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复合材料织物布边切除装置,包括机架,用于探测复合材料织物布边的布边探测机构,将所述布边探测机构探测到的布边进行切除操作的切边机构,以及主控制器,所述复合材料织物包括上层面料和底布,所述布边探测机构包括位于复合材料织物上方并用于采集上层面料边缘图像的相机,所述切边机构包括切割头以及驱动所述切割头作切割运动的切边传动机构,所述主控制器包括具有图像处理软件的中央处理器,所述相机、切边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切割头准确沿着复合材料织物上层面料边缘切除布边,避免浪费和人工干预,且操作方便,大幅度提高了切布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木质纤维热改性木塑复合材料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干燥筒、浓缩旋流器、木塑复合材料热压装置和热压平台,热压平台设有依次连接的模具上料工位、输送模具装置和模具热压工位;脉冲干燥筒,通过透明下料管连接在浓缩旋流器的顶部位置;浓缩旋流器,中心高度位置通过一个单向阀连接上排气管,通过真空送料管连接模具上料工位上放置的模具从而输送干燥好之后的木质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热压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往复伸缩的热压冲头、离心旋转台、加热单元和千斤顶支撑架;模具包括模具箱体和连接在其顶部可上下伸缩的活塞式盖体。本实用新型的热改性处理设备,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改性能,进而提高了其环保性能和木塑复合材料的密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定量研究装配间隙对复合材料构件影响的力学实验装置,实验平台上设有平台导向孔及两组滑道,两个滑动夹紧装置分别安装在两组滑道上并能够沿滑道作相向、相离运动,滑动夹紧装置具有滑块以及与滑块配合对复合材料实验试片形成夹紧的压紧块,施力装置具有一调节部以及一施力部,施力部对复合材料实验试片的上下表面施加压力,且施力部在与复合材料实验试片其中一表面的接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应变测量装置包括设在复合材料实验试片上的应变片以及与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均相连的应力应变测试仪。本实用新型获得装配间隙、装配力与装配连接件应力应变的关联,利于揭示装配间隙对复材材料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应力紫外线长期性能检测装置,它包括紫外线箱(1),连接金具(2),电阻应变片(3),显示器和控制系统(4),紫外线箱(1)上部开设有紫外线强度的测试孔(5),紫外线箱(1)内安装有紫外线灯管(6),并且紫外线箱(1)两侧开孔处均设有橡皮塞(7)。该检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灵活调整和检测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可以模拟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拉应力的作用下的应变量,并根据各数据之间关系计算出多年以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在紫外状态下所能承受的载荷,为评价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的耐紫外照射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制备出更优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缆芯提供基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试验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升降横杆,所述升降横杆与机架分别设有夹持头,所述机架上侧设有侧推剪切装置。本发明通过两个弧形剪切板去挤压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对应位置形成上下位置的多个剪切顶起位置,从而额外的通过制定苛刻的厂内检验方法,从而多方位的验证,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剪切、扭曲、局部顶进等试验参数,充分检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F/SiO2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中的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在丝素蛋白中;所述SF/SiO2复合材料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将正硅酸四乙酯与水混合后加入丝素蛋白溶液,之后再加入乙醇,并将体系的pH值调至2~3后,升温搅拌反应,直至溶液澄清且不发生分层,得到二氧化硅溶胶;将二氧化硅溶胶降温至室温,搅拌,并再次加入丝素蛋白溶液,得到复合溶液;将制备得到的复合溶液倒入模具中,在30℃~50℃下反应1~20小时,得到凝胶;将制备得到的凝胶经纯化、老化、干燥以及脱水后,得到所述SF/SiO2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丝素蛋白/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秀,且保留了丝素蛋白材料原有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了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车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钛合金一体化成型车钩的模压成型工艺。