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用于更换电池的锁舌结构,包括用于锁止电池锁轴的锁舌本体、复位件;其中,复位件接触锁舌本体,用于形成锁舌本体恢复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回复力;锁舌本体包括至少两转动锁块,其中一转动锁块用于转动并引导电池锁轴,另一转动锁块用于连接解锁驱动力;锁舌本体锁定状态时,复位件驱使两转动锁块相互抵接,以使得两转动锁块形成电池锁轴的夹持区域。本发明还涉及锁止装置、解锁装置、电动车。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采用高效而可靠的锁止结构机构来实现新能源车电池与车体的连接,解锁方式简单可靠,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胶防火布包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及制造方法,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的各个表面均有硅胶防火布层包覆连接,所述包覆开口处通过高硅氧线连接;制造方法包括模切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并在其各表面均包覆硅胶防火布;包覆封装处用高硅氧线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保持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极低的导热系数,解决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制品掉粉污染问题,应用后使得新能源汽车达到要求的UL94的V0级不燃的性能指标;该制品具备了一定的材料强度,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工程技术应用的要求;制备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的自动化制造,产品质量一致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用物料称重变速输送系统,在新能源及节能低碳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包括装置框架、料仓和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以及与PLC连接的控制柜、AD模块、AD-PT模块、称重传感器、光电开关、温度传感器和物料加热器,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料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物料加热器,在料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光电开关,在装置框架上设置有控制柜、PLC、AD模块和AD-PT模块。本发明提供了一台教学与实训都能使用的模拟量信号处理装置,即高炉用物料称重变速输送系统,具有温度控制精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操能力,使学生对机电一体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与市电联合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供电系统领域。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光伏阵列、市电电源、DC/DC变换器、PFC变换器和DC/AC逆变器,光伏阵列通过DC/DC变换器、市电电源通过PFC变换器,两者一起并在直流母线上,然后经过DC/AC逆变器给交流负载供电。本发明系统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太阳能,DC/DC变换器可以工作在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处,同时加入市电作为辅助电源,实现三种供电模式,保证负载在各种情况下稳定地工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电锁止机构,包括用于锁止电池锁轴的卡锁本体;卡锁本体包括锁基座、锁块、锁止轴;锁基座固定于车体框架上,以形成固定支撑;锁基座上设有第一限位轮廓、敞口;电池锁轴可沿敞口进入锁基座;锁块枢接于锁基座内;锁块上设有第二限位轮廓;锁止轴分别抵接第一限位轮廓、第二限位轮廓;锁止轴在外力驱使下沿第一限位轮廓运动,第一限位轮廓与第二限位轮廓不平行,使得锁块旋转,以切换锁块的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本发明还涉及加解锁装置、电动车。本发明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采用高效而可靠的锁止结构机构来实现新能源车电池与车体的连接,解锁方式简单可靠,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配电网优化运行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获得光储系统参与配电网运行的最优出力与光伏实际出力之间的不平衡功率,将其作为混合储能的参考功率,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不平衡功率分解为一系列固有模态函数,通过递归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各固有模态函数的瞬时频率‑时间曲线;根据功率型和能量型储能的特性,以瞬时频率‑时间曲线混叠最少为原则确定分频频率,采用功率型储能和能量型储能分别对不平衡功率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进行平抑;最后,考虑充放电效率、荷电状态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提出功率型和能量型储能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经济最优配置方案。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方法,不仅可以补偿新能源出力,提高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而且能够主动参与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本发明提供电池组件的尾部锁止机构,包括用于压紧电池组件尾部的锁止机构本体;锁止机构本体包括锁止块、锁止转轴、限位壳体、锁定结构、恢复结构;锁定结构接触锁止转轴,并与限位壳体的限位结构共同形成锁止转轴的可旋转路径;锁定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对锁止转轴进行解锁,解锁后锁止转轴在旋转动力组件驱使下旋转,以使得锁止块部分伸出限位壳体并抵触电池组件尾部;恢复结构提供作用于锁定结构的力,以使得锁止转轴锁定,锁定后的锁止转轴无法自由旋转。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池组件尾部的锁止的方式,实现新能源车电池的快速加解锁,同时锁止方式简单可靠,满足新能源车快速换电的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直流微电网系统,包括直流母线、超级电容、储能电池组、辅助发电单元、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单元、本地负载和微网控制中心;所述超级电容、储能电池组、辅助发电单元、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单元、本地负载和微网控制中心分别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直流母线与配电网连接;所述微网控制中心分别控制所述超级电容、储能电池组和辅助发电单元与所述直流母线之间的功率流动,以及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配电网之间的功率流动。本发明通过超级电容作为唯一且持续的电压源,吸收直流微电网中的高频功率波动,能够有效抑制并网模式和离网模式切换瞬间的电压波动和浪涌电流。
