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石检测的采样装置,包括取样车本体,所述取样车本体上设置有储料斗,其特征在于,取样车本体顶部设置有防雨装置,所述防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料斗一侧的立柱,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在取样车本体顶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矿冷却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可以真实的模拟采用低温废气对烧结矿进行冷却,能够为工业烧结矿的冷却制度调整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多种铜矿物的复杂氧化铜矿的细菌浸出方法,针对品位低、氧化率和结合率高、嵌布粒度细以及矿物组成复杂的氧化铜矿,按比例掺入一定黄铁矿,混合均匀,进行细菌浸出;黄铁矿的加入使细菌浸出与产酸同时进行,实现了浸出系统内部的酸平衡,保证较高的细菌活性,使铜浸出效果良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节能、绿色环保、高效的应用双极膜电渗析处理铜矿石冶炼废渣的方法,实现废渣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生物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等显著优势,已成为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的首选工艺。目前,全球有近20座矿山采用该工艺。我国首座万吨级生物提铜矿山于2005年底在紫金山铜矿投产,充分利用了传统工艺难以利用的低品位资源,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铜浸出的实践过程中,矿石中的黄铁矿也会被氧化,而且由于黄铁矿含量比铜矿物含量高的多,生物堆浸过程的酸和铁产生量较大,环保成本较高。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矿石中汞含量的测定方法,使用简单,测定成本低,易于推广,便于厂矿使用,不但可以测定铜矿石,还可以测定铜精矿和其他含汞矿石、物料,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由于现有的铜矿石中,由于其形状各异,部分泥沙卡嵌在其表面凹陷处,正常清洗很难清理,无法有效的清洗干净,但矿石粉碎后,凹陷处被瓦解,泥沙会自动掉落,因此会出现堆浸过程中泥沙含量过高等现象,影响后续对提铜等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矿石酸浸出液的提铜除铁设备。
在矿石火法精炼过程中,整块铜矿石不容易受热融化,会增加火法精炼时候所需要的时间,并且会消耗更多的燃料,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矿石用的精细粉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石用的精细粉碎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针对现有均相金属离子活化单过硫酸盐处理有机污染废水或土壤洗脱液过程中效率低、适用pH范围窄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此组合物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化剂制备步骤复杂、成本高、难回收利用等缺点,本发明开发了一类高效、低成本的单过硫酸盐活化剂。
铜矿资源一直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因为整体矿石性质愈加复杂,新铜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冶炼,对科研人员研究手段及研究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低品位铜矿石资源,或伴生有大量的泥质矿物,一般对于常规的浮选工艺来说,工艺指标难控,铜的回收率及精矿产品质量都不甚良好。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矿物单体解离度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大块的含铜矿石样品中铜矿物单体解离度的测定,该方法在粗粒级以至于大块的样品中能有效的测定铜矿的单体解离度,测量数据有益于指导实际的现场生产。
由于成本低、能耗低等显著优势,生物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已成为次生硫化铜矿经济利用的首选工艺。辉铜矿作为次生硫化铜矿的一种主要赋存矿物,其含铜品位在不同矿体中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矿体中也不尽相同,如缅甸某铜矿富矿品位可达4%,而贫矿则低至0.04%。品位不同的矿石在生物浸出时具有不同的浸出速率,常规试验无法模拟生产实际从而得到相应的浸出速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矿石柱浸-萃取联动试验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以模拟生物浸出-萃取生产的实际效果,得到浸出速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铁质包裹型混合铜矿破碎机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铁质包裹型混合铜矿破碎机构,解决了只对铜矿石烟煤进行单次破碎,破碎后还含有较大体积的铜矿石,造成破碎后的铜矿石不合格,影响后续的加工工作的问题。
针对低品位铜矿石浸出率低,浸出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压辊磨机粉碎的低品位铜矿石制团-生物堆浸工艺,可以有效提高低品位铜矿石的浸出率,缩短浸出周期,从而实现低品位铜矿石中铜的高效提取。
