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芳纶纤维增强聚芳醚砜酮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气氛为氧气、氮气、空气、氨气或氩气,处理功率为10~400W,处理时间为1~30分钟,处理腔体内的气体压强为低压1~100Pa、常压或高压1.01×105~106Pa,对Armoc芳纶纤维进行表面刻蚀和表面接枝改性,将改性后的Armoc纤维与质量百分含量为5-50%的聚芳醚砜酮树脂溶液浸渍制备单向Armoc纤维增强聚芳醚砜酮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通过热压成型工艺技术,制备成Armoc纤维增强聚芳醚砜酮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后的Armoc纤维与聚芳醚砜酮树脂基体能形成良好的界面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其复合材料可满足耐高温环境的使用要求,可实现批量、连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属于超高温陶瓷领域,具体为一种原位反应制备含氮化硼的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原料由硼化锆或硼化铪粉、氮化硅粉和石墨粉混合而成,在热压炉内进行原位反应热压烧结或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炉内进行反应烧结。在氮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10~100℃/分钟,烧结温度为1800℃~2100℃,烧结时间为10分钟~2小时,烧结压强为20MPa~40MPa。从而,通过原位反应的方法将BN相均匀的引入超高温陶瓷基体中,最终得到ZrN(HfN)-SiC-BN复合材料或ZrC(HfC)-SiC-BN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喉衬、燃气舵、以及超高速飞行器的鼻锥、端头、翼前缘等耐高温结构元件的候选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差动式柔性压阻器件,属于测量技术领域。该压阻器件包括两个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压阻单元:递增型压阻单元和递减型压阻单元。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由溶液混合法制备而成。递增型压阻单元的导电相含量高于复合材料临界含量,其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递减型压阻单元的导电相含量低于复合材料临界含量,其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通过设计递增型压阻单元和递减型压阻单元的电极面积,使它们在相同压力下的电阻变化的绝对值相等,以形成差动结构。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研制的压阻器件,具有灵敏度高、柔性高和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工业设备狭小曲面层间小压力测量。
本申请属于复合材料缺陷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缺陷评估方法,包括:使用超声无损检测设备对复合材料进行检测,得到复合材料的图谱;制作存在不同类型、等级缺陷的复合材料试样;使用超声无损检测设备对存在不同缺陷等级的复合材料试样进行检测,得到相应的图谱;比较复合材料的图谱、存在不同缺陷等级的复合材料试样的图谱,得到复合材料上存在缺陷的等级。
一种纳米复合的混杂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把纳米材料加入树脂,制得纳米复合树脂基体,采用液体模塑工艺制备混杂多尺度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以及后续的充模过程均在超声场中进行。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因此其在复合材料内部的逾渗阈值相对较低,0.1%~1.5%的添加量尚不足以影响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工艺过程,在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内部由基体主导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同时,不影响由增强纤维主导的拉伸性能。
一种复合材料接骨板,其特征在于采用碳纤维增强改性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碳纤维的含量占复合材料总质量的20-40%,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大于3000MPa,拉伸模量大于200Gpa。本发明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有同人骨相匹配的弹性模量。采用该复合材料制造的接骨板具备了必要的高强度以及与骨相当的模量,解决了现用金属接骨板所遇到的技术困难,有益于骨的愈合,减少患者因可能遭受的愈合后再骨折所带来的痛苦。并且使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接骨板将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复合材料网格结构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单向纤维预浸料的铺层设计,制备复合材料预浸布;(2)采用拉挤成型工艺或模压成型工艺,将复合材料预浸布进行固化成型制备复合材料波纹板;(3)将复合材料波纹板沿着平行于截面波纹延伸的方向进行切割,制成复合材料波纹片;(4)将复合材料波纹片的上下两面涂覆树脂,将一条波纹片波峰的上表面和另一条波纹片对应波谷的下表面进行粘接制成六边形或矩形的网格结构,后将该网格结构的波峰的上表面和第三条波纹片对应波谷的下表面进行粘接,依次类推将多条波纹片进行粘接可制备出高强度复合材料网格结构。本发明简便可行,适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复合材料固化残余应变的光纤光栅监测方法,其步骤如下:(1) 制成包括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的传感器串。(2)复 合材料铺层过程中,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的待测部位。(3) 合理选用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热压釜、模压成型等。(4)固化成型 后,使复合材料冷却到室温,用光栅解调仪监测光纤光栅的反射光谱 的最高反射峰的波长值。(5)利用ε=1/kε((ΔλB1/λB1)-(ΔλB2/λB2))计算复合材料的 固化残余应变。本发明可以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复合材料结 构关键部位的残余应变测量,测量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同时埋入 光栅也可以继续发挥复合材料结构的健康监测功能。