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兰姆导波对复合材料进行损伤检测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复合材料板、多个PZT传感器、任意波发生器、高电压放大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对PZT传感器受到的激励信号和发出的相应信号进行采集和计算,对复合材料板处于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下的兰姆波响应信号分别作极差包络并相减获得兰姆波经过圆孔反射和散射后的损伤信号(圆孔相当于复合材料板的损伤处),将损伤信号叠加,可以消除随机误差的影响,并使损伤信号的幅值增大,大大增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使测量损伤路程与实际路程的偏差保持在7%以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SiC作为增强相的MgO-SiO2–Al2O3–B2O3–KF玻璃陶瓷复合材料,它由SiO2、Al2O3、MgO、B2O3、KF和SiC制成,所述SiO2、Al2O3、MgO、B2O3和KF的质量比为20-50:12-35:10-30:5-9:9-18,SiC的质量占SiO2、Al2O3、MgO、B2O3和KF的总质量的5-30%。该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为先使MgO、SiO2、Al2O3、B2O3和KF混合粉料水淬,研磨后加入一定量颗粒SiC进一步混合均匀,成型后完成析晶,从而获得该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该方法可获得抗弯强度可达200-400MPa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成本低,适用于工业规模。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镓基钎料制备方法,包括原料表面处理,镓基金属涂覆及添加纳米金属粉等三个步骤,基于该镓基钎料进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焊接作业方法包括待焊面预处理和焊接作业等两个步骤。本发明所获得的钎料层度薄、成分均匀。钎料加热后与铝基复合材料的铝基体以及钎料中的Ga与纳米铜粉发生冶金反应,形成以CuAl2和CuGa2相为反应层的致密钎焊连接且成型良好、连续性好的钎缝。本发明获得的SiCp/Al复合材料真空钎焊接头可实现抗剪强度达56MPa、密封性达到10‑8Pa∙m3/s的性能指标,可广泛应用于封接T/R组件壳体以及其他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酶/钙盐/氧化石墨烯功能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生物酶20‑40%,磷酸钙盐晶体32‑70%和氧化石墨烯5‑30%。本发明采用动态反应法,无需高温等激烈实验方法,且没有涉及任何有机试剂符合绿色环保路线,得到的酶/钙盐/氧化石墨烯功能型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规整,在未破坏酶构象和GO纳米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固定酶酶活的提高以及热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的提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吸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抗菌复合材料和吸附复合材料。
本发明属于隔热保温材料领域,公开一种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两步预处理的方法分别对纤维材料预处理,使其纤维材料表面附带羟基及Si‑OR基团,进而通过溶胶‑凝胶及干燥过程制备得到增强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具备高强、更为完整及均匀的气凝胶网络骨架,大大提高了纤维与二氧化硅颗粒之间以及二氧化硅颗粒相互之间的骨架强度,使其相比现有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缩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碳负载零价铁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降解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方法。介孔碳负载零价铁复合材料以液相还原法制备,利用介孔碳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孔隙结构,高效均匀地负载零价铁。该方法利用制备的复合材料吸附及催化的协同作用,高效、持续地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硫酸根自由基降解磺胺二甲基嘧啶,增强其降解效果。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稳定性较强,重复循环利用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难生物降解的磺胺类抗生素废水,尤其是含有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抗生素废水,可提高其可生化性,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催化活性高和循环使用性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自润滑型钛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以镀铌磷酸镁为高温固体润滑剂,以钛铝合金为基体,润滑剂质量为基体质量的4~12%,基体中元素钛、铝质量比为1:1。制备方法:1)对磷酸镁进行表面镀铌;2)按基体质量的4~12%称取表面镀铌的磷酸镁粉,将镀铌磷酸镁与钛铝合金混合得到初始配料;3)将初始配料置于多维摆动式球磨机进行2~4h无球摆动混粉,得到混合均匀的烧结配料;4)将烧结配料置于放电等离子烧结炉进行烧结。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润滑减摩耐磨性能,且解决磷酸镁作为固体润滑剂导致基体材料强度降低的问题,拓展钛铝基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钙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环境纳米材料制备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以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尿素溶液和可溶性钙盐溶液为原料,通过直接沉淀法一步合成微米级棒状碳酸钙,再以制得的微米级棒状碳酸钙作为载体和分散剂,在脱氧环境中利用硼氢化钠原位还原氯化铁制得碳酸钙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能够用于高效去除水环境样品中Pb(II)。