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选择性识别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领域。本发明制备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血红蛋白‑引发剂复合材料,以此为高效地催化‑引发体系,不需要一价铜离子的引入,可以高效的制备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制备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食品样本中磺胺甲恶唑的选择性识别和萃取,取出滤纸后将其覆盖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作为敏感元件可以实现磺胺甲恶唑的高灵敏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速、高效,实现萃取和检测的一体化,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本发明公开了阻燃塑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阻燃塑木复合材料制备用的干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预热筒,预热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预热筒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下端设置有转轮;工作台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上端位置设置有翻料板,翻料板的一侧设置有扬料辊,扬料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卷筒,卷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拨动条,卷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条,能够避免阻燃塑木复合材料一次性大量的聚集性滚落,避免影响其干燥效率,通过凹槽能够对卷筒进行更换,保证其工作优异性,且更换过程较为方便和稳定。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热复合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的原料熔融共混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0份;聚左旋乳酸2.5~15份;聚右旋乳酸2.5~15份;导热填料0.5~30份;所述导热填料包括二维氮化硼纳米片、氧化铝、碳化硅、氮化铝、铝钒土、陶瓷粉、银粉、硅粉、铝硅合金粉和多孔鳞片石墨中的至少三种;所述熔融共混的温度高于聚左旋乳酸和聚右旋乳酸的熔点,低于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熔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导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最高可达4.1W/mK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电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包括坩埚容器、坩埚固定装置和碳纤维布,坩埚容器固设于坩埚固定装置上,碳纤维布设置于坩埚容器的中部,坩埚容器的两侧均设置有线圈,坩埚容器的内腔盛装有金属铝或铝合金熔体,两个线圈分布于碳纤维布的两侧。有效减缓了界面脆性相的生成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纤维不易受到压力破坏,提高复合材料的成形质量,大大缩短成形的周期,使生产效率提高,更加适合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采用消失模铸造多孔陶瓷/镁合金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3D打印挤出成型工艺制备出多孔陶瓷坯体,并将所述多孔陶瓷坯体进行干燥及烧结以形成多孔陶瓷;(2)提供复合模型,将所述多孔陶瓷嵌入到所述复合模型内,以使所述复合模型密封所述多孔陶瓷;(3)将所述复合模型的外表面涂挂涂料并烘干后放入砂箱内进行振动紧实填砂造型;(4)向所述复合模型内浇注镁合金金属液,所述镁合金金属液在真空负压及振动的条件下完成充型及凝固,进而得到多孔陶瓷/镁合金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工序简单,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材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镍钴合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其制备和应用。将含有铂、镍和钴的前驱体溶液与金属有机配体溶液混合,发生配位反应,反应完毕后固液分离得到含有铂、镍和钴的金属有机框架,洗涤并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金属有机框架;将获得的金属有机框架在还原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然后采用稀酸清洗,分离、干燥得到铂镍钴合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氧还原测试,并制成全电池用于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得到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要优于目前的商业铂碳催化剂。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其采用的原位有机框架的合成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成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相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的细观尺度研究方法。本发明针对复合材料的非均质特性,从细观尺度角度针对岩土工程中最常见的材料——土体,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数值模型以此估计其等效导热系数。所建立的数值模型通过Monte Carlo算法进行模拟,得到具有空间随机性的土体结构,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与基于稳态分析的傅立叶公式,对土体的三种情况下的等效导热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土体类型、孔隙率、饱和度、分散相的空间排布等因素对土体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本发明从细观尺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模拟多相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非均质性的方法,为分析其导热特性提供了新思路,且模拟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方便。