该发明将复合材 料数字化制造和健康监测有机结合,实现了复合材料制作过程的在线 监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以大豆油和红麻纤维为原料,大豆油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再与红麻纤维混合,混合物加热加压固化,制备出复合材料。以可降解的大豆油为复合材料的基体,以红麻纤维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该复合材料显棕色,拉伸强度为10~20MPA,弯曲强度为20~50MPA。本发明的优点效果:环氧大豆油和红麻纤维都为天然可生资源,以环氧大豆油和红麻纤维为主要原料,可以减少对石油基原料的依赖,保护环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本发明涉及力学性能表征领域,具体为一种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虚拟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有限元软件(例如Abaqus)中建立层状复合材料的三维模型;(2)对步骤(1)中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约束;(3)模拟层状复合材料拉伸变形行为,提取真应力应变曲线;(4)利用真实层状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本发明利用宏-细观多尺度耦合有限元方法,准确预测层状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同时由于耦合了基体和界面的损伤演化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指标、复合板材的杯凸、拉深等成形性指标,也可用于复合板冲压、拉深等成形过程金属流动和成形极限的虚拟预测分析。
复合材料胶结接头脱粘扩展的啁啾光栅监测方法,其步骤如:(1)制作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正交层板,将带有啁啾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埋入复合材料正交层板的0°层内。(2)将已包含啁啾光栅传感器的被粘接板材的端部切割整齐,保证啁啾光栅传感器的低波长端部接近切割后被粘接板端部。(3)用埋入啁啾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正交层板粘接复合材料层板(或金属板)。(4)利用光纤传感分析仪监测不同疲劳周期时啁啾光栅反射光谱。(5)在坐标系中调整啁啾光栅长度与埋入前的啁啾光栅反射光谱的带宽相一致。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方便的检测出复合材料胶结接头脱粘的起始点和最终脱粘扩展的变化。
一种含Be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的组分及原子百分比为(Mg0.81Ni0.08Zn0.05Y0.06)100-xBex(x=1~6),杂质元素及原子百分比为O≤0.002%。本发明通过联合加入Ni、Zn和Y元素,以形成长周期相;加入Be元素的目的是提高合金的熵,改变合金内部原子排列结构。与现有的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相比,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解决了镁基非晶合金的脆断问题,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
一种非连续陶瓷增强剂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适用于用非连续增强剂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其 特征在于 : 在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之前, 将非连续增强剂表面预 制该金属基体涂层, 涂层厚度在20~100μm; 可适用的金属基 体材料选择为Ni-Cr-Al-Ti、Fe-Ni-C、Ni-Ti合金, Ni、 Mo、Cu金属, 增强剂选择为TiC、WC、SiC、TiB2的 颗粒或晶须。本发明制备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更为良好 的性能, 且成本提高不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方氮化硼/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和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以氮化硼、苯乙烯、偶联剂、引发剂和分散剂制备出h?BN@PS母粒,按质量比,h?BN@PS母粒:聚苯乙烯=1:3?5;将h?BN@PS母粒与聚苯乙烯基材混合,制备的六方氮化硼/聚苯乙烯复合材料不仅增强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热导系数。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先进,可提高六方氮化硼和聚苯乙烯间的相容性,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在低填料掺量下,该复合材料可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 Ti-TiAl3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 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Ti箔和Al箔经过表面处理后交替 叠层放置制得热轧试样,试样采用纯钛板包套轧制,试样在750 -950℃下保温时间5-15分钟后进行热轧,获得Ti- TiAl3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 合材料。采用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完成复合材料的制备,生产工 艺简单易行,成本低。本发明制备过程无污染,复合材料界面 结合良好。本发明层状复合材料的厚度可以方便地通过调整 Ti箔和Al箔交替叠层的数目或原材料本身的厚度而得到不同 厚度的层状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异种合金的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制备异种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的方法。其制备工艺为使用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制备双层或多层复合材料。首先选取合适的合金组合,经过表面处理后进行合理的搭配,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在等通道转角模具里进行挤压剪切变形,经过一次或多次复合挤压成型。