有机膦酸类捕收剂是一类新型黄铜矿捕收剂,但目前常用的有机膦酸类捕收剂药剂有效官能团较少,且存在泡沫易碎、泡沫层薄不易浮选,铜回收率较低,铜精选容易掉落损失等技术问题。因此,进一步开发一种新型且更高效的黄铜矿捕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环保的微细粒方铅矿的组合铅抑制剂及其应用,用于解决铜铅浮选分离体系中微细粒铅抑制不彻底,铜精矿产品中铅含量高,药剂用量大,铅回收率低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环保的硫化锌矿的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用于解决复杂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的铜/铅精矿产品中锌含量高,药剂用量大,锌金属回收率低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高频振动的尾矿浮选螺旋溜槽,以解决现有的螺旋溜槽在进行使用,当溜槽的组合长度过长后,外部缺少有效的防护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影响干扰,且当螺旋溜槽使用中,处于底部位置的振动效果降低,无法保证高频的振动目的,导致螺旋溜槽的使用效果降低,影响到了使用效率的问题。
传统尾矿库尾砂干排方式为脱水后的尾砂经皮带运输至尾矿库外缘,再使用铲车或推土机将干排尾砂向库内方向摊平,尾矿库面积大时还需卡车配合运输,使用机械设备多、操作人员多,造成库内扬尘大,同时也增加了职业危害的风险,并且工作效率低,车辆在库内往复运输填埋,容易造成尾砂扰动,也给尾矿库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尾矿库内干排尾砂的卸料系统及使用方法,以达到增加尾矿库的有效使用库容,减少作业设备数量,降低机械设备对尾矿库内尾砂的扰动和扬尘,降低生产成本
榴辉岩尾矿中主要物质是细粒级石榴石、绿辉石以及细粒矿泥,尾矿中有用矿物的再回收主要受到原生矿泥以及生产中产生的次生矿泥,矿泥粒级较细沉降速度缓慢,产量大,在很多矿山都是提高尾矿利用率的制约因素,细粒级石榴石是精密仪器和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切割的优质切割磨料,越细的磨料越能提高切割的精度,而绿辉石则是墙地砖等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而尾泥经过处理亦可作为矿坑填充材料以及建筑材料,提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目前应用的尾矿干排工艺中,最后使用过滤机(压榨机)对尾矿进行处理,过滤机(压滤机)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且在处理物料时有很大局限性,尾矿的脱水效率还有待提高,尾矿废水还不能达到零排放,并且在排放的过程中,易出现浆液中的泥沙堵住滤孔,进而使尾矿干排处理装置,工作效率下降,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清理,费时费力,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尾矿干排筛上的排水装置。
现有的尾矿干排筛在安装使用时,部分尾矿干排筛的挡水结构单一,且存在不方便装卸的问题,且部分尾矿干排筛缺少相应的废水收纳结构,不经处理的废水对外部环境造成破坏,存在提升空间。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尾矿干排筛上的挡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矿石基因特性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方法,可以直接依据矿石性质差异进行浮选回收率的预测,而无需通过磨矿、选矿工艺、生产过程等相关数据来进行理论回收率预测,提升了回收率预测的效率,并且可以为后续的选矿厂的设计、生产、优化提供依据。
工业制砂所需的原料一般储放在开设在地下的料仓内,在将岩石、矿石或建筑废料等物料向上输送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扬尘状况,污染周围环境,伤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将岩石、矿石或建筑废料等物料破碎之前必须进行除铁处理,否则会严重损坏破碎机,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破碎效果。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本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降低工业制砂的输送作业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且能在投入破碎作业之前有效除铁,并对铁质进行回收再利用。
罐挡是矿山机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机械,它一方面限定罐笼停留在规定的位置,另一方面用于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常与罐笼以及调度绞车等设备配合使用。由于罐挡滑道较窄,提升矸石、黄沙时,撒出的矸石或黄沙等细小杂物极易阻塞罐挡滑道,造成罐挡滑行时两滑块不能同步,从而导致罐笼偏移,罐笼在矿车的撞击下易发生阻车器脱轨、滑块与连杆解体等故障,甚至砸坏井筒装备,埋下安全隐患或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保证罐挡两侧同步滑动的设备。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阻滞倾翻功能的伸缩式矿车架,不仅可以在矿车快速倾翻时阻滞矿车的倾翻速度,避免矿车撞击车体,还能够向外伸出矿车,使矿物能够被倾倒在较远的位置,方便工人后续的搬运。
矿山机械是为开矿等操作的一些机械,机械工作的矿山机械在作业的时候,需要将底面固定在平整的地面上。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用矿山机械进行作业的地方的地势都是不平整的。为了让矿山机械能够进行正常作业,需要设置支撑平台,实现对机械部件的稳定支撑。
本发明克服现有爆破孔钻机进给系统动力不足带来的不便,提供一种爆破孔钻机双油缸进给系统,在塔架装置两侧布置两套单独的油缸进给系统,两套液压油缸同时作用,属于并联状态,压力和流量相同,进给油缸有相同的负载,可以实现同步运行,保证动力头两侧同时受力且受力均衡,工作时进给油缸的力转化为动力头的下压力和上提力。
本发明克服现有支撑架无法实现旋转导致倾斜钻孔不便带来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角度塔架支撑装置,支撑装置本体包括铰接连接的非滑动支撑架和滑动支撑架,支撑装置本体上设置塔架连接轴,举升油缸驱动塔架绕非滑动支撑架与车盘底架连接的铰接点旋转,利用可自由伸缩的滑动支撑架来支撑并适用塔架旋转,实现钻机在不同角度进行钻孔工作,增加钻机有角度钻孔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通用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