本发明属光电转换与新能源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光吸收层的接触界面存在大量缺陷和能带不匹配的问题而导致载流子严重复合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解水的双吸收层光阳极,所述的双吸收层光阳极为复合层式结构,沿着光入射方向依次包括氧化铁外吸收层、硅微米线阵列内吸收层、硅基底、背导电层、背防水绝缘层;其特征在于:硅微米线阵列内吸收层与氧化铁外吸收层之间设置有钝化层,所述的钝化层各处厚度相等;通过在内外吸收层之间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设置钝化层,可以保证所生长的钝化层保形地沉积在硅微米线表面,且厚度可控制至0.1 nm级别,进而确保中间钝化层的均匀性、钝化效果和载流子随穿效应。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具有多种氧化态嗪类化合物的水系全有机二次电池。电能以化学方式储存在具有多种氧化态的嗪类化合物分子中。充电时,负极的氢嗪被氧化,释放电子和质子,而正极的嗪通过接受电子和质子而被还原。放电时,正负极的反应逆转以输出电能。该液流电池可以避免隔膜交叉渗透、电极极性反转和回收繁琐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驱动充电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制备FTO导电玻璃‑TiO2‑钙钛矿MAPbI3结构的光驱动充电阳极,所述光驱动充电阳极包括依次设置的FTO导电玻璃层(1)、TiO2层(2)和钙钛矿层(3),再和锌片对电极、硫酸锌电解液共同制得光驱动充电离子电容器。本发明光驱动充电电容器结构简单,原材料容易获得,具有快速升压的优异性能,能对外加负载进行快速充电。本发明光驱动充电电容器具有较大的电容量,且在多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保持较高的电容水平,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典型运行方式场景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原始数据进行潮流方式调整,生成包含负荷运行方式典型场景、交直流关键断面运行方式典型场景、水电运行方式典型场景和新能源运行方式典型场景特征的运行方式集;对不同典型场景组合下的运行方式的潮流进行N‑1预想故障安全稳定评估,依据失稳特征对失稳方式进行调整,直至所有典型运行方式均满足N‑1预想故障安全稳定要求,生成电力系统分析控制用的电力系统典型运行方式场景集。本发明通过基于历史负荷、风光新能源运行曲线分析,生成当前电网下不同源网荷典型工况场景,提高电网方式分析计算效率。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钙钛矿氧化物‑过渡金属磷化物异质结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钙钛矿氧化物包括Ln1‑xSrxCr1‑yMyO3‑δ、Ln1‑xSrxTi1‑yMyO3‑δ、Ln0.8Sr1.2MO4+δ等,过渡金属磷化物包括M2P或MP2。采用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合成钙钛矿氧化物;再将钙钛矿氧化物经过高温还原,得到钙钛矿氧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然后将钙钛矿氧化物‑金属复合材料进行低温磷化处理,得到钙钛矿氧化物‑过渡金属磷化物异质结构复合电极材料,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颗粒是以孤岛状、半嵌入式原位生长在钙钛矿氧化物骨架上;同时具备优异的氧气还原、氧气析出和氢气析出等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能够满足构建电解水制氢、金属‑空气电池等各类新能源器件,并输出优异、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域共享送出断面的两级调度风火协调控制方法,针对分调和省调调管的常规火电机组与省调调管的新能源同属某一个控制断面的运行现状,考虑到新能源日前预测存在一定偏差,为充分利用断面的传输能力送出新能力,建立两级调度协同控制架构和数据交互模式,分别针对断面出现重载和越限运行情况,由第二调度AGC分别针对断面运行状态和调管机组的调节能力,向第一调度提交协调控制请求,最终通过第一调度AGC与第二调度AGC的协调控制,在保证送出断面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断面送出能力,提高能源送出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苯胺纳米管阵列/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能源产品领域。该复合材料电极包括聚苯胺纳米管阵列/石墨烯复合材料和导电基底,石墨烯掺杂在聚苯胺纳米管阵列中形成纤维-片层共存结构,聚苯胺纳米管的直径为150nm~300nm,聚苯胺纳米管的管间距为300nm~400nm;该复合材料涂覆于导电基底之上形成聚苯胺纳米管阵列/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电极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及电容性能优异;制备该复合材料电极的方法易于操作、环境友好;使用该复合材料电极的超级电容器,电容量高,循环性能好。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模板法制备BiOCl空心壳的方法,属于纳米光催化材料制备领域。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硝酸铋加入到硝酸中,得到溶液A,另外将离子液体[Bmin]Cl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加入到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形成微乳液B。然后将A和B混合,倒入高压釜中,控制pH为6~10,水热反应后,离心,洗涤,烘干,即得BiOCl空心壳。