工艺包括:S1、对车钩的载荷分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S2、对车钩的几何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作模具;S3、对车钩整体进行模压工艺分析,确定固化参数;S4、将预成型的装配体转移到模具内,按照确定的固化参数进行固化,在模压机上实现复合材料与双排插销底座、连通管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制成的车钩相较于金属车钩减重达41%,解决复合材料车钩的成型工艺问题,实现车钩的量产,将带来轨道交通轻量化、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维护费用、方便工人安装操作等诸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芳酰胺纤维复合材料,在碳纤维布表面涂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获得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在芳酰胺纤维布表面涂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获得芳酰胺纤维‑环氧树脂层,将芳酰胺纤维‑环氧树脂层铺设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层上加热固化后制得碳纤维芳酰胺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并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本发明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基础上,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外模具与弹性高分子材料内模具一体化成型工艺方法,获得的碳纤维芳酰胺纤维复合材料表面均匀性好、无分层、表面平整度高、无明显的气泡和孔隙。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与复合材料带状线压接连接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雷达天馈线技术领域,解决了与复合材料带状线的简便装配与可靠连接问题。该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了介质体、内导体、金属凸台底座、介质压块、紧固螺钉与金属盖板,其中金属凸台底座上开有半圆凹槽,槽内嵌入了半圆形介质体。同轴连接器中的内导体上开有U型槽,并嵌入半圆形介质体内,槽的高度略大于复合材料带状线夹层印制板的厚度。同轴连接体通过紧固件将金属盖板、介质压块、复合材料带状线、金属凸台底座紧固实现压接连接。本发明与带状线波导连接时避免了焊接操作,具有装配简便的优点。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雷达与通信系统中,特别适用于基于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天馈线系统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双感应线圈镜像焊接方法与装置,涉及热塑性复合材料感应焊接技术领域,采用双感应线圈镜像同步焊接的方式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制件进行连接,并采用线圈前后双压辊的形式对称加压,解决了热塑性复合材料感应焊接过程中接头界面受热不均、压力分布不均等问题。采用双感应线圈镜像焊接使得热循环具有高度对称性,提高连接件的精度,同时增大有效结合面积,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之间的结合力。对于双搭接接头,本发明还可实现一次装夹后连续焊接,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交球壳内衬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该压力容器采用超薄的相交球壳形状的内衬,首先在内衬外表面环向缠绕复合材料预浸料,将其外表面缠绕为常规圆柱形状,再以常规缠绕方法交叉缠绕复合材料预浸料,最后补充环向缠绕复合材料预浸料,复合材料固化并经过高压自紧后,可以实现在内压作用下相交球壳内衬应力均匀,同时在零内压时超薄内衬不会失稳,达到以超薄内衬实现高周期疲劳寿命的目的。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压力容器寿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降低内衬重量,显著降低同等条件下压力容器的结构重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内部激光诱导碳化层制备方法,用无水乙醇擦拭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试样表面;将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试样置于激光器试样平台,激光焦点与试样上表面的离焦量为负离焦量;采用红外皮秒激光对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多次扫描,基于表层环氧树脂对激光吸收率极低,激光大部分能量穿过环氧树脂层直接作用于内部芳纶纤维,激光在不损伤表层树脂的情况下碳化内部芳纶纤维,随着激光扫描路径形成一条碳化线路实现了芳纶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导电功能。可在航天器材中替代传统导线实现导电功能有助于推进航天器的轻量化设计以及节省其内部大量空间,并且对于飞行器在电磁波隐身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硅凝胶/PDA/COFs三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S1:将含甲基的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成CH3‑硅凝胶;S2:向CH3‑硅凝胶中加入多巴胺,使多巴胺在CH3‑硅凝胶上聚合形成聚多巴胺薄膜,静置固化一段时间后清洗干燥得到两层复合材料;S3:将所述两层复合材料与COFs的前驱体物质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PH为中性的环境下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再加入烷基硅烷进行反应,将反应产物清洗干燥得到三层复合材料;本发明用于油水分离的三层复合材料不仅能大大提升油水分离效果,对不同尺寸的油水污染物均能进行良好吸附,还能实现油回收后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电池用铜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动力锂电池用铜铝复合材料包括铜层和铝层,铜层和铝层之间通过锡层过渡。本发明的动力锂电池用铜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由镀锡层的铜板带毛坯的镀锡层面向1系铝板带,与1系铝板带热轧复合,热处理,多次加工破碎使得铜层和铝层的中间层形成锡的共晶层,最终得到铜铝复合材料,剥离强度≥12N/mm,动力锂电池用铜铝复合材料中铜复层厚度比≥20%,抗拉强度达到100~110MPa,延伸率≥15%,适用于制备动力锂电池的电极板过渡连接和PACK连接。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改性MoCdS3复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本发明使用硫代钼酸盐和镉盐,一步水热法合成得到带负电的MoCdS3复合材料;而后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得到的带负电的MoCdS3复合材料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有机改性MoCdS3复合材料。