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产品,所述聚乳酸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表示包括:聚乳酸树脂50-95份;聚醋酸乙烯酯树脂1-30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1-50份;润滑剂0.5-10份;冲击改质剂1-10份熔体强度增强剂0.1-10份;成核剂0.3-30份。所述产品为经所述聚乳酸复合材料成型后产生的产品。本发明的聚乳酸复合材料大大提高了聚乳酸树脂的耐冲击性能及耐热温度,从而使聚乳酸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应用在民生用品上,还可以应用于电子相关的领域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氧化锌/蚕丝/沙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使用PAMAM改性沙柳纤维素;使用液氮、冻干处理得到沙柳‑蚕丝磁性多孔复合材料;将沙柳‑蚕丝磁性多孔复合材料浸渍在六水合硝酸锌溶液和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二氧化钛/氧化锌/蚕丝/沙柳复合材料。本发明使用沙柳和蚕丝作为基材,原料充足,价格低廉,然后将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氧化锌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管进行有效的协同自组装,得到二氧化钛/氧化锌/蚕丝/沙柳复合材料,在吸附材料、光催化、生物材料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锡基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其包括碳基底材料以及均匀分布在碳基底材料上的锡基纳米颗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取锡粉和/或锡合金粉与碳材料、助焊剂均匀混合,再将所形成的混合物于含氧气氛中加热至锡或锡合金熔点以上温度并保温,制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锡基纳米颗粒尺寸小(约5nm~20nm)且均一可控,在碳基底材料上分布均匀,使该复合材料的含锡量可于5wt%~80wt%调整,极大缓解了锡体积膨胀的危害,并使之具有良好比容量与循环稳定性,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成本低,污染小,适合大批量工业化,且也可扩展到其它金属基纳米颗粒‑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拉杆箱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丙烯树脂和EVA树脂分别进行软化后混合,加入抗菌防霉母粒,高速快速搅拌得混合料;将助剂依次加入到混合料中,继续高速搅拌,得聚丙烯复合材料;将制得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倒入吹塑机中,利用螺旋杆将聚丙烯复合材料挤出后,吹塑成型,制得拉杆箱。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拉杆箱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温和,设备造价低,适应性强,可成型性好,在保证制得的拉杆箱外观精美,样式多样化的同时,保证了拉杆箱的质量,使得拉杆箱具有质轻、耐磨、阻燃、抗菌防霉的优点,造价低,值得推广。
一种层状复合表面压应力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前,在其表面附着一层300~700μm厚的成分不同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后,由于组分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在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由于陶瓷基复合材料裂纹往往产生于表面,而表面压应力能很好地抑制表面裂纹的扩展,从而增加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韧性,是一种很好的基体增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聚酯/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来,一种增容剂改性的聚己内酯/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增容剂可明显改善纤维素在聚己内酯中的分散,提高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容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有利于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其操作简便,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复合材料桥梁,属于桥梁技术领域,该全复合材料桥梁包括桥台、复合材料桥纵梁、复合材料桥横梁和复合材料桥面板;所述复合材料桥面板包括两个桥头搭板和至少一个桥面板标准节,所述桥面板标准节包括顶面板Ⅰ、底面板Ⅰ、内腹板Ⅰ和两个外腹板Ⅰ,每个所述外腹板Ⅰ上均设置有连接槽Ⅰ;所述桥头搭板包括顶面板Ⅱ、底面板Ⅱ、内腹板Ⅱ和外腹板Ⅱ,所述外腹板Ⅱ上设置有连接槽Ⅱ;所述连接槽Ⅱ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槽Ⅰ之间设置有桥面连接梁Ⅰ。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桥梁重量和制造成本,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架设速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复合材料壳体里层有无破损的机构,包括压辊、施力装置和变形量检测装置;所述压辊作用于复合材料壳体的外层;所述施力装置为压辊提供恒定的压力;所述变形量检测装置测量复合材料壳体的外层在压辊压力作用下的变形量,并将检测数值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力装置为压辊提供恒定的压力,使压辊压在复合材料壳体的外层,然后通过变形量检测装置测量复合材料壳体的外层在压辊压力作用下的变形量,通过将变形量与参考值进行比较,若差值较大则可判定复合材料壳体的内层破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耗时短。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与水性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领域,特指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辅助,改善高浓度石墨烯水溶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利用溶液复合方法制备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得到的石墨烯水溶液可以直接与水性聚氨酯复合,由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添加,石墨烯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分散会更好,因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就是一种很好的水溶性相容剂,而且价格便宜,不会污染坏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贴补修复后极限载荷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开孔件有限元模型;建立复合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建立复合材料胶层本构模型;基于ABAQUS‑UMAT有限元用户动态子程序模块,使用FORTRAN语言编写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实现提出的损伤本构模型,求解应力、应变和损伤;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贴补修复后极限载荷。本发明利用ABAQUS‑UMAT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来数值实现所建立的三维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剪切非线性和损伤累积导致材料性能退化的影响,能准则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贴补修复后极限载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碲化铋基合金/碳布热电复合材料,所述碲化铋基合金在所述热电复合材料中的质量比为15~99%,所述碳布在所述热电复合材料中的质量比为1~85%。所述碲化铋基合金为BixSb2‑xTe3或Bi2SeyTe3‑y,0≤x≤2,0≤y≤3。本发明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在碳布上沉积碲化铋基合金;对沉积得到的复合热电材料再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从而制备得到碲化铋基合金/碳布热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碲化铋基合金/碳布热电复合材料与碳布和其复合材料相比热电性能提升显著。