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状四氧化三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硝酸钴和尿素置于石墨烯悬浮液中,充分混合均匀,于170~190℃水热3~5h后收集洗涤生成的固体产物,冷冻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下煅烧得到棒状四氧化三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控制硝酸钴和尿素比例,以简单的方法高效率地制备棒状四氧化三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锌共掺杂碳包覆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为:将氧化亚硅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A;将可溶性锌盐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B;将含氮杂环类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C;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并静置;然后除去上层液,将剩余溶液与溶液C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后干燥并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煅烧获得氮锌共掺杂碳包覆氧化亚硅复合材料。本发明氮锌共掺杂碳包覆氧化亚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克容量、高导电性、高首效和更加稳定的循环性能,在高比能电池及后端电动车、储能电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油耐候性能良好的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ABS为100份‑120份;SEBS为10份‑16份;相容剂为0.1份‑0.3份;无机填料为10份‑20份;耐候母粒为4份‑8份。SE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经过加氢改性反应得到的一种弹性体,它的作用有二:①它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对油类物质的耐抗性很好,提升了ABS复合材料的耐油性。②它具有高度饱和的结构,有很好的耐候性,也提升了ABS复合材料的耐候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强磁场手段制备聚合物‑碳纳米复合材料取向薄膜的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石墨烯分散液和π共轭聚合物分散液混合后,在超声条件下分散均匀得到混合物料;(2)将混合物料旋涂在硅片上得到湿膜,将涂覆有湿膜的硅片放置到磁场中,使湿膜所在的平面与磁场的方向平行;(3)步骤(2)处理得到的湿膜进行退火处理后,得到聚合物‑碳纳米复合材料取向薄膜。本发明将湿膜放置在强磁场中时,保证湿膜所在的平面与磁场的方向平行,从而在磁场的作用下,制备得到聚合物‑碳纳米复合材料取向薄膜。通过掺杂石墨烯使薄膜在平行磁场方向的迁移率显著提高,且平行磁场方向的迁移率远远大于垂直磁场方向的迁移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密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氯丁橡胶50‑80份,乙烯基硅树脂20‑30份,氟醚改性丁腈橡胶30‑50份,低聚合度聚乙烯40‑60份,碳纤维5‑12份,三甲基硅氧烷3‑7份,纳米氮化硅3‑8份,过氧苯甲酸叔丁脂1‑3份,苯甲酸胺5‑9份,氧化钙2‑7份,纳米二氧化硅3‑9份,辛酸亚锡1‑3份,过氧化二乙酰6‑12份,白炭黑3‑7份,防老剂1‑3份,硫磺2‑5份,硬脂酸锌0.8‑1.8份,偶联剂1‑5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和抗疲劳性均得到大大增强,使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长玻纤增强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高玻纤含量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30~50份、聚丙烯50~70份、发泡母粒1~3份、除味母粒1~5份;其中高玻纤含量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30~65份、连续玻璃纤维30~60份、相容剂2~8份、助剂0.5~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低气味长玻纤增强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在二次开模条件下进行微发泡注塑成型即得。本发明的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泡孔均匀、细小,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气味性,满足当前轻量化仪表板本体、中控骨架、门板嵌件等汽车内饰材料的设计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电路板基板用作复合材料增强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板的粉碎;(2)真空热裂解;(3)酚醛树脂的转化;(4)等离子体处理;(5)超声处理。玻璃纤维作为增强骨架的结构应用于复合材料,必然要求其表面与聚合物基体有良好的接触和粘接,两相之间有充分的界面结合能力,形成牢固稳定的相界面,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等离子体处理玻璃纤维在其表面上引入了正氮离子N+,增加了表面的活性点,使表面极性提高,势必增加界面处的吸引力和粘附性,表现为润湿能力和粘附力的提高。
本发明公开一种层状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相互交替层叠的基体层和增韧层,所述基体层包括钨层;所述增韧层包括钛箔和钨纤维网;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制备的层状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与纯钨相比,其韧性能提高60%~80%;本发明中的层状纤维增韧钨基复合材料对聚变堆装置中的第一壁结构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核壳结构氧化亚硅/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碳包覆核壳结构氧化亚硅/硅复合材料是由单质硅作为球核结构,氧化亚硅作为主要活性物质并作为球壳结构基体,硅酸镁均匀分散在球壳结构基体中,碳包覆层分布在球壳结构基体的外表面。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在提高负极材料电子导电性的同时,缓冲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且具有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PTC导电材料领域,公开一种用于伴热带的PTC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TC导电复合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酯、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钙、炭黑、石墨烯和助剂。解决了目前的PTC导电复合材料达不到高温的发热要求,经常发生烧带现象,衰减率过快,发热温度急速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MMA/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PMMA/ASA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PMMA 49‑82%;ASA 10‑25%;增韧剂5‑20%;抗氧剂0.2‑0.4%;光稳定剂0.3‑0.6%;耐刮擦剂1‑2%;色粉1‑2%;加工助剂0.5‑1%。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上述成分及其含量分别称取各成分原料,并混合处理后得混合物料;将所述混合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造粒。该复合材料整体性能刚韧平衡、强度高、耐刮擦性、有韧性、外观靓丽,非常适合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和其它户外用品等领域。
