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金属会议 >

> 功能材料

>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会议倒计时:
*
-
*
小时
:
*
分钟
:
*
大会介绍

大会介绍

各有关单位:
核材料是核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有色金属是重要的核材料组成部分,也是核强国与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石。进入新时代,我国核工业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新阶段,特别是钨钼、铀、铪、钽铌、铍、钒和稀土等核资源开发,材料研究、废物利用、环境保护、自主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为加强核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信息交流,引导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及时了解相关技术进展,积极推进新技术在行业内应用,切实解决行业内当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由南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国有色金属智库共同主办,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协办,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先进核燃料循环化工研究中心、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定于2025年4月11-13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相关领域院士、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作专题报告。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 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专家学者、一线青年科技人员、企业研发和生产技术骨干、上下游用户代表及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展开+
收起+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南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中国有色金属智库

协办单位:
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承办单位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先进核燃料循环化工研究中心
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大会组委会
大会主席:恽迪 胡望宇 韦悦周 陈林
执行主席:殷祥标
学术委员会主任:邓辉球
展开+
收起+
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

时间:2025年4月11-13日
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展开+
收起+
会议主题

会议主题

会议内容及主题设置(包括但不限于)
1.核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2.核材料制备及相关机理研究;
3.核材料辐照与腐蚀行为;
4.核燃料(聚变燃料和裂变燃料)技术支持与可靠性;
5.核燃料及包壳材料;
6.先进结构材料、反应堆材料;
7.核材料模拟-计算与设计;
8.核材料检测分析;
9.核燃料循环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10.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在核材料领域的交叉应用

展开+
收起+
会议说明

会议说明

1.参会单位可提交论文、摘要、科技成果、技术需求等,(请发送E-mail到:zyys@1china-mcc.com)来稿截止日期在2025年3月28日,出版日期在2025年4月11日。(详情登录:中冶有色技术网);
2.为推动核资源与材料领域的技术应用,欢迎国内外有关公司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在会议文集上刊登广告、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扩大市场、拓展业务的良机。

展开+
收起+
会议费用

会议费用

1.会议由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全面会务工作。会议代表注册费2500元/人,在校学生凭学生证收取1500元/人,该注册费包括会务、论文审稿、论文集出版、专家演讲资料费等;
2.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食宿,宿费自理;
3.收款账户:汇款请注明 核材料会议-姓名-单位名称
户  名: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北辛安支行
账  号:0200 2218 1920 0009 678

展开+
收起+
报告汇总

报告汇总

排名不分先后,报告陆续增加中……

面向更高燃耗的锆合金及其涂层研发进展

恽迪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多孔硅基功能材料高效分离提取医用同位素的研究

韦悦周

教授

南华大学

核电站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多因素耦合作用解析及模型分析

吕战鹏

研究员

上海大学

热室材料力学小样品技术

杨文

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铀的电化学分离研究进展

竹文坤

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高邮密度核燃料的烧结机制与性能研究

褚明福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防护服用辐射防护纤维研究进展

周元林/李永升

教授/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放射性废物玻璃及玻璃陶瓷固化研究进展

霍冀川

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低活化钢发展现状与趋势

吴开明

 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武汉科技大学

10 

    核燃料材料堆芯辐照中子伽玛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邵剑雄

教授

兰州大学

11 

 典型辐照缺陷演化的多尺度模型和模拟研究进展

邓辉球

教授

湖南大学

12 

ATF燃料未来应用探讨

朱丽兵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3 

      天然铀提取技术进展     

徐乐昌

教授级高工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14 

碳化硅包壳研发现状及应用分析

尹春雨

研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15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和自洽方法的热蠕变和辐照蠕变研究