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和无毒试剂合成光催化材料,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离子液体不仅用作为溴源和溶剂,同时也作为油相形成微乳液滴,对BiOCl空心壳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所制备的BiOCl空心壳在污染治理、新能源制备和选择性催化氧化等领域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包含燃气轮机、燃气锅炉、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以及电转气设备模型;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上层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将上层优化调度模型转换为确定性模型进行求解;基于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新能源出力以及电、热、冷负荷需求进行预测;建立下层优化调度模型,基于新能源出力以及电、热、冷负荷预测值,在每个调度周期内,对上层优化调度求解得到的调度策略进行修正。本发明有效保证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功率调节的准确性和经济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O3型双钙钛矿LaCoyNi1‑yO3纳米棒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催化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催化材料以水合硝酸钴、水合硝酸镧、水合甲酸镍和氢氧化钾为原料,经过共沉淀、水热、焙烧和酸洗等过程制备得到。所制备的LaCoyNi1‑yO3纳米棒因其特殊的纳米结构,从而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展现出更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同时,通过对B位上催化中心金属配比的调控实现了LaCoyNi1‑yO3纳米棒催化活性的优化。本发明的ABO3型双钙钛矿LaCoyNi1‑yO3纳米棒的原料价格适中、制备简单、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是一种优异的电催化材料,可被用于电催化氮气还原产氨等新能源转换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自动运行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实时接收预先组建的园区IES中每个新能源设备的输出功率和负荷功率;采用加入高斯白噪声的经验模态分解策略、样本熵算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法对所述输出功率进行预测,得到输出功率预测值;在所述负荷功率大于所述输出功率预测值时,采用预先配置的负荷切除策略对部分所述负荷功率进行切除,得到目标负荷功率;采用配置高斯随机游走策略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对预先创建的园区IES优化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每个所述新能源设备在每个时刻的最佳输出功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升了对园区IES中各设备输出功率的预测准确度,提高了园区IES运行优化方案确定效率。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性石墨烯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硅烷偶联剂与石墨烯材料混合在溶剂中得到混合物A;搅拌过滤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分离得到改性石墨烯材料;将改性石墨烯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配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离心分离后,取固体烘干得到改性石墨烯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将石墨烯材料经过处理后,改变了石墨烯材料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从而更有利于石墨烯的分散,且不易发生团聚,在和石墨进行混合固化后,硅烷偶联剂能够使碳纳米管材料和石墨材料发生交联,形成碳‑碳网络结构,使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真双极系统的站级控制策略,换流站正、负两极换流器独立控制、运行,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彻底解决原有系统中换流站与无源网络或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失去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正、负极电网间潮流不可调等问题。换流站与无源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通过换流站调节正、负极电网间潮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本发明将LizA0.5Mn1.5Oy包覆在xLi2MnO3?1-xLiNiaCobMn1-a-bO2?表面,包覆量占整个正极材料的质量的1-20%,该材料充分利用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脱出的Li2O,Li2O进一步嵌入LizA0.5Mn1.5Oy,形成具有三维离子扩散通道尖晶石型的表面包覆物LiA0.5Mn1.5O4,有效地提高了锂离子在xLi2MnO3?1-xLiNiaCobMn1-a-bO2正极材料表面的传输,进而提高了其首次库伦效率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尺度燃烧新能源利用领域中基于碳氢燃料的双喷口平板式微燃烧室,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结构的微燃烧室,每个微燃烧室的上壁面正中间设有出口,每个微燃烧室的相对的两侧壁面正中间各设有一个左、右进口,两个微燃烧室沿高度方向间隙叠放且各自的出口相面对面,两个微燃烧室之间的间隙形成尾气排放空腔,燃料入口速度方向与左、右进口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的进口入射角θ为18~22°;充分利用了微燃烧室空间,在微小尺度容腔内实现大流量的高效燃烧,更好地实现了燃烧的扩散性,且在较低的流量下就可燃烧,提高了微尺度燃烧的极限范围,利于燃烧室装置的进一步微小化。