汽车制动盘贴片用氧化铝短纤维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了粉末冶金法,依次包括备料步骤,氧化铝短纤维的预处理步骤,镍粉预处理步骤、混料步骤,粉末压制步骤,以及坯体烧结步骤。所述的备料步骤,将原料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备料设计:氧化铝短纤维:10‑20%;其余为镍粉。本发明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出力学性能更为优良,耐磨性、耐热腐蚀性更好的复合材料。用这种材料制得的汽车制动盘贴片耐磨耐热性能好、变形小、表面平整度高。并且这种材料用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上可以克服铝基热变形大等缺点,为解决轻量化电动汽车的制动盘材料耐热磨损性能差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岭土/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用二甲基亚砜直接插层高岭土得到高岭土/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然后用甲醇插层高岭土/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得到高岭土/甲醇插层复合物,最后将合成的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与高岭土/甲醇插层复合物在室温和大气环境下进行插层反应,得到高岭土/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插层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首次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室温和大气环境条件下与高岭土/甲醇插层复合物进行插层反应,得到结构完整、性质稳定、耐热性好,同时具有荧光性能和良好的紫外吸收性能的高岭土/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插层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硫铟铜量子点的钨酸铋异质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为硫铟铜量子点修饰的钨酸铋异质结,其制备步骤包括:将自制的硫铟铜量子点与钨酸铋花状多级结构材料在三氯甲烷溶液中混合搅拌、超声、加热至溶剂完全挥发,再将干燥后的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煅烧,得到硫铟铜量子点修饰的钨酸铋异质结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使用了低毒的硫铟铜量子点,代替传统含镉或铅量子点,合成过程绿色环保;所合成的复合光催化剂活性增强,可用作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筛料装置,涉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的质量进行筛选,一些颗粒物原料需要对其使用直径有着严格的把控,但传统的筛选设备只能将材料筛分为两类的问题。所述离心筛罐的顶部设置有顶盖,且顶盖与离心筛罐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离心筛罐的底部设置有二级分料底罐,且二级分料底罐与离心筛罐通过法兰连接,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减速机组件,且减速机组件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顶盖的一侧设置有投料窗口,且投料窗口的外侧设置有翻转闸板,所述离心筛罐的四周均设置有垂送方管,且垂送方管与离心筛罐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用裁切装置,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在裁切过后,裁切部位容易出现毛刺的问题。所述裁切装置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四液压顶和第五液压顶,且第四液压顶和第五液压顶均通过螺栓与第四液压顶和第五液压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顶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支座,且第一支座与第四液压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液压顶的下方安装有第二支座,且第二支座与第五液压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的后端面上安装有第一熨烫辊,且第一熨烫辊与第一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后端面上安装有第二熨烫辊,且第二熨烫辊与第二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能汽车复合材料车门结构,包括外板、铝合金框架和钣金窗框,所述钣金窗框设置在所述铝合金框架的上方形成固定架,所述外板内侧安装有加强件,所述外板卡接在所述固定架上,且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外板的接触面设置有固定胶层。该氢能汽车复合材料车门结构,与现有的普通车门结构相比,加强件与外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同时取消内板,节省成本,使得该车门结构重量较轻,与钣金外板相比,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适合轻资产生产策略,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进行定位,方便进行定位安装,且加强件通过固定胶层与外板之间为粘接连接,便于连接,通过阻尼杆和弹簧进行缓冲减震,减少该车门受到的撞击力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预制体的缝合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回转预制体的缝合模具。它由上压板,下压板和芯轴构成,芯轴两端螺纹安装有内螺纹,上压板、下压板,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圆周上装有外径控制弧形压板。