肖厦子

教授

中南大学

16 

PGNAA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铀矿采冶中的应用

黑大千

教授

兰州大学

17 

惰性基体包覆颗粒弥散型燃料元件研制

仲亚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8 

锕系氧化物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成键

胡淑贤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19 

氦氢协同效应下纳米晶碳化硅的抗辐照性能研究

张利民

教授

兰州大学

20 

热离子反应堆的温度平整化和热电转换研究

刘国栋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 

U-Mo二元合金体系力学性能的多尺度模拟及Mo元素扩散行为研究

王星明

正高级工程师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22 

几种候选奥氏体不锈钢包壳材料离子辐照及铅铋腐蚀行为研究

 陈长安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23 

聚变用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钢设计与熔炼制备

毛小东

研究员

上海大学

24 

原子能院材料辐照后性能测试及预测研究进展

贺新福

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5 

基于气动悬浮技术的堆芯高温熔体材料热物性测量

张丽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26 

玻璃固化体的辐照效应研究

彭海波

教授

兰州大学

27 

碳化硅在高温氟化物熔盐中的腐蚀研究

杨新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8 

力热能量密度等效原理及其在核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定量表征上的应用

李卫国

教授

重庆大学

29 

放废水泥基固化体中关键核素的长期浸出释放评价

陈志良

教授

重庆大学

30 

核工业关键金属铼的分离提取技术

彭俊

正高级工程师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31 

核燃料包壳Zr-Nb合金耐腐蚀性能退化的氧化膜相变动力学因素

谢耀平

研究员

上海大学

32 

钨中位错反应诱导的氢泡形核机理

侯捷

教授

湖南大学

33 

利用高能离子束对于核用材料辐照硬化脆化行为的研究

张崇宏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34 

EAST聚变装置中低Z第一壁材料改善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行为研究

左桂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35 

核用铍材料技术现状与未开发展

李军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

36 

机器学习加速的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发及其在强韧化核用锆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刘轶

教授

上海大学

37 

冷烧结固化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行为和机理研究

殷祥标

教授

南华大学

38 

烧结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的相场研究

杨庆成

教授

上海大学

39 

从稀土中分离钍、铀的研究

宁顺艳

教授

南华大学

40 

耐高温超细纳米纤维膜制备及过滤性能研究

谢东

教授

南华大学

41 

FeCrAlSiTi非晶多组元涂层的铅铋腐蚀行为研究

杨俊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42 

Development of polyfunctionalized chelating resin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uranium and thorium from waste materials.

Mohammed Hamza

研究员

南华大学

43 

Efficient sorption and removal of uranium by green nanosorbents.