基于主动频率偏移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涉及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供电的测控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主动频率偏移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及其装置。主要是以25个周波为一个大循环,在前15个周波中斩波率cf=0,同时检测频率的变化趋势,对于频率的变化趋势属于频率有上升趋势的情形,在后10个周波中向电网频率中加入斩波率为cf的频率扰动,斩波率cf初始值cfmax为正值,对于频率的变化趋势属于频率有下降趋势的情形,同样在后10个周波中向电网频率中加入斩波率为cf的频率扰动,斩波率cf的初始值cfmin为负值。本发明不仅提高了检测出孤岛运行的概率,同时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注入电网电流谐波。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系统应用在插秧机上的动力装置,属于新能源农业机械“绿色”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风力发电系统和插秧装置连结组成风力发电插秧机。风力发电系统采用从带伸缩支撑杆的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流通过控制器的调整,向锂离子电池输入电流并储存;插秧机工作时,从锂离子电池输出的电流输送到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接着通过传动带,将机械能输送到插秧装置,通过插秧装置里各个部件的运动来完成插秧机在水田中的行走和运送、抓取、栽插水稻秧苗的各道工序。本发明还在秧苗箱板的后面设置发光二极管照明,有利于及时发现漏插秧苗,及时排除插秧机的故障,提高了机械插秧的质量,延长了插秧机的田间工作时间。
本发明涉及基于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储能规划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属于电力系统储能规划技术领域,按照储能容量配置的基本思路,对各区域内各变电站进行储能配置;在储能规划配置过程中,考虑各变电站安全运行需求,建立储能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储能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进行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评估,按照储能配置总量,进一步得到各站点配置的储能功率及容量。从而缓解各区域内过载变电站高负载率;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时的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需求不匹配问题;更为长远地利于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利于能源供给的清洁转型以及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
本发明针对分散式风电特点,提出采用无功电流的形式来表征双馈风电机组无功能力,根据定转子绕组发热、变流器容量以及直流环节耐压等条件限制计算获得双馈风电机组无功电流极限,可直接用于变流器控制的电流限幅设计;本发明在变流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带下垂特性的机端电压闭环控制策略,具有无需变流器模块间的通讯,实现分散式风电机组自发的无功动态补偿并保持机网侧无功电流合理分配的优点;本发明在风电场全场电压控制设置适当调差避免场级无功环流;本发明在采取上述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在新能源并网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压功能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新能源吸纳利用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电池,包括电池壳体、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壳体包括下壳体、盖设在下壳体上与下壳体相连接的上盖体,下壳体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条、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条,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放置空间,且第二定位条的高度低于第一定位条的高度,放置空间沿前后、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每个放置空间内沿前后方向能够放置多个电池模组。本发明通过第一定位条实现电池模组的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条、第二点定位条的高度差实现电池模组放入后的调整,满足多电池模组的安装,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电池壳体的容量大,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需要。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实验教学技术领域的一种将纯电动汽车改造成为教学实验车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待改造的纯电动汽车,确认其内部总成部件和控制模块的连接状态;S2.根据步骤S1中提供的具体总成系统和控制模块的现状,确定教学制作的中继转换装置的数量和制作要求;S3.根据步骤S2确定的数量和要求,设计制作各中继转换盒;S4.设计制作可通过中继转换装置与纯电动汽车对接的教学实验台,本发明不仅符合纯电动汽车高压运行的特点,并且可在实车工作环境下安全可靠的进行检测、维修以及教学实验实训,而且通过按照本方法获得的教学实验车辆与教学实验装置及电动汽车检测、诊断、分析仪器相结合,便于扩充教学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铅膏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铅膏配方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度为70%~85%的岛津式铅粉70%~80%、二氧化铅2%~10%、化学纤维0.1%~0.15%、硫酸亚锡0.01%~1%、稀土元素0.01%~1%、水10%~15%,重量浓度为40~50%的硫酸4%~10%。所述的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元素Sc、La、Ce、Pr、Nd、Pm、Sm、Eu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采用本发明的铅膏涂在正板栅后制成的蓄电池,既具有较高的初始容量,又可延长了蓄电池的平均寿命50%以上,还可有效地防止蓄电池的早期容量衰减。本发明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