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SnO3空心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氯化亚锡和氯化锌溶解在无水乙醇与DMF的混合溶液中,再向其中加入PVP,获得静电纺丝所需液;(b)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ZnCl2/SnCl2/PVP前驱体纤维;(c)将所得纤维烘干并在500~750℃烧结,降温后得到ZnSnO3空心纳米纤维。本发明所制得的ZnSnO3晶粒尺寸为50~100nm,根据纳米效应,晶粒尺寸大大缩小,增大了比表面积将会提升ZnSnO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ZnSnO3材料具有明显的空心结构,在电化学性能测试过程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缓冲较大的体积变化,减轻了由于体积膨胀而造成的性能下降问题。将ZnSnO3材料用于锂电池时,具有高的比容量、长的循环寿命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氟‑3‑甲氧基苯基)‑2‑羟基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式II化合物采用THF溶解于恒压滴液漏斗中备用,将二异丙基胺基锂的THF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并搅拌降温后,将式II化合物的THF溶液滴加至反应器中,滴毕,反应体系升温保温;(2)将乙醛酸乙酯采用甲苯溶解,加入至反应器中,保温搅拌后,反应体系降温至室温;(3)将乙酸乙酯和盐酸溶液分别加入到反应器中,萃取后,分离出有机层,有机层盐水洗涤后,采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回收溶剂至干,经柱层析分离后既得。
本发明提供电解质的氧化电势的测量装置,包括一腔体、一测试单元、一探测器、一处理单元以及一显示器,测试单元和探测器位于腔体内,探测器探测到的红外光传输到处理单元,经过处理单元处理后,在显示器上得到电解质的红外光谱,所述测试单元包括:一正极板,该正极板包括一第一通孔;一负极板,该负极板包括一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贯通;一第一红外窗口覆盖所述第一通孔;一第二红外窗口覆盖所述第二通孔,该第一红外窗口、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第二红外窗口层叠;以及一电解质设置在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红外光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红外窗口,第一通孔,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第二通孔,以及第二红外窗口之后被所述探测器探测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A‑PSO优化的多模型融合电池荷电状态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锂电池的外部参数获得按时间排序的数据集;数据清洗和归一化处理,并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三个基模型GA‑PSO‑LSTM、GA‑PSO‑SVM、A‑PSO‑GRU,集成为强学习模型;对强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新的训练集的特征和新的测试集的特征;采用真实SOC值作为输出进行第二轮训练,采用新测试集预测,最后将单个预测值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SOC预测值。本发明解决了单个遗传算法后期效率低,单个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高了优化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长期的数据记忆的优点,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混合储能装置控制方法以及混合储能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行驶过程中,根据预设条件控制所述混合储能装置的超级电容器组和锂电池组在协同供电和独立供电间切换。本申请实施例的混合储能装置控制方法能够满足车辆长时间和大功率的用电需求。
一种含二氧化锰二维纳米材料修饰层的复合隔膜制备方法,它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隔膜修饰层无法同时满足对可溶性多硫化物具有化学吸附及催化转化性能、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电子导电性的问题。方法:一、将高锰酸钾粉末、去离子水及硫酸混合;二、加入无水甲醇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分散液;三、分离得到固体前驱体;四、热退火处理;五、制备浆料,并涂覆于隔膜上。本发明用于含二氧化锰二维纳米材料修饰层的复合隔膜制备。
层叠型全固态电池具备多个全固态电池,所述全固态电池分别具有:正极层,其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在正极集电体上形成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层,其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固体电解质层,其配置于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且包含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多个全固态电池进行了层叠,多个全固态电池包含彼此相邻的2个全固态电池,2个全固态电池中的一个全固态电池的正极集电体与另一个全固态电池的负极集电体直接接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感测待感测流体的多种特性的流体传感器,包括音叉机械谐振器(3)。所述音叉机械谐振器(3)包括基部(11)和从所述基部(11)突出的至少一个齿(15A,15B),所述基部(11)和所述至少一个齿(15A,15B)由压电材料形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齿包括配置为暴露于流体的至少两个电极(17A‑B;19A‑B)。