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气泡拉伸一步消泡法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制备聚丙烯和填料有机物母粒:将聚丙烯和填料混合,再于聚丙烯和填料混合物中加入抗氧剂、增容剂还有加工助剂;在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合,造得聚丙烯和填料有机物母粒;将有机物母粒、发泡剂、抗氧剂在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发泡;当物料从单螺杆挤出机机头中挤出后不经过冷却直接进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消泡,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本发明避免了先冷却再熔融造成的能量损耗,方便简捷,消泡效果更明显,可广泛用于生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无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新的DAWSON多酸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首先制备出水滑石前体;配制多酸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DAWSON多酸插入到水滑石的限域空间内。这类多酸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不仅兼阴离子粘土和多阴离子的功能特性,而且对于解决杂多酸在工业催化过程中的固载化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插层水滑石复合材料具有中微孔结构,非常适合用于择型催化反应,这一点与分子筛的功能特性类似。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PO纳米复合材料,PPO纳米复合材料是由混料经熔融共混制得;混料包括PPO,PPO颗粒上结合有纳米材料和液体介质。还涉及一种PP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材料、液体介质混合,制得膏状物;(2)将膏状物和PPO混合,使膏状物粘覆在PPO颗粒表面,制得混料;(3)将混料熔融共混,制得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混料加入到挤出机等设备中后不会打滑,可直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无需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其它物质,便于生产加工,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液体介质过早气化导致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较差的问题,经实验发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混料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更加优越。
本发明是一种表面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超疏水特性强且耐高温性能优异的PTFE微末颗粒作为超疏水组分加入外层胶膜所用树脂基体中以提高最终复合材料的超疏水性能,分别配制内、外层胶膜所用基体树脂并制备胶膜,而后采用逐步预浸的方法制备预浸料,最终按照规定的宽度要求进行分切、铺贴并放入热压罐中高温固化成型,完成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本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将超疏水涂层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一体化成型,制备的超疏水表层与复合材料结合力强,且能够提高预浸料以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超疏水特性。本发明制备的超疏水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自清洁性、抗吸湿性能强、抗冰冻性能强、疏水性能稳定等优点,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对于航空航天用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超低摩擦系数的白铜/Ni‑MoS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包括高韧性白铜基体、在基体表面通过多靶磁控溅射的方式交替溅射沉积形成的Ni纳米层和MoS2纳米层,靠近白铜基体的一层为Ni纳米层,最上层的为MoS2纳米层。该复合材料的基体为热锻态白铜合金,制备过程包括:热锻态白铜制备―白铜基体表面清洗―基体表面磁控溅射交替沉积Ni纳米层和MoS2纳米层。本发明制备的白铜/Ni‑MoS2复合材料与不锈钢的摩擦系数低于0.15,与白铜基体相比耐摩擦性能大大提高,非常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低温环境用耐磨零部件的制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5Si3+CaF2增强原位自生多相掺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化学成分为:Ti为22.2~29.6wt.%、Si为7.8~10.4wt.%、Inconel 718为50wt.%、Ni包CaF2为10~20wt.%;复合材料以初生Ti5Si3为增强相、以CaF2为自润滑相、以Ti5Si3/NiTi2/γ"‑Ni3Nb/γ‑(Ni,Fe)多元共晶为基体相,Ti5Si3及NiTi2均是原位自生。所述复合材料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具有优异的常温及高温耐磨、减摩和抗氧化性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作于高温强磨损伴有高温氧化的恶劣服役环境下的各类关键模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C/HfC-Zr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高孔隙率的低密度复合材料,使用真空压力浸渍方法,在低密度复合材料中引入碳先驱体的同时引入一定量的硅铪合金和硅锆合金,在后续反应熔渗中,内外同时硅铪合金和硅锆合金进行反应熔渗,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内部的HfC和ZrC含量。