本发明所制备的碳酸钙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可在较宽泛的重金属Pb(II)浓度范围内对其实现快速高效的去除,且处理完的水可达标排放,使其可作为水处理吸附剂大规模应用于环境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鏻盐蒙脱土增强的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中季鏻盐蒙脱土增强的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烯烃80-95份、相容剂5-10份、季鏻盐蒙脱土0.5-5份;季鏻盐蒙脱土是由100份蒙脱土和10份通式PR3YX的季鏻盐制成,通式中P为磷原子,R为C1-4的直链烷基或苯基,Y为C12,C14,C16和C18的直链烷基,X为氯原子或溴原子。本发明的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填充剂蒙脱土采用季鏻盐蒙脱土,采用季鏻盐对蒙脱土进行改性,提高了蒙脱土的层间距,在高温下不易分解变色,高温稳定性高,本发明的季鏻盐蒙脱土作为填充剂与聚烯烃高温熔融共混时不会使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颜色变深。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塑性塑料制备无卤阻燃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高分子纳米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对表面处理过的杯芳烃[n]进行化学改性;之后将100份热塑性塑料和15~30份化学改性过的杯芳烃[n]混合,在150℃~280℃挤出成型,再在150℃~280℃进行注射成型。本发明中,杯芳烃[n]的纳米孔易于热塑性塑料熔体的自由穿过,并且该纳米孔会对高分子链产生物理缠结作用,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拥有POSS材料的特点。对杯芳烃[n]进行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后,得到含磷的杯芳烃[n]的化合物,与热塑性塑料混合后,可以获得无卤阻燃塑料。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船用高立面复合材料制件真空辅助成型工艺方法,包括原料配制、成型工艺等工序,其特征在于:在成型工艺中,树脂流道方向与制件高度方向一致,在制件高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平行于制件宽度方向的注胶/抽气管,通过注胶/抽气管在高度方向上将制件分为若干个成型单元,同时控制导流介质边缘与注胶/抽气管之间距离,形成每个单元包含导流、注胶、排气等浸渍系统,在成型时采用接力的方式,从下至上依次浸渍各个单元。本发明实现了对船用高立面复合材料制件的成型,提高树脂浸透程度及均匀性,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可赋予制品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海水性能,重量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水面及水下作战平台的装载量及稳性储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纺织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纺织复合材料,包括亲水性聚合物共混纺丝吸汗内衬,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共混纺丝吸汗内衬的顶部设置有保暖棉絮填充层,所述保暖棉絮填充层的顶部设置有纺织面料层,所述纺织面料层包括金属纺织细线、陶瓷涤纶细线、竹炭纤维细线和涤纶细线,与现有的纺织复合材料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金属纺织细线、陶瓷涤纶细线和竹炭纤维细线,金属纺织细线中具有金属细线,金属细线可以增加纺织复合材料的防辐射性能,陶瓷涤纶细线中具有陶瓷成份,从而可以提升陶瓷涤纶细线的防紫外线性能,竹炭纤维为良好的防菌材料,进而可以提升纺织复合材料的防菌性能。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漏气检测装置。提出的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漏气检测装置包括有压力感应部分、漏气处理部分和信息转化部分;压力感应部分、漏气处理部分均设置在复合材料真空灌注成型的两层真空系统之间;压力感应部分具有沿制品长度方向均布的一排多个压力感应装置;一排多个压力感应装置之间由压力感应带连接为一体;漏气处理部分具有多个用以在适当压力下扎破第一层真空袋膜进行抽气传递的压头(1);多个压头(1)均布在压力感应带(3)上,并与压力感应装置(2)交错布置;信息转化部分包括有无线信号接收器(15)、信号发布器(16)和计算机。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漏气风险,达到了提高复合材料灌注成型质量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磷酸铝‑树脂复合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搅拌罐,包括罐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体中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倒置的L型搅拌轴和驱动所述L型搅拌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L型搅拌轴的竖向部分均匀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的边缘设置刃口。该磷酸铝‑树脂复合材料生产用反应釜搅拌罐可以用于磷酸铝‑树脂复合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树脂和磷酸铝及其他固体物料进行固液混合,提高固液效率,最大限度的避免物料转移造成生产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粉体物料损失。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烟滤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锌离子功能化分子筛—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复合滤嘴。该滤嘴由滤芯和包裹在滤芯上的内包裹层和外包裹层构成;所述滤芯为复合滤芯,由普通醋酸纤维滤芯段和复合纤维段间隔组合构成;所述复合纤维段为负载有锌离子功能化分子筛—聚醚砜复合材料的醋酸纤维段;所述锌离子功能化分子筛—聚醚砜复合材料为硝酸锌修饰SBA-15分子筛后复合聚醚砜得到的颗粒材料。