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下料的新能源发夹成型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发夹成型机本体,所述发夹成型机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杆,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开启电机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与搅拌块转动,将下料箱内的塑料进行翻滚,当搅拌块移动至下料箱底端时,下料箱对搅拌块进行挤压限位,搅拌块带动扭簧转动,扭簧在弹性的带动下将搅拌块反向转动,使搅拌块与下料箱底端相抵,搅拌块将下料孔处未熔融的塑料进行拨动翻滚,避免塑料将下料孔堵塞,并减少未熔融的塑料,防止未熔融的塑料进行下料喷嘴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柔韧导电型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软连接件,属于导电软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电极连接片和插编铜丝,所述插编铜丝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铜丝固定片,所述插编铜丝的两个端部皆设置有连接块,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钢丝绳。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在插编铜丝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钢丝绳,实现了在整个软连接承受向两端的拉力时,由更加高柔韧度的钢丝绳承担拉力,更加抗拉的钢丝绳保护了内侧插编铜丝不受拉力影响,同时通过在连接块、铜丝固定片、钢丝绳、插编铜丝的外部包裹绝缘套,实现了除与电极固定连接的电极连接片以外的其他部件均与外界绝缘,从而避免了电流泄露,提高了电池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上盖板、电芯、箱体,冷板、保温棉和底护板;冷板和保温棉集成为一体,冷板固定在箱体上,冷板具有冷板进口、冷板出口、主进流道、主出流道,通过分流道和扰流凸点对冷板进行分流;冷板为对称设计,每个换热区域之上对应的电池包内的电芯,冷却液通过冷板的冷板进口进入,然后进入主进流道,冷却液通过分流口分别进入每个换热区域,冷却液流经每个换热区域之后,进入到主出流道,最后从冷板出口流出。该系统将冷板与电池包集成化,整包安装过程中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个设计仅有一块冷板,避免使用接头,降低了泄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故障警示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牌,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锥形杆,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安装块的内部且位于第二通槽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安装块的内部且位于第二通槽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通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警示牌对来往的车辆进行提醒,通过设置安装块对连接杆进行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槽对螺纹杆进行限位,通过设置第二滑槽对第二滑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滑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通过设置限位杆对警示牌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新能源车用电池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后侧固定安装有后盖,且后盖后侧固定安装有凹槽,所述外壳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内侧固定安装有内壳,且内壳内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底座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固定安装有软板,所述前盖与后盖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块,所述外壳顶部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前侧活动连接有前盖,所述前盖上开设通线孔,所述前盖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锁扣。本实用新型采用便于安装电池的设置,便于操作,方便拆卸和安装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散热层与盖板上开设的散热孔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碗型塞压装机构,包括压杆套,压杆套内插有压杆,压杆上套有第一弹簧,压杆上设有一圈凸起,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凸起之间设有挡块,压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头,压头底端设有卡扣,卡扣中设有第二弹簧,压杆的顶端连接压紧缸。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碗型塞不会掉落,同时可保证压头的作用在碗型塞的底部一圈,保证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漏气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段式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包括轴体段、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和连接轴段,所述轴体段内部的一端设置轴承,且轴承内部设置有贯穿轴体段一端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的轴体段内部设置有第四阶梯轴,且第四阶梯轴一端的轴体段内部设置有第一阶梯轴,所述轴体段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段,且连接轴段内部一端设置有贯穿连接轴段侧壁的第二连接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