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Fs衍生金属氮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方法包含:将NiCo2O4纳米球与2‑甲基咪唑混合研磨,在氨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在700~900℃下烧结,以获得复合材料;或,将锌盐和2‑甲基咪唑在甲醇溶液中获得ZIFs前驱体,将该ZIFs前驱体加入至NiCo2O4纳米球和分散剂的甲醇溶液中搅拌,分离得到固体,将固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至700~900℃,再在氨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中烧结,待烧结结束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降温,获得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有效避免了氮化过程中金属颗粒的团聚和ZIFs的结构坍塌,显著加快了电子传导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利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微径碳纤维杆,直径为0.3mm至0.5mm;(2)采用数控植入机按照设计的方向和分布密度将碳纤维植入泡沫载体中;(3)借助超声辅助植入设备将微径碳纤维杆从泡沫载体导入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坯件,碳纤维杆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体积比是0.44%-3.14%;(4)除去泡沫后将微径碳纤维杆与预浸料坯件共固化,得到多向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共固化构件。本发明将层合结构复合材料的各子层沿垂直于铺层方向固结在一起,与未用多向增强的层合结构复合材料构件相比,显著提高了层间断裂韧性,从而提高层间性能。
本发明公开的无卤膨胀阻燃聚甲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先将聚甲醛30~80%、聚合物成炭剂0.01~20%、聚磷酸铵基膨胀型阻燃剂15~60%和聚甲醛热稳定剂0.1~2%于高速混合器中混合4~10分钟,然后将所得混合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于温度165~200℃熔融共混挤出造粒,挤出机转速为30~500转/分,干燥即得阻燃复合材料粒料。本发明提供的无卤膨胀阻燃聚甲醛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环保无卤,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制备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实施。
本发明属于新型家居和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与固体材料结合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相互融合拼接的树脂和固体材料。通过在模具中放入固体材料后逐层浇筑,打磨,制得树脂和固体材料无缝融合的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可做到树脂和固体材料的无缝融合拼接,得到的复合材料美观度好,树脂成型过程自定义化程度高,可根据需求任意造型。本发明复合材料能够保持与玻璃相同,甚至一致的透明度和质感,还可与木材、砂材、石材、金属钢材等任何固体材料无缝结合。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制造任意结构和色彩的树脂与固体材料无缝融合拼接的复合材料,还解决了大体量制作容易开裂和产生气泡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再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由主要原料回收ABS、辅料ABS新料、填充剂、增韧剂、偶联剂、交联剂、增塑剂、润滑剂、相容剂和抗氧剂组成。其制备方法为:主要原料和辅料充分混合后熔融共混,制片,粉碎,即得改性再生ABS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成的改性再生ABS纳米复合材料相比于回收ABS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0%以上,弯曲强度提高了55%以上,冲击强度提高了45%以上,改性再生后的ABS纳米复合材料可重新用于生产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废旧ABS料的利用率,具有节约成本和安全环保的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制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制件的制造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所制备的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制件表面质量差的技术问题。所述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测量进罐前的蜂窝芯毛坯厚度,获得第一厚度d1;将所述蜂窝芯毛坯进行第一次共胶接成型工艺处理,获得蜂窝芯;测量所述蜂窝芯的厚度,获得第二厚度d2;基于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获得蜂窝芯理论厚度+Δd;基于所述蜂窝芯理论厚度+Δd对所述蜂窝芯进行机加工,获得蜂窝芯零件;对所述蜂窝芯零件进行第二次共胶接成型工艺处理,获得蜂窝夹芯复合材料制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离结构的高导热5A分子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构成:5A分子筛70%~95%,导热填料5%~30%。其制备方法如下:(1)取料;(2)制备复合粉末;(3)模压成型;(4)焙烧。本发明利用5A分子筛作为基体,利用导热填料在5A分子筛表面的选择性分布构建隔离结构,获得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复合材料。最终的复合材料仅需要通过粉末混合、压制成型和焙烧制备,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易于掌握,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氢同位素分离过程,用以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节约能源。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变厚度、转角特征的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方法,步骤为:将复合材料构件坯料在成型工装上进行铺叠;在表面放置成型模;将复合材料构件划分为厚区域和薄区域;在厚区域,放置软质层,即:靠近成型模工装先铺放一层橡胶层,再铺叠两层织物层;织物层在转角区断开;在断开区上放置一层橡胶层;在薄区域,不放置软质层;依次铺放可剥层、吸胶层、隔离膜、透气毡和真空袋,抽真空后进行加热加压固化成型。