该缝合模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具有组装拆卸方便,体积小,便于储存收纳的特点,与现有缝合模具相比,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圆周上的弧形压板,不仅可在复合材料的预制体缝合时起到缝合支撑的辅助作用,同时可对预制体的体积进行压缩定型的作用;进而可显著提高回转预制体的纤维体积含量。特别适用于复合材料预制体缝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绝缘栏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拉伸栏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主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支撑装置,所述主体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动装置。该一种复合材料绝缘栏杆,通过固定支撑装置内的伸缩杆和固定旋钮的共同作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体两侧的固定杆上,支撑在其中间,通过拉动固定杆调节中部栏杆的长度,伸缩杆会跟随一起拉伸,拉伸完成后,通过转动固定旋钮,将其固定住,从而可以达到避免栏杆出现松动或者收缩的作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型石墨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嵌入型石墨基复合材料由嵌入相和石墨相构成多相体系,所述嵌入相颗粒被限域在石墨相晶体层间或者被限域在石墨颗粒内部的缺陷处;所述嵌入相为熔点低于石墨的电解质化合物。该嵌入型石墨基复合材料用作储热材料时,具有固态、高储热容量、高导热性等诸多综合优势。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茧衍生碳/石墨烯/硫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为:1)用水与异丙醇对蚕茧预处理;2)将氧化石墨烯负载在预处理后的蚕茧上;3)将负载氧化石墨烯的蚕茧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碳化;4)将煅烧后的蚕茧衍生碳/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加入含有硝酸铜与含硫化合物的乙二醇溶液中,利用溶剂热反应制备得到蚕茧衍生碳/石墨烯/硫化铜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蚕茧衍生碳有效负载石墨烯与硫化铜,减弱石墨烯和硫化铜的聚集,得到复合材料可裁剪为任意形状并直接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电容性能良好,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壳纳米纤维型自愈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核壳纳米纤维A和核壳纳米纤维B,将两者附着在碳纤维织物表面,然后将含有核壳纳米纤维A和核壳纳米纤维B的碳纤维织物铺层为增强材料或以其和空白碳纤维织物混合铺层为增强材料,浸润树脂固化成型即制备得到自愈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当复合材料受到损伤时,核壳纳米纤维A中的愈合剂树脂和核壳纳米纤维B中的愈合剂固化剂流出共混填充损伤裂缝,可在热激励下实现快速固化修复损伤,实现自愈合。通过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及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低速冲击损伤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载入设计模型及其设计参数,并加载基本方向失效判断算法、纤维方向失效判断算法以及分层失效判断算法;按设定冲击参数对设计模型施加低速冲击载荷,根据基本方向失效判断算法、纤维方向失效判断算法以及分层失效判断算法,判断设计模型的失效形式和失效点;根据设计模型的失效形式和失效点,判断设计模型的损伤位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损伤算法对于低速冲击条件下的复合材料损伤估计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镍锡合金@硫化镍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以Ni3Sn2合金纳米颗粒为核,所述Ni3Sn2合金纳米颗粒表面生长出Ni3S2纳米片,形成纳米花状的核壳结构;所述Ni3Sn2合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30nm,所述Ni3S2纳米片的粒径为20~50nm,厚度为5~15nm。本发明制备的Ni3Sn2@Ni3S2核壳纳米花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在1A/g的电流密度下拥有高达2943.67F/g的比电容,且在20A/g电流密度下仍具有81.04%的电容保持率,具有极高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属于微纳粒子改性和电子封装导热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芳香族化合物改性导热绝缘复合粉体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该聚合物复合材料是通过向聚合物基体材料中添加芳香族化合物改性的绝缘复合粉体得到的;所述芳香族化合物改性的绝缘复合粉体是以至少2种导热微纳绝缘粉体为原材料,以芳香族化合物为改性剂,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利用改性剂与微纳绝缘粉体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及共价相互作用,使改性剂吸附到粉体表面。本发明在确保导热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降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粘度,能够解决聚合物在填充无机绝缘粉体时,低粘度和高热导率不可兼得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膜‑铁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石墨烯膜层和铁合金层,石墨烯膜的体积分数为35‑68%,所述石墨烯膜‑铁合金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为347‑504MPa,布氏硬度在45HB以上,热导率在374‑530W/(m·K),热膨胀系数为(5.9‑7.5)×10‑6/K;所述铁合金层,其含有质量分数钒0.05‑0.3%、钛0.3‑0.9%、以及锌0.2‑1%。本发明提供的热管理材料具有高热导率、高强度、以及低膨胀系数。