一种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蒙脱土片层部分或全部剥离后,均匀分散在聚乙烯基体中,蒙脱土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1-10%;所述聚乙烯为α-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乙烯齐聚催化剂负载于蒙脱土层间,原位生成的α-烯烃在蒙脱土层间与乙烯单体共聚得到插层型或剥离型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具体是:1)制备蒙脱土载体;2)制备蒙脱土负载乙烯齐聚催化剂;3)蒙脱土负载乙烯齐聚催化剂制备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由聚碳酸酯和纳米有机黏土组成;所述复合材料中,所述纳米有机黏土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聚碳酸酯和纳米有机黏土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将所述混合物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造粒即得所述复合材料。本发明使用传统双螺杆挤出法,以经济简单的方式制备得到了聚碳酸酯/有机黏土复合材料,在纳米有机黏土中黏土无机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低于5%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力学性能显著改善的复合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密度较低,且力学性能优秀。
一种橡胶-木材-水泥功能性绿色环保复合材料,属水泥基复合材料领域。该材料以废旧轮胎橡胶及废弃橡胶制品、木质材料和硅酸盐水泥为原材料,将异氰酸酯胶粘剂施加于废旧橡胶颗粒表面,将木质材料浸泡处理后烘干,再将处理后的橡胶颗粒和木质材料与水泥共混形成坯材,经铺装、压制、养护得到。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吸音隔声、高抗冲击性、阻尼减振、耐磨、防静电、防蛀、防水、防腐等特点,还具有隔热保温,环保等优点,其制备过程无化学污染源,无放射性,无光污染,无噪声。本发明为解决日益增多的废弃轮胎“黑色污染”全球性难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制作建筑用板材。
本发明属于聚烯烃/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高粘土含量的剥离型聚烯烃/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聚烯烃为基准,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组成为:粘土0.01~20重量份,聚烯烃基体80~100重量份,功能性有机表面改性剂0.005~8重量份,粘土片层剥离且均匀分散在聚烯烃基体中。本发明通过设计耐热型功能性有机表面改性剂,可以直接将活性中心锚接在粘土片层中,通过精确控制催化剂的位置及数目,利用原位聚合方法来制备高粘土含量的全剥离型聚烯烃/有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农用膜、食品包装、运动制品、电器部件等的原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杂纤维拉挤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成型装置,解决了现有产品和方法中存在的产品同轴度和圆度不高、因基体树脂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偏低从而使产品达不到耐热要求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内部芯层和外部壳层,内部芯层由多束单向排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外部壳层由多束单向排列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成,外部壳层均匀包覆在内部芯层之外,内部芯层和外部壳层截面为圆形,外部壳层沿轴向平行均匀分布在内部芯层周围,两层保持高度同轴,内部芯层直径为6-8mm,外部壳层厚度为2-4mm。本发明提供的混杂纤维拉挤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设备,所制造的产品强度高、自重低、韧性好、高温弧垂小、耐腐蚀性好。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分散液包括液相介质和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所述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均匀分散于液相介质中;所述分散液的浓度为0.01mg/ml-10mg/ml;所述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纳米银颗粒均匀分散并附着于氧化石墨烯表面,纳米银颗粒尺寸为5-50纳米。本发明使用超重力旋转填充床或是微通道反应器作为反应设备,制备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还原剂,所制备的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透明稳定,静置6个月无沉降。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方法快速、简单、高效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材料在催化、储能、电子、抗菌、表面拉曼增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氧化物弥散增强超细晶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工艺为:取微米级钨粉、纳米氧化钇粉或金属钇粉0.1wt%~1wt%、金属钛粉或钼粉或钽粉0~2wt%经配料、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等步骤制备出相对密度可达96~99%的超细晶粒钨复合材料。其优点在于: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氧化物弥散增强超细晶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获得近全致密的超细晶粒钨基复合材料。氧化钇或金属钇和金属钛、钼或钽粉的复相掺杂不仅实现了钨在较低温度下的烧结致密化,同时还抑制了钨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氧化钇增强超细晶钨基复合材料的钨晶粒尺寸≤3μm,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热冲击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杆的生产设备及加工方法。该生产设备中,两个紧固装置相对间隔开地设置在基础框架上;牵引装置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基础框架上,用于牵引浸胶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环向缠绕在两个紧固装置上,紧固装置用于对环向缠绕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施加张紧力;紧固装置还用于带动环向缠绕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旋转,牵引装置还用于牵引浸胶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以使浸胶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丝螺旋缠绕紧紧包裹环向缠绕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从而形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杆半成品;加热装置用于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杆半成品加热固化成型。