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一种Ru‑MoO3‑x/rGO复合材料,包括rGO基底,所述rGO基底上具有Ru‑MoO3‑x纳米晶,所述Ru‑MoO3‑x纳米晶包括均匀复合的Ru和MoO3‑x,所述Ru均匀修饰在MoO3‑x表面,其中x取值范围为0~3。本发明的Ru‑MoO3‑x/rGO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HER性能,能够高效催化燃料电池中的HER,是通过原位生长自组装方法制备的,在常压下可控地合成Ru‑MoO3‑x/rGO复合材料,同时由于采用自组装方式,工艺简单,适合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粉煤灰/聚烯烃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用盐酸浸泡粉煤灰加入双氧水加热过滤,将滤渣煅烧变成熔融状,取沼液过滤,将滤液离心分离后,在上清液中加入粉煤灰和营养物质,离心分离得离心物干燥得改性粉煤灰,取聚烯烃树脂、植物纤维粉末、抗氧剂、改性粉煤灰、硬脂酸丁酯及硬脂酸钾进行混合、挤出、造粒得改性粉煤灰/聚烯烃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出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防霉、防腐性能,添加改性粉煤灰,其作用是降低木塑复合材料吸水率,显著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韧性和耐溶剂性强的ABS/PBT/PCTG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引入的PBT树脂克服了ABS树脂耐溶剂性能差的缺点;引入的PCTG树脂使得复合材料的低温落球冲击大幅提高,并克服了现有使用PC作为第三组分聚酯带来的密度增加,耐溶剂性能下降等缺陷;该复合材料中使用了增容剂,尤其是使用的MGD梳形聚合物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该复合材料的相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低温落球韧性;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溶剂、耐热性能和低温落球性能,能满足厨房电器、工业电池壳体等苛刻要求。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阻尼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中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高岭土8-10%,氧化镁8-11%,废水泥铈锰复合氧化物复合体24-28%,其余为酚醛树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阻尼复合材料,具有最大阻尼因子高的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性阻尼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钓竿用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其重量份组成为:酚醛树脂35~50份,氧化镁纤维8~10份,CSM?10~15份,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5~6份,增塑剂8~10份,阻燃剂2~3份,稳定剂4~5份,增粘剂5~6份,固化剂3~6份,脱模剂1~2份,固化促进剂0.5~1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钓竿用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钓竿用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能满足钓竿材料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铜基电接触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包括铜的质量百分比为50%‑70%,铬的质量百分比为5%‑25%,二硒化钛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经过混合、球磨、热压、烧结方法步骤将混合均匀的粉末材料制成适用于不同工作环境的新型电接触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的过渡族金属硒化物二硒化钛作为电接触复合材料中的润滑相,铬的添加能提高电接触复合材料强度、硬度和抗氧化能力。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摩擦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可操作性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成品作为电接触材料广泛应用钢铁、冶金、造船、机械、电力、航空等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试预设数量的纤维丝中每根纤维丝的强度;计算长度为L的纤维丝强度为σj这一事件的第一概率,并计算第j类缺陷在纤维丝上出现的第二概率;计算在长度为Δl的纤维丝上出现第j类缺陷的第三概率;在细观力学模型的各个微元段上分别以所述第三概率生成1至n类缺陷;当微元段上的正应力大于该微元段的强度时,该微元段所处的纤维丝断裂;当断裂的纤维丝的数量达到Nf时,记录此时的应力的数值,并将该数值作为所述待测材料的强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确定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度的方法,能够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度的计算精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描述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各向异性非线性力学行为的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轴向拉伸载荷、横向拉伸载荷和面内剪切载荷下损伤变量的演化模型和基体裂纹密度的演化模型;建立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在轴向拉伸、横向拉伸和面内剪切载荷下损伤变量与对应割线模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含损伤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计算轴向拉伸损伤变量、横向拉伸损伤变量和面内剪切损伤变量;计算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本发明为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多尺度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力学模型,可以方便的计算不同基体含量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的适用范围较广。
阻燃增韧PA/PE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PA6650-60份、PA65-20份、PE5-8份、超细废旧橡胶粉5-10份、滑石粉10-20份、轻质碳酸钙5-10份、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0.1-0.3份、马来酸酐1-5份、复合阻燃剂11-20份,本发明采用超细废旧橡胶粉作为弹性体,可替代增韧剂有效提高复合材料韧性,提高材料耐低温性,采用超细氢氧化镁和超细氢氧化铝的混合物为阻燃剂,两者以比例简单混合即可达到良好阻燃效果。利用该配方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热性、阻燃性、耐低温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连接件、电线电缆及管材等领域。