该有机改性MoCdS3复合材料由于硫化镉和二硫化钼复合异质结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机层的存在,能够实现在可见光光照条件下对BPA和MO的快速降解,且该材料还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抗光腐蚀能力强、稳定性高、可重复利用率高的优点,适合用于含BPA/MO的污水处理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阻隔PM2.5与VOC的多孔复合材料在制备口罩、滤片、滤网、滤膜或纱窗中的应用,所述能阻隔PM2.5与VOC的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盐化合物、溶剂和配体混合反应,过滤,将获得固体在氮气氛中进行热裂解反应,获得所述能阻隔PM2.5与VOC的多孔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能阻隔PM2.5与VOC的多孔复合材料,藉由裂解温度的不同崩垮程度不同来生成多孔性结构,利用紊乱结构中增强偶极‑偶极力与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以达到吸附VOC的目的,吸附效果比市售活性碳优,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能阻隔PM2.5与VOC的多孔复合材料可用于滤网、纱窗、薄膜、口罩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由碳纤维预制体,界面层,陶瓷基体和金属基体组成,金属为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锡合金中的一种,陶瓷为SiC,该复合材料密度为1.8~3.8g/cm³,该专利还公开了制备不同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这种复合材料具有制备周期短,密度可调的优点,克服了陶瓷的脆性和低密度,可满足多领域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胶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凝胶系复合材料具有低模量和高含水率的特点,与人体实际口腔软组织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十分相似,能够克服现有模拟口腔软组织材料的缺陷,基于该凝胶系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口腔实训模型及成型工艺,该口腔实训模型包括骨模型、骨膜模型和软组织模型,骨膜模型通过其背胶贴附于骨模型上,然后再将凝胶系复合材料注射成型并结合到骨膜模型的带有多孔结构的一面上,这样,口腔实训模型一方面增强改进了模拟口腔软组织的材料,另一方面通过骨膜模型连接骨模型和软组织模型,解决了凝胶系复合材料成型固化后与骨模型材料结合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包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碳纤维经丙酮萃取,硝酸酸洗除杂后制得预处理碳纤维,再将碳纳米管配置成溶液并利用静电喷涂法将碳纳米管植入碳纤维的表面结构缺陷中,提高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制得碳纳米管掺杂碳纤维,再将纳米二氧化硅与钛酸四丁酯等混合分散制成混合乳液,并用碳纳米管掺杂碳纤维浸泡在混合乳液中包浆,最后在氩气氛围下烧结制得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包覆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达3.58~4.36GPa,与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12.5~21.6%。
发明提出一种改性洋葱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改性洋葱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是两相结构,主体为环氧树脂基体,增强相为黑色的改性洋葱碳。制备过程包括洋葱碳的制备、氧化洋葱碳的制备和改性洋葱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三个步骤。改性洋葱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对比环氧树脂本身以及洋葱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有很大的提高,洋葱碳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洋葱碳本身性能的发挥。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韧性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聚苯硫醚树脂5-50%,超韧尼龙5-50%,相容剂5-20%,玻璃纤维30-45%,抗氧剂0-1%,光稳定剂0-1%,润滑剂0-1%。该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除玻璃纤维外的其余组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分散混合,然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玻璃纤维通过挤出机加纤口引入挤出机进行混合造粒,得到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应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制备框架帐篷支架用底脚通、护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轻质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份的成分组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30~60份、中空玻璃微珠10~18份、偶联剂0.5~1份、固化剂10~15份、相容剂3~6份,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轻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经处理的中空玻璃微珠可与复合材料基体树脂形成较多的物理和化学交联点,交联密度较大,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减震等方面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尼龙6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原位聚合的无卤阻燃尼龙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改性凹凸棒土、无卤阻燃剂盐、己内酰胺原位聚合,直至凹凸棒土在己内酰胺熔体中形成均匀的溶液,得到无卤阻燃尼龙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无卤阻燃尼龙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凹凸棒土能均一分散于尼龙6基体中,该复合材料具有高效阻氧性、阻燃剂用量少、成本低、阻燃效率高、力学性能高等优点,燃烧后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污染环境,可用于阻燃纺丝或作为工程塑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Al3Zr颗粒增强高硅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TIG焊表面熔覆的方法获得原位Al3Zr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一些耐磨零件。