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聚丙烯/镀镍玻璃纤维/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是由85.0~92.0vol%的聚丙烯、7~14.0vol%的镀镍玻璃纤维以及0.5~1.0vol%的二氧化钛构成的。本发明将二氧化钛与镀镍玻璃纤维作为二元填料对聚丙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利用玻璃纤维具有较大长径比、易于搭接的结构特点,实现包覆镍层在聚丙烯中的连续分布与网络化构建,在极低金属镍含量下形成导电通路,赋予聚丙烯导电性能;同时利用二氧化钛的高介电常数及两极极化效应特点,在聚合物中加入纳米TiO2粒子,通过界面极化作用衰减电磁波,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AB5型储氢合金(HSAs)与纳米多孔镍(NPNi)复合材料(HSAs/NPNi)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通过水热法和随后的退火处理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了HSAs/NPNi复合材料。具体制备步骤如下:a、在氩气保护条件下,通过电弧炉熔炼稀土元素和其他金属元素,获得其铸锭;b、将铸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退火并机械研磨得到合金粉末,其平均颗粒直径为50μm;c、用简单的水热方法制备Ni(OH)2粉末;d、将所制备的Ni(OH)2与HSAs集成,将混合物在电烘箱中干燥,然后在管式炉Ar/H2混合气气氛中退火使Ni(OH)2还原,制备HSAs/NPNi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优良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在放电电流密度为3000mAg-1时,其容量保留率高达43.11%,为单独储氢合金电极的3.2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元素掺杂强韧化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TiaZrbNbcCudAleBefNg,52≤a≤60,14≤b≤18,7.5≤c≤9,3≤d≤8,2≤e≤4,6≤f≤14,0.5≤g≤2,a+b+c+d+e+f+g=100。制备方法如下:熔炼母合金锭,铸成母合金型材;将母合金型材放入坩埚内加热至完全熔化,并进行过热处理,熔解杂质相;将温度降低到固液两相区内,进行半固态处理,使掺杂的氮元素偏聚固溶于先析出的β-Ti中,并控制析出的固溶体相的形貌和尺寸;再实施半固态快速顺序凝固形成高强高韧的大尺寸金属玻璃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了高强高韧的大尺寸(30mm)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加工硬化能力和优异的拉伸强度及塑性。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自乳化环氧基导热防水复合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所述复合材料由15~50wt%的环氧树脂-改性胺预混合液和85~50wt%的导热填料-水悬浮液组分通过自乳化制备而成的;所述环氧树脂-改性胺预混合液是由100重量份环氧树脂和40~100重量份改性胺类固化剂制备而成;所述改性胺类固化剂为树枝状整代聚酰胺-胺或采用聚氧乙烯聚醚型聚合物改性的胺类固化剂。本发明自乳化工艺简便、环保,所述复合材料具有闭孔结构和优异的防水抗渗性及良好的韧性与较高的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LDPE/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LDPE,PC,聚丙烯,季戊四醇,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环氧氯丙烷,焦亚硫酸钠,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各组分加入到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升温并在真空条件下,搅拌40-60分钟,最后将混合物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得到无卤阻燃LDPE/PC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无卤阻燃LDPE/PC复合材料没有添加传统的有卤阻燃剂就能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同时极大提升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具有更大的推广与使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一种氮掺杂石墨烯/?氮掺杂碳纳米管/钴酸锌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a)向氧化石墨烯中加入高锰酸钾、盐酸和过氧化氢,搅拌反应制备多孔石墨烯;(b)将多孔石墨烯透析8-12天后超声分散,再加入碳纳米管,超声混合后,抽滤成膜;(c)膜干燥后,加入氨水反应24h;(d)加入硝酸锌、硝酸钴、尿素、氟化铵、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反应4h;(e)将混合物转移至管式炉,氮气氛围下烧结2h,即获得所述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有较好的柔韧性,在弯曲成各种角度后电化学性能变化小,其比电容值最高可高达1802F/g,相比较单纯的石墨烯,碳纳米管,以及大部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都有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压电复合材料层合壳压电弹性分析方法,根据旋转张量分解概念建立压电复合材料层合壳的三维壳体分析模型;基于变分渐近法将三维壳体分析模型拆分为渐近修正二维壳面模型和沿壳体参考面法线方向的一维翘曲函数分析,对渐近修正壳面模型进行近似能量推导及Reissner-Mindlin形式转换,将Reissner-Mindlin模型作为求解器输入到计算机的二维壳体分析中,利用二维壳体分析得到的二维壳体全局响应和翘曲函数重构压电复合材料层合壳沿厚度方向的三维应变场,对压电复合材料层合壳压电弹性进行分析。本发明不需任何动力学假设,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计算量小,占用计算机资源少。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起毛辊的制备方法,首先制造树脂膜,再将碳纤维与树脂膜通过热熔浸渍预浸制得性能优质的碳纤维预浸布,最后采用卷管机将碳纤维预浸布紧密地包裹在模具上,再放入固化炉进行固化成型,再经过脱芯、打磨加工,这样可以获得密实、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起毛辊。该产品较好地利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好、耐磨、强度高而重量轻的特点,从而达到节省能耗、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目的。提高了起毛机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设备的产品能耗。碳纤维复合材料起毛辊与传统钢质起毛辊的使用效果比较:重量减轻4/5、运转速度提高25%-30%、产量提高约60%、能耗减少1/3。