本发明基于区域划分与放置‑辅助材料放置策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构件内部故障,外部纤维褶皱以及无法适用于变厚度的带转角区的复合材料构件等问题,显著提高具有转角区和变厚度的复合材料构件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了一种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针对普通木塑复合材料密度大、冲击强度低,以及其废弃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发明采用聚乳酸、木粉、偶联剂、增韧剂和润滑剂等原料,先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通过双棍开炼机熔融共混,采用模压成型制备试样,然后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将试样溶胀,最后采用快速卸压得到微孔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发泡温度低、保压时间短、泡孔结构易于控制,所制备的微孔复合材料的孔径小、泡孔密度大,将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绿色环保发泡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密度吸隔声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采用树脂稀释剂降低环氧树脂粘度后再添加固化剂制成混合料液,对纤维直径<10μm的特细玻璃纤维棉进行整体浸渍固化制成内部均布有单出口半封闭吸隔声气泡孔的低密度吸隔声高分子复合材料,其显著的特点是:利用纤维直径<10μm的玻璃纤维棉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吸隔声性能的材料特性,在噪音声波经单出口半封闭吸隔声气泡孔的传播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将噪音声能转化成为热能耗散于空气中。本发明具有工艺简捷、易于批量生产、制造成本低的突出优点,它制备的高分子复合材料适合用作道路声屏障吸隔声核心材料,也可用于城市建筑物作吸隔声专用建材,有极佳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介电聚偏氟乙烯/聚多巴胺包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通过Hummers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多巴胺在碱性条件自聚合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包覆,用水合肼对聚多巴胺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经反复离心洗涤去除杂质,得到的聚多巴胺包覆石墨烯经过超声波处理能够良好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用溶液法将聚偏氟乙烯聚多巴胺包覆石墨烯共混后经热压成型得到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流程简便易操作,可重复性好,复合材料柔韧性和可加工性良好,有望应用于储能器件如电容器的介电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网状羟基氧化铁/细菌纤维素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将细菌纤维凝胶清洗、除杂、干燥得到细菌纤维素膜,然后再经过500℃以上碳化2-8小时得到粗品,再洗涤、干燥制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纳米碳纤维,以纳米碳纤维为载体,以FeCl3·3H2O为前驱体,通过FeCl3·3H2O溶液的水解,在30℃以上的油浴中加热2-10小时,经抽滤干燥的方法制备三维网状羟基氧化铁/细菌纤维素碳复合材料。本发明能高效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较宽的pH值范围(pH4.0-10.0)内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环境的酸碱度对其吸附效率影响不大,易与废水分离,可多次循环使用,且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所得的三维网状羟基氧化铁/细菌纤维素碳复合材料在吸附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环状结构周向拉伸性能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测复合材料试棒纵向拉伸强度极限σbs、包套材料拉伸强度极限σbm、复合材料的体积分数Vc和复合材料包套的体积分数Vme;根据σbs、σbm、Vc和Vme,利用公式σbc=(σbs‑σbm*Vme)/Vc,计算得到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拉伸强度极限σbc;对所述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拉伸强度极限σbc进行修正。
本说明书公开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或聚丙烯)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混,再将该共混物与聚乙烯(或聚丙烯)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经“熔融挤出—热拉伸—淬火”过程,最后造粒制得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在该材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共混物呈纤维状。通过增加微纤中弹性体的含量增加微纤的柔韧性,从而提高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并减小熔体弹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电杆,涉及复合材料电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电杆,包括电杆本体,电杆本体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呈中空的圆台体,电杆本体包括内结构层、防护层和防滑层,内结构层、防护层和防滑层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电杆为三层结构,依次缠绕成型,内结构层稳定牢固,结实耐用,防护层增强抗紫外线能力,防止老化,防滑层增加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摩擦系数,防滑耐磨,可减少电杆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疲劳试样,包括长条形的试样本体,试样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部、测量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长方体结构;测量部沿垂直于试样本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测量部具有第三上侧面、第三下侧面、第三前侧面和第三后侧面;第三上侧面、第三下侧面、第三前侧面和第三后侧面均为内凹弧形面。