而且采用的电沉积法相比于其他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速度快、更适合商业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柔性复合材料分布式概率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柔性复合材料弹性参数利用混沌多项式进行展开;根据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混沌多项式确定性系数,得到柔性复合材料弹性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柔性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得到各个单元弹性参数和单元刚度,并组装得到结构本征方程;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本征方程中随机变量集进行抽样,解析计算柔性复合材料结构动特性统计特征值。本发明能够体现柔性复合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和非均匀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动态热屏障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热固化方法,针对于复材构件自发热固化方法,在复合材料及模具外围,施加传热特性可动态调控的柔性热屏障,结合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化学放热特性,按照温度均匀化策略动态调控热屏障的传热特性,实现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或面内温度分布的主动控制。本发明首次提出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加热固化技术动态热屏障,旨在保证材料加热过程中温度均匀性的同时,迅速缓解固化反应放热冲击,可大幅改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质量,缩短固化周期,降低固化能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塑料卷筒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固定在塑料卷筒上,所述塑料卷筒的两端中间设置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的内部位于塑料卷筒上设置有塑料套环,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单轴织物和碳纤维双轴织物,通过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单轴织物和碳纤维双轴织物每层的不同方式的叠加铺设,从而使得通过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单轴织物和碳纤维双轴织物所叠加构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通用性强、性能优异,并且适合制备大尺寸、大厚度、和形状复杂的材料制品,从而不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氧树脂基高介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将多孔的钛酸钡BT、锆钛酸铅PZT框架作为填充体,与环氧树脂基体进行复合,得到高介电(εr≈300)复合材料,至今还未有相关的技术方案被公布。本发明采用三维框架结构填充体,基于填充颗粒联通性提高的理论基础,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将大大提高(εr≈300)。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微球阵列制备高介电框架式填充体,并获得高介电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得到显著提高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并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料容易获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编三维成形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横编三维成形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利用横编的局部编织和持圈式收放针实现的一体成形三维立体产品;其制备过程采用电脑横机对纱线进行一体成形编织,解决了传统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整体性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避免了传统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生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现有复合材料头盔预制件生产过程中因裁剪所产生的材料浪费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Fe3O4纳米棒/石墨型C3N4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直接煅烧就制备g‑C3N4,再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商业化可行性。其中Fe3O4纳米棒直径为50nm,均匀地分布在片层状g‑C3N4表面,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1D/3D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无污染,可量化生产。所制备出的Fe3O4纳米棒/g‑C3N4功能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等能量存储设备和电极材料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为一种InxFe4-xN/Fe3N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通过溶胶凝胶与高温氮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磁性InxFe4-xN/Fe3N复合颗粒。本发明的InxFe4-xN/Fe3N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并且该复合磁性材料特性可调,在磁性存储、相关磁性器件设计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基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石墨烯和金属粉末利用球磨机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形成的石墨烯包覆金属颗粒;(2)将铝合金在有氩气的保护炉中加热融为半固态,保温并开始搅拌;(3)将步骤(1)所制得的石墨烯包覆金属颗粒加入到步骤(2)的半固态的铝合金中并保持搅拌;(4)半固态铝合金搅拌均匀后加热到液态,进行铸造,得到铝基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样品;在样品中,石墨烯为金属总量的0.1-5wt%。该制备方法避免了粉末烧结的复杂性、以及石墨烯和铝的不润湿性,通过半固态的粘滞力将金属颗粒溶入液态金属,通过搅拌使增强相混合均匀,使石墨烯增强铝复合材料大规模,快速有效制备大样品成为可能。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合成领域,涉及石墨烯/介孔氧化物系列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纤维素/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先利用改进Hummers法制得氧化石墨,经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再将氧化石墨烯用硼氢化钠还原为石墨烯;最后将纤维素、二氧化钛、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石墨烯混合均匀后制得石墨烯/纤维素/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本发明合成步骤简单,将所制得的石墨烯/纤维素/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以孔雀石绿染料溶液为吸附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去除效果。应用该复合材料处理污水中的染料,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得、吸附率高等优点,工业化可望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应力开裂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聚碳酸酯为30-80份、ABS聚合物为1-50份、结晶性聚酯PBT和/或结晶性聚酯PET为0-50份、TPP为0.1-10份、MBS为0.1-10份、BDP和/或RDP为0.1-15份,以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wt%;该复合材料中选用具有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和ABS聚合物,并在配方汇总添加特定含量的TPP,来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耐盈利开裂性和加工性能,特别适用于室内以及室外使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本发明公开涉及一种核壳结构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能够使Fe@Fe2O3核壳结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中。