一种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纳米材料和具有自洁防污性能的纳米材料与高分子基体按比例复合,制备一种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透明、隔热、自洁、防污、抗菌及防静电多种功能;可用于制备涂料中的多功能添加剂或一种功能塑料母料。本发明的多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方向,在建筑门窗、车辆车窗、透明灯具、电话亭及报亭等透明基材上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种氮化碳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改性处理的类石墨型氮化碳g‑C3N4、碳纳米管和无机纳米氧化物。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类石墨型氮化碳的制备、氮化碳表面改性、原料在球磨机中的高速球磨共混、烘干过筛处理、冷压成型、热压烧结、切片。本发明中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大量制备,易加工,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在超声电机摩擦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钛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1,3,5‑三甲苯、四甲氧基硅烷、盐酸溶液按比例混合,然后加入1,2‑环氧丙烷,制备得到含胶束的硅溶胶;量取上述制备好的硅溶胶,与钛溶胶按体积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制备硅钛复合溶胶;剪切若干片的玻纤毡,将玻纤毡浸渍于硅钛复合溶胶中,浸渍后将其提出摊平,然后将浸渍溶胶的玻纤毡老化,得到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将凝胶/纤维复合材料采用无水乙醇进行溶剂置换,最后采用超临界干燥进行干燥,得到掺钛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高温隔热性能。
本发明涉及过滤复合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简易过滤复合材料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固定连接有方形柱以及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通过液压伸缩杆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割盘,所述方形柱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该简易过滤复合材料切割装置,通过固定块、限位槽、卡块、弹簧、拉杆以及卡槽之间的配合,只需拧动较少圈数的螺纹杆,便可以将过滤复合材料进行固定,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拧动螺纹杆时浪费的时间,提高工人加工过滤复合材料时的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电化学识别色氨酸对映体的分子印迹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包埋有L‑色氨酸模板分子的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制备分子印迹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电化学识别色氨酸对映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分子印迹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环保,且该复合材料能高效地识别色氨酸对映体。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聚酰胺薄膜层,一层或一层以上的碳纤维布,其中,聚酰胺薄膜层和碳纤维布之间还含有通过含羧酸官能团的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层,聚酰胺薄膜层与含羧酸官能团的聚合物层之间,还具有低粘度聚酰胺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碳纤维布、制备含羧酸官能团的聚合物层、制备含有低粘度聚酰胺层的聚酰胺薄膜层,按顺序积层后,于100℃~190℃条件下模压形成聚酰胺多层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可增加碳纤维布和聚酰胺的界面相容性,使得聚酰胺和碳纤维布结合得更好,不会出现界面分离而出现空隙,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再资源化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输送单元和分解单元,输送单元将废弃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输送至分解单元,表面涂覆有氧化物半导体涂层的蜂窝载体运动由分解单元中的控制单元实现,并形成“蜂窝载体‑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蜂窝载体”夹心结构。待复合材料中的树脂基体分解完全后,输送单元将回收的碳纤维运出,同时下一个待回收的复合材料输送至分解单元。本发明装置具有高效、连续化、低污染特点,可产业化应用于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钛合金粒径与石墨烯层厚度错配的多尺度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为包裹了石墨烯的钛合金粉末烧结而成,具有连续的网状分布结构;其中,所述钛合金粉末满足以下条件:具有大小两种尺度的粒径,且大粒径钛合金粉末的质量占比大于等于小粒径钛合金粉末的质量占比,不同粒径的钛合金粉末包裹的石墨烯层的厚度均相同,从而形成钛合金粒径与石墨烯层厚度的错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钛合金粒径与石墨烯层厚度错配的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可的组织以及分布形态可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改善材料的组织形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湿氧环境中SiC/PyC/SiC复合材料内部腐蚀形貌预测方法,基于周期性假设将真实的复合材料简化为含微裂纹的单向复合材料单元;建立湿氧环境中SiC基体、SiC纤维和PyC界面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基于传质学和氧化动力学建立裂纹通道和界面环形通道内的质量守恒微分方程;建立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与二分法相结合的数值解法求解氧气浓度场和氧气浓度梯度场,进而求出复合材料内部的腐蚀形貌。本发明基于气体的质量守恒,能够实时预测复合材料基体裂纹内部氧化剂浓度、氧化层厚度、界面消耗长度以及气流通道形貌随时间和环境的耦合变化。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墨烯卤化丁基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1)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2)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3)氧化石墨烯还原及清洗;(4)功能化石墨烯与卤化丁基橡胶复合;(5)复合材料后处理。本发明通过对石墨烯功能化修饰,调节其结构和性能,将其作为添加剂与卤化丁基橡胶复合,使之可以均匀分散于橡胶基体中,并与橡胶形成强界面作用,提高橡胶的力学性能,同时,该方法可有效去除氧化石墨烯所携带的官能团以及改性过程中引入的多余添加剂,以增加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并降低复合材料中元素向药液扩散的可能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复合材料板材结构,由复合材料面层、金属结构框和芯材组成,金属结构框整体呈长方体形,长方体形的金属结构框外表至少包覆一层复合材料面层,金属结构框内部沿其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多个与金属结构框相同材质的加强筋,金属结构框内部填充芯材,芯材为泡沫材质。本发明所述增强型复合材料板材经过抗拉强度、拉伸模量、线膨胀系数等相关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其保温隔热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增强型复合材料板材的尺寸稳定。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高强度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步骤:将包含有增强材料的金属熔体已一定速度倒入压铸模型腔或增强材料预制体的孔隙后,迅速加压,使得液态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压力下凝固,待复合材料完全固化后顶出,即制得所需形状及尺寸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坯件或压铸件。