本发明提出一种铝基复合材料液相扩散焊连接的新工艺,该连接工艺属于金属的扩散焊连接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只利用两个要被焊接的铝基复合材料件对接或搭接,当扩散中焊接温度准确地选择为处于铝基材料的液、固相温度区间内的高于某“临界温度”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的任一温度时,能够实现具有高强度接头的扩散焊;上述临界温度和上述高于该临界温度的某一温度区间由于铝基材料和增强材料不同而改变,当确定的铝基材料和增强材料数量比不同时,上述临界温度和温度区间也改变,该临界温度和温度区间应当通过试验确定或由经验决定。本发明的工艺可以广泛地用于铝基复合材料的扩散焊。
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鞍座,其特别用于自行车,所述类型鞍座的包括一支持结构(2),所述支持结构配有一衬垫(3),所述衬垫具有一关联其上的座位表面(7)。所述支持结构(2)包括:多层具有高刚度的由复合材料构成的第一层(8),在第一层的中央处形成有一开口(11);和由比所述第一层(8)的复合材料刚度低的复合材料制成的第二层(9),所述第二层沿着所述层的叠置表面(10)固定到所述第一层上,以便提供一弹性柔韧区域,该弹性区域优选是位于所述鞍座(1)的座位(7)的前列腺位和坐骨位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溶液插层共混法将壳聚糖和氧化石墨共混流延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膜成型方便,厚度可控,纳米复合材料膜具有生物降解性、抑菌性、导电性、对环境无污染,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食品保鲜、包装材料等行业。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氧化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氢气制备技术领域,其特点是:以金属镍和锡为起始原料,通过熔炼法制备熔炼法制备Ni3Sn和Ni3Sn2合金;然后切割、敲碎、碾磨及收集镍锡合金粉末;利用机械球磨混合Ni3Sn和Ni3Sn2合金粉末,然后经高温烧结、氢气还原、碾磨,获得均匀混合的镍/氧化锡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对甲醇裂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H2选择性;空速<100h-1、温度300~440℃,甲醇转化率>80%,H2选择性>90%。另外,本发明的镍/氧化锡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负热膨胀材料或零膨胀材料,特指一种Mn3(Zn1-xSnx)N/CNTs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分子式为Mn3(Zn1-xSnx)N/CNTs,Mn3(Zn1-xSnx)N由Mn,Zn,Sn,N组成,x=0.1~0.5,其晶体结构为反钙钛矿立方结构,CNTs为多壁碳纳米管,锰氮化合物Mn3(Zn1-xSnx)N与CNTs的质量比分别为100:1~100:5,在298~324K温度区间范围内,复合材料具有负热膨胀或零膨胀,在0~10×10-6/K范围内变化,且其硬度为400~500HV。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在一定的温区范围内可控,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光学元件,微电子器件,光纤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智能监测免维护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耗能钢芯、GFRP约束段、波形节、成型泡沫、传感层数据传输线和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所述GFRP约束段的两端设有波形节,GFRP约束段和波形节的内部中心设有耗能钢芯,GFRP约束段沿耗能钢芯对称布置,所述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位于GFRP约束段内,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平行设置在耗能钢芯的长边两侧,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与耗能钢芯之间留有间隙,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与传感层数据传输线连接,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与GFRP约束段连接形成整体结构的空隙内填充有成型泡沫,所述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层由压电智能夹层、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组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回收粉料改性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玻璃纤维经过偶联剂改性处理,得到表面活性的玻璃纤维增强体;将干燥的电路板回收粉料表面进行活性处理,再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电路板回收粉料填充改性的环氧树脂基体;最后将以上得到的偶联剂改性的玻璃纤维增强体和电路板回收粉料填充改性的环氧树脂基体复合,得到电路板回收粉料改性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反应步骤简单,利用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改善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利用玻璃纤维的强度和韧性强韧化树脂基体,利用表面活性处理的回收粉料填充改性树脂基体,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机械电子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复合材料,所述结构复合材料使用嵌段共聚物增韧剂来增加结构复合材料的耐断裂性(韧性)。结构复合材料包括(i)碳纤维增强材料和(ii)可热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可热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包含(a)可热固化的树脂和(b)至少一种嵌段共聚物增韧剂。