所述压电材料包括钽酸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碳源的微波加热溶液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所述三元正极材料为单晶结构,其化学式为LiNi1‑x‑yCoxMnyO2,1‑x‑y≥0.5,0<x<1,0<y<1,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锂源、镍源、钴源、锰源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盐溶液;(2)将碳源加入所述混合盐溶液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3)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微波加热器中,加热所述混合溶液使其分解,得到粉末状黑色蓬松的三元纳米氧化物前驱体;(4)将三元纳米氧化物前驱体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溶液法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所需时间短,能耗低,且制备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分散性好、压实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使用了其的蓄电装置。本发明中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溶剂、锂盐及添加剂,其中添加剂包括含有不饱和环状基团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本发明中的一种蓄电装置,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上述的非水电解液。使用了本发明公开的非水电解液的蓄电装置可实现电极成膜及电极性能改善、电池抑制气体与延长寿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修复性质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对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即通过表面原位聚合的方式将高离子电导率、柔韧性好和具有自修复性质的聚离子液体修饰到硅基负极活性材料表面。所述具有自修复聚离子液体材料为主链上含有咪唑基团的高离子电导率、柔韧性好和可快速修复性的聚离子液体材料。所述聚离子液体修饰后的硅基负极活性材料电化学阻抗显著降低,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得到改善,并且所述聚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柔韧性有效抑制并减少硅负极破损。此外,聚离子液体上的电荷可以与粘结剂上的羧酸盐等基团形成较强的静电作用,减少硅负极片的膨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连续制备方法和装置以及应用。本发明先将过量的锂源及助熔盐熔融为液态,再加入前驱体进行烧结;然后在混合熔盐仍为液态状态下,使用筛网将烧结得到的固体材料从混合熔盐中分离,获得单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将剩余混合熔盐回收循环利用。本发明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加补充所需盐类即能够连续的、重复利用熔盐,降低实际生产成本,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利用。且获得的单晶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有序度较高,颗粒大小均匀,单晶形貌突出。
本申请发明的课题是在为了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小型轻量化而在二次电池正极用集电体中应用了不锈钢箔的情况下,不仅确保机械强度,而且增大与正极活性物质或正极合剂的接触面积而确保导电性,并且确保相对于碱和电解液的耐蚀性,目的是提供使用了那样的不锈钢箔的二次电池正极用集电体。本申请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正极用不锈钢箔集电体,其中,为了使表面硬度降低、并且得到耐蚀性,具有降低Cr并微量含有Sn的成分组成、或者含有Ti的成分组成,所述二次电池正极用不锈钢箔集电体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表面硬度以维氏硬度计为Hv300以下。
描述了通过使3‑(5‑乙氧基庚‑1‑基)环戊烯与二氯乙烯酮反应来合成6‑(5‑乙氧基庚‑1‑基)双环[3.3.0]辛烷‑3‑酮的方法。使所得反应产物与乙酸和锌反应以产生4‑(5‑乙氧基庚‑1‑基)双环[3.2.0]庚烷‑6‑酮和4‑(5‑乙氧基庚‑1‑基)双环[3.2.0]庚烷‑7‑酮,使其与三甲基碘化锍反应以产生2‑(5‑乙氧基庚‑1‑基)螺[双环[3.2.0]庚烷‑6,2’‑环氧乙烷]和4‑(5‑乙氧基庚‑1‑基)‑螺‑[双环‑[3.2.0]庚烷‑6,2’‑环氧乙烷]。使二者与碘化锂反应以产生目的产物。还描述了合成6‑(5‑甲氧基庚‑1‑基)双环[3.3.0]辛烷‑3‑酮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并联网的大容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大容量锂电池安全防控技术领域。在电池内部,通过端面焊接方式将各个卷芯的正极端并联在正极汇流片上;通过端面焊接方式将各个卷芯的负极端并联在负极并联网上;然后,将正极汇流片与正极盖板焊接,将负极并联网通过负极保险汇流片与负极盖板焊接,组成一个大容量电池;负极并联网中,相邻电池间的连接片有过流熔断装置;负极保险汇流片上设有过流过温熔断装置。提高大容量单体电池的一致性与合格率;减小内部连接电阻,提高电池大电流导流能力和传热速度。增加导流面积,缩短导流路径,提高电池充放电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避免因某一个卷芯短路导致整个大容量电池出现短路和热安全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低温烧结微晶玻璃结合剂,由以下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二氧化硅40‑49%、氧化铝5‑15%、氧化硼8‑15%、氧化锂1‑5%、氧化钠6‑9%、氧化钾6‑9%、氧化镁9‑12%、氧化钙5‑11%、氧化钡3‑8%、氧化锌2‑5%、五氧化二磷3‑9%和氧化钇2‑6%。