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的高效制备方法,是针对金属与碳纤维复合制备时,因碳纤维与金属界面的润湿性差,在高温下,碳纤维极易与金属生成脆性的金属碳化物,从而降低结合强度的问题,提出的将碳纤维复合材料放在对折金属板中间进行热轧,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质轻、高强以及金属材料的功能特性,在连接界面形成一层以网纹金属为骨架,树脂为填充物的网状结构柔性过渡层,从而获得结构功能性网纹增强金属/碳纤维夹芯复合板,此加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有效解决异种材料连接界面由于材料物理化学属性性能突变,造成的界面结合强度低、结构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苯胺插层改性酸活化蒙脱土的混合基质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蒙脱土、无机酸、苯胺、过硫酸铵为原料,在特定反应条件下,经过酸活化、阳离子交换、原位聚合工艺制备得聚苯胺插层改性的酸活化蒙脱土纳米片,将聚苯胺插层改性酸活化蒙脱土纳米片复合材料添加到聚乙烯胺溶液中制备铸膜液,将其涂覆在微孔支撑滤膜表面,得到混合基质复合膜。本发明中制备的聚苯胺插层改性酸活化蒙脱土纳米片因为酸活化蒙脱土纳米片的多孔结构,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对CO2具有更高的亲和力;酸活化蒙脱土纳米片层间空间中大量的仲胺基团,可以与CO2发生可逆反应,促进CO2传递;聚苯胺的插层改性后的复合材料错层堆叠使得气体扩散路径增长,提高CO2/N2选择性。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脱硫剂制备技术领域,一种氧化铜/碳纳米纤维柔性复合煤气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将聚丙烯腈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解,并将草酸铜作为活性组分CuO前驱体与聚合物溶液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将草酸铜/聚丙烯腈纤维复合材料;最后将复合材料通过微波高温退火处理即可得到。本发明脱硫材料工艺路线简单、易于实施,可以满足脱硫剂工业化的性能要求;另一方面,脱硫剂采用柔韧性高、孔隙率丰富的聚合物纤维作为载体构筑脱硫剂多级微观孔隙结构,可提高脱硫剂的吸附能力和脱硫反应活性。
一种用于飞行器气动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板壳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于飞行器气动弹性板壳结构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方法不完善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多目标加权求和的手段,建立起一种以一阶固有频率(fundamental?frequency)、一阶阻尼系数(damping?loss?factor?at?fundamental?frequency)、临界颤振气动压力(critical?aerodynamic?pressure?of?flutter)、临界屈曲气动压力(critical?aerodynamic?pressure?of?buckling)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设置各目标函数的权重系数,可实现不同要求下,气动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本方法适用于各种飞行器用气动弹性纤维增强板壳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步骤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PCB72的光电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BiVO4纳米颗粒NPs修饰的TiO2纳米管NTs为光电极,并将PCB72的适配体固定在光电极表面,制备出用于检测PCB72的光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合成的BiVO4NPs‑TiO2NTs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吸附能力,高光电化学响应和好的光激发稳定性。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BiVO4NPs‑TiO2NTs表面,通过S‑Au键以固定巯基末端的适配体。该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PCB72表现出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线性检测范围从1ng/L到500ng/L,检测极限低至0.23ng/L,具有突出的分析性能。将制备PCB72光电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测定环境水样品中PCB72的含量,证实了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材料与铝合金复合集成的制备方法,是针对碳材料作为增强体易在铝合金基体中发生团聚、制备过程复杂、易产生不良的界面反应等问题,采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铝合金的增强体,经真空气氛熔炼炉熔炼、旋喷搅拌炉内半固态复合搅拌混合、半固态激冷挤压,制得复合材料,以提高铝合金基体的力学性能;此制备方法工艺先进,数据精确翔实,复合材料的组织致密性好,无缩孔、缩松缺陷,金相组织中α‑Al相由球状和近球状晶粒组成,树枝状晶粒基本消失,晶粒尺寸明显细化,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在铝合金基体中分散均匀,界面结合良好,抗拉强度达305Mpa,延伸率达7.8%,硬度达98HV,是先进的碳材料与铝合金复合集成的制备方法。
一种制备掺氮二氧化钛多孔膜的方法是将基底材料放入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反应腔进行TiO2保护膜的沉积,在基底材料表面得到不同厚度的含钛有机-无机复合膜,在空气,氧气或惰性气氛中在350-800oC高温处理1-2h,除去含钛有机-无机复合膜中有机组分,得到在基底材料表面沉积有掺氮二氧化钛多孔膜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掺氮二氧化钛多孔膜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和高比表面积的优点。