该生产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生产出承载能力强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SiC颗粒的高模量稀土镁基复合材料。所述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1.0-15.0%重稀土,1.0-10.0%钇和/或钕1.0~15.0%的SiC,1.0~5.0%的锡、锑和锌中至少一种,余量为镁。本发明的稀土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镁锭上打孔,对碳化硅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烘干后将其装入孔内;将装有碳化硅颗粒的镁锭放入坩埚中熔铸;经热处理工艺获得稀土镁基复合材料。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室温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好的塑性。综合性能明显高于现有的稀土镁合金。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属于聚烯烃/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热加工稳定性的聚烯烃/烷基磷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含有蒙脱土0.01~10重量份,聚烯烃基体87~100重量份,烷基三苯基卤代磷改性剂0.005~3重量份,蒙脱土片层剥离且均匀分散在聚烯烃基体中。烷基三苯基卤代磷改性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从而赋予复合材料更好的热加工稳定性。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经过热处理后仍保持较好的分散相尺寸及分布。同时烷基三苯基卤代磷改性剂的合成收率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弹性体复合材料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尼龙弹性体复合材料泡沫由包括如下组成的原料形成:复合材料、交联剂、发泡剂和发泡助剂,复合材料、交联剂、发泡剂与发泡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5~5:0.5~5:0.5~8;其中,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组成的原料形成:尼龙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相容剂,尼龙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相容剂的质量比为5~70:30~95:0.5~3。本发明尼龙弹性体复合材料泡沫既保留了尼龙弹性体自身优异的综合性能,还简化了尼龙弹性体发泡成型工艺,所得尼龙弹性体复合材料泡沫耐寒性好,韧性高,泡沫熔体强度较高,泡孔均匀,密度小,压缩形变小,回弹性大,在鞋底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本发明是一种双包覆层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正极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材料、二氧化锰(MnO2)、石墨烯的复合物。首先分别配制一定浓度高锰酸钾(KMnO4)、硫酸锰(MnSO4)溶液;然后将适量正极活性材料、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锰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搅拌,至反应完全;将反应液抽滤得到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反复清洗后烘干、粉碎、过筛;随后将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在氢气(H2)/氩气(Ar)/甲烷(CH4)混合气氛中1000℃下反应一定时间;最后将粉末研磨、过筛,制得最终正极复合材料。所制得正极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突出,具有高充放电效率、优异倍率特性及长循环寿命。该正极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可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本发明涉及金属筒体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筒体及其制备方法,筒壁包括:内层,所述内层包括壁体和由壁体向筒内突出的环形加强筋;所述内层的材料为碳化硼颗粒和石墨烯(B4Cp+Gr)混合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外层,冶金结合在所述内层的外侧,所述外层的材料为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与传统单一成分铝基复合材料筒体相比,其外层SiCp/AlCuMgZn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以抵抗深水水压变形;内层B4Cp+Gr/AlCuMgZn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有利于成型带加强筋的筒体,并且内层材料不直接与海水接触,仅需要适当强度和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内层采用低密度的B4C与Gr作为增强相,可进一步降低筒体的密度,利于水下航行器的轻量化。
一种纳米纤维增韧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其特征为采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纳米纤维毡或膜作为增韧组分。其制备方法是:将碳纤维的预成型体作为静电纺丝的负极接收器,直接将热塑性工程塑料纳米纤维毡或膜纺丝于预成型体上,所纺纳米纤维毡或膜相对于碳纤维预成型体的树脂基体具有重量比例;将含有纳米纤维毡或膜的碳纤维的预成型体铺层,制备含纳米纤维夹芯结构的碳纤维预成型体;按照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固化,制备成增韧的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较传统增韧方法成型工艺简单,在较少的增韧组分含量下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显着提高,电纺丝的收率较高,易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乙醇或以表面活性剂为溶质的乙醇溶液中分散碳纳米管得到溶液A;B)在乙醇中溶解可溶性金属盐得到溶液B;C)在所述溶液A中加入脲得到溶液C;D)在所述溶液C中加入水,使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5~1∶12.5,得到溶液D;E)在所述溶液D中加入所述溶液B得到溶液E;F)将所述溶液E在100-150℃回流2-20小时,得到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前驱物;G)将所述前驱物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中,从20-25℃按照1℃/分钟的速率加热到350℃-400℃,并保持1小时,得到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作为储能器件电极材料应用。