轴段一侧设置有的冷凝液进口,当加冷凝液时,重力作用,使得小球拉伸第一弹簧,使得通孔打开,可以实现加冷凝液,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整个电机轴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童车的新能源锂电池移动电源结构,包括电源壳和安装在电源壳内的锂电池,电源壳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扣组成,上壳体的外侧设有DC插座,DC插座底部设有橡胶环,橡胶环上设有与DC插座适配的盖板,上壳体的一端靠近两侧分别设有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的底部延伸至上壳体内侧,正极插片和负极插片的外侧均设有防护罩,上壳体的内侧四周设有卡槽,下壳体的四周设有与卡槽适配的卡板,下壳体内设有锂电池,DC插座、正极插片、负极插片和锂电池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方便拆卸,还可以从童车内取出,带回家或车库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加热装置,包括:上盖、下盖、加热腔体以及加热腔盖;所述加热腔体和所述加热腔盖形成密闭腔室,并固定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形成的密闭腔室内;所述加热腔体内成水道结构,外侧底部设有加热层,四周设有进水管、出水管、高压接插件以及低压接插件;所述水道结构分别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连接;所述加热腔盖上部设有控制驱动装置;所述加热腔盖与控制驱动装置之间设有绝缘板;所述控制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高压接插件以及所述低压接插件连接;所述加热层与所述控制驱动装置电路连接,本方案获得了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对加热层进行加热,对加热腔体中的流质进行加热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组合齿轮。通过定位环槽和定位环形凸起的配合设置,可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稳定贴合连接,方便安装定位,通过第一卡接槽、第一连接片、第二卡接槽、第二连接片、固定螺栓和紧固螺母的配合设置,使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组成的轴套整体可稳定带动外齿圈转动,通过支撑套筒的设置,可对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的设置,可对外齿圈内部的空间起到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分之间的卡接以及通过固定螺栓的设置,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与外齿圈组成一个齿轮整体,且组成的齿轮整体容易拆卸,重量轻,自身的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台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同步器耐久试验台架,包括底座、第一飞轮、第一轴承、待测变速箱、第一轴联器、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二轴联器、第二飞轮、变频电机和控制柜;底座包括底部支撑板和呈“一”字形依次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的第一轴承座、变速箱支架、第二轴承座、第三轴承座、电机支撑架。本实用新型所述试验台对变速箱及其选换挡机构进行磨合,检测变速箱的各项性能,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变速箱安装支架,对不同类型的自变速箱进行性能测试。同时,通过对变速箱增加负载,模拟汽车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动态换挡过程,实现对变速箱同步器耐久试验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噪音挡罩的新能源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扇形板,电机主体和扇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扇形板中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收装置,扇形板上开设有圆板腔,吸收装置设置有圆板腔中,吸收装置包括外壳体、震动片、控制装置、传动环和蜗杆,外壳体为圆板壳体状,外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圆板状的震动片和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实现了若干吸收装置配合高效的吸收震动能量,起到隔震降噪的效果,通过旋转手柄,控制吸收装置吸收震动能量的频率波段,进而最大化的吸收电机转动产生的震动能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导热材料真空净化过滤器,包括用于放置导热材料的箱体和用于为所述箱体提供负压环境的真空吸泵,所述箱体与真空吸泵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导热材料的过滤装置,所述箱体与过滤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真空吸泵与过滤装置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与真空吸泵之间增加了过滤装置,其中滤芯能够将随气体一并流出的导热材料进行过滤,避免导热材料在除气泡过程中被吸入泵体内造成泵体损坏。