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浓度小于0.15mol/L的FeCl3水溶液与浓度小于0.5mol/L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步骤S2、将抗坏血酸水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步骤S3、第一混合液与第二混合液混合反应即得;其中,抗坏血酸、FeCl3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0.72):0.65:(0.04~0.12)。本发明的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试剂种类少,生物兼容性好、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所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能够高效吸附植物油脂中的苯并[a]芘杂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Al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使用室温累积叠轧技术使纳米钛粉在铝基体中均匀分散,然后在低于铝熔点的温度下热轧使Ti和Al反应生成弥散的TiAl3颗粒,得到了致密性良好的TiAl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最后在高于铝熔点的温度下热挤轧挤出样品中的Al,从而显著提高了样品中TiAl3的含量,并改善了TiAl3颗粒的均匀性,同时样品的致密度在热挤轧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提高。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硬度、强度,硬度最高可达180Hv,为纯铝的6倍以上,抗拉强度最高可达455MPa,为纯铝的6倍以上,在轻质高强的结构‑功能材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一种Ag‑TiO2碳基光催化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对茶渣强碱活化制备活性炭。将活性炭、硫酸钛、尿素和AgNO3溶解在20‑40mL蒸馏水中超声。然后转移到高压釜中100‑150℃下保温5‑10h;离心、洗涤,然后在80‑120℃下干燥6h以上,将样品放入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预通氩气20min,快速升温至500‑700℃,在氩气保护下恒温3‑5h后,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制成具有高降解性能的复合材料。该方法可在活性炭上合成Ag‑TiO2碳基光催化降解复合材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制备容易、可沉淀分离回收等优点,可用于工业三废处理、降解染料、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混杂保护方法及其耐烧蚀复合材料制备。本发明的碳纤维保护方法为碳纤维束整体保护法,采用夹芯包覆的形式将一层短切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覆在一束碳纤维表面。在超高温条件下,外保护层发生熔融反应,生成的熔融物质弥散填充缝隙并与陶瓷纤维粘结形成统一结构,使短切陶瓷纤维形成类似长纤维结构,提高其强度,同时保护层转化为致密的、可绝氧的纤维增强陶瓷壳体,有效的保护碳纤维,提高碳纤维的高温力学强度,使其可满足具有高温烧蚀结构强度的应用,同时用其增强的耐烧蚀复合材料在长时间处于高温条件下可具有良好的结构力学强度。本发明的碳纤维混杂保护方法具有低成本,工艺简单,可设计性强的优点。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结构优化方法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Shepard插值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复合结构设计域内均匀定义一系列离散设计点,利用设计点处纤维角度值通过Shepard插值格式构建一个连续全局函数来表达整个设计域纤维角度;定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问题,设计目标为使结构的柔度最小化,设计约束包括平衡方程以及的上下界;划分有限元网格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位移场;推导目标函数柔度关于设计变量的敏度,并利用有限元结果计算敏度;利用优化算法更新设计变量直到收敛。本发明优化结果充分利用材料性能,便于加工制造,并且设计变量减少优化效率较高。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有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微铰链结构的XY微型水平仪,所述XY微型水平仪的铰链部分为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XY微型水平仪与积层PZT驱动器相集成为一个基础微型水平仪。本发明采用响应快、驱动力大、高功率密度的积层PZT作为驱动器和弹性系数较低且无机械延滞效应的新型复合材料作为微铰链部分,确保了这一高性能集成XY微型水平仪的高可靠性和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苯并噁嗪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提供一种低粘度全生物基苯并噁嗪,其由生物基酚类单体、糠胺与多聚甲醛聚合反应得到,其中所述生物基酚类单体为腰果酚或漆酚。该全生物基苯并噁嗪单体能够在常温下保持低粘度的特性,便于工业上进一步加工和合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基于该低粘度全生物基苯并噁嗪复合得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苯并噁嗪树脂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相比于纯苯并噁嗪树脂得到很大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镁石-尖晶石-碳化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将60~93WT%的电熔镁砂或烧结镁砂、2~20WT%的碳化硅、2~30WT%的镁铝尖晶石、2~15WT%的石墨、0.5~5WT%的碳黑和0.5~15WT%的金属添加剂混合,再外加上述混合料2~9WT%的结合剂和0~1WT%的六次甲基四胺为固化剂,经搅拌混合后压制成型,然后在150~1200℃条件下烘烤2~24小时。本发明所制备的方镁石-尖晶石-碳化硅-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渣性和热震稳定性,且会降低碳复合材料对冶炼过程中的钢水碳含量影响。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