高强度超低膨胀因瓦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因瓦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高强因瓦合金存在变形加工工艺复杂、难以加工大尺寸构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如下:一、制备高纯钛粉和碳粉预制块;二、熔炼因瓦合金,得到熔体;三、预制块加入步骤二熔体中,保温,浇注成铸锭或铸件;四、热处理;即得到高强度超低膨胀因瓦合金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高强度低膨胀因瓦合金基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分和工艺控制简单,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形变强化工艺,可以直接铸造成形,不含贵重金属,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大幅提高低膨胀因瓦合金强度的同时合金的膨胀系数可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阀门密封的复合材料,其是由金属纳米纤维、PTFE(聚四氟乙烯)、PAN-CF(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玻璃纤维、MoS2、矿物粉、混合制成。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结合了普通氟塑料可塑性好,摩擦系数低和柔性石墨耐高温的特点,其使用温度可达-196℃~550℃。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阀门的阀座和填料,可以使泄漏量明显地下降。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艉轴承用低噪声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由基体和自润滑组分经混合压片、硫化而成。基体为丁腈橡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混合物;自润滑组分为纳米石墨、纳米二硫化钼、短切聚四氟乙烯纤维、碳纤维及碳纳米管的混合物;自润滑组分/基体的重量比为5~15%。制备方法是将自润滑组分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加入到基体混合物中进行预混,预混后再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和异丁烯酸甲酯复合硫化剂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出片模压硫化成型。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种低噪声、低摩擦系数、低磨损、长寿命的船舶艉轴承用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可有效降低船舶艉部噪声,提高轴系安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热金刚石颗粒混杂增强石墨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金刚石、片状石墨和铝或铝合金组成,所述的金刚石的体积分数为21%~41%,片状石墨的体积分数为32~65%,其余为铝或铝合金。(1)将金刚石颗粒和片状石墨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2)在混合粉末中加入聚乙烯醇溶液(PVA)搅拌,压制预制块;(3)预制块在模具中预热和排胶;(4)铝或铝合金在坩埚中加热熔化至700-900℃,然后将铝或铝合金熔体浇注到模具内;(5)采用液压机施加轴向压力,迫使铝或铝合金熔体浸渗进入预制块中的孔隙;(6)冷却脱模,取出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性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催化的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由纤维材料和气凝胶构成,所述气凝胶采用硅基水溶胶和硅醇盐来制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易操作的制备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复合溶胶、浸胶和胶凝、老化和超临界干燥处理等步骤。本发明的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结构和性能可控和工艺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民用保温隔热领域,并且可以满足航空、航天或军事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一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将微纳米片状金属粉末加入到溶剂中制成片状金属粉末料浆,然后将片状金属粉末料浆与纳米增强体料浆共混,使片状金属粉末表面均匀吸附纳米增强体并形成复合粉末料浆,然后自然静置使片状金属粉末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平方向平行排列并沉降,或者通过施加外力场促进片状金属粉末呈平行排列和堆砌,再脱除溶剂即得到叠层复合粉末,最后经致密化处理得到密实的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可制备块体的微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并且环境友好、简单高效,适用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属金属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六硼化镧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基体合金和增强相组成,其特征是基体合金中含有弥散分布的六硼化镧增强相;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硅5.00-20.00%,镧0.68-6.82%,硼0.32-3.18%,其余为铝。其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工业纯铝、工业结晶硅及铝-硼合金按一定的质量比置于熔炼炉中熔化并升温至800-1200℃,保温5-10分钟后向该熔体中加入适量的工业纯镧,原位反应10-15分钟后精炼、浇注,即可得到六硼化镧颗粒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在大气条件下,采用普通的熔炼工艺即可实现,无污染、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复合材料大梁的自动铺放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大梁制造时,伺服电机在程序控制器控制下启动,带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小车沿着轨道往复运动,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铺放轮将纤维布铺放到大梁模具表面,从而实现复合材料梁制造过程中纤维布的自动铺放,铺放完成后,在大梁模具表面建立真空导流系统,将树脂灌注到玻纤布的铺层中浸透后,使树脂完全固化后脱模,得到制品。