一种新能源汽车叶子板检具,四只脚轮(2)安装在底座(1)下方的四角上,背板(3)通过加强固定板(4)安装在底座(1)上,圆弧定位块(5)安装在背板(3)靠下位置上,圆弧面朝上,开口朝下,型面镶块(6)与圆弧定位块(5)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固定在背板(3)上,上压定位组件(7)分别固定在型面镶块(6)的外侧,铲型限位组件(8)设置在环形检具限位块右上角靠下位置上,蹄型挡块(9)设置在环形检具限位块右上角靠上位置上,间隙止通规(10)设置在环形检具限位块的左侧靠下位置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弧定位面和铲型限位组件可以快速对叶子板进行加工精度检测,检具采用分体可拆卸安装,结构紧凑,省工省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陶瓷片组装设备,包括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点胶工位、组装工位和下料工位,以及与点胶工位相对应的支撑体上料工位、与组装工位相对应的陶瓷片上料工位;支撑体上料工位用于将支撑体依次送往点胶工位;陶瓷片上料工位用于将陶瓷片依次送往组装工位;点胶工位用于对支撑体进行涂胶作业并送至组装工位;组装工位用于将陶瓷片放置于涂胶后的支撑体上形成组装体并送至下料工位;下料工位用于完成组装体的下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化完成组装作业,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后视镜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座和后视镜,所述基座右侧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一体化设置有圆球;后视镜靠近基座的一侧中部一体化垂直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远离所述后视镜的端部与圆球活动插接;固定筒远离后视镜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固定筒端部螺纹拧合有固定封盖。本实用新型在后期需要安装后视镜时,将后视镜的的固定筒与就走上的连杆端部圆球进行插接,然后将固定封盖与固定筒进行螺纹紧固即可,达到紧固限位的效果,方便快捷,还可以通过圆球进行调整后视镜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座舱加热器,包括安装板、加热管、螺旋管和加热器,所述加热管的两端皆安装有空气净化器,且加热管顶部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位于加热管的内部,且风机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一集风罩,所述风机外侧的加热管上安装有消声壳,所述加热管内壁的顶端通过支架安装有螺旋管,且加热管内壁的底端通过支架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加热管内壁顶部的一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内部的加热板对加热管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加热,加热板呈波浪状,使得与加热管内部的空气接触更加的充分,加热的效果更好。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箱集成框架,由框架主体(1)、水箱安装孔(2)、大灯安装孔(3)、前装饰条安装面(4)、机盖安装锁机构(5)、主体安装孔(6)、发动机进气口(7)组成,框架主体(1)由复合材料一次性注塑成型,框架主体(1)外侧俯视图为一个圆弧面,水箱安装孔(2)设置在框架主体(1)中部,为一个向下开口的三面体结构,大灯安装孔(3)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前装饰条安装面(4)设置在框架主体(1)圆弧面结构中间位置,机盖安装锁机构(5)设置在框架主体(1)顶部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其他钣金焊接总成相比,产品重量轻,通过集成多种功能部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牌铝板的放卷整平装置,在使用前,使导向杆和双向螺杆均与整平辊平行,两个滑块分别位于定位块的两侧,两个滑块距离定位块的距离相等,导向柱高于导料辊,当旋转双向螺杆时,定位块两侧的滑块同时靠近或远离固定块,且靠近或远离的距离相等,这就保证了第一限位机构中的滑块和第二限位机构中的滑块始终一一对应,保证了同一限位机构中两个导向柱之间距离相等,铝板经过导料架和接料架时均位于同一限位机构中两个导向柱之间,铝板的两侧均与导向柱接触,从而限制了铝板在导料辊和接料辊上的位置,使铝板的长度方向始终与整平辊垂直设置,整平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铝板的贴膜质量,且整平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新能源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路灯杆、卡环、外罩、安装座,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卡环,且安装座的内部上方设置有路灯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了外罩,外罩将卡环和安装座与外界隔离,避免雨水淋到螺栓连接处,隔离阳光照射,减少路灯杆与卡环之间的连接处和螺栓与卡板之间的连接处生锈,同时外罩装饰路灯杆,美化路灯杆;通过设计卡环固定路灯杆与安装座,方便工作人员安装路灯杆,调节路灯朝向时,打开螺栓与螺母之间的连接,转动路灯杆,完成多角度路灯朝向调整,方便工作人员调整路灯任意朝向,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用快速装卸支架,所述安装板两侧设置有第一壳体,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内通过滑动连接有第一壳体;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转动杆、螺管、橡胶块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子真空泵,增大装置的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滑轨、第一固定杆、第一壳体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改变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使装置的使用范围扩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蜗轮、第二蜗杆、紧固线、卡扣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将电子真空泵固定在第一壳体第二凹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台化新能源客车前围顶部装饰结构,包括前顶前段、前路牌检修盖、前顶后段、门泵检修盖、射灯、中顶、车内滚动屏、双眼出风口、电器控制开关、医药箱盖、前置顶装饰罩、前路牌、顶盖骨架、侧片骨架和空调面板,所述前顶前段与前顶后段固定连接,顶盖骨架和侧片骨架固定于前顶后段上,前路牌检修盖、门泵检修盖、射灯、双眼出风口、电器控制开关、医药箱盖、前置顶装饰罩、前路牌和空调面板均固定于前顶前段上,车内滚动屏安装在中顶上。