挤压后根据需要可以选取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处理进一步促进界面扩散结合,兼顾异种合金的界面和各组成层的组织细化与性能,从而制备出界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组织结构和优异性能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材料选配和组合方式比较自由,可以采取双层或间隔多层等方式组合不同的金属材料,适用于多种材料,是一种制备复合材料的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大电流的热敏电阻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复合材料及电子器件领域,解决传统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复合材料无法满足的耐大电流、耐高电压等问题。该复合材料包括功能填料、聚合物,其中:功能填料添加量为聚合物质量的4%~30%;功能填料为具有导热性能和/或导电性能的填料,聚合物为结晶性聚合物。将功能填料与聚合物经熔融共混,热压后形成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将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切割后,表面粘附电极和引线,利用粉末环氧树脂进行热封装处理,冷却后制成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的热敏电阻。本发明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高性能热敏电阻应用于通讯、电力、发电厂等要求热敏电阻具有耐电流、耐电压等性能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镁基非晶复合材料,具体为一种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为镁基非晶合金和三维连通多孔钛骨架的复合材料,镁基非晶合金填充于多孔钛骨架中,形成双相三维连通的结构。将选定的镁基非晶合金加热熔化,然后通过渗流法或者挤入法将液态合金填充到三维连通多孔钛的孔隙,最后水淬,得到镁基非晶/多孔钛双相三维连通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非晶相和增强相空间三维连通且分布均匀,两相相互强化,解决了镁基非晶合金易发生脆性断裂的问题。该非晶复合材料在大尺寸样品实验条件下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具有比强度高、性能稳定、无缺陷的特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变截面类工型复合材料制件的工装及制造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装由上阳模、下阳模、中间隔板和两侧的复合材料匀压板构成。制造方法,首先制作复合材料匀压板;然后将剪裁成固定尺寸的碳纤维预浸料铺叠在成型工装上,最后把铺叠好的各部分碳纤维预浸料从成型工装上转移到组合固化工装进行整体组合,并封装真空袋;密封完备的预浸料坯料在120-180℃,0.3-0.8MPa下固化成型1~3小时;冷却后,拆除复合材料匀压板、中间隔板、上阳模和下阳模,得到变截面类工型复合材料制件。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可提高制件在固化过程中的压力传递效率,降低制件结构缺陷产生,保证制件的外形和内部质量。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微观定向结构的电接触用碳/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体积百分数为0.5%~60%的碳材料和金属组成,微观定向结构表现为碳材料在金属基体中以片层形式定向排列,该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鳞片状石墨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该金属为银、铜或以它们为基体的合金。本发明通过浆料配制、冷冻铸造、真空冷冻干燥、去有机质和致密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制备具有微观定向结构的碳/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特别是沿片层方向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主要用作电接触材料,可提升使用效果,降低磨损与能耗,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超声波辅助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纳米复合纤维预制体。而后,在超声波和直流电场的双重作用下,按照复合材料液体模塑工艺(LCM)成型,如树脂传递模塑(RTM)、树脂膜熔渗(RFI),使碳纳米管分散并沿电场方向取向,即得多尺度混杂复合材料。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100~400W,频率为20~80KHZ;所述电场为直流电场,其电压为20~1200V。本发明把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与传统复合材料液体模塑工艺的低成本、高性能特点结合起来,实现了组元材料的优势互补和加强,制得的复合材料经济有效地利用了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能,可作为结构和功能材料使用。
连续PBO纤维增强热固性BMI树脂的界面改性方法,属于先进复合材料科学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表面光滑,活性基团少和树脂基体的粘结性差等技术问题而设计的,其解决方案:PBO纤维在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溶液浸渍制备纤维增强BMI复合材料预浸料,最后采用高温模压成型工艺制成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改性后的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粘结性得到很大改善,界面性能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进一步增强,力学性能优异。制品可满足现代工业对复合材料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尤其是能适应现代航空工业对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双优异的严苛要求。由于BMI树脂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材料可替代环氧树脂作为新型电磁功能材料使用。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PE/PET复合材料界面相容剂、高强抗紫外线PE/PE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高强抗紫外线PE/PET复合材料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配比为:高密度聚乙烯100份、马来酸酐0.5?2.0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5?2.0份、引发剂0.05?0.3份、热稳定剂0.1?0.5份。