本发明属电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同时检测DNA中四种碱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检测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鸟嘌呤G的电化学传感器,同时检测A,T,C和G。所述电化学传感器为基于金@钯/聚吡咯‑石墨烯即Au@Pd/PPy‑GR的纳米复合材料,将Au@Pd/PPy‑GR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制备成电化学传感器。其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电极修饰过程更加简便,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且使电极修饰过程更简单。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构建同时检测小牛胸腺DNA中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传感体系,显著提高电极的选择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细粒矿物脱水的温敏磁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首先以原料FeSO4?7H2O和Fe(NO3)3?9H2O形成胶体溶液,之后加入丙烯酸钠、丙烯酸、温敏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所合成的温敏磁性高吸水树脂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使吸水后的树脂中的水分以非相变方式脱出后再生。该方法可快速制备具有稳定温敏磁性的复合结构的高吸水树脂,可以应用于细粒矿物原料的脱水。
本发明为一种钢/铝双金属增/等材复合制造方法,解决了钢/铝双金属复合铸造界面容易生成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使得界面结合强度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首先是对合金钢粉末进行烘干和预筛处理,然后利用三维绘图软件设计带有复杂多孔结构的基体模型,通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得到带有复杂多孔结构的基体,接着对得到的带有复杂多孔结构的基体进行清理,去除基体上的杂质,最后将处理后的基体放置在砂箱中,再将熔融的金属铝液注入到砂箱中,通过固‑液复合铸造,实现机械结合,最终得到钢/铝双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是利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与铸造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备钢/铝双金属复合材料,实现了双金属界面高强度的机械结合。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化修饰单壁碳纳米管的方法。该方法将大豆分离蛋白和经过混酸处理的单壁碳纳米管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水中,经特定的温度和超声处理后制得大豆分离蛋白与纯化的单壁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是通过物理反应修饰酸化的单壁碳纳米管,通过超声作用,大豆分离蛋白在水中形成疏水端和亲水端,疏水端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在疏水的单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从而提高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水溶性,作为新型难溶性药物的载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梯度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针对高含量碳化硼和稀土氧化物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困难的弊端,采用铝合金为外层材料,由外层向内层碳化硼和稀土氧化物含量逐渐升高的方式,采用等离子放电烧结技术制备中子吸收材料坯料,在液压压力机上热挤压,经轧机热轧制成层状梯度中子吸收材料,此制备方法工艺先进,数据精确翔实,制备的中子吸收材料抗拉强度达240MPa,伸长率达6.3%,抗腐蚀性能可提高70%,可做核防护的中子吸收材料使用,是先进的制备层状梯度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管改性二硫化钼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有机硫化物、多钼酸盐、碳纳米管按一定的比例复配通过水热反应得到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或乙醇洗涤固体产物,干燥后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煅烧,煅烧温度为600~800 oC,保温时间为2~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二硫化钼‑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SEM分析、XRD分析、循环测试及导电性能测试,得到一维棒状形貌氮改性三氧化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不仅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强了晶体结构中嵌脱锂活性位点的稳定性,改善锂离子在层间的嵌入或脱出能力,从而获得了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及导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有机硅阻燃剂,是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甲醛和亚磷酸为原料,同时进行曼尼希反应和分子间交联聚合制备得到,具有结构式(I)表示的结构:本发明的含磷有机硅阻燃剂能够较好的发挥其硅/磷的协同阻燃作用,将其应用于PET材料中制备PET阻燃复合材料,可以显著提高PET材料的阻燃性能,并提高其抑烟性能,降低PET燃烧时的烟产量。