一种薄膜磁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磁性功能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磁电复合材料特征在于:由磁致伸缩薄膜层、导电薄膜层和压电陶瓷衬底复合而成。制备方法是在做好电极的压电衬底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沉积一层磁致伸缩薄膜。该磁电复合材料界面复合强度高、结构简单、有效避免了铁电铁磁两相间的相反应,具有良好的磁电转换系数,高频涡流损耗小、性能稳定、尺寸轻薄,非常适合制备微型传感器件。此外,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成本低廉,克服了层叠磁电复合材料及传统薄膜磁电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一种陶瓷颗粒选择性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制备方法:第一步是制备多孔陶瓷坯体;第二步是将多孔陶瓷坯体放置在需要增强的部位,在750~1100℃将熔融铝合金注入模具中,施加20~50MPa的压力强制熔融铝合金填充多孔陶瓷坯体和模腔,凝固后就得到选择性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发泡技术与注射成形和凝胶注模工艺相结合,使多孔陶瓷坯体具有可设计性。采用挤压铸造工艺实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增强体和铝基体的一体化成形,充分发挥了铝基体高强高韧和MMC增强体耐磨性优异的优点。所得的复合材料热导率高、散热能力良好、耐磨性优异、并且重量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弯板缺陷识别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检测技术领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复合材料弯板试样;采集复合材料弯板试样折弯处的健康区域以及缺陷处区域的超声导波信号,并对健康区域和缺陷区域的超声导波信号分别给定标签;将超声导波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时频图像;基于时频图像,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步骤五: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复合材料弯板缺陷识别模型;步骤六:将待测复合材料弯板的超声导波信号对应的时频图像输入至复合材料弯板缺陷识别模型,对复合材料弯板折弯处缺陷进行识别。该方法基于机器学习与超声导波技术,能够对复合材料弯板折弯区域的缺陷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激光加工控制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亲疏水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表面清洁,清除表面附着物;在辅助气体环境下对所述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激光辐射,通过控制激光的强度以及辅助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获得不同接触角的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从而实现对所述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亲疏水性的控制;其中,当辅助气中氧气含量比例从0到100%变化时,所述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的接触角从大于150°到0°变化,相应地,所述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从超疏水性到超亲水性变化。该方法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亲疏水性稳定性较好,无额外涂覆,并且复合材料表面化学性能改变较小。
一种基于波纹结构的滑动式柔性复合材料蒙皮,由复合材料波纹板、复合材料薄板和弹性体层组成。其连接关系如下:复合材料薄板粘接在复合材料波纹板的水平胶结面上,复合材料薄板左侧胶接在波峰处的水平胶接面上,搭接在右侧相邻波峰处的复合材料薄板上,弹性体层紧密贴合在复合材料薄板上。本发明将复合材料波纹板在波纹方向上具有大刚度和复合材料薄板具有大面外刚度的特点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大变形功能,且能抵抗面外气动载荷,具有结构简单和重量轻的有点,是一种实用可行的变体机翼柔性蒙皮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美容护肤化妆品化学制品的一种用于防晒化妆品的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组成,以氧化锌为核,以二氧化钛为壳。通过综合利用两种化合物的特性使该材料同时具有防晒保湿的功能。由本发明的纳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制备的化妆品具有更好的防晒保湿功能和更好分散性。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二氧化钛、氧化锌纳米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一方面改善了紫外光吸收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抗紫外防晒复合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制备超细的纳米核壳材料,解决了无机防晒剂分散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氧化锌使用时皮肤发干的问题。
本发明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涉及一种制备高导热金刚石/CU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制备复合材料前,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粉体表面镀覆0.1-5ΜM CR-B复合层后,金刚石表面镀覆CR-B复合层的厚度为0.1-5ΜM,CR与B的比例为30-70∶70-30,金刚石粉体的粒度为10-150ΜM,金刚石与CU的体积比为55-75∶45-25。再采用粉末冶金、热压或熔渗工艺与CU进行复合的方法来提高金刚石/CU的导热性能,通过在金刚石与CU之间建立由金刚石+(CR-B)C+基体CU组成的强化学键界面过渡层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由原来的170W/M·K左右提高到500W/M·K以上。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刚石/C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而且可以防止金刚石粉体的高温石墨化。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北京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