-40份,有机粘土1-6份,加入到密炼机中,在150-190℃的温度、40-60RPM的转子转速下熔融共混8-10MIN,得到双连续的生物高分子三元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简便易行且成本低廉的方法制得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生物可降解的聚己内酯/聚乳酸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塑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组织可吸收性,满足环境发展的要求,不仅在塑料的通用领域,而且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吸波复合材料,由耐低温反射层、耐中温损耗层、耐高温匹配层依次叠层而成,匹配层是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金属或碳纤维、氧化物复合材料,损耗层为改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反射层为低气孔率的金属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纤维预制体除胶处理、界面制备、改性碳化硅基体制备、表面金属层制备、周期性结构制备及填充。该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高,在吸波的同时可以实现承载功能,有效减少部件的重量,同时吸波性能稳定,即使在高温承载环境下也具有较为稳定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厚度薄,吸收频带宽,对电磁波的吸收具有可调谐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锰源、镍源、锂源和钴源的混合物进行第一煅烧处理,得到钴掺杂的镍锰酸锂;将所述钴掺杂的镍锰酸锂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进行第二煅烧处理。本发明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结合Co掺杂来提高材料稳定性和电子导电性,SiO2作为包覆剂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和防止HF腐蚀,形成稳定界面;该方法有助于镍氧化物的嵌入,形成含有较少杂相的镍锰酸锂复合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镍锰酸锂复合材料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镀镍磷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烯表面包覆镍磷层,表面镀镍磷的石墨烯弥散性分布于钛球表面;其中,所述石墨烯分布于钛基体的晶界处,所述复合材料中只有对应于钛的α相和β相的衍射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表面镀镍磷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在解决石墨烯易与钛生成TiC问题的同时,石墨烯的分散性更好,且在球磨和烧结过程中石墨烯不易损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铁酸锂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氧化石墨烯,用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将石墨烯超声分散于乙二醇中,再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二醇中,超声,得到石墨烯乙二醇溶液;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将Li2CO3、Fe(NO3)3.9H2O乙醇溶液和NH4HF2水溶液缓慢滴加到石墨烯乙二醇溶液中,全部加完再搅拌反应8~12h,之后进行高温水浴;反应结束后抽滤,得到沉淀物,洗涤,冷冻干燥,得到Li3FeF6/石墨烯复合材料。本方法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制备的Li3FeF6/石墨烯复合材料呈现弥散疏松的小颗粒,直径约为100~500nm,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生产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铝合金层、不锈钢层待复合表面打磨;将打磨后的铝合金层、不锈钢层加热保温;以铝合金层、不锈钢层待复合表面为结合面,将铝合金层、不锈钢层轧制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收卷、退火、精整;其中,在将铝合金层、不锈钢层待复合表面打磨前,由放卷装置供给铝合金层、不锈钢层并施加前张力;铝合金层的供给速度低于不锈钢层的供给速度;以及由收卷装置对复合材料收卷并施加后张力;前张力与后张力拉紧铝合金层与不锈钢层。利用该方法及系统能够完成连续卷带式生产铝/不锈钢复合材料,实现短流程、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铝/不锈钢复合材料,提高成材率,并提升产能。
一种复合材料微波间接加热模具及固化方法,采用微波间接加热模具的吸波型面吸收微波,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加热固化复合材料零件。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向铺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有效加热固化,具有固化时间短、能耗低等一系列优点,大大提高了这类复合材料零件的微波固化效率,为复合材料微波固化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流动性PC/AB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表示包括:PC树脂、ABS树脂、增韧剂、流动改性剂、阻燃剂、增强材料,其中,所述流动改性剂为磷酸锆及其衍生物、超支化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流动性PC/ABS复合材料,通过在复合材料中添加流动改性剂,该流动改性剂有效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物理流动性能及冲击强度,由此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并且可以保证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在60%的同时,熔融指数(MI)达到40g/10min(260℃/2.16Kg)。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置于超纯水中超声分散,二甲基咪唑加入到甲醇乙醇体系中搅拌溶解,二者体系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硝酸钴的甲醇乙醇溶液,继续搅拌均匀后,离心洗涤,收集后干燥,将所得材料在氩气氢气混合气条件下以2℃min‑1升温至550℃保温8h,获得纳米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氧化石墨烯为基底制备的纳米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对氧还原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其过电位达到300mV,有望在电催化水分解及离子膜交换电池上得到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的石墨烯复合材料装饰板及制造方法,包括基板,基板的表面套设有树脂层,树脂层远离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层,第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层远离树脂层的一端设置有导热层,导热层远离第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层的一端设置有植物纤维层。