该方法形成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增强颗粒和高硅铝合金基体组成。其制备方法是:将待熔覆铝合金表面切割出一条凹槽,取Al粉,Si粉及K2ZrF6,混合均匀,并加入1vol.%PVA水溶液作为粘结剂,将粉末涂覆在铝合金的凹槽内,干燥后待用,用钨极氩弧焊进行表面熔覆,电流为150A,电压为12-16V,焊速为1.8mm/s,钨极到熔覆层粉末表面的距离是2.5mm,采用工业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PET耐热增粘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废旧PET料、成核剂、复配扩链剂、增韧剂、增强剂、分散剂及抗氧剂,制备废旧PET耐热增粘增强复合材料时,废旧PET料和增韧剂混合而成的第一共混物从主喂料口加入,成核剂、复配扩链剂、分散剂及抗氧剂从主喂料口旁的粉末侧喂料加入,增强剂从挤出机侧的侧喂料口加入,通过这种独特的加料方式,可以使少量粉末状助剂与主料混合均匀,提高成品材料的质量。本发明的废旧PET耐热增粘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废旧PET耐热增粘增强复合材料结晶速率快,耐热温度高且力学性能优异。
一种抗菌型无机晶须功能复合材料,它是抗菌型无机晶须粒子与丙烯酸类聚合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将抗菌型无机晶须功能复合材料与丙烯酸类单体混合物、表面改性二氧化硅、光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混合均匀,得到未固化树脂膏,经可见光或紫外光固化即得抗菌型齿科修复复合树脂。本发明得到的无机晶须功能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和表面层覆可反应预聚物,有效改善了复合树脂中有机无机界面结合力,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为87.4-135.3MPa,弯曲模量为3.16-5.82GPa,溶解值质量百分数为0.02-0.08%/30天,且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安全,无毒,可有效避免二次龋齿的发生,更好地满足了临床应用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聚合物复合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复合材料主体,所述复合材料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折弯装置,所述一号折弯装置包括弹力层、弹力球与连接块,所述一号折弯装置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上安装组织,所述上安装组织包括安装孔、下连接面、上连接面与侧安装块,所述复合材料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二号折弯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机聚合物复合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设计的折弯装置,能使材料的折弯效果更好,使材料的应用范围更广,通过设计的安装组织,能使材料的安装更加简便,使材料之间的连接缝隙更小,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抗菌性能好的纤维复合材料用短切装置,包括支撑台,支撑台的顶端前侧对称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内端固定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前侧输出端固定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前端下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前端固定有切刀;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双轴电机、切刀和滚筒等,启动双轴电机,带动切刀沿竖直方向来回移动,对纤维复合材料予以切断,同时,双轴电机带动转轴二转动,继而带动转轴一和滚筒转动,滚筒转动,将纤维复合材料向前移动,便于切刀切割,无需手动向切刀方向推动纤维复合材料,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及复合材料率效应的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获取方法,首先完成应变率在多个数量级下的复合材料动态剪切力学性能试验,记录每次试验的剪切应变率和剪切应力‑应变数据;基于复合材料内纤维和基体分阶段损伤的特征提出含未知参数的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相应应变率下每个试验数据所对应的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模型的参数值,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获得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模型参数值随应变率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将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模型参数值随应变率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代入含未知参数的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模型中获得计及复合材料率效应的阶段式损伤剪切本构。本发明能表征复合材料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剪切本构关系。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