其制备过程采用水热反应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石墨烯和铁盐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继而加入碱性溶液调节混合液的pH;再将混合液置于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清洗并冷冻干燥;最后将产物置于保护气氛下焙烧,得到黑色粉末状的Fe@Fe2O3核壳结构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单安全,绿色无污染;所制备的Fe@Fe2O3核壳结构颗粒与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单分散性,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有较好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尤其在大电流充放电条件下仍然具有较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基体、碳纤维增强体和孔隙组成,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或石英纤维编织或叠层形成织物增强结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的方法合成碳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然后使用氢氟酸溶液腐蚀复合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得到碳纤维增强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作为生物材料骨架,电介质等其他生物物质可在该复合材料内部运输。亦可在该复合材料内部通入水、液氮或其他液体、气体以吸收热量,降低材料的温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预应力索的复合材料管连接接头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套管、内压管、盖帽、预应力索和锚具。待连接的复合材料管一端与外套管的内壁固连,内压管通过过盈配合设置在外套管与复合材料管连接段内壁,盖帽包括固定环和固定座,固定环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环中心与固定座中心重合,外套管另一端与固定环固连,固定座中心设有一圆孔,预应力索穿过固定座上的圆孔,贯穿复合材料管,锚具设置在所述圆孔内,用于锚固预应力索。本发明通过增加贯穿复合材料管的预应力索,分担了外套管与复合材料管之间所需传递的力,通过设置盖帽,提升接头处的承载力,优化了接头处的受力特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采用蒸汽闪爆法制备棉秆皮纤维,并采用热压成型方法制备轻型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蒸汽闪爆法制备棉秆皮纤维包括以下步骤:切割→浸泡→蒸汽闪爆→热水清洗→晾干→梳理→棉秆皮纤维,热压成型法制备轻型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骤:作为增强体的棉秆皮纤维与作为基体的聚丙烯短纤维混合、梳理成网→计算成型复合材料的材料用量→预压→热压→冷却→轻型棉秆皮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板材。本发明制得的棉秆皮纤维细长,木质素含量较高,与疏水性聚丙烯基质材料之间具有更好的界面粘结性,可制得轻型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高流动性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含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聚酰胺33.9-94.3%,玻璃纤维5-50%,可膨胀石墨0.5-15%,抗氧剂0.1-0.6%,润滑剂0.1-0.5%。该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较原来提高1-2.5倍,弯曲模量提高20-50%,并保持较好的冲击性能;采用的助剂为常用小分子助剂,低毒或无毒且粘度较低,脱除方法快,可膨胀石墨容易处理;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易工业化操作;可膨胀石墨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易推广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性聚酰胺/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30-200目的天然鳞片石墨加入到质量比为4∶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经水洗、干燥处理后,在马弗炉中加热处理,温度为900-1100℃,得到膨胀倍数在200倍以上的膨胀石墨;将聚酰胺树脂90~99质量份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待聚酰胺树脂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上述膨胀石墨1~10质量份,超声2H得到均匀分散的混合物,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沉淀剂使混合物沉淀,再将沉淀物抽滤、干燥,制备出高导电性聚酰胺/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先进,制得的复合材料,有较低的渗滤阈值,较高的电导率,有望在防静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微波吸收等领域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包括:15wt%~30wt%的镍铬合金;40wt%~60wt%的碳化铬;10wt%~20wt%的二硫化钨;10wt%~20wt%的氟化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体自润滑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在基体材料上形成固体自润滑涂层,可以首先将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涂覆在基体材料上,通过激光熔覆形成涂层;也可以首先通过激光束在基体材料上辐照形成熔池,再将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送入所述熔池内继续辐照后形成涂层,制备得到的固体自润滑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而且在室温至600℃的温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能够满足苛刻工况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一种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组分包括二硫化钼、三氧化二铝、铜粉、石墨、二氧化硅或不锈钢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聚四氟乙烯;该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是二元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其中聚四氟乙烯的重量百分比为80~99.9%.,余量是其它成分。本材料的产品制备方法是:将聚四氟乙烯(PTFE)与二硫化钼(MoS2)、三氧化二铝(Al2O3)、铜粉(CU)、二氧化硅(SiO2)、聚苯脂(PPL)、不锈钢粉、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等材料复合,通过模压烧结法成型,然后再进行机械加工成L型密封件。
本发明是一种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制备的剑杆织机用剑头,其特征在于:它由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的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和PA66经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制得;然后取制得的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经注塑机注塑成型,制成剑杆织机用剑头;所述的碳纤维和PA66的重量配比为5-20∶80-95。本发明还公开了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制备的剑杆织机用剑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碳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制备的剑杆织机用剑头耐磨性能好、耐温耐酸碱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重量轻,抗冲击强度高。本发明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易操作、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工业化。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