本发明还公布了该结合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微晶玻璃结合剂成分稳定、均质、很容易获得各种尺寸的颗粒、且烧结温度低,因而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烧成温度条件下实现对磨料颗粒的均质“包裹”,从而解决当前刚玉砂轮尤其是400#以细刚玉砂轮生产中遇到的产品合格率低、性能不稳定的难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材料修饰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隔膜包括:具有绝缘及支撑作用的基膜层、可同锂枝晶反应的活性物质层。所述基膜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聚四氟乙烯膜、聚炳烯酸酯类膜、聚氯乙烯膜、聚环氧乙烯膜、玻璃纤维膜、纤维素膜、无纺布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膜。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制备方法是将活性物质同粘结剂制成混合浆料,然后沉积到基膜上。所述沉积方法是刮涂、转移涂、喷涂、磁控溅射、粒子束溅射、原子层沉积、电子束蒸镀、脉冲激光沉积、气相沉积。所述活性物质层至少沉积于隔膜一侧。
一种软包高镍三元动力电池快速化成工艺,属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高温高压下以大电池恒流充电到相对较低的电压,然后进行一次真空二封,一次真空二封结束后在同样的高温高压力下以更大的电流充电到相对第一次高的电压,然后进行第二次二封。本发明采用高温高压大电流低电压化成,高温下电解液具有低的粘度和高的电导率,高压力下电池隔膜和电极片之间的紧密接触,高温高压可将化成产生气体及时排到气袋,形成稳定的SEI膜。化成中间过程加入一次抽真空二封,减小高镍三元化成过程产气量对于电池外观及整体性能的影响,可以有效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电池的制程良率同时可将化成时间缩短到5h以内。
一种渗透型3D打印水泥基材料界面增强剂及其应用,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为甲酸钙溶液;B组分由以下方法制得:室温下,将硅酸钠溶液与硅酸锂溶液混合;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上述溶液中;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加入上述溶液中,搅拌直至溶液澄清透明。本发明对界面强度具有优异的提升作用,在14 d养护龄期时即可将界面劈裂抗拉强度提升至两倍,视使用情况,处理后的界面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基体材料的强度,极大地改善了打印制品的整体性能;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水泥基材料界面增强剂原料易得,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可在较低用量下实现优异的界面增强效果,且对于外形复杂的打印制品各个方向的界面都适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负极片,所述复合负极片包括同时作为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的金属箔,设置在所述金属箔一表面的固态电解质薄膜层,以及在所述固态电解质薄膜层背离所述金属箔的表面设置的类金刚石薄膜层。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具有较好的导锂性能,提高复合金属负极/电解液界面离子扩散速率,提高电池倍率性能;且所述固态电解质层在可以有效隔离复合金属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减少副反应过程,提高电池库伦效率;且所述固态电解质层还可以对复合金属负极提供有效的机械保护作用,改善复合金属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体积变化造成的粉化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电池循环性能。
一类重复单元碳骨架结构及链中重复单元序列结构可调的聚烯烃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是由环丙基苯乙烯、环丁基苯乙烯、2‑苯基‑1,3‑丁二烯、1‑环丙基‑1‑苯基‑1,3‑丁二烯、1‑环丁基‑1‑苯基‑1,3‑丁二烯经烷基锂引发所得的均聚物及二者或多者共聚合所得的无规、梯度、嵌段共聚物。由于均聚物碳骨架结构(C4‑C8)及共聚物序列结构(无规、梯度、嵌段)可控,因此所制备的发光材料的荧光颜色可由蓝光到黄光渐变式调控,且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及室温磷光可控。本发明提供的一系列发光聚烯烃材料,弥补了由纯碳原子组成的聚烯烃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不能发光的缺陷,且PCPBB的发光颜色为黄色,这是簇发光材料领域中首次报道的。该类发光聚烯烃材料发光性能良好,可用于探伤材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硝酸钠、高锰酸钾、浓硫酸混合后在45℃‑70℃搅拌均匀,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溶液与钴盐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200‑500)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沉淀剂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沉淀反应,得到四氧化三钴颗粒;将四氧化三钴颗粒达到目标粒径后进行离心洗涤、烘干、煅烧,得到石墨烯包覆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效改善了湿法沉淀过程中四氧化三钴小颗粒的团聚问题,增强了湿法沉淀工艺的稳定性;此外,表面包覆石墨烯的四氧化三钴前驱体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对应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更优异。