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设计,节约制作成本;医药箱的集成化设计降低采购物料成本;最大的路牌检修盖设计,满足客户大路牌的作用与维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自动抛光机,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从左到右依次有上料组件、上机箱和下料组件,所述上机箱的底部贯穿有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的的输入端与上料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组件的输出端与下料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箱内分布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上机箱内设有将工件夹紧的滑台夹紧机构和将工件打磨的打磨轮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自动化机器代替人工打磨,提高了打磨的效率和打磨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能源缠绕设备专用液压站,涉及缠绕设备专用液压站技术领域,包括:液压站主体;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液压站主体的外壁一侧;液压绞盘,所述液压绞盘设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焊接固定于所述液压绞盘的外壁两端;固定轴,多个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安装板的顶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实现拨动手轮带动螺纹轴转动,在限位块与安装板的底端贴合限位作用下,使移动块沿螺纹轴的外壁向远离安装板的一端移动,移动块带动限位杆移动的同时,在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下,使固定块进行转动对固定支脚进行压合固定,从而实现对液压绞盘进行快速固定,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直流挂枪座注塑模具。包括前模面板、前模板、后模板、承板、方铁、后模底板和顶针板,前模面板与前模板固定,承板通过前后两组方铁与后模底板固定,顶针板设置在两组方铁之间用于将产品顶出,后模板与承板限制距离移动。前模板下端开腔并设置有前模仁,后模板上的开腔并设置有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配合形成型腔,型腔用于产品的外壳的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杆、限位块和弹性压块组件的配合,在驱动顶针板的时候可以同步驱动后模板移动一端距离,无需考虑在内部设置拉杆等限位机构,降低模具的设计难度和注塑机的控制难度,而且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卡车的受电弓结构,包括底部框架、升弓弹簧、受电弓副升杆以及三角平衡装置,在底部框架的左侧焊接有第一连杆机构,第一连接机构上安装有受电弓下拉杆,在底部框架上表面上成型有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第二固定底座上焊接有第二连杆机构,升弓弹簧一末端安装于第一固定底座上,另一末端连接于第二连杆机构上,在底部框架上表面成型有第三固定底座,第三固定底座上安装有受电弓主杆,受电弓主杆的上末端与受电弓上拉杆相枢转连接,受电弓下拉杆的上末端枢转连接有第三连杆机构,第三连杆机构的上末端焊接于受电弓副升杆的下末端上,受电弓副升杆的上末端与受电弓上拉杆的上末端均连接于三角平衡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缓冲减震运输车,其增加装置装卸过程中的缓冲力,提高对装置和产品的保护,提高使用适应性;包括运输车本体,运输车本体底端对端设置有滚轮,运输车本体左端设置有扶手,运输车本体驱动机构与滚轮配合连接;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铰链、活塞筒、活塞滑块、弹簧、第二铰链、摆放板和第二轴承,第一铰链底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运输车本体安装孔连接,活塞筒底端安装在第一铰链顶端,活塞滑块配合滑动安装在活塞筒工作腔内部,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塞筒工作腔底壁和活塞滑块底端连接,第二铰链顶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摆放底端固定槽转动连接,连接轴顶端与第二铰链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新能源防护壳加工的冲孔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侧上端固定有第一立板,并在底板右侧上端与第一立板呈对称结构设有第二立板,并在第二立板右侧固定有控制箱,在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内侧上端固定有横梁,并在横梁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横梁的前侧设有第一导轨。本实用新型中在横梁上设有可以移动的调节座,调节座可以进行左右移动并通过限位螺栓进行固定,可以对部件呈平齐位置的孔位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工作量,调节座前后两侧的滚轮处于导轨上,并且调节座可以通过滚轮在导轨上进行位置的移动,使得调节座增加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拆卸的升降机,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上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转盘,转盘上固定有衔接板,衔接板上设置有球槽,球槽内滚动设置有球体,球体为实心不锈钢材料制成,球体与支撑台滚动接触,衔接板上固定有气垫,气垫上固定有承接板。通过支撑台的升降可配合发动机的拆卸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起到一个承接稳定的效果,衔接板转动,使得承接板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进行适当的转动调整,气垫可在承接拆卸的发动机时,起到一个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基座,包括轴承座(1)、法兰盘(4)、第一装配件(6)、第二装配件(9)、第三装配件(11)和四个工艺凸台(13),法兰盘(4)靠近轴承座(1)的一面设有轴承座凹槽(2),法兰盘(4)靠近第一装配件(6)的一面设有转轴通孔(3),第一装配件(6)靠近法兰盘(4)的一面设有法兰盘凹槽(5),第一装配件(6)靠近第二装配件(9)的一面设有第一装配凹槽(12),第二装配件(9)靠近第一装配件(6)的一面设有第二装配凹槽(10);本实用新型具有适配多种尺寸电机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车辆工程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