一种应用于电缆终端结构的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护套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首先以铋、锰、钴、铌掺杂氧化锌得到非线性介电特性的氧化锌粉体颗粒;再在其表面原位聚合聚酰亚胺,赋予氧化锌粉体颗粒非线性电导特性;最后以丙烯腈接枝三元乙丙橡胶,和氧化锌‑聚酰亚胺颗粒一起填充增韧聚丙烯,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制得一种应用于电缆终端结构的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护套管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非线性电导特性和非线性介电特性,可以随外加电场而自适应变化,有助于解决电缆终端所承受的超高压电场强度而导致设备长期运行安全下降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由如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天然纤维10~89.8%、聚乳酸10~89.8%、环氧聚合型扩链剂0.1~10%、引发剂0.1~2%、马来酸酐0.1~10%、其他助剂0.1~2%。该种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选用可降解的天然纤维与聚乳酸复合,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满足环保的要求,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可应用于工程塑料领域,对聚乳酸材料进行改性,提高了聚乳酸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天然纤维与聚乳酸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原料广泛易得,加工简单快捷,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玻纤增强无卤阻燃PC/PEI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复合材料包含的原料及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聚碳酸酯树脂5-85份、聚醚酰亚胺树脂5-85份、相容增韧剂4-8份、偶联剂3-5份、低温增韧剂1-3份、玻璃纤维5-30份、无卤阻燃剂0.5-1份、辅助剂1-3%。本发明选取聚碳酸酯树脂为基体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为改性树脂,玻璃纤维为增强填料,采用合适种类和配比的助剂,使得制备的玻纤增强无卤阻燃PC/PEI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耐高温端子,IC底座、照明设备、FPCB、液体输送设备、飞机内部零件、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复合材料汽车传动轴的制备方法,采用缠绕的方式将纤维及树脂缠绕到芯模上,并高温固化成型。由于纤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要远远低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可以利用较大温差下,纤维复合材料及金属不同的热膨胀性能,在较低温度下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脱模,最后将套筒用结构胶粘接到重新进行结构设计的万向节叉上,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质量轻,性能优的FRP汽车传动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Cr12MoV加工成Φ20-25mm×4-8mm的棒料,然后将KF-300C粉末平铺在棒料上,经高温烧结获得所需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粉末烧结法制备出的双金属复合材料耐磨性高、力学性能优,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成本,改善材料性能以及提高寿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工艺参数简单且制备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填充高性能纳米蒙脱土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由聚丙烯80‑90份、改性蒙脱土5‑8份、相容剂4‑10份、抗氧剂0.2‑0.5份、润滑剂0.3‑0.6份、其他助剂0‑3份按重量份组成。本发明制得的低填充高性能纳米蒙脱土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熔融插层的方法,将聚合物插入蒙脱土片层间,使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散于聚合物中,因此可以起到类似纤维增强的作用。此外,改性剂中的双键还可以与聚丙烯主链发生接枝反应,利用接枝反应放出的热量将蒙脱土片层撑开,通过接枝物与聚合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接强行使粘土片层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形成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从而使材料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拓宽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树脂纤维复合材料车门防撞构件的制备方法、以及与车门内板的连接方法,通过将热塑性树脂和碳纤维织物预浸加工成单向预浸片材,并按照能够保证防撞强度和耐高温性能的最佳铺层方案铺叠热压形成热塑性树脂-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材,最后经模具热压形成车门防撞构件,同时创新地采用胶粘和机械混合连接方式将车门防撞构件紧固连接到车门内板上,首次实现了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在车门防撞构件上的应用,并且所制得的车门防撞构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强的耐高温性能和与车门间的较高连接强度,同时在不牺牲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汽车重量,同时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酰亚胺型双环苯并噁嗪树脂/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合成含伯胺基的双环苯并噁嗪中间体,然后与酸酐进行低温酰胺化反应,所得含酰胺结构双环苯并噁嗪与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连接复合后,升温热酰亚胺化,同时苯并噁嗪开环聚合,得到酰亚胺型双环苯并噁嗪树脂/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显示了很好的热稳定性。