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塑料材料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聚酯树脂16‑30份、聚癸二酰乙二胺15‑20份、聚氯乙烯11‑20份、改性剂13‑30份、添加剂7‑12份。还提供了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一种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结晶速率高、复合材料的韧性较好、易于加工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以热塑性单向带为原料,将所述热塑性单向带按纤维方向裁剪成单向带条,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的纤维分布方向,将所述单向带条进行铺层、固定,经抽真空处理、加热处理和冷却处理,得到具有定制化纤维分布方向的所述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本发明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的制备方法,以热塑性单向带为原料,能够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定制纤维分布方向,有效提高片材性能;在成型过程中引入抽真空处理工艺,有效排出材料内的空气,使成型后的片材内部的孔隙率降低到2%以内,综合性能优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闭角帽型管道复合材料零件成型模具及脱模方法,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外型模和芯模,所述外型模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下模体分为主模体和分体模块,所述分体模块可拆卸地嵌在主模体的上边缘口并与变截面闭角帽型管道复合材料零件接触,用于将成型的变截面闭角帽型管道复合材料零件顶起脱模。本发明通过使用主模体与分体模块单独设计,解决了变截面闭角帽型管道复合材料零件脱模困难的问题,保证了脱模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且该设计理念,可以更加广泛地解决更多闭角零件的脱模问题,具有极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耐磨和抗静电性能的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尼龙复合材料的组分包括尼龙和添加组分;所述添加组分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碳纳米管;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尼龙的质量比为0.05~0.3:1;所述尼龙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及抗静电性能,可用作制造汽车零部件和织机中的梭子;而且所述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操作。
一种高硬超轻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高硬超轻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碳化硼粉体、覆钛碳纳米管和覆硅碳纳米管;S2,将碳化硼粉体和分散介质混合砂磨至浆料粒径D50≤1μm,得到碳化硼浆料;S3,将碳化硼浆料、覆钛碳纳米管及覆硅碳纳米管一起球磨,得到均匀的混合浆料;S4,将混合浆料喷雾造粒,再粉碎过筛,得到混合粉体;S5,将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混合粉体与石墨模具、压头之间用石墨纸隔开,热压烧结制得高硬超轻陶瓷复合材料。本发明以碳化硼、覆钛碳纳米管和覆硅碳纳米管为原料,通过原位反应生成硼化钛和碳化硅,既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硬度,又起到了增强补韧的作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该改性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按照质量份包含以下组分:水30~50份、水泥100份、萘系减水剂0.35~2份、石墨烯0.5~4份、标准砂100~300份;制备流程如下:1)配制萘系减水剂溶液;2)制备改性石墨烯悬浮液;3)改性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石墨烯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机械强度高、耐久性好、结构致密等优点,其制备的压敏传感器具有应力及应变监测信号灵敏、信噪比低、服役稳定、与混凝土相容性好等优势。该压敏传感器在混凝土结构监测、交通流统计以及路面除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功能大尺寸复合材料机械臂,包括长方形臂体,臂体表面包裹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外设置有厚度为6~8mm的耐冲击层,所述耐冲击层为聚氨酯泡沫塑料,所述耐冲击层表面设置有一层0.3mm的无机耐火材料层,无机耐火材料层上设置有涂料层,所述臂体为厚度为3mm的铝合金方管,方管外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凸块,条状凸块嵌接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内,所述条状凸块的截面为Y字型,所述条状凸块平行间隔排布,一条条状凸块的末端对应另一条条状凸块的首端。通过对臂体材质和结构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强度和耐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增强剂制备:将陶瓷颗粒、铜粉、铁粉和碳酸氢钠投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制得粒径在3‑5毫米之间的颗粒状的助剂,所述陶瓷颗粒的材料为碳化硅;B、铸造:将铝锭融化后,加入步骤A所制备的增强剂,搅拌混合,然后浇注得到铝基复合材料;增强剂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铜粉15‑20%;铁粉15‑20%;碳酸氢钠20‑30%;陶瓷颗粒占30‑50%。采用该制备方法所生产的铝基复合材料中,陶瓷颗粒分布均匀,铝基复合材料的内部性质的均一性良好。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成品率激光直接成型LDS复合材料,所述LDS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聚碳酸酯52~86份、ABS10~30份、玻纤10~30份、阻燃剂10~30份、增韧剂4~6份、润滑剂0.1~1份、抗氧剂0.2~1份、改性激光敏感添加剂10~30份;所述改性激光敏感添加剂的制备步骤为:以98.9:1:0.1的质量比将B料、C料、A料加入高速搅拌机中,70‑80℃、450‑550转/min转速下搅拌均匀后得到改性激光敏感添加剂。本发明提高激光直接成型的LDS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成品率。