本发明通过设置基板,达到构成装饰板的效果,通过树脂层,达到对基板保护的效果,通过第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层,达到对基板上热量吸收的效果,通过导热层,达到将第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层内热量导出的效果,通过植物纤维层和硅钙板层,可增加装饰板的功能性,通过植物纤维层,可增加装饰板的柔软性,该装饰板可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方便人们进行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纳米银-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壳聚糖复合材料。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该复合材料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纳米银-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壳聚糖复合材料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设备。该复合材料磁分离特性好,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易控,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银-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壳聚糖复合材料质量稳定。该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出水效率高,质量好。
注塑级高耐热短切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制备而成:树脂基体120份,碳纤维20 份,偶联剂0 ~ 1 份,抗氧剂0.05 ~ 0.5 份,润滑剂0.05 ~ 0.25 份,冠醚0.05 ~ 0.25 份。其有益效果如下:冠醚为风洞状网格结构,具有极强的耐磨性,因此选用冠醚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在不剪切碳纤维的前提下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同时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耐热性;有效降低复合材料体系中树脂含量,在材料成型过程中增加固相含量,降低收缩率,从而提高整体尺寸稳定性;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综合成本;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亲光电活性功能支化大分子修饰碳纳米管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大分子自组装和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1)首先合成了一种双亲光电活性支化功能大分子;2)将合成的功能大分子用于修饰碳纳米管制备可水分散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3)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分散液滴到干净的电极表面,通过紫外光照交联成膜;4)将修饰后的电极插在高氯酸锂/乙腈溶液中电聚合制备得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该方法采用水做溶剂,节能环保,且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延长了使用周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纳米硫正极复合材料、其制法及应用。该复合材料包括:主要由氮掺杂石墨烯相互交叠形成有效的三维导电网络,以及被氮掺杂石墨烯片层均匀包裹的纳米硫颗粒。该复合材料的制法包括:将氮掺杂石墨烯分散于至少含有硫源及酸的液相反应体系中,通过硫源与酸的原位化学反应沉积纳米硫颗粒,从而制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性,硫的利用率和倍率性能高,可有效地抑制锂硫电池中的溶解和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该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纳米硫正极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硫电池具有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高倍率性能等特点,且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是由单块气凝胶或两块气凝胶或两块以上气凝胶构成,在块体气凝胶的表面或块体界面之间,通过纤维网格布增强的水性胶黏剂包覆或粘结成一体,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1)表面疏水改性处理;(2)表面亲水/疏水改性处理;(3)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水性胶黏剂和纤维网格布均匀包覆于气凝胶块体表面或两个块体之间,固化,得到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公开的增强型气凝胶复合材料除了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隔音、防火、防爆、减震吸能等特性外,还具有轻质、较好的力学性能,且材料制备工艺简便实用,应用范围广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填充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填料,其配比(重量比)是: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60~80%,填料20~40%。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抗氧剂为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重量的0~0.3%,加工助剂为填料重量的0~1.0%。其制备方法是:将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填料、抗氧剂和加工助剂按比例混合;将混合物料熔融共混即得紫外辐照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填充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人员、设备和环境不会造成损害的清洁、安全的高密度聚乙烯填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制备聚烯烃填充复合材料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反应程度的快速检测技术。根据具体的反应体系,分析反应物中有效元素在金属熔体中的可能存在状态即不同相的形式,根据不同相的密度和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相对含量与体系密度之间的关系,编制出分析软件。实际检测时,采用快速成分分析方法对反应物中有效元素在金属熔体中的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金属熔体中有效元素的收得率,并通过阿基米德法对所取成分测量试样进行密度测量。根据测出的有效元素含量和相应的密度,通过上述分析软件确定反应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反应物的反应程度。本发明方法容易实现,方便快捷。