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高韧性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有机纤维增强增韧聚丙烯复合材料50-60%,阻燃母粒40-5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材料在保证其阻燃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超高的韧性,并且其拉伸、弯曲等性能优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外饰件免喷涂抗划伤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聚丙烯39.6-77.1份、高密度聚乙烯5.0-8.0份、增韧剂0-15份、填充剂15-25份、抗氧剂0.2-1份、抗划伤剂1.0-5.0份、润滑剂0.5-1份、光稳定剂0.2-0.4份、金属色粉1.0-5.0份制备而成。本发明采用金属色粉和抗划伤剂赋予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光泽效果并能抗划伤性能,使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免喷涂的效果还同时具有抗划伤性能,从而拓宽聚丙烯的应用领域,尤其适用于汽车外饰件领域上的使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铈/钙铝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对活性炭进行抽真空减压,然后迅速加入反应溶液,利用大气压差可使反应溶液快速浸入活性炭内部;再通过超声辅助共沉淀,一步快速合成CeO2/CaAl-LDHs/AC复合材料。本发明CeO2/CaAl-LDHs/AC复合材料不仅对水中常见污染物铬、铅、氟和孔雀绿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还便于操作,易于分离,热稳定性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纤维增强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聚酰亚胺纤维增强PBT复合材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PBT:10%~60%,低收缩填料:1.0%~30%,相容剂:1.0%~10%,聚酰亚胺纤维:1.0%~60%,增韧剂:1.0%~10%,其他助剂:1.0%~10%。所述低收缩填料为ABS、AS、PC或蒙脱土等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耐低温性能,改善制品的翘曲率,同时无卤阻燃,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及电子电器产品。
本发明一种制造耐高温无卤阻燃PPE电缆的复合材料及加工工艺,属于电缆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聚苯醚树脂、TPE弹性体、高岭土、聚烯烃、磷系阻燃剂、相容剂、抗氧剂、稳定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润滑剂。本发明复合材料电性能比较优良,比重小、柔软、耐高温、燃烧不释放卤酸气体,是光伏电缆、铁路机车线、汽车线等现有绝缘材料的替代品,另可用于无卤超薄导线连接线的绝缘外皮、直流电电线及插头、电气产品电线、电信设施电缆以及电缆护套等。利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制备的无卤阻燃PPE电缆料组合物具有柔韧性好、机械性能优良、高阻燃性以及较高回弹性能等优点,不含卤素,为环保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短切纤维/铸型尼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数:己内酰胺50-95,催化剂0.2-2,活化剂0.2-2,尼龙短切纤维5-50。本发明在铸型尼龙原有性能的基础上,使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强度得到小幅度提高,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冲击性能和强度,从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钢骨混凝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结构包括在钢骨的周围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周向箍筋形成钢筋笼,在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钢骨混凝土,在钢骨混凝土的外表面以浸有纤维粘结剂的纤维复合材料布缠绕形成固结的纤维复合材料外包层。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较大的刚度和阻尼,有利于结构变形控制,比纯钢结构节约钢材50%以上,施工速度快;可用于加固改造工程和特殊环境的结构;特别适用于建筑、桥梁和特殊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皮碗生产工艺的同轴复合材料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升降立柱、横梁、电机、转动轴、混合缸,所述的升降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升降立柱上设有横梁,所述的横梁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的横梁的另一端设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下方设有混合缸,所述的转动轴轴设有内轴、外轴,内轴顶端连接有升降动力装置,内轴底端安装有叶轮,外轴底端安装有叶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能够对传动轴上的叶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复合材料混合效果更好,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混合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一种镀导电金属的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基底酸洗;将酸洗后的金属基底置于金属盐溶液中进行金属化学置换反应,得到所述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镀高导电金属的金属复合材料作集流体,导电性比单一金属集流体高,在空气电极中与催化层膜结合后测量的锌空气电池功率提升明显;复合后的金属基底对电解液的耐腐蚀性增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片状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将以硅元素为骨架的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前驱体,建立基于熔融盐体系的镁热还原反应过程,实现有机硅氧烷的原位转化,从而获得纳米片状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储锂容量,且制备过程简单、条件可控、成本较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浸渍木粉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木塑材料技术领域。树脂浸渍改性木粉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木粉;b)、将木粉浸渍于低分子量树脂的分散液中,得到浸渍木粉;c)、将浸渍木粉与高分子树脂混合造粒,得到改性木塑母粒;d)、将改性木塑母粒用挤塑机挤出制成树脂浸渍改性木粉填充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首先提出利用低分子量树脂浸渍木粉来对木粉进行塑化改性,不仅能提高木粉的疏水性,还能显著提高木粉与树脂的相容性,经高速混合机处理可达到微观下混合均匀的效果,以提高木塑复合板材在潮湿环境下的力学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