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高强度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无害、高效率、节省资源、耐磨损和强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封装用新型高导热率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选择及复合材料结构设计;(2)原料粉碎处理;(3)制备金刚石坯体;(4)制备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制备成本较低,能精确有效控制金刚石骨架的孔隙结构,从而控制陶瓷相与金属相之间的连通性、空间分布及整体性能;本发明通过B、Ti元素的加入,有效的改善了金刚石表面的浸润性,提高了金刚石坯体与Al、Cu金属之间的浸润性能,从而使所制备的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性和组织致密性,同时具有优异的高导热、低膨胀和机械强度好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电子封装用金属复合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经搅拌、超声分散充分混合均匀,再通过水热或溶剂热条件,使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之间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去除溶剂后,获得预先形成缠结的网络结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得到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涂布、喷涂、旋涂、过滤成膜于各种基材表面上,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与基材的复合薄膜;也可以去除基材,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薄膜。该方法简单有效的实现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且在溶剂中稳定分散,得到的两种薄膜可应用于高发热量的电子器件、LED灯具以及液晶显示屏产品导热散热系统方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硼碳氮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以聚硼硅氮烷、有机溶剂和液相氯化物为原料,经混合和加热,形成硅硼碳氮基复合材料。典型制备步骤为:将聚硼硅氮烷与有机溶剂置于反应釜中,在惰性或活性气氛条件下加入液相氯化物进行反应,得到聚硼硅氮烷的混合物,再在惰性或活性气氛下,加热聚硼硅氮烷的混合物,反应,制得硅硼碳氮基复合材料。该方法直接从无定型结构中制得硅硼碳氮基复合材料,因此能够做到从原子尺度上的混合均匀性,使烧结之后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作为基体材料的铝或其合金以及有序分散于所述基体材料中的碳纳米管。该方法包括:将复数有序碳纳米管薄膜层与复数铝或其合金层交叉层叠后热轧形成所述有序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述有序碳纳米管薄膜层由有序分布的复数碳纳米管形成。本发明采用有序碳纳米管薄膜,例如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等与铝箔叠层后热轧制备复合材料,实现碳纳米管在铝基体中的取向分布,充分发挥碳纳米管自身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实现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增强和功能改性,结合热轧技术成型,具有重要实际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及其配比制成:环氧树脂30-50%;纳米氧化物5-15%;聚丁二烯8-12%;竹炭纤维5-10%;无机纳米增韧剂0.1-2%;溶剂3-5%;其余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制成,性能稳定,添加的竹炭纤维能保证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透气效果,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保证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韧性,大大延长了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一种ZrB2基超高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组分包括纳米ZrB2颗粒、纳米SiC颗粒和多壁氮化硼纳米管(BNNTs)。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称取不同混合比例的原材料并进行超声分散30min;然后进行球磨;充分球磨混合后干燥制得纳米复合粉体;称取适量纳米复合粉体装入石墨模具中,对其进行预压,保压10min;将经预压的模具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中,施加18~20MPa轴向预压力,抽真空至5Pa,以100~15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50℃时轴向压力加至40MPa,然后继续升温至1450~1550℃并保温6~10min,随炉冷却得到BNNT/(ZrB2-SiC)超高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实施例的ZrB2基超高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合理,本发明实施例的ZrB2基超高温陶瓷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操作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红外加热固化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零件的方法与装置,属于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技术与装备领域。采用功率线性可调的微波加热和红外热辐射加热复合材料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性能和高质量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成型。微波源通过磁控管产生微波后由波导导入八边形微波多模谐振腔体,红外辐射则通过安装在多模谐振腔体顶部的红外辐射器产生。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穿透并加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从而使树脂发生化学交联反应,达到固化定型温度,快速固化成型。采用八边形微波多模谐振腔体结构和在线监控反馈系统,实现装置内的电磁场均匀性,保证零件温度分布均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纳米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水泥:19.2%~26.9%;工业废渣:11.5%~19.2%;纳米SiO2:0.38%~1.92%;纳米CaCO3:0.38%~1.92%;外加剂:0.8%~1.2%;河砂:38.4%~55.5%;镀铜钢纤维:3.0%~9.0%;水:余量。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型纳米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性价比高、制备工艺简单、生态环保等优点,由于纳米组分与工业废渣的复合叠加作用,可使得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在早期和后期都有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细长复合材料外螺纹的机械,包括普通车床、横向进给机构、跟刀架和加长导轨与动力机构,横向进给机构包含立架、电主轴和金钢石铣削刀具;跟刀架包含工件支承套、螺纹支承套;加长导轨与动力机构包含加长导轨、变频电机和三爪卡盘。本实用新型加工细长复合材料的外螺纹分两个工步:1、利用普通车床的车螺纹传动链和高速旋转的金钢石铣削刀具,完成复合材料前段的外螺纹铣削;2、通过加长导轨与动力机构中的三爪卡盘夹紧复合材料前段外螺纹的端头,启动变频电机实现被加工件的圆周运动,通过螺纹支承套决定螺纹的导程,通过高速旋转的金钢石铣削刀具对细长复合材料的全长外螺纹进行加工。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