本发明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和产品质量,实现复合材料梁成型从手工铺层制造向自动化铺层制造的转变。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灰-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先将棕榈灰预处理制成≥70μm的湿棕榈灰,并和适量的偶联剂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连续搅拌并超声分散,制备棕榈灰水分散体;同时采用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乳状天然橡胶进行稳定,然后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将棕榈灰水分散体均匀地混合到乳状天然橡胶中,并滴加不饱和羧酸中和溶液和引发交联剂,得到胶乳状态的棕榈灰-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得到干胶状态的棕榈灰-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性能优良,其硫化胶片的拉伸强度可达20~27MPa,拉断伸长率可达700~950%,300%定伸应力可达2.5~4.5MPa;实现了废物再利用,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饰件的纤维网增强复合材料,包括交错铺陈的原复合材料层和覆盖于原复合材料层的表面的增强纤维网层;所述原复合材料层为麻纤维复合材料毡层或者聚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毡层;所述增强纤维网层为网状的纤维材料片层,所述纤维材料选自:聚乙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复合材料层和所述增强纤维网层通过预压操作结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饰件的纤维网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纤维网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饰件中顶棚、门内饰板、衣帽架和行李箱饰件等,满足汽车饰件各方面的要求,例如强度、防水、防霉和隔热等性能要求。
一种用于生产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复合材料,按照重量分数计,配方组成为:聚乳酸100份;淀粉10-50份;纳米SiO2 0.5-6份;二元或多元醇3-15份;聚乙二醇3-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3份。本发明因淀粉基纳米二氧化硅母料,聚乳酸/淀粉/Si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转矩流变仪挤出机平台,剪切速率为50-900s-1,聚乳酸/淀粉/SiO2复合材料的熔体剪切粘度为700-3500Pa×s,聚乳酸/淀粉/SiO2复合材料可以在通用的塑料加工设备上通过挤出吹塑、挤出拉伸制备包装薄膜、大口或小口塑料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工业废渣制成的CBC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CBC复合材料的组分为工业废渣、活化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各组分按重量比配合,其比例为工业废渣∶活化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水=100∶1-20∶0.001-1∶0-20∶9-50。上述原料经原料处理、湿混料制备、成型、预固化、湿热养护工序制成以无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相、废渣颗粒为增强相的CBC复合材料。本发明不用水泥粘结剂,无须烧结,采用挤压、浇注和压制的成型方式。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CBC复合材料性能优良、废物利用率高、工艺简单、保护环境、节约天然资源等优点。
一种铌酸钾钠/铜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压电驱动器技术领域。以无铅压电陶瓷铌酸钾钠为基体,金属铜为第二相,通过控制烧结气氛的氧分压制备铌酸钾钠/铜压电复合材料。铌酸钾钠/铜压电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为1020~1080℃,烧结气氛的氧含量为0.5%~3PPM,第二相铜的含量为1~20VOL%。优点在于,通过控制气氛烧结实现了无铅压电陶瓷铌酸钾钠与普通金属铜的复合烧结,生产成本较低,无环境污染。所制备的铌酸钾钠/铜压电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突出优点:第二相铜的含量变化可以调控铌酸钾钠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并形成梯度变化;并且,第二相铜对于铌酸钾钠陶瓷基体具有弥散强化和阻裂增韧效应。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可降解复合材料,其由聚乳酸(PLA)、增韧剂、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抗氧剂组成,组成中每100重量份聚乳酸(PLA)含有增韧剂20-50份、无机纳米复合材料0.5-3份、抗氧剂0.1-0.5份。所述增韧剂为热塑性聚氨酯(TPU)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EBS或SBS)。所述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为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或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配方合理,性能稳定,韧性好、耐热性好,注塑制品易脱模,加工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小分子增塑剂,不会发生该类化合物析出、污染药液和进入人体的危险,适用于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自行降解,减少一次性医疗产品的白色污染问题。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