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是一种小粒度掺杂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以一定浓度的钴溶液为钴源,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氨水溶液为络合剂,掺杂元素可溶盐溶液为掺杂剂,合成开始前,向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石墨和双氧水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湿法合成出粒度为3~5µm的掺杂四氧化三钴前驱体产品;合成结束后,陈化、洗涤、干燥、在一定条件下煅烧,得到小粒度掺杂四氧化三钴产品。利用此工艺,能够制备出掺杂元素包括Ti、Mg、Al,掺杂量为0.5~1%,激光粒度在3~5µm,振实密度大于2.0g/cm3,比表面积1.0~3.0m2/g的球形或类球形四氧化三钴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坡度齿条式遥控电动轨道运输机,包括:安装板、蓄电池、控制器、导向件和牵引架;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的一端。本发明提供的大坡度齿条式遥控电动轨道运输机,通过设置驱动齿轮配合导向轨底部的齿牙以及使用电机驱动,使该运输机既可以实现爬45°的陡坡又能全程遥控实现在任意上下坡位置的起动、前进、后退、加速、减速、停车等动作;且由于采用锂电池,无内燃机的尾气排放问题,在蘑菇种植大棚和中药材种植大棚及有绿色种植要求的大棚内非常适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储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容量投标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市场研究领域;一种混合储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容量投标方法采用VMD‑ST‑QF算法将日前调频指令预测信号分解为高频分量与低频分量,并分别配置给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系统;考虑储能参与调频市场的调频容量收益、里程收益以及老化成本,构建储能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优化目标函数;综合储能本身物理性能约束以及参与调频市场的性能指标约束,构建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集合;由于日内实时调频指令相比于日前调频指令预测曲线会做一定的调整导致了调频指令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入条件风险价值改进优化模型目标函数,降低了储能运营商参与日前投标市场的风险系数。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正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铝箔层、PET层和第二铝箔层,第一铝箔层和第二铝箔层均和PET层固定连接,第一铝箔层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二铝箔层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本发明的复合集流体、正极极片以及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能够保留具有贯通孔铝箔的优点的同时解决涂覆正极材料漏料以及断带的问题,且便于极耳的焊接,在针刺实验中,能够有效减少铝箔刺穿隔膜接触负极的概率,满足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
一种正极材料用复合包覆剂、一种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和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材料用复合包覆剂,包括第一包覆剂、第二包覆剂和第三包覆剂;所述第一包覆剂为第一包覆元素的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硝酸盐或碳酸盐;所述第二包覆剂为第二包覆元素的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硝酸盐或碳酸盐;所述第三包覆剂为第三包覆元素的氢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硝酸盐或碳酸盐。本发明中的复合包覆剂采用不同元素复合在正极材料表面,减少了正极材料中Li的过度析出因而降低了残碱的形成,缓解正极材料表面微裂纹的产生,保护正极材料不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包覆后的正极材料残锂及软包电池产气率会降低,提高了材料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生成的包覆元素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及对电解液的保护提升了材料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钴高镍NMA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称取可溶性锂盐、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锰盐、可溶性铝盐;配置盐溶液;配置螯合剂溶液;将螯合剂溶液加入盐溶液,搅拌得到螯合剂‑盐混合溶液;将氨水溶液加入螯合剂‑盐混合溶液,调节pH值,对螯合剂‑盐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得到溶胶;对溶胶进行搅拌和加热,溶胶表面成膜后,再进行加热干燥得到湿凝胶;对湿凝胶进行升温干燥,得到干凝胶;将干凝胶粉碎,之后进行恒温预烧,得到无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氧气氛围下恒温煅烧,得到无钴高镍NMA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可逆比容量,更高的倍率性能,以及更稳定的循环稳定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