高效PE/PET复合材料界面相容剂原料组成按重量份数配比为:高密度聚乙烯100份、马来酸酐1.2?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2?1.5份、引发剂0.2?0.3份、润滑剂0.3?0.5份。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接枝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高效界面相容剂,在PE/PET复合材料上的应用,比HDPE?g?MAH和HDPE?g?GMA任何一种单独使用效果都要好,其耐热性好,填充能力大,具备良好加工性能,能够高效提升PE/PE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一种表面/块体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表面/块体金属基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其中增强相的体积含量为5~40%;该复合材料的厚度为0.5~20毫米;其制备方法为采用点阵式多孔颗粒预置方式,通过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制备出表面/块体金属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获得的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分布非常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层厚可达0.5~20毫米,在FSP过程中无颗粒飞溅现象发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交通、电力、通信、照明等领域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杆塔,确切的说是属于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杆塔。现在用于交通信号灯、照明灯、通信基站、输电线路等领域的杆塔多为混凝土杆或钢铁杆,缺点是重量大,造价高。而一些由复合材料制造的杆塔的接地方式使外引地线-导线-架空地线的电学关系复杂化,给线路设计和线路施工增加难度。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杆塔,其特征是沿杆塔内部或外部有与杆塔为一体的导电层,以解决现有复合材料杆塔的问题。有输电走廊小、耐雷、耐污闪等优点,线路设计和线路施工简单。
一种动态硫化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动态硫化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组分和重量份数为:聚丙烯40~60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无卤阻燃体系50~100份,相容剂10~30份,交联剂0.2~8份,助剂1~10份。将上述组分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进行动态硫化反应,双螺杆挤出机及口模温度控制在160~220℃,挤出造粒。即可得到动态硫化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力学性能,可应用在建筑、电缆等无卤阻燃场合。
本发明关于一种陶瓷‑金属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陶瓷‑金属仿生纳米复合材料由Ti2AlC或Ti3AlC2陶瓷相和Mg或Mg合金金属相组成,在微观上,其具有与贝壳珍珠层微观结构类似的交互排列的纳米片层结构;陶瓷相、金属相以纳米片层形式相间定向排列;陶瓷相与金属相各自保持连续,相邻的纳米片层之间相互连接。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Ti2AlC或Ti3AlC2纳米片状的陶瓷粉体配制成混合浆料,进行真空抽滤、热压烧结,得到纳米片层结构的多孔陶瓷骨架;利用Mg或Mg合金熔体浸渗多孔陶瓷骨架,得到陶瓷‑金属仿生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导热、导电、耐磨等特点,有望作为结构材料,有助于减轻结构件的重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来酸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双马来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溶剂中,采用马来酸酐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表面修饰,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能与树脂基体进行化学反应的双键基团,然后将马来酸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液态的O,O′-二烯丙基双酚A(DBA)中,经超声分散后,加入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树脂(BDM)进行反应,生成石墨烯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所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改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和强度,进一步提高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等诸多领域,便于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
一种飞机复合材料制件重量精度控制方法,涉及飞机总体设计技术领域中的飞机重量研究方向,用于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生产过程中的重量控制,包括:S1,统计分析得出每种材料的基准值,并对其进行搭配;S2,对超出总重范围的复合材料制件进行调整;S3,对层压板进行压实,形成复合材料坯料;S4,确定复合材料构件中树脂含量,并对S2中的复合材料坯料进行调整;S5,确定固化前复合材料坯料总重范围,并对固化工艺微调。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复合材料制件重量精度控制方法精确地控制复合材料制件的重量,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复合材料制件的重量进行事后检验的难题,并可通过对生产阶段重量监控,提高复合材料制件的稳定性,降低复合材料制件性能的分散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辽宁沈阳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