Amr Fouda

研究员

南华大学

44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原位辐照肿胀研究

刘翔

研究员

浙江大学

45 

ODS钢包壳材料的粉末冶金成型技术研究

刘彬

教授

中南大学

46 

核用高熵复合涂层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杨兵

教授

武汉大学

47 

/电化学法在放射性核素U提取中的可持续性应用

赵桂霞

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

48 

核材料辐照性能评估及优化设计的多尺度模拟

李永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49 

Al2O3/Fe-Al涂层的耐铅铋腐蚀性能研究

庞立龙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50 

纳米高熵合金辐照缺陷生成及团簇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朱笔达

高级工程师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51 

耐液态金属腐蚀奥氏钢的抗应力松弛行为研究

严伟/史显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52 

聚变堆纤维增强钨基材料服役性能的研究

都娟

  研究员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53 

基于先进核能技术需求的特种合金材料开发

徐长征

首席研究员

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

54 

3D打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

吕政

高级工程师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55 

氢化锆表面阻氢涂层及其氢渗透扩散行为研究

闫潇

高级工程师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56 

锑烯@水滑石二维范德华异质结的构建及其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

汤贤

教授

南华大学

57 

锕系元素发光功能材料设计制备

刘伟

教授

烟台大学

58 

高温蒸汽氧化条件下Cr/FeCrAl复合涂层锆合金包壳的微观组织演变及氧化行为研究

栾佰峰

教授

重庆大学

59 

吡啶酰胺类萃取剂对Tc-99的萃取分离研究

吴强

特聘教授

南华大学

60 

核用Nb1%Zr制品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李兆博

高级工程师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61 

 含碘附银硅胶中碘的测量方法

谢胜凯

 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62 

CSNS中子与伽马辐照项目    

赵崇光

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3 

       Nd(III)在硅酸盐水泥中的固化机制

李秋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

64 

高熵合金在核能领域的应用

张勇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65 

高功率激光在核材料中的应用

刘列

教授

南华大学

66 

氦离子辐照碳化硅损伤效应与应用研究

李炳生

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67 

核燃料棒表面水溶性耐刮擦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徐一

教授

南昌大学

68 

激光技术在核燃料元件组装焊接中的应用

魏连峰

研究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69 

快堆包壳CN1515组织的离子辐照筛选和抗辐照机理研究

马海亮

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70 

    δ 相钚燃料老化及其实验替代材料遴选研究

方开洪

教授

兰州大学

71 

熔盐堆结构合金的碲化脆化和氟化溶解综合抗性设计思考

郭少强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72 

核材料与核燃料力学设计与分析的两个案例初探

周进雄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73 

高分子材料链构象调控及提铀性能和机理研究

匙芳廷

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74 

三束辐照装置及在聚变堆和裂变堆材料辐照中的应用

郭立平

教授

武汉大学

75 

耐事故燃料超晶格CrTiSiN涂层研发进展

马大衍

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

76 

聚合物功能化的碳气凝胶电极制备及其电吸附铀行为研究

王云

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

77 

 基于硫族化合物异质结构的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与Cr(VI)/U(VI)还原

曾德乾

 校聘教授

南华大学  

78 

液态铅铋环境中铁基材料表面氧化行为研究

邱杰

特聘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

79 

锆合金包壳FeCrAl基耐事故涂层的设计构筑及构效关联机制研究

  阮海波

教授

重庆文理学院

80 

-233稀释剂标准物质研制

谢翔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81 

聚变堆材料中的氚输运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孙飞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82 

锆合金辐照损伤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李阳

副教授

上海大学

83 

辐照离位损伤模型与不确定度

陈胜利

副教授

中山大学

84 

核材料势函数研发与强韧化机制模拟研究

王鹏

副教授

上海大学

85 

辐照对MAX相Ti3SiC2材料导热性质影响的研究

王宇舟

副教授

中山大学

86 

含铀废水处理及铀回收电容去离子技术

柳玉辉

副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

87 

核用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研制  

王子

副教授

中南大学

88 

国产9Cr-RAFM钢在高温液态锂及锂铅合金中的腐蚀特性研究

孟献才

副研究员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89 

随机团簇动力学方法发展及其在模拟材料氢氦与离位损伤多场辐照损伤中的应用

李祥艳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90 

一体化快堆燃料包壳用铁马钢材料研究

梁田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1 

  面向严重事故分析的核燃料中钌释放模型优化

刘家占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92 

中子散射技术在材料辐照研究中的应用

陈怀灿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93 

铬涂层锆合金包壳模拟LOCA试验过程中氢行为及机理研究

刘鑫

助理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94 

铀基复合燃料界面杂质热力学性质与气体动力学行为

王园园

副研究员

大连理工大学

95 

基于加速器的中子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梁立振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96 

核用ODS钢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张家榕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7 

铝元素对Ni基高熵合金辐照缺陷行为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

林也平

助理研究员

湖南大学

98 

国产核用SiCfSiC复合包壳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研究

闫占峰

助理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99 

[5]芳烃有机功能材料及核素分离研究

蔡益民

 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

100 

热管冷却反应堆中间隙填充材料研究进展

王群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1 

面向等离子体钨基材料近DBTT温区SPT形变机理及微观结构演化机制

黄俊

副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102 

核用难熔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陈福鸽

副高级工程师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3 

新型无机类材料的研发及其对关键核素的分离性能研究

吴艳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04 

金属铀氮化层的抗腐蚀性能理论研究

张玉娟

副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105 

铀锆燃料的组分重分布与燃料包壳化学相互作用研究

谢懿

副教授

北京大学

106 

新型激光光谱分析仪器设计及其在核领域中的应用

林庆宇

副教授

四川大学

107 

       非晶纳米晶SiC陶瓷的辐照损伤研究

 牛敏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108 

 增材制造技术在核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前景

 熊一达

副教授

中山大学

109 

纳米限域效应强化银基材料对¹²I的高效固持

高军凯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

110 

PWR一回路结构材料腐蚀产物行为模拟研究

高杨

副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

111 

新型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辐照腐蚀性能研究

郭相龙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12 

南华大学从天然钍衰变链中分离微量医用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陈立丰

副教授

南华大学

113 

放射性重金属核素电子结构跨尺度研究

高阳

副研究员

电子科技大学

114 

锆铪分离技术研究

  孙涛祥

 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

115 

   陶瓷型核燃料UN/UC/UC-UN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

钟火平

 副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16 

金属铀在湿润氧气中的氧化动力学和腐蚀机制

刘福柱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117 

高温液态铅铋中氧化物的输运规律

杜晓超

副教授

三峡大学

118 

小型高温核反应堆用慢化材料氢化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侯可可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19 