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疲劳试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试样进行疲劳试验时,试样能在测量部进行疲劳破坏,保证了疲劳数据与实际复合材料性能的一致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CTI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PPS树脂20‑40份、改性氢氧化镁20‑65份、改性增韧剂1‑15份、润滑剂0.1‑1份、炭黑0.1‑1份、短玻纤20‑40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重量PPS树脂、改性增韧剂混合得到预混物;将改性氢氧化镁、润滑剂、炭黑加入到预混物中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从主喂料失重称下料,短玻纤从侧喂料失重称下料;短玻纤与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高温熔融挤出,过水槽冷却、切粒机造粒,得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粒料。本发明的高CTI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耐漏电起痕性高,CTI值高达600V,并且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力学性能优异。
本发明属于功能化纤维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导热粘胶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粘胶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组分包括粘胶纤维和羟基化氮化硼,其中,羟基化氮化硼的质量为复合材料质量的5~60wt%。本发明所得高填充的导热粘胶维复合材料在纤维的轴向具有可观的导热系数、纤维本身也保持了良好的亲水性能,从而可以赋予织物很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吸湿性能,为这种导热粘胶纤维在织物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
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医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材料由预定原料制备得到,预定原料包括主料,主料由天然纤维蛋白、植物提取物和含水溶剂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预定原料混合得到复合材料,预定原料包括主料,主料由天然纤维蛋白、植物提取物和含水溶剂组成。医用粘合剂由天然纤维蛋白、植物提取物和含水溶剂制备得到;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天然纤维蛋白、植物提取物和含水溶剂混合,得到医用粘合剂。应用包括将复合材料用于伤口粘合,止血,内脏及软组织伤口的闭合、覆盖和堵漏,硬组织固定,制备组织工程材料,药物载体,以及对人体组织和动物组织的修复和替代。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延展性、粘附性好,并具有止血、抗感染及可降解等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热塑性导热复合材料是以导热母料和热塑性塑料为原料制得的复合材料,所述导热母料是由热塑性塑料和导热填料制备而成的。与传统一步法制得的聚碳酸酯/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相比,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氮化硼导热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热导率,更高的拉伸强度,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其综合性能优异,在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采暖工程、换热工程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三维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所述的三维网络结构rGO/Co3O4@Fe2O3复合材料先由Co3O4纳米线互连rGO薄板连接形成网络状rGO/Co3O4,后嵌入Fe2O3纳米球对rGO/Co3O4修饰生成rGO/Co3O4@Fe2O3复合材料,所述rGO/Co3O4的网络处为原位合成Fe2O3纳米球的成核位点。本发明的导电的一维Co3O4纳米线为两个分离的rGO纳米薄片之间的电子传输提供了高速通道,连接了整个网络,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rGO/Co3O4作为Fe2O3纳米球成核生长的支撑材料,同时促进Fe2O3纳米球的导电性,从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轮毂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轮毂制造方法包括制备玄武岩纤维、制备轮毂材料和成型轮毂几个主要步骤,获得的复合材料轮毂质量轻、强度大、耐磨、环保无污染。该复合材料轮毂制造方法简单、原材料丰富,适合批量生产,并且成本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氧化石墨烯‑层状氢氧化物负载羟基氧化铁的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搅拌条件下,空气或氧气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层状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加入二价铁盐的水溶液中,依次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后获得氧化石墨烯‑层状氢氧化物复合材料负载羟基氧化铁,且在陈化过程中采用碱液调节pH;二价铁盐的水溶液浓度为250mg/L~1000mg/L。本发明将羟基氧化铁负载在氧化石墨烯‑铝镁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上制备新型吸附材料,旨在提升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尤其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重金属吸附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ZrB2界面的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碳纤维表面活化处理,界面相的制备,多孔纤维预制体的制备,碳化硅基体的制备;其特征在于,碳化硅基体填充在纤维预制体中,形成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而界面层包裹在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表面。