本实用新型所添加的锌离子功能化分子筛—聚醚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成本低廉,通过将其添加、制备卷烟复合滤嘴,能够较好的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释放量,经过实际检测鉴定,降低幅度可达近1/3,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碳材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属于纳米级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纳米级碳材料表面镀覆金属层,然后加入金属颗粒进行球磨分散和烧结处理;纳米级碳材料的体积分数之和占复合材料的0.01~80%;纳米级碳材料和金属颗粒的尺寸要求为:K×单位体积中碳材料最大截面的面积之和≤单位体积中金属颗粒的表面积之和;其中,K为空间补偿系数。本发明方法实用、有效,能够使纳米级碳材料在金属基体中高效地均匀分散,且得到的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扩大了纳米碳材料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纳米电子器件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镍/阵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阵列碳纳米管为阴极,一定电流密度下,镍离子在阵列碳纳米管外壁上发生电化学还原反应,形成纳米镍/阵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以金属箔材上未经任何前处理的阵列碳纳米管为基体,采用恒电流连续电化学法在阴极碳纳米管上得到形貌尺寸可控的纳米镍,步骤衔接紧密,避免了常规方法中碳纳米管的前处理工序,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恒电流法更易控制,易于连续化、规模化生产纳米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通过调整溶液体系各组分及浓度、电流大小、通电时间能够有效控制纳米镍的形貌尺寸以及镍含量,是一种简单、连续且可规模化的纳米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复合材料是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不饱和聚酯树脂50~100份、阻燃剂10~30份、增强剂5~15份、稀释剂30~50份、填料10~30份、引发剂0.5~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以等摩尔量的异山梨醇、二元羧酸为原料,制得不饱和聚酯树脂;(2)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不饱和聚酯树脂50~100份、阻燃剂10~30份、增强剂5~15份、稀释剂30~50份、填料10~30份、引发剂0.5~2份在温度为10~50℃下搅拌1~5h后进行真空脱泡处理,得到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得的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复合材料解决现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保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且材料力学性能优异,阻燃效果好,不含有卤素,燃烧不会生成有毒气体。
本发明公开了超级电容器用氧化锰钾材料及其与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匀速搅拌,同时加入过硫酸钾溶液溶液,再用滴液漏斗匀速滴加四水合氯化锰溶液并搅拌,反应4~6h后,关闭水浴锅及搅拌器,取出烧杯静置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抽滤至清液为中性,滤饼转至表面皿中,在80~100℃的温度下干燥9~12h,取出后研磨即得到超级电容器用氧化锰钾材料;然后加入碳材料,混合均匀后再研磨2~4h,在80~100℃的温度下干燥12~24h,即得超级电容器用氧化锰钾/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无需高温高压,合成时间短,原材料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而且能量密度比碳材料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由以下体积百分比的原料制成:325目的碳化硅粉末20-25%,余量为500目的Al-30Si合金粉末。本发明的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选用合适的粒度配合的碳化硅粉末和Al-30Si合金粉末在压制烧结过程中容易结合紧密,避免气孔、裂纹等缺陷的出现,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另外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在真空条件下按所设程序分步升温、加压、保温,并在真空和高压状态下随炉缓慢降温至室温后撤去压力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增强体与基体冶金结合,无气孔和裂纹缺陷,性能良好。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一次成型两套复合材料腹板的成型方法,是通过在腹板模具(0)的表面一次性铺设两套复合材料腹板铺层(2、4),并在铺层的上下铺放导流网(1、3、5)及带孔隔离膜(11),然后布局导流管路,建立抽真空系统,并将混合适量的树脂与固化剂灌注到复合材料腹板铺层(2、4)中,达到完全浸透后,通过加热系统,将模具升温到树脂固化温度使树脂完全固化、脱模,即可得到一次成型两套复合材料腹板的目的。本发明的成型方法提高了单套腹板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劳动强度。