      应变对双相不锈钢中α'析出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许鑫

副教授

中山大学

120 

核电厂堆芯燃料组件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分析

余力

副研究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121 

稀土Gd2Hf2O7陶瓷及其固化四价模拟锕系核素研究

陈鹏举

校聘教授

南华大学

122 

数据驱动的轻质双相合金的一体化设计与性能研究

杨超

助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23 

微纳尺度下晶体取向对CoCrFeNi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

朱斐

助理教授

中山大学

124 

增材不锈钢的模拟核电服役环境相容性研究

陈俊劼

助理研究员

上海大学

125 

堆内构件用不锈钢IASCC行为规律与预测模型研究

曹晗

助理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26 

高温超高真空环境下镍基合金的挥发行为研究

杨万欢

助理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2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四点弯曲试样应力分布研究

高俊宣

助理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28 

紧凑型激光脉冲中子源及其高分辨共振吸收谱学应用

冯杰

助理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129 

奥氏体不锈钢在液态铅铋中的腐蚀机制与性能强化研究

王达

副研究员

中山大学

130 

热老化对316NG焊缝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肖婷

助理研究员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131 

重离子辐照对ODS钢微结构的影响

韩旭孝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32 

 基于层错能调控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辐照和氢致腐蚀性能研究

蒋宝龙

副研究员

海南大学

133 

SiC-TRISO复合燃料热导率及元素扩散行的研究

王晓姣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34 

TiVTa难熔高熵合金中氦泡形成机理研究

郭寻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135 

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中的发光材料稳定性及其光谱调控研究

许志恒

副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6 

正电子湮没理论计算在核材料中的应用

成国栋

副教授

南华大学

137 

铀氮燃料体系中缺陷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刘智骁

副教授

湖南大学

138 

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壁状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线诊断研究

海然

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139 

大语言模型在新型屏蔽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史佳庆

高级工程师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40 

钇基氢化物中子吸收元素掺杂研究

王梦琪

高级工程师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41 

固溶氢对核电材料在高温水中氧化膜的影响

徐健

副教授

中山大学

142 

关键裂变产物萃取剂的设计及其性能评价

吴昊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43 

FeCrNiAl多组元合金耐腐蚀性研究

海洋

特聘副教授

东莞理工学院

144 

 CSNS上质子束辐照实验平台及辐照实验研究

姜炳  

 校聘副教授

南华大学  

145 

UN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雷鹏辉

助理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146 

熔盐电解精炼过程中铀离子传质与沉积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靖阳

讲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147 

表面放射性去污材料研究

何智宇

讲师

西南科技大学

148 

增材制造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及组织性能调控

尹圣铭

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

149 

高通量实验制备的多元锆合金的“成分-结构-性能”关系的系统解析

刘艳洁

讲师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大学

150 

     纳米双相高熵合金耐辐照性能研究

杨朝明

讲师

成都理工大学

151 

汞基吸附剂对后处理厂气态碘的净化研究

邹浩

讲师

西南科技大学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152 

 基于碳酸熔盐优化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可控氧化机制研究

郑仰海

讲师  

丽水学院  

153 

放射性泥浆玻璃固化研究

连启会

讲师

四川轻化工大学

154 

辐照诱导 3C-SiC 中核壳结构的自强化机制

惠均

博士后

西安交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

155 

     基于硼酸萃取的硼同位素绿色高效分离富集体系探索和机理研究

 蒋卓均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156 

熔盐堆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李森林

博士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157 

模拟辐照诱导偏析成分不锈钢在压水堆一回路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崔同明

博士后

上海大学

158 

新型TiZrHfTaW非晶难熔多主元合金抗辐照性能研究

葛文涛

博士生

武汉大学

159 

多主元合金中氦泡演化的原子机制:化学复杂性与晶格畸变的协同效应

熊耀旭

博士后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160 

功能化多孔碳材料构筑及其对气载碘捕获性能研究

唐增明

博士生

南华大学

161 

BCC钨辐照损伤的约化团簇动力学模型

李志远

博士生

上海大学

162 

电纺纳米纤维/ACF协同增强复合膜在核级空气净化中的性能研究

李苏哲

博士生

南华大学

163 

内置前驱粉体熔炼工艺制备聚变堆用ODS低活化钢探索研究  

侯晨阳

博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64 

解离-配位协同催化剂的设计及对高氟核废水中铀的电化学分离研究

李果

博士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

165 

改性亚铁氰化物吸附剂对钯的选择性吸附及脱附研究     

吴振南

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

166 

增材制造AFA钢的耐铅铋腐蚀性能研究

万莉

博士生

深圳大学

167 

膦酸化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对锶的选择性分离研究

张世昌

博士后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168 

  FeCrNiAlCux高熵合金在超临界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温小建

博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169 

预时效对Ni-Mo-Cr-Nb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娇阳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70 