一种C/C复合材料刹车盘铺缝方法,属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首先进行单向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磨擦性能分析,得出其在服役环境下铺缝纤维的最优铺缝方向,从而制定纤维铺缝轨迹,并编制铺缝运动控制代码;然后对铺缝刹车盘预制体进行分析,根据设计刹车盘上放射线状的弧形,将碳纤维布片裁剪成扇形片,将这些碳纤维布片在自动铺缝设备上排列成圆环形,然后进行铺缝加工;对试件进行台架试验和性能分析,进行优化改进。该方法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刹车盘以及相关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属于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制造汽车内饰件的低气味、低散发的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矿物填料、气味吸附剂和助剂,按照重量份,上述成份的重量份分别为:聚丙烯60~90;矿物填料0~40;气味吸附剂1~5;助剂0.1~1;所述气味吸附剂选自:粘土、膨润土、多孔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铝或分子筛中的三种的混合物。本发明所制得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表面光泽度高,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及强度,熔体流动性,力学性能,而且由于使用多种气味吸附剂,产品气味散发性低,总碳值为13.7~24.5μgC/g;同时所需原材料来源广泛,方便易得。
本发明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硅藻土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二酸酐单体、二胺单体和硅藻土组成,其中硅藻土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含量为0.5%~15%,二胺单体与二酸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0.8~1.20。本发明所使用的硅藻土,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可修饰性的特点。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性能良好的聚酰亚胺/硅藻土复合材料,提高了聚酰亚胺基体树脂原有的热和/或机械性能,降低了聚酰亚胺基体的介电常数,而介电损耗基本不变,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本发明在电工、电子、信息、军事、航空和航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压辊,涉及岩棉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芯轴、设置于所述芯轴外侧的支撑结构、以及包覆于所述支撑结构外侧的包覆层;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包覆层的材质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压辊,通过设置支撑结构来承受剪切力载荷,提高复合材料压辊的力学性能,同时将支撑结构与包覆层的材质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设计性强的特点,通过对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该更复合材料压辊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减轻重量,从而避免因压辊过重而影响设备的产能,以及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磨性的高熵合金和铝合金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在本发明中,先对高熵合金和铝合金粉末混合并制备复合粉末,然后采用热压和挤压模具制备板状的复合材料,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仍低于单一组织的高熵合金,复合材料在受力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及裂纹源的位置仍然是表层,如果直接采用激光熔覆等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能够强化表面性能,但由于高熵合金与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及熔点等差距较大,容易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甚至损伤基体材料,所以本技术利用同种成分的高熵合金粉末在复合材料板上压片,再利用轧机制备出表面为高熵合金内部为高熵合金和铝合金的复合的板料,最后采用激光重熔技术强化高熵合金和铝合金复合材料的表面及避免裂纹源。因此,本发明制备得到高熵合金和铝合金复合材料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并具备与单一高熵合金相接近的表面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陶瓷复合材料,包括:所述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陶瓷复合材料上层包括特种无机纤维、中间层的金属复合材料和最下层的氮化硅合金组合而成,所述特种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三氧化二铝,所述的特种无机纤维占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陶瓷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35%‑45%,所述金属复合材料占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陶瓷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45%‑50%,所述氮化硅合金占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陶瓷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10%‑15%。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生产成本低,使用价值高,具有强度高,优良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大幅度提高笔记本电脑外壳耐刮性能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失效模拟方法,首先提取复合材料的代表性体积单元几何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计算其纤维束单元的载荷状态,带入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复杂载荷下失效行为数据库,进行刚度折减,确定失效状态,最终获得复杂编制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拉伸失效的模拟曲线。本发明提出的考虑编织结构内部纤维束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纤维束本身走向的失效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编织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的拉伸失效结果,极大减少了以往研究中用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代替复杂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的力学行为而带来的误差和影响。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