LDS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LDS性能,能保证较高的镭射化镀后制品表面电子线路的成品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石墨烯基铋系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溶解氧化石墨,分散,得到化石墨烯溶液;溶解铋盐、钠盐,搅拌均匀,加入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硫脲和镉盐,搅拌;调节pH,搅拌,反应;抽滤、洗涤和干燥后研磨,即得石墨烯基铋系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CdS‑Bi2MoO6/RGO复合材料尺寸小,各组分分布均匀,该复合材料中石墨烯与Bi2MoO6和CdS三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从而增加了复合物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钛基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钛源和铬源溶解于无水乙醇的水溶液中,加入含有锂源的乙醇水溶液,搅拌,然后加入含有硝酸镍和钼酸钠的水溶液,搅拌,在140‑180℃反应24‑26h,冷却,过滤,得到前驱体;S2、将前驱体烘干,预烧,冷却,球磨,过筛,然后烧结,冷却,得到LiCrTiO4‑aNiMoO4材料;S3、将LiCrTiO4‑aNiMoO4材料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然后加入吡咯单体、盐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搅拌,过滤,干燥,得到铬钛基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TiC修饰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主要是由钛或钛合金作为钛基体,表面修饰了纳米TiC的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并且匀分布在钛基体颗粒周围形成网络状结构。本发明采用三维机械混合的方法先在钛基体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纳米TiC,然后包裹一层石墨烯,得到芯部为钛颗粒,中间层为纳米TiC,表层为石墨烯的核‑壳结构。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湿法球磨中难以实现石墨烯均匀包覆到钛颗粒表面的问题。纳米TiC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制备过程中石墨烯与钛基体的界面反应,经烧结成型得到纳米TiC修饰石墨烯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强,成型加工性能良好,可以应用在航空航天及船舶舰艇制造工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包括氯丁橡胶、热塑性橡胶、顺丁橡胶、氧化铝、二氧化硅、硫酸钡、聚酯纤维、硬脂酸、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聚乙二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制备方法为将氯丁橡胶、热塑性橡胶、顺丁橡胶、硫酸钡、聚酯纤维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混合设备中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转入到反应釜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升温至后加入氧化铝、二氧化硅和N‑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搅拌得到中间物料;再在中间物料中加入硬脂酸和聚乙二醇,混合后在硫化机中硫化后出料,得到空气弹簧用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回弹性能以及耐热老化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子化氮化碳作为纳米桥,将其负载到石墨烯基纳米材料上得到所述的复合材料,其步骤为:(1)超声下,采用氧化石墨固体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水悬浮液;(2)加入质子化氮化碳到氧化石墨烯的水悬浮液中超声均匀;(3)加入FeCl3·6H2O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到步骤(2)所述悬浮液中搅拌均匀;(4)迅速进行水热反应;(5)洗涤、干燥后即得到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利用科学综合纳米金属氧化物原位生长和氧化石墨烯同步还原及质子化氮化碳与石墨烯同步自组装技术的一锅水热组装方法,合成步骤简单、高效,易于大量制备,特别适用于作为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催化侦测与分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镁合金材料的连接方法,包括步骤:按重量份数计,将40~50份镁粉、10~15份铜粉、35~50份钛粉均匀混合并研磨成混合粉末;将所述混合粉末压制成厚度为500~2000μm的中间层;将所述中间层置于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装配压紧构成预制件,并放入充满保护气体的容器中,同时在超声波环境下进行等离子弧焊接将所述中间层及部分镁合金熔化,然后缓慢冷却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镁合金材料的连接。该方法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板材高强度可靠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生长石墨烯增强Cf/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位生长石墨烯增强Cf/SiC复合材料由碳纤维预制件、PyC界面层、石墨烯、SiC基体组成;PyC界面层厚度为300‑500nm,石墨烯层数为3‑5层;通过等离子体增强CVD法在碳纤维预制体内原位生长石墨烯,然后通过CVI工艺对碳纤维预制件进行增密得到原位生长石墨烯增强Cf/SiC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石墨烯较难在碳纤维预制件内均匀分散易团聚的问题,同时原位生长的石墨烯可显著提高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外观,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本发明包括按质量比各组分为:聚酰胺为40%‑60%,低分子量聚酰胺为5%‑10%,玻璃纤维为20%‑40%,导热剂为2%‑10%,润滑剂为0.5%‑2%。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特指一种高强韧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设计的螺旋循环搅拌复合与挤压一体化装置,首先将铝基体合金放入螺旋循环搅拌复合装置中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并熔化后,放入原位反应物,借助螺旋循环搅拌的作用实现原位纳米复合,然后将原位复合熔体直接通入螺旋挤压装置,并在螺旋挤压装置中冷却至较低温度,利用螺旋挤压装置中螺杆运动产生的大变形剪切作用,实现原位合成的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纳米颗粒“团簇”的破碎和基体晶粒的细化,最后通过挤出端模具成形获得所需形状的高强韧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型材。