一种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混合盐法,将基体材料在720~800℃温度范围熔化,再保温使其均匀化,使基体材料溶液充分过热后分批多次加入均匀混合且烘干的反应盐和反应助剂,同时采用平板式叶片施以搅拌,促进其充分反应;另外反应盐和助剂加入的同时还加入金属镁,进一步阻止生成的增强颗粒偏聚沉降;叶片的搅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转动200~1000周,反应盐和反应助剂加入后的反应时间为10~30分钟;最后将复合材料进行精炼和浇铸,可得到TiB2颗粒质量百分含量高达10%且组织性能优良的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借助熔体化合金元素和快速搅拌的工艺,解决了生成的TiB2增强颗粒沉降偏聚的问题,可制备出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聚四氟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线芯传输电缆属于电力传输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线芯增强的铝材输电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线芯输电电缆外层为多层导电的铝线,中心含有多根线芯,电缆的直径为12-30mm,在一组复合材料线芯周围设有多层铝绞线,复合材料线芯的数量为7~19根,周围铝线为1~3层。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有电缆的导电率差,传输滞后,不耐腐蚀的缺点;具有耐腐蚀,防滞后,热膨胀系数小,高导电率,质量轻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属于无机粘结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盐无机粘结剂及其应用和用于其的铜复合材料。所述磷酸盐无机粘结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铜复合材料;所述B组分为磷酸铝溶液。所述铜复合材料以含碳材料为模板,在含碳材料的上进行铜和铜化合物的制备,得到铜复合材料。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磷酸盐粘结剂的固化剪切强度,使其具备一定的弹韧性;一定程度上提高磷酸盐粘结剂的连接强度;提高磷酸盐粘结剂的耐温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玉米淀粉的PLA/PBAT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复合材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70‑80份PLA、10‑15份PBAT、15‑25份经过偶联处理的玉米淀粉、0.2‑0.6份DCP和1‑3份BPO。本发明的含有玉米淀粉的PLA/PBAT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DCP与BPO协同作用,使得PBAT与PLA的相容性增加;采用经过偶联处理的玉米淀粉可以增强淀粉与PLA的相容性;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在最优配比下冲击强度可以达到7KJ/m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混杂纤维50~75、树脂10~40、阻燃剂0~15、抗静电剂0~5,所述混杂纤维由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组成,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的体积比为4:1,制备方法为:将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匀速牵出引过拉挤成型机的导丝板;然后送入树脂浸胶槽内浸胶,将浸胶后的连续碳纤维和连续玻璃纤维引入成型模具中进行固化成型,固化后的复合材料通过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制得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混杂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使得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得到提高,且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降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状铜/氧化铜微纳米复合材料负载贵金属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以氯化铜为铜源,葡萄糖为碳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和结构导向剂,去离子水为溶剂,水热合成花状铜/氧化铜微纳米复合材料,再将花状铜/氧化铜微纳米复合材料功能化后与贵金属前驱体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氧化铜作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通过助催化作用,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减少贵金属的用量,降低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成本;载体中铜单质与氧化铜组成复合材料,铜的加入有效增强了材料电子传导性能,改善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单层2H相二硫化钼/微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具体过程为:以硫代钼酸铵和锂盐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温度控制可以合成为插锂的2H相硫化钼块体,插锂的2H相硫化钼块体可以在水中水解自行剥离成2H相单层MoS2纳米片,再与微纳米碳自组装形成单层2H相二硫化钼/微纳米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用试剂价格低廉,绿色环保。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用钻头及使用其的机械加工方法及机械加工装置,钻头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连接的钻头本体、扩孔部、精加工部、钻杆,钻头本体前端设置有切削刃和排屑槽,扩孔部与所述的钻头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扩孔刃,在扩孔部上设置有钻唇和屑槽,精加工部包括外圆磨削斜边。本发明钻头本体、扩孔部、精加工部连为一体,能够利用钻头本体锥形部对下孔在将切削阻力抑制得较低的同时进行扩径而进行穿孔加工,不易在加工部分产生飞边,还能够降低对被加工件沿穿孔加工方向施加的推进阻力,对复合材料内的交界面处的剥离力也减少,因此不易产生层间剥离。
一种导电性复合材料,包含导电性聚合物和介电常数3以上的介电体。此导电性复合材料,具有增强对基材的紧贴性,制膜性,架桥性,电导率相对外部环境的稳定性优良,且耐热性,长期稳定性。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固体电解质层中,包含导电性聚合物和介电常数3以上的介电体。此固体电解电容器,可得到具有低ESR和高容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维持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河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