一种负载钴基催化剂的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可解决钴基、铁基、镍基催化剂不能直接应用于空气中的CO去除以及颗粒状钴基催化剂催化性能降低等问题,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并非细微的粉末状,是气凝胶型的大块状整体材料,易于封装到各种形状的过滤装置中,不发生渗漏。钴基金属氧化物作为CO催化剂均匀分散于石墨烯气凝胶材料的空隙内部,形成负载催化剂的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能够在常温且有O2存在下将CO催化转化为CO2,能够承受过滤气体中含有低浓度的水分,应用于防毒面具的CO滤毒材料或其他空气过滤领域。使用过的催化剂复合材料经300℃高温处理后,即可实现再生与重复使用。
一种耐蚀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镁基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镁基复合板材耐蚀性差,且易发生边裂、难以成形、合适的钎料难找、结合强度较低、能耗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特定的模具,生产的复合板尺寸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制备微米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二、对Al板/Mg板/Al板分级变温变载热压。本发明中对铝镁复合板材采用气体保护下的分级变温变载热压,可以在保证碳化硅颗粒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不发生开裂的前提下,使其加工变形,并与铝板形成冶金结合。本发明制备的耐蚀镁铝复合板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强。
一种制备含钽炭材料前驱体的方法是将软化点60℃~80℃的煤焦油沥青或软化点为50℃~70℃石油沥青在惰性气氛、无水环境中,与五乙氧基钽或五正丁氧基钽、助溶剂在150℃~250℃下机械搅拌2~4小时,均匀混合后,进一步在350℃~450℃下热缩聚反应2~5小时,即可制得含钽沥青前驱体原料。本发明的优点是使有机钽与沥青分子形成分子上的混合,可以作为制备钽分布均匀、元素利用率高、性能更加优良的抗烧蚀炭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三元材料复合增强增韧尼龙11的制备方法,将尼龙11在80℃下连续烘12小时以上;在尼龙11烘料完成后,将玻璃微珠HGB加入到用乙醇溶解的硅烷偶联剂中,并搅拌均匀,晾干待用;将尼龙11、处理后的玻璃微珠HGB及POE-g-MAH在200℃~240℃下挤出造粒,再注射成标准测试样条。采用玻璃微珠HGB、POE-g-MAH分别作为刚性粒子和弹性粒子,共同对尼龙11进行增强和增韧,同时通过研究玻璃微珠HGB及POE-g-MAH的含量以及混合顺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能,力学性能优越,满足了各种产品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生产及使用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焙烧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的方法,其步骤为:㈠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㈡微波还原制备有序介孔碳化硅。先制备有序介孔SiO2/C复合材料,利用碳良好的吸波性能,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微波辐射碳热还原反应,然后经过除杂、干燥得到有序介孔碳化硅。本发明制备时间短,产物具有相对均一的孔径及较大比表面积的特点。
一种提高采煤用截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领域。特征是(1)选取不同截齿材料;(2)对选材进行真空淬火;(3)进行深冷处理;(4)进行回火处理;(5)冷却至室温。优点是工艺简单环保,能耗低,可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制备成本可降低30%以上。
本发明属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低CO2释放量腐殖质转化方法及应用。使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与缓慢释放养分氮或氮和磷的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体系,所述复合材料体系中的碳含量与氮含量的质量比为1‑35:1。本发明材料能够促使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转化为土壤腐殖质或者堆肥腐殖质,而不是转变成温室气体CO2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对于节能减排以及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绿色高效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输药胶管,该输药胶管由复合材料制成,按重量份计,该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40‑70份导电防静电塑胶、30‑45份高密度聚乙烯、0‑5份消泡母粒、1‑4份增韧剂。导电防静电塑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0‑60份线性聚乙烯、1‑5份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颗粒、0.1‑5份碳纳米管、0.002份烷基二甲基磺乙基甜菜碱、0.002份烷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碱、0.1份铅与铁形成的合金纤维。通过在导电防静电塑胶中加入了碳纳米管和合金纤维,使得其具有导电防静电的性能,而脂肪族聚氨酯弹性体颗粒、烷基二甲基磺乙基甜菜碱、烷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碱能够提高碳纳米管和合金纤维的分散性,从而使得在添加较少量的碳纳米管和合金纤维的前提下所制备的输药胶管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的石墨烯铝基复合粉末制备方法,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领域;技术方案为采用有机铝化学还原法对石墨烯表面进行镀铝,并与AlSi10Mg合金粉进行真空球磨法,制备分布均匀的石墨烯铝基复合粉末;制成的石墨烯铝基复合粉末能够使石墨烯在铝合金粉中均匀分布,同时避免石墨烯的氧化,具有纯度高、球形度好、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的特点,能很好的应用于选择性激光熔化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成形过程,并提高过程的稳定性及制件组织性能。