本发明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稳态基体开裂应力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环境影响的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稳态基体开裂应力的预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稳态基体开裂应力分布方程,利用纤维/基体界面氧化区长度、温度条件下的纤维/基体界面氧化区摩擦剪应力和温度条件下的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区摩擦剪应力构建得到,使温度和氧化因素纳入至稳态基体开裂应力方程中,为准确预测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稳态基体的开裂应力提供依据。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预测方法能够预测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在不同使用温度下的开裂应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热BMC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采用短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粉末乙烯基树脂复合而成的料状成型材料;主要解决耐高温、零收缩、低比重等功能性问题,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热BMC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采用短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粉末乙烯基树脂复合而成的料状成型材料;主要解决耐高温、零收缩、低比重等功能性问题,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其包括50~150重量份的聚苯硫醚树脂、1~20重量份的改性剂;改性剂的结构通式为:其中,n为1~10;R1选自H、至少一个羟基取代的C1‑C4烷基或烷氧基;R2选自H、或至少一个羟基取代的C3‑C10环烷基;R3选自H、至少一个羟基取代的C6‑C20芳基或芳氧基。上述聚苯硫醚复合材料,一方面,该改性剂具有大量非极性以及极性官能团,故与其他组分之间良好的相容性,从而确保各组分不易加工过程中析出,提高了其流动性;另一方面,在加工温度下,改性剂渗透到聚苯硫醚大分子链之间,降低聚苯硫醚大分子链之间的摩擦,起到了润滑的作用,从而降低聚苯硫醚分子交联以及结晶的倾向,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其流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椰壳负载纳米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以乙酰丙酮铁和乙酰丙酮锌为前驱体,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纳米锌铁氧体,再以表面活化的椰壳为载体,将纳米锌铁氧体负载其中,制备得椰壳负载纳米锌铁氧体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不仅很好的解决了纳米锌铁氧体表面能高,容易发生团聚的问题,制备得到的纳米锌铁氧体尺寸均一,性能稳定,纳米锌铁氧体负载在活化的椰壳中可作为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处理废水后可通过磁性分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体铅污染的方法,以磁性负载的二氧化锰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铅离子;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磁性核?壳结构Fe3O4@SiO2纳米微粒;(2)将二氧化锰负载在磁性核?壳结构Fe3O4@SiO2纳米微粒上,制得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MnO2?Fe3O4@SiO2;(3)以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MnO2?Fe3O4@SiO2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铅离子进行吸附。本发明采用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铅离子,操作简便,材料易得,去除效果显著,吸附剂可再生、循环利用。
一种制备铁基原位复合材料堆焊焊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经过预热的Fe2O3、Cr2O3粉末与经过预热的铁粉均匀混合,然后和处于近液相线温度的Al-Fe合金熔体一起加入到螺旋流变挤压装置中,将混合粉末与Al-Fe合金熔体混合均匀,通过螺旋流变挤压装置出口端的模具挤出成丝状,连续送入到保温炉中保温,最终通过低温反应获得铁铬铝或铁铝合金与Al2O3复合的原位复合材料焊丝。本发明制备温度低,工艺操作容易,能极大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一种聚碳酸酯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由聚碳酸酯和分散于其中的纳米氧化锌组成,其中纳米氧化锌占复合材料的总质量分数为0.5%-10%。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配比的聚碳酸酯和纳米氧化锌通过熔融共混、挤出共混或者通过各种开炼机、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混炼制备,或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该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1.5-1.7的折射率、超过89%的透光性和耐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VOC玻纤增强聚丙烯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原料干燥处理;其次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分别制备玻纤增强聚丙烯母粒和空心玻璃微珠母粒;然后将二者混合,经单螺杆注塑机注射得到低VOC低密度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无需借助外部紫外光源或者设备即可高效、节能、环保地催化降解车内VOC;同时添加了表面涂覆相容剂的空心玻璃微珠,在不降低复合材料强度的前提下,与玻纤增强PP相容性好,可有效降低密度。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可靠。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正交异性复合材料的腰形管应变式微压传感器,包括正交异性复合材料腰形筒弹性体元件、腰形支撑板、带加压口的腰形支撑板、特制专用电阻应变敏感元件、以及微型插座,所述腰形支撑板和带加压口的腰形支撑板分别装配于正交异性复合材料腰形筒弹性体元件的两端,4片所述特制专用电阻应变敏感元件黏贴在正交异性复合材料腰形筒弹性体元件上,在4片特制专用电阻应变敏感元件上按全桥接入微型插座,形成测试桥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生纳米陶瓷增强高熵合金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以高熵合金颗粒作为基体相,同时,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机械合金化能量促进原位反应生成纳米陶瓷TiC,使内生纳米陶瓷相偏聚在固溶体晶界处,产生陶瓷相增强,同时对韧性的面心立方固溶体造成挤压,形成形变孪晶,从而实现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塑结合,制备出高强高韧的高熵合金复合材料,在保持其优异强度和硬度的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塑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硒化钒/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电极,所述二硒化钒/碳基复合材料中二硒化钒为六方晶系,二硒化钒沉积在碳基材料表面,或者二硒化钒颗粒的表面至少部分被碳基材料包覆,形成类核壳结构的二硒化钒/碳颗粒,且二硒化钒/碳颗粒之间有碳网相连,具有的高导电性。本发明所述的二硒化钒/碳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时,由于将比容量较高的二硒化物与碳基材料结合在一起,使得其兼具高容量、高倍率、高循环稳定性的特点。因此该复合材料负极在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较低廉的价格。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