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铀矿石定量分析与分类研究  

 张敏

 博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171 

   表面再结晶对GH3535合金蠕变损伤行为的作用

孙哈尼格尔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72 

  表面功能化ZnSe纳米颗粒的可见光高效催化还原U(VI)性能研究

曾庆汝

  博士研究生

南华大学  

173 

 利用去极化效应实现钇和钕在锌膜电极上的有效分离

龚鸣

 博士研究生

南华大学  

174 

Carbon fiber supported and N-doped carbon encapsulated nZVI for synergistically adsorbing and reducing uranium

郭帅帅

 博士生

南华大学

175 

磁场辅助脉冲色谱法的盐湖铀、锂原位同提研究

黎宇翔

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176 

聚乙烯亚胺/类石墨烯基碳气凝胶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冯子豪

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177 

电火花沉积800H合金涂层的高温蒸汽氧化行为研究

赵宙

硕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78 

液态铟锡合金阴极熔盐电解选择性分离稀土裂变产物及过程的动态监测

郑行

硕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179 

Be-Ti合金应用基础研究

王杰

硕士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180 

Nb和O对LOCA锆合金纳米压痕力学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石进

硕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81 

热交换器用600℃高温钛合金服役稳定性研究

杜峰

硕士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中色金航钛业有限公司

182 

高温高压水中不锈钢指套管与增材不锈钢的管-板微动磨损研究

刘浩

硕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83 

红磷驱动铜氧化还原循环实现U(VI)的自发还原研究

潘芝增

研究生

南华大学

184 

压水堆中混床离子交换柱对腐蚀产物去除行为的模拟研究

谭诗雨

硕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185 

位错动力学中沉淀失配与模量强化的本征应变模型研究

丁高文

硕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86 

Ce(Ⅳ)去污技术去除304不锈钢腐蚀产物的研究

杨蕊

硕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187 

高稳定性黑磷负载寡核苷酸复合材料用于高灵敏痕量铀检测

何家坤

研究生

南华大学

188 

汞基吸附剂对后处理厂工艺尾气中放射性碘的净化研究

 梁高令

硕士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

189 

核用3C-SiC中空位-杂质复合体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计算研究

张弘弢

研究生

南华大学

190 

基于CFD的火焰脱硝器脱硝数值模拟

赵聪

硕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191 

钚二循环2BX传质过程动态模拟

刘宇鑫

硕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192 

零价铜负载MOF对水中碘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敏杰

硕士研究生

西南科技大学

193 

Cu 元素对辐照后 RPV 钢中团簇演化的影响

王文强

硕士研究生

上海大学

194 

新型高熵合金多层膜耐辐照性能研究

李思远

硕士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

研究所

195 

低碳9Cr-ODS钢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杨重斗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196 

UO2±x,PuO2±x与(U,Pu)O2±x体系中氧的扩散模拟

赵祎玮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197 

氧化物燃料中气孔迁移的多方法多物理场模拟研究

王召浩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19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铁-马钢铅铋腐蚀特性分析

范相荣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199 

棒状U3Si2燃料裂变气体行为分析程序开发

葛震鸿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200 

基于共价有机多孔材料的贵金属钯的分离检测研究

白尧尧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201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钍的可视化检测和高效去除研究

崔云怡

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学

202 

粒子辐照与高温液体耦合技术研究

刘颖

硕士研究生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

中子室

203 

结构功能一体化含Gd镍基合金的组织演变研究

付鑫

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钍和氟铝的稳定性常数

陈佳爱

硕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205 

铀锆燃料中掺杂元素和主要镧系产物的相互作用

缪泽文

硕士研究生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展开+
收起+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8793500-809        
传  真:010-88796961
网  址:www.china-mcc.com      
邮  箱:zyys@china-mcc.com

展开+
收起+
标签:
核材料 核燃料 结构材料
分享 0
         
举报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评论 (0条)
200/200
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