一种多层陶瓷内衬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以金属间化合物和钛化物为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梯度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克服了采用离心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管时陶瓷层与金属层为机械结合结构和力学性能不高的缺点。其特征在于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合的反应原料粉末并固定在旋转机构上,当转速达到1500~2000rpm时,用点火器点燃反应原料并使之形成高温自蔓延反应;高温反应合成的反应物按照不同密度在钢管内壁形成层状内衬层;合成的内衬层结构沿径向依次为钢管—金属间化合物—钛化物陶瓷—氧化铝陶瓷。本发明结合强度、力学性能、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金属封装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装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砂纸打磨和丙酮超声清洗的表面处理:用砂纸将Ti箔、Al箔进行打磨,去除表面杂质和氧化层,再用丙酮对Ti箔、Al箔进行超声清洗清洗20分钟,之后干燥;(2)交替叠加并轧制:调整轧辊之间的间距,使Ti箔、Al箔交替叠加的样品经过两道次轧制后压实,使样品成型;(3)封装抽真空:冷轧后的Ti箔、Al箔采用0.01mm的金属箔封装,并抽真空。(4)烧结:金属封装后的Ti箔、Al箔放入热压炉烧结,随炉冷却。本发明将冷轧、真空封装、热压烧结联合起来的一种制备新型金属封装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装甲,其工艺路线独特、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商业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结构集成型油底壳,它包括油底壳本体(1)、油底壳座(2)、消沫板(3)、机油滤清器(4)、热交换器(5)和机油管(16),所述的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油底壳座(2),油底壳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消沫板(3),油底壳本体(1)的前侧与机油滤清器(4)固定连接,油底壳本体(1)的后侧与热交换器(5)固定连接。本发明用复合材料制造发动机油底壳座能减轻发动机的重量,缓冲吸收振动能量,实现免加工或少加工。复合材料制件在弹性变形时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设计出的发动机油底壳具有轻量化优势、成本低、加工废品率底、减振、降噪能力强、工作可靠性、使用耐久性及低温下工作适应能力高。
一种用于改善碳纤维表面活性的碳纤维处理方法及设备,是将含氧20—100%的气体经脱水干燥后进入臭氧发生器,产生含臭氧的氧化性气氛,并连续导入表面处理炉,来自碳化炉的碳纤维连续通过表面处理炉,在含有臭氧的氧化性气氛下进行表面处理,碳纤维在连续通过表面处理炉时处理炉内二次发生臭氧,并由电流脉冲发生器向碳纤维连续输入脉冲电流或恒定电流。本发明的表面处理炉不采用外加热结构,炉内产生二次臭氧,因而炉内的臭氧含量更高,对纤维直接通电处理,使其表面性能及复合材料的性能均有较大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催化制氢催化剂BPOZ/g‑C3N4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0≤Z≤0.05,属于光催化水解制氢技术领域。本发明中BPOZ/g‑C3N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主要过程包括将磷与硼为原料,经煅烧得BPOZ;BPOZ与尿素热聚合反应得到BPOZ/g‑C3N4复合光催化剂。该方法合成的复合材料有效的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增强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具有优异的光解水制氢性能。同时,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有利于实际生产使用。
一种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导电网络复合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以碳纤维织物的纤维为生长基底,在所述生长基底上生长高密度排列的碳纳米管;所生长高密度排列的碳纳米管连同碳纤维基底形成三维多孔的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导电网络复合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是担载活性物质或者反应物质的理想材料,优异机械强度可以抑制材料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破坏,同时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相互交叉或重叠接触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框架的完整性,该复合材料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空电池、锂硫电池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负载磁性金属单质莫来石陶瓷复合吸波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微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特征是首先将煤矸石和铝矾土加工成原料粉,通过爱力许强力混合机合成莫来石陶瓷生料球,接着将生料球进行筛分及高温烧结得到一定粒径范围的陶瓷基体,陶瓷基体经过酸化亲水处理后置于溶有金属离子Fe3+或Co2+或Ni2+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利用液相合成法将前驱体溶液引入其中,最终经热还原获得负载磁性金属单质Fe或Co或Ni莫来石陶瓷复合微波吸收材料。优点是复合材料内部的SiO2成分是良好的透波介质,均匀分散于材料内部,有助于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陶瓷复合吸波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西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