本发明在碳纤维表面制得耐高温抗氧化ZrB2界面相,保留了碳纤维原有力学性能,提高了碳纤维高温抗氧化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制备周期长,Cf/SiC复合材料中增韧相碳纤维与碳化硅基体界面相容性以及碳纤维在高温氧化性的使用环境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烯烃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烯烃用固相力学反应器粉碎后,再加入石墨烯,两者混匀,再用固相力学反应器碾磨即得聚烯烃石墨烯复合粉体;将该复合粉体挤出、注塑或热压成型即得聚烯烃/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具有石墨烯分散好、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且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屈服强度、冲击强度的优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硅填充PTF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以制备低介电常数、低密度的PTFE工程材料,尤其用于轻型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利用胶体碳球作为模板的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来增加反应效率,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备出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形微粒,然后利用此微粒作为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填充粒子,最终得到中空二氧化硅纳米球形微粒填充PTFE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填充PTFE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低2.1~2.8,密度低0.8~1.2g/cm3;其填充的二氧化硅,比表面积700~900m2/g,粒径均匀且处于400nm~1μm,结构中空球形,球壳厚度40~80nm,球形度高,制备效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酚醛-环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一层及以上聚酯-酚醛-环氧玻璃纤维布预浸料经热压或经热压卷制固化而制成,聚酯-酚醛-环氧聚酯玻璃纤维布预浸料是浸渍有聚酯-酚醛-环氧胶粘剂并预烘除去部分溶剂的半固化无碱玻璃纤维布,该复合材料经完全热固化后,其树脂固化物为36%~44%、无碱玻璃纤维布56%~64%。采用本发明制得的聚酯-酚醛-环氧复合材料适用作在-160℃~130℃环境下工作的液态罐装容器、结构件用复合材料,具有低温下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实用性强。
本发明公开的可形成原位导电微纤网络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重量份为70~95份低熔点热塑性塑料、5~30份高熔点热塑性塑料和按每100份前两种塑料加入重量份为7.5~30份的导电填料,按干燥-母料制备-熔融共混挤出-热拉伸—淬冷-造粒等工艺步骤及条件进行制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内导电填料存在于高熔点的纤维相中,这些纤维相又能在后加工成型的制品中形成导电网络,因此加入的导电填料量少,既大大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值,又不会影响复合材料的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相反还因为原位微纤的存在对复合材料有一定增强作用。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所使用的设备均为通用的塑料加工设备,投资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相为BaFe12O9的新型20CrMnTi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质量比为Fe:Cr:Mn:Ti:Si=97.35:1.22:0.96:0.13:0.34作为20CrMnTi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选取BaFe12O9(wt%)为固体润滑相,添加质量分数为20CrMnTi基复合材料总质量的(10.0‑20.0)wt.%;将上述配料置于振动混料机内混合干混,得到烧结配料;将烧结配料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进行原位合成,得到一种润滑相为BaFe12O9的新型20CrMnTi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固体润滑相BaFe12O9在摩擦磨损的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使得20CrMnTi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取得小的摩擦系数和低的磨损率,大大提升了20CrMnTi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进一步推动了20CrMnTi材料在航空、航天与汽车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此外,还发现这种新型20CrMnTi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快捷,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容易控制,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本申请公开了复合材料蒙皮可装配性的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复合材料蒙皮与飞机骨架之间各测量点的间隙值;其中,所述间隙值为所述复合材料蒙皮已预装配在所述飞机骨架上后测得;对复合材料蒙皮进行有限元建模,获得初始有限元模型;根据间隙值,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设定装配状态边界条件,获得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和应变计算分析,获得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对复合材料蒙皮的可装配性进行判断,本申请具有可对复合